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21

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论文 篇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分析

摘要: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需承担起教书育人的教学重任,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优质人才。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师而言,需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之余,尝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思政教育,旨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实践技能之余,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个人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鉴于此,本文需以教师教学经验为切入点,立足于“大思政”视域下,探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契机与路径,以期对教师有所裨益。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一、树立思政教学理念

教师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理念之前应转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理念的驱动下设计教学方案,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这一课程是会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设立目的在于教授学生财经法律法规,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职业道德规范内开展工作。鉴于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深入研究国家总书记在思政教学座谈会上提出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思政育人的重要性,最终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党的方针和路线,从而能够在其指导下向学生讲述思政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渗透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了解课程内容、把握课程大纲,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挖掘思政元素,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后引进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引进知识结构进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到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知,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两部分。其中法律法规部分中包含有会计、支付结算、税务以及财政等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依法处理业务。鉴于此,教师需对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和分割,进而能够探知到所含的思政元素。比如会计法律制度这一子模块中包含有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条款,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进典型案例或结合社会热点来引入教学主题,通过开展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致,启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认知具体的法律知识,能够做到知法、懂法以及守法,对法律法规产生敬畏之心,从而依据法律规定开展工作。此外,会计职业道德部分则主要包含有会计工作中需要坚守的道德底线和践行的工作标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学生所学的思政知识内化为个人品质,外化为职业素养,比如形成一丝不苟、诚实守信等品质。在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聘请校外专业研究人员或一线从业人员开展讲座,通过分享他们的从业经验和客观意见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岗位,深化他们思政思想,能够在工作中坚守会计职业道德。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基于本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理论性、抽象性,容易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和乏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为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繁杂的课程知识,掌握专业、深刻的思政知识,教师需采取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教師在讲解法律条文时,可以借助项目教学法或是案例教学法来辅助教学,使得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和风趣,最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性格爱好来选择启发式教学法法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步步启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引进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向学生播放视频动画和ppt课件来让学生获得视听双重享受,增强师生间情感距离,最终完成思政教育任务。或者,中职学校还应为学生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有丰富且优秀的学习资料,比如课程内容、微课视频、课后习题以及最新案例等等,鼓励学生能够在线完成课程预习和课后巩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整理和分析后台教学数据,结合具体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思政教育方案,开展针对性教学互动,从而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认知思维、丰富学生思政知识体系,增强思政教育渗透力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满足行业创新需求,输送所需人才,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师需积极探寻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通过树立思政教学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来深化思政教育深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熟练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为他们后续顺利择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陈礼茂.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9):2.

[2]张静,滕跃民.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1(8):3.

[3]邱海萍,QIU,Hai-ping,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构建改革——从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相融合的角度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04(No.925):122-126.

作者:陈明

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论文 篇2:

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与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在培养护理学生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与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现状是有关联的,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中所采用思政课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缺乏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单方面借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教化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政课教学缺乏与行业特色和社会现状的结合,导致当前思政课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性不强。要改进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就必须要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 高职 护理 职业道德 培养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护理学生是国家未来宝贵的医学人才资源,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病人的生命安危和千万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而其中的道德素质在护理工作者的各种素质中起着灵魂和方向的作用。[1]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教学,不断发扬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探索新方法,在注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优化,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对高职护理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力求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

1 在校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表现

1.1 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根据对四川某职业学院在校高职护理学生随机抽样调查,有大约25%的护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够端正。由于高职护理专业相比于同层次的其他专业比较好就业,毕业生大多在医院上班,工作比较稳定,社会地位比较高,受人尊重,而且经济收入也不错。许多高职护理学生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正是看上了这一点。同时,由于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学生还期盼着将来在医院里能收到病人家属的红包,可以名利双收。另外,由于过分看重工作环境,许多学生在毕业时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不愿意去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

1.2 缺乏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护理学生在医院见习期间表现不令人满意。如:有的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不能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临床观察不仔细,随意编造患者病历记录;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多次重复给病人检查,浪费医疗资源;有的学生嫌贫爱富,对待有钱的病人态度和蔼,对待贫穷的病人态度生硬。这些在医院见习期出现的现象充分暴露出我们的高职护理学生还没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起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这也给以后正确处理护患矛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角度分析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

2.1 思政课教材和教师的原因

从目前培养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所使用的教材和思政教师的知识背景来看,首先,目前我国卫生类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关注不够,这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一个通病。大多数高职院校仅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代替了学生的全部职业道德教育,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材是本专科通用教材,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缺乏与护理行业相关教学内容,很难引起高职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医学背景,[2]很难把思政课教材上的知识和医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不能把德育教育和医学精神紧密融合,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2 目前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客体化”现象,思政教育的主流思想未形成

一直以来,医疗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道德需求决定着学校对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方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無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师的教授知识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护理法律法规、护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都涉及较少。当前的思政课教学还没有很好地做到课堂教学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目标的统一性,思政课教学缺乏与行业特色和社会现状相结合,导致当前思政课教育把学生放置于真空的状态没有做到教学目标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目标的统一,出现了教育“真空”状态。思政教师凭单方面借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教化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标准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选择能力缺失。毕竟我们的高职护理学生生活的环境不是真空,他们会受到当前不良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医疗卫生界的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冲击。[3]在这种双重影响下,一部分学生牢牢记住着学校老师的教导,死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但另一部分学生面对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最终没能守住道德底线,当了不正之风的俘虏。

3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提升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3.1 优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化式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与讨论,不应避讳社会不良风气,勇于把社会上出现的丑陋现象纳入到课堂上分析讨论,如针对护理班级的思政课就应该把医护界出现的医生护士收受病人家属的红包以及吃回扣等医护界丑陋现象融进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当前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逐渐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道德感。当务之急就是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卫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着眼于高职护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来深化教学改革,在实现护理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任课教师的服务意识,围绕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3.2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医德氛围

对于医学类职业学院校而言,校园环境要能够凸显出医学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得在医学文化之中得到浸润,当学生漫步校园时,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医学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医德教育。例如,将医学家前辈的塑像放置在校园醒目之处,并配上其发人深省的名言。同时,学校还要开展多样性的文化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武装自己,对负面思想产生一定的抵御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起高尚的品德、情操。

3.3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学生临床教学中,并计算学分

在对学生开展临床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引领学生,促使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认知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例如,在医学实验课当中,动物实验是较为常见的,教师要将动物看作病患,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出对动物的关爱,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较为深刻的记忆,并对学生的行为予以引导。对于医学生而言,其工作中必然会接触到一些病人的尿液、粪便等标本,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此类东西表现出恶心感,必然也会使得学生对此类东西形成介意,甚至会对将来从事的医学职业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在临床教学中的行为表现非常重要,其良好的表现能让学生从教学中明白此时的学习操作是为了将来能够为病患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如此一来,则会使得学生对于自身将要从事的工作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并能够从内心中生发出自豪感,职业道德就会在学生的意识中得以形成。

3.4 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贯穿到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 并计算学分

在对医学生展开职业道德教育之时,还要将其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整个过程。医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繁杂性。学校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社会、医院也要融入其中。在临床实习阶段也要重视将医德教育,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医德的实际价值并展开有效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内心对医德形成较为深入的认知。实习医院所制定的带教老师既要技术精湛,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医患之间的相处之道,能够感受到医德的实际价值,促使学生能够真诚对待病人,能够展开有效的人际交往,提升医德素质。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能够形成服务的观念,并能将这种观念表现在服务之中,最终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切实的提升。医院要对具有高尚医德的人员展开大力的表扬,与此同时,还要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展开行之有效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毕业考核当中。

4 结束语

对高职护理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带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复杂工程,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主渠道当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入为目标,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为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供良好的课堂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多文兰,张燕.高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9):99.

[2] 王世涛,陈士福.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及优化途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6):101-103.

[3] 郝金平.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11(9):216.

作者:邓海龙 董进

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论文 篇3:

谈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

【摘要】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为我国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完善了教育制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但由于互联网过于开放且信息量大,其在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从互联网视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视域;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

一、前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大学生中的“低头族”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凡事具有两面性,我们既要看到坏的一面,又要紧紧抓住和利用好的一面;不因噎废食,且善加利用才是我们的主旋律。

应该怎样利用网络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互联网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是教师要重要思考的问题。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重视互联网视域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深入探究,寻找改进路径,提高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下,智能手机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普及和广泛的运用,互联网时代真正无孔不入地渗入高校的时间较短,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仍处于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自我,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共享越来越便捷,学生可以从网上汲取更多知识,拓宽视野。但互联网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很容易对学生的世界观等造成负面影响,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难题。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并没有完全与时代接轨,很多教学方法处于落后阶段,使得学生失去了对思政学习的兴趣,教学平台落后,信息不完善,这些都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互联网视域下信息结构复杂

互联网是一个公开的平台,其中的信息结构复杂,不仅有文学、教育等积极向上的信息,还有一些危害社会的负面信息,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比如经常有新闻爆出有人在互联网上造谣,发表危害社会的言论;同时,互联网上也存在血腥暴力、恶意辱骂、肆意诽谤、娱乐花边等不利于人们思想进步的信息。互联网的开放性给思政教育带来了难度,大学生普遍涉世不深,无法对网上的言论进行过滤,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高度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掌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就能对学生展开教育。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书本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创新意识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高度,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例如:教师要在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的同时,提高对多媒体的接纳能力,加强对现代艺术的了解,并且具备创新意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依靠先进的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教师要将创新意识融入传统教学方法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堂中,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灵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互联网视域下虚拟对思政教育的影響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在依靠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很难确定与自己交谈的对象的信息真实性,这就使得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而且学生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匿名的形式,认为不用对自己的言语负责,或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存有侥幸心理而信口开河。久而久之,互联网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就偏离正轨,使得学校的思想风气不正。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而互联网视域下,网络的虚拟性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正常开展,更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互联网普及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机遇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普及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影响。学校要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好互联网对思政教育进行改进,创新学生的思维,将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下面对互联网普及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机遇进行分析。

(一)充实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思想的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让人们的交往更加便利,信息更加互通,革新了人们的思想,将人们的思想带领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充实了学生的思想,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创新。

(二)开阔高校思政教育的视野

互联网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依靠互联网能够有效地开拓高校思政教育事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展以网络平台为背景的第二课堂,将思政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其不再受课堂限制。互联网的到来,让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形式更加多样,与时代接轨,内容丰富,促进了高校学生思想进步,使学生着眼于实践生活,立足于实践生活。

(三)推动高校教育手段的进步

互联网的发展也推动了高校教育手段的进步。互联网使高校思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时代在不断进步,学生是时代的主人,只有采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得到了进步,与现代接轨,更加贴合时代要求。互联网使思政教育的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让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让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从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向多向交流模式转变,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交互性。

四、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探讨

(一)重塑新的思政教育观

要想在互联网视域下使思政教育得到改进,就要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观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依附于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在互联网视域下重塑新的思政教育观,能够有效帮助高校思政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想重塑新的思政教育观,就要重塑信息资源的意识,积极引导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具体来说,思政教师要树立以下观念。

其一,树立教育民主化的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是崇高的,教师的话不允许被反驳。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再仅仅拘泥于教师的课堂传授,这就使得教育资源不再只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树立民主的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其二,树立在互联网上汲取教学资源的观念。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地从网上筛选有利于课堂教学开展的信息,让课堂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其三,树立全球化的观念。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全球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树立全球化观念,避免外国不健康思想的恶意渗透,明确我国思政教育的主旋律。

(二)创新思政教育理论和内容

思政理论的创新是思政教育的基础,要通过创新思想教育理论让高校思政教育得到改进,让高校思政教育更适应于互联网时代。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认识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地位和功能。在互联网时代下,在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着手构建新的理论体系,立足于实践,让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深化思政教育的影响,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加适应于时代的要求。

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思政教育的关键,要通过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程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在创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渗透,防止外来腐朽文化通过互联网对学生思想造成危害。

(三)革新思政教育的方法

革新思政教育的方法是互联网视域下改进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更加适应于互联网时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依靠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展示,增加背景介绍,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依靠网络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采用丰富的思政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双向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交流和感染,通过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点滴渗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有的放矢。

(四)构建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保障。学校要定期开展讲座,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提高对网络信息内容的敏感程度,以便及时汲取网络上对思政教育有利的信息,让思政教育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同时要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思政教师是思想文化传播的关键,学生是时代的主人,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学校应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让思政教育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另外,高校要完善思政教育考核制度,丰富思政考核内容,让思政考核内容更适应于时代,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校可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团队,不断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抛弃传统腐朽的思政观念,推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要紧跟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改进。高校思政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未来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勇于面对各种挑战,通过革新思政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拓宽教育视野,创新思政教学理念等,对思政教育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促進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03):52-54.

[2]朱慧芸.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改进路径[J].亚太教育,2016(25):138.

[3]雷颖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探微[J].新校园(上旬),2017(02):154.

[4]匡长用.刍议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学苑教育,2017(11):70.

[5]陈海鸣.转型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弱化消解对策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8-29

[6]刘贵花.“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实困境及对策浅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7(02):79-81,86.

[7]李洪昌,申潞娟,王禹栋.浅议“互联网+”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方式[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352-253

[8]李兴美.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12):105.

[9]卢芳.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2):116-117.

作者:杨芳

上一篇:课程理念与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城乡一体化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