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2022-04-18

摘要:兴趣是初中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有效提高自身素养的主要动力,培养初中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检验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实效的重要标志。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兴趣,要紧密结合初中生的身体状况,转变教学观念,选择恰当、实用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体育教学任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体育锻炼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初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篇1:

重庆市初中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7所初中就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不足25%的学生进行有规律地锻炼;制约初中生进行锻炼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或作业压力,其次是缺少场地或器材;不同性别、年级及区域学生问的锻炼阶段、锻炼水平及制约因素也存在差异;男生比女生、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参与更多的锻炼;主城区和乡镇学校学生比区县学校学生锻炼更多,但乡镇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受到场地及设施制约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学校。

关键词:初中生;锻炼行为;制约因素;锻炼水平

中学阶段是个体形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了解初中生的锻炼行为的阶段、水平以及制约学生进行锻炼的因素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的前提。另外,不同性别、年级及地区的学生的锻炼阶段、水平及制约因素上也可能存在差别,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锻炼情况及群组间的差异也将有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提高措施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重庆7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主城区中学(A类)2所,区县中学(B类)3所,乡镇中学(c类)2所。主城区学校和区县学校每个学校各调查6个班,初一至初三各3个班;乡镇中学每个学校调查3个班,初一至初三各1个班。总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1547份,有效问卷1383份,平均年龄13.92岁(sD=1.002)。

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初中生的体育锻炼的阶段、实际锻炼水平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间的特征与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锻炼阶段与锻炼制约因素的总体特征

总体样本在各锻炼行为阶段组人数比例的分布情况,样本中大部分学生(48.1%)处于锻炼行为的准备阶段,处于保持阶段的个体还不到总人数五分之一。从整体看,17.0%(7.5%+9.5%)的学生很少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48.1%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但还不是有规律地参加;只有不足四分之一(16.8%+18%)的学生进行有规律地体育锻炼。说明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

锻炼制约因素是指阻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从总体来看,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最主要障碍来自学习或作业压力,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7.02%,其次是缺少场地或设施,占总人数18.94%,天气不适、缺少搭档和缺少动机(不喜欢参加)分列三到五位,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11.32%、7.11%和6.89%。

(二)初中生锻炼行为的性别特征与差异

1.锻炼行为阶段人数比例分布的性别特征与差异

不同性别学生在锻炼行为阶段组别上的人数比例分布情况。由图可以看出,在较高阶段组男生人数比例高于女生,而在较低阶段组中男生人数比例又低于女生。以前意图和保持阶段为例,处于前意图阶段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5.59/6,而女生则占到9.5%;处于保持阶段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24.7%,而女生则占11.6%。整体上讲,男生群体中处于较低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人数的比例低于女生群体,而男生群体中处于较高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人数的比例又高于女生群体。说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积极的锻炼行为。

从不同性别锻炼行为阶段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均值差为0.386),说明男生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显著高于女生。

2.实际锻炼水平的性别特征与差异

可以看出,男生的平均锻炼水平高于女生。从不同性别学生实际锻炼水平的差异性检验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实际锻炼水平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合均值可以得出,男生的实际锻炼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实际锻炼水平。

3.体育锻炼制约因素人数比例分布的性别特征

从锻炼制约因素的性别特征分布情况看,制约因素对男女生的影响程度整体差别不大。在“缺少场地或设施”和“天气不适”上男生略高于女生,这可能跟男生本身所进行的运动锻炼较多有关。在“不喜欢参加”和“讨厌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或疲惫”上女生略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锻炼动机上稍低于男生,并对运动锻炼后的身体不适更为敏感。

(三)初中生体育锻炼情况的年级特征与差异

1.锻炼行为阶段人数比例分布的年级特征与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在各锻炼行为阶段上的人数比例分布情况。由比例分布可以看出,在较低的行为阶段,低年级学生所占的人数比例低于高年级的学生,在较高的行为阶段,低年级学生所占的比例高于高年级的学生。以保持阶段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为例,有20.4%的初一学生处于锻炼行为的保持阶段,处于保持阶段的初二学生占初二总人数的17.1%,而处于保持阶段的初三学生占初三总人数的比例而降至15.9%。结果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处于高行为阶段的人数的比例逐渐减少,初中生的锻炼行为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初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初一和初三学生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初一和初三学生锻炼行为阶段问的差异则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合均值差可以得出,初一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显著高于初三学生,而初二与初一和初三学生在锻炼行为阶段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过去一周实际锻炼水平的均值图。从均值的高低来看,初一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二的学生,初三学生实际锻炼水平最低。说明随着年级升高,初中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初中生实际锻炼水平的年级差异的方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初三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与初一和初二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声<0.05),而初一与初二学生实际锻炼水平问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合均值差可得出,初一和初二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显著高于初三学生,而初一与初二学生实际锻炼水平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3.锻炼制约因素人数比例分布的年级特征

不同年级学生锻炼行为制约因素上的人数比例分布情况。由图可以看出,锻炼行为的制约因素对三个年级学生的影响程度除学习压力、天气原因和缺少兴趣(不喜欢参加)外,其他因素在年级上的差别不大。从学习压力来看,初三学生锻炼行为受“学习/作业压力”因素的制约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这可能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习任务较重有关。从天气原因看,初一学生受“天气不适”因素的制约程度高于其他两个年级,这可能与初一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天气更为敏感有关。从动机来看,初二学生比其他两个年级更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原因尚不明确。

(四)体育锻炼情况的学校类型特征与差异

1.锻炼行为阶段分布的学校类型特征与差异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锻炼行为阶段人数比例的分布图。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在各阶段的分布不尽不同。其中,B类学校学生在前意图阶段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学校,而保持阶段人数的比例又少于其他两类学校,说明B类学校的学生整体上处于相对较低的锻炼行为阶段上。c类学校学生在前意向阶段人数的比例最低,而在保持阶段人数的比例最高,说明C类学校的学生整体处于相对较高的锻炼行为阶段上。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B类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阶段与A类和C类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A类学校与C类学校之间的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从均值差看,B类学校学生锻炼行为阶段的均值水平低于A类和B类学校(均值差为-0.523和-0.596)。可以得出,B类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显著低于A类和c类学校,A类与C类学校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

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实际锻炼水平上的均值图。由图可知,A类学校(主城区中学)学生实际锻炼水平最高,其次是C类学校(乡镇中学),B类学校(区县中学)学生实际锻炼水平最低。

从初中生实际锻炼水平学校类型间差异的方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类型学校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结合均值差可得出,学生实际锻炼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A类>c类>B类。

3.制约因素人数比例分布的学校类型特征

显示了初中生体育锻炼制约因素人数比例分布的学校类型特征。由图可知,锻炼行为制约因素的人数比例分布在不同类型学校间也存在差别。其中A类学校(主城区中学)在“学习/作业压力”制约因素上人数比例明显高于B类学校(区县中学)和C类学校(乡镇中学),而C类学校学生在“缺少场地或设施”制约因素上的人数比例则高于A类和B类学校。这说明,尽管这三类学校学生锻炼行为的最主要的两个制约因素均是学习压力和锻炼条件,但这两个因素对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的制约程度又存在差别。A类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受学习压力因素的制约程度高于B类和c类学校,c类学校学生锻炼行为受锻炼条件因素的制约程度高于B类和A类学校。另外,c类学校学生锻炼行为制约因素“天气不适”的人数比例高于前两类学校,这可能跟c类学校的锻炼设施有关,设施的不完备导致学生对天气的依赖度增加。

三、讨论

从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分布上看,初中生整体处于较低的锻炼阶段,17.0%的学生很少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不足四分之一的学生进行有规律地体育锻炼,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这与我国大学生和成年人的锻炼阶段的分布特征比较相近。比如程小虎等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各个阶段上的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5个阶段的比例分别是:3.29%、30.89%、56.33%、4.05%、5.44%;对武汉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的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果。马爱国等Ⅲ对公务员锻炼行为阶段的调查显示,多数个体(76%)不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但与国外的青少年相比,样本中初中生锻炼行为明显偏低。比如与Nigg和Coumey对美国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人数比例分别占到15.7%和49.3%,其他国外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说明在锻炼行为阶段的分布上,我国学生更多地处于锻炼的较低的行为阶段。

从学校类型的区别上看,区县学校学生的锻炼阶段显著低于主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在实际锻炼水平上,三种类型学校学生问存在显著差异,主城区学校学生锻炼水平最高,乡镇其次,区县学校学生的锻炼水平最低。在体育锻炼制约因素上,主城区学生受学习压力的制约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学校,而乡镇中学学生受锻炼条件的影响程度又高于主城区和区县学校。由于国内关于不同学校类型问学生锻炼行为差异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的研究结论还未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佐证,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还只能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可能合理的解释。区县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阶段和实际锻炼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类学校的原因可能跟学习压力和学校及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有关。在锻炼条件上,城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设施条件明显优于农村学校,“一小时经济圈”学校明显优于“两翼”学校,按照《国家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重庆全市体育场地达标率、体育器材达标率仅为36.68%和45.88%。所以,乡镇学校学生锻炼行为受条件的制约程度较高,可能跟学校本身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相对更缺乏有关。

从年级特征上看,随着年级升高,初中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检验结果也显示初三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处于高行为阶段的人数的比例逐渐减少,初中生的锻炼行为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性检验也表明,初一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显著高于初三学生。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比如,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体育锻炼积极性和实际的锻炼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学习压力对锻炼行为的制约程度也逐步提高,初三学生因学习压力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这可能跟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习任务重有关。

性别特征上,男生群体中处于较高阶段人数比例高于女生群体,男生群体所处的锻炼阶段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实际锻炼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实际锻炼水平。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与众多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制约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别不大,女生在锻炼动机上稍低于男生,并对运动锻炼后的身体反应显得更为敏感。

四,结论与建议

样本学生的锻炼行为整体处于较低的阶段,不足四分之一的学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阻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作业压力。性别及年级上,男生比女生、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参与更多的锻炼;区域上,主城区和乡镇中学的学生比区县学校学生参加更多的体育锻炼,但在制约因素上,乡镇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更多地受到锻炼场地及设施的制约。

根据研究结果,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提出如下建议:

(1)在保证学生课业的情况下,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作业压力。因为这已成为阻碍学生进行锻炼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初三的学生,其锻炼行为受到学习压力制约高于另两个年级的学生。

(2)在制定锻炼行为促进措施时,必须考虑学生性别的年级的差异。女生的整体锻炼水平不如男生,另外,女生的对锻炼的喜欢程度不如男生,对锻炼后身体反应(肌肉酸痛或疲惫感)也更为敏感。初一年级学生对锻炼天气的敏感程度也高于另两个年级。在制定锻炼行为促进措施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提升措施的效果。

(3)更均衡地配置锻炼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乡镇学校学生的锻炼行为受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程度明显高于另两类学校,这跟城乡间锻炼条件的差异不无关系,这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在进行规划时应更多考虑锻炼条件配置的均衡上。另外,在对已有器材的使用上,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置标记(指向运动场地标记等)、增加场地开放时间等方式以增进学生对现有条件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程小虎,卢标,张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I].体育与科学,1998,19(2):55-58.

作者:付道领 郭立亚

初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篇2:

如何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摘 要: 兴趣是初中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有效提高自身素养的主要动力,培养初中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检验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实效的重要标志。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兴趣,要紧密结合初中生的身体状况,转变教学观念,选择恰当、实用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体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兴趣 培养途径

兴趣是人们探寻未知事物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是初中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有效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主要动力,培养初中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检验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实效的重要标志。兴趣对初中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因而备受社会、学校重视,并把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作为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本文将从这一理念出发,谈谈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适应环境、积极生存的能力,有效培养初中生勇敢、坚强、乐观、进取的品质。

一、使初中生真正明白上体育课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体育教师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内在因素,让初中生准确理解德、智、体的辩证关系,参加體育活动锻炼的近期目标要力争做到“三好”,以健康的体魄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远期目标是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自身体育修养,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这样初中生就会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自主行动,并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要灵活多样、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活动内容,有效激趣。

如果生硬地按教科书来上体育课,就很容易使初中生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我们应该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初中生体育运动现状,更新体育锻炼方法,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例如篮球、武术、健美操、各种游戏等项目初中生参与兴趣都比较高,应该把这些锻炼项目灵活地引入课堂教学,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反复强化的过程。首先我们要留给孩子们充足的自由支配空间,让他们充分体会、理解和完成动作要领,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我们要加强鼓励性的教学评价,让同学们能够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同其他科目一样,在体育活动训练中学到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自身体质,从而产生一种成功感。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游戏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要力争创编一些新游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锻炼兴趣,教会他们如何参与集体活动,如何克服自身障碍,使身心得到有效的锻炼,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最后,从参与锻炼活动中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兴趣和成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兴趣能够使学习获得更大成功,同时成功又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选择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形式要灵活多样,以达到有效激趣的目的。

三、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生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形式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例如在中长跑项目教学中,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有很强的厌跑心理,往往找一些理由不参加中长跑,或者是随便跑跑应付应付,这时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方案,进行接力跑、分段跑和组合跑等形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进而消除初中生的厌跑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锻炼中来。

竞争能够有效调动初中生的运动潜质和兴趣,因此,组织竞赛性活动也就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竞赛活动,常常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实效。例如:蛙跳比赛、投球比赛、立定跳远教学比赛等竞赛形式都能够充分激发初中生的训练兴趣,把初中生的锻炼热情充分诱发出来,同时又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团体精神。

四、示范要正确、优美,讲解要形象、生动。

示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动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通常情况下体育课总是先进行动作讲解与示范。优美、规范的动作要领示范不仅能够使初中生建立准确的动作视觉表象,还可使他们获得一种美的体验,有效提高他们的锻炼积极性;一个生疏、僵硬的示范动作,很难引起孩子们对这套动作的兴趣,因此,我们在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时要力求准确、优美、娴熟。

动作讲解与示范是互相配合的,二者密不可分。动作讲解是我们向初中生传授知识和动作要领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动作讲解时语言要具有形象性、技术性、生动性和逻辑性,力争做到语言简洁、准确,还要有趣味性。这是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准确记忆、体会领悟动作要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长跑中弯道跑训练时,很多初中生都会按照直道跑的方式进行弯道跑,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跑姿,我们在讲解这个动作要领时可以通过圆和圆心的关系来讲解,这样孩子们在弯道跑时姿势就会注意改正,离心力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过去不正确惯性跑姿也会很好地得到纠正。因此,讲解体育动作要领时,有效运用形象的语言,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应该立足初中体育课实际,依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使语言运用更有针对性、形象性,还要善于联系初中生的认识实际,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另外还要坚持多表扬少否定、不挖苦的原则。使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成长,圆满地完成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并且逐步培养起孩子们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

总之,要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我们必须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力争做到有机结合,立足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体育锻炼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初中生把兴趣引向体育锻炼,从而培养起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作者:姜涛

初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篇3:

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锻炼方式调查分析

摘要:青年强则中国强,体育锻炼对初中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方式为研究对象,以洪洞县一中、洪洞县二中、洪洞县广胜中学、洪洞县瓦窑头中学、洪洞县赵城孙堡中学,五所中学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对洪洞县部分中学校初中生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对洪洞县部分中学校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方式现状的意识、兴趣、目的,并对洪洞县部分中学校初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洪洞县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分析,发现在体育锻炼中应增加体育项目,且结合理论进行开展,组织相关的体育赛事,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洪洞县;体育;锻炼方式;调查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合理的支配空余时间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且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体育活动。随着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的同时对体育锻炼放在第一位,特别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欠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扩大朋友圈等,作为现代生活满足中学生甚至整个社会人民健身需求、丰富文化生活。现在的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缓解压力,劳逸结合,促进学习成绩。因此本文更进一步对洪洞县中学生体育锻炼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对洪洞县中学生在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必须对体育锻炼充满动机,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校方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可以在课间广播中增加各种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方法与各个适合初中生参与的体育项目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与一些初中生可以完成的提高方法等,使学生在平时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体育锻炼的了解,家长也要在平时与学生生活过程中注重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适时提出表扬,慢慢过渡至可以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洪洞县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首先是对体育产生兴趣,就是满足中学生自我的内心,或者从体育锻炼中所感受到的喜悦,从而喜欢体育锻炼。非常喜欢体育的学生有很多因素,受家庭父母、朋友等影响。近年来,体育科目在学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是有比较多人喜欢体育锻炼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将中考体育成绩纳入总分之中,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不得不进行体育锻炼,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的配合与努力,学校方面需要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在正常的教学项目过程中,多运用一些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采取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的形式进行,在学生懈怠时进行鼓励,保证学生在保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利用丰富的自由时间,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三)体育锻炼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强身健体,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系统等,而对于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而言,能够减少学习压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扩大中学生的交际能力等。从整体来看,洪洞县中学生体育锻炼大多是以增强体质为目的,学校与家长要不定时对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选择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保证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洪洞县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之77.8%;有83.6%的初中生以体育锻炼做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2.增强体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是洪洞县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其中参与球类运动的人数较多,占56.6%,田径类参与人数第二,占18%。

3.洪洞县有67.4%的初中生每天参与体育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学校对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与推广不到位。

(二)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锻炼的建议

1.激发初中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各种各样,其中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都比较受中学生喜爱。要促进初中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必须要激发初中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首先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结合体育理论课、讲述体育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当代体育能带给人们的好处。讲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有激发初中生的运动动机,初中生才能进行体育锻炼、才能终身的进行体育运动。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体育教师应注意传授一些体育保健有关的知识,比如运动之后不能直接喝冰冷的水防止肚子疼、跑完步不能直接坐下,防止休克等。

2.增加体育项目和组织比赛

每位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爱好不一样,学校体育教研组应该上一些花样的体育课、体育游戏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爱好,增加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维持60分钟。当中学生每天都在教室上文化课的时候,也会感到枯燥、学习分心,体育锻炼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是学校体育组应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比如:校运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体操比赛等,可以活跃学校的气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3.完善体育设备设施

运动场所也是影响初中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因素之一,初中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校必须要想方设法的完善体育设备、增加体育器械器材,扩大体育场所,让学生有足够的体育设备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张文梅,张朝军.大同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校体育学,2016,19 (06):69.

[2]王泉海.河南省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 (04):89-91.

[3]丁东升等.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 (02).

[4]张救生.安庆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分析[J].安庆师范教育学报,1999 (08).

[5]徐良.陕西省学校体育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 (6).

[6]王秀香,李爽,何金等.大连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和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

[7]余丁友.对浙江省初中学生体育兴趣及其变化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04).

作者:王岩松

上一篇:城市中心区建设论文下一篇:易经文献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