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2022-04-20

摘要:作者以高中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为检索词,使用CNKI检索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关问题在国内外的解决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体育锻炼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篇1:

温州市城乡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对比研究

摘 要 为全面了解影响温州市城乡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城区)与温州市三溪中学(乡镇)的240名高二段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温州市城乡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温州市城乡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温州市城区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积极性要低于乡镇高中生;城区女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低于乡镇女生;城区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低于乡镇男生。

关键词 城乡 高中生 体育锻炼态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4年随机选取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城区)与温州市三溪中学(乡镇)的240名高二段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与温州市三溪中学各120份,各校男女生各60份,并通过对体育任课老师的访问调查。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温州市城、乡高中男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对比分析

影响温州市城乡高中男生体育锻炼态度因素的8个维度,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在被调查者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温州市城、乡高中男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因素在部分维度的平均值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说明温州市乡镇高中男生体育锻炼态度要优于城区高中男生。其中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锻炼态度总分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乡镇男生在这些维度中的均值都比城区男生高出1.00以上。

(二)温州市城乡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对比分析

影响温州市城、乡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因素的8个维度,即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在被调查者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温州市城、乡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因素在部分维度的平均值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说明影响温州市城区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积极性要低于乡镇高中女生。其中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锻炼态度总分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乡镇女生在这些维度中的均值都比城区其生高出1.50以上。

(三)温州市城乡高中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对比分析

影响温州市城、乡高中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因素的8个维度,即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在被调查者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温州市城、乡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因素在部分维度的平均值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说明影响温州市城区高中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积极性要低于乡镇高中男、女生。其中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锻炼态度总分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乡镇男、女生在这些维度中的均值都比城区男、女生高出1.00以上。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温州市城乡高中男生体育锻炼态度因素的8个维度,即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等,主观标准在被调查者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温州市乡镇高中男生体育锻炼态度要优于城区高中男生。

2.温州市城区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态度要低于乡镇高中女生。同时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锻炼态度总分上都相差1.50以上。

3.温州市乡镇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要高于城区高中生。同时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和锻炼态度总分上均相差1.00以上。

(二)建议

1.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2.城区的家长与教师应树立“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城区高中生明确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

3.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开设多样的体育项目选修课,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课堂的问题,尽量解决学生的困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参考文献:

[1] 刘一民,等.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2):28-31.

[2] 黄安泉.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 赵少雄,杜秋香,黄天雄.海南省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2):20-4.

[4] 刘俊俊,绳红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比较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

[5] 隋国增.对琼州学院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1,1(84).

[6] 叶英杰,姚丽琴.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分析[J].内江科技.2011,4(78).

[7] 赵红.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26-3.

作者:徐赛君

高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篇2:

湖州市吴兴区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分析

摘 要:作者以高中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为检索词,使用CNKI检索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关问题在国内外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一、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使高中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强学生体质、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为了探讨湖州市吴兴区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作者对湖州市吴兴区湖州一中、湖州二中和湖州中学三所学校的学生做走访调查,更全面地了解了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以上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发展性建议,以期共同提高。

二、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高中生作为生机勃勃的一个群体,有强烈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绝大部分高中生都有积极的行为倾向,只有少数对体育锻炼产生抗拒的心理。

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长久性

可以肯定地说,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倾向。这也与他们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吻合,该阶段的学生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体能恢复能力,所以倾向于高频率地参加体育锻炼。

3.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

高中生普遍接受短时间、小强度的体育活动,这也是因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受到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例如学校管理、学业压力、家长约束等。根据这一特点,学校在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作计划安排时,可以在“健康第一”的标准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

4.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

第一,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第二,学生体育锻炼是为了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或是能顺利通过体育考试,为自己的学业加分。此外,也有其他的体育锻炼动机,包括希望获得同伴的认可、赞赏,在心理层面上得到满足。

5.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场地和器材仍然是制约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说明学校现阶段所拥有的体育活动区域和已购置的体育运动器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时间、同伴、自身的身体机能都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产生影响。

6.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类型

在运动项目选择方面,男生明显倾向于激烈并具有对抗性的大球类项目,而女生则选择健美操、跳绳或者慢跑、散步之类的体育运动项目。男女生的共同点则体现在不愿意选择机械乏味的中长跑项目。

7.学生忙碌时对体育锻炼的安排

结果显示,高中生忙碌时首先会选择减少锻炼,以便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学习等种种压力。其次是因为只有少数高中生能挤时间坚持锻炼,这类高中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强烈,并且都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8.学生对生活状态的感受

高中生处于学习记忆的高峰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在每天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偶尔感觉压力存在的学生占大多数,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在面对节奏如此之快的学习生活时经常感觉到压力,少数的学生则没有觉得有压力。

9.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情绪种类

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情绪类型多样化。首先,自我意识的发展显著。其次,出现了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有些学生会感觉到未来很迷茫,出现了抑郁和敌对情绪,还有的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绪,但也有面对生活保持愉悦心情的学生,并且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1)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自信心。

(2)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倾向,所以在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观差异,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体育锻炼观念,才能正确引导不同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3)湖州市吴兴区大多数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应试教育,或者是希望增强自身的体质,为此我们应该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提升到增进心理健康的层面,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其终生受用。

2.建议

(1)学校应加强对单项体育项目的指导,使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和主观倾向成发散型,拓展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和参与方式。

(2)加快体育锻炼的场地建设,加大运动器材的购置量,减少客观原因导致的学生无法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3)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卢宏伟.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以成都市第46中学高中学生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2]张文.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调查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7):204-205.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科研项目(编号:201550)。

作者:徐詹 肖岚 张丽丽

高中生体育锻炼论文 篇3:

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堪忧

83.04%的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方式只是跑步,接近50%的高中生每周锻炼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这是近日记者在《2010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报告》中看到的调查结果。

据了解,该调查从2010年1月开始,至2010年4月第一阶段调查结束,共涉及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调查的高中生接近十八万人。调查主要以中国高中生课外体育运动锻炼的时长、频率、项目等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只有33.15%的高中生能够达到天天锻炼,多数学生平时一周内的锻炼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有35%的学生明确表示几乎从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这不但与2007年5月颁布的《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文规定的“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活动项目极其单一。绝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只是:增强体质、学校规定和为应对考试所作的自我减压。77.46%的同学还表示,自己的锻炼场所仅限于学校操场。

这条消息报道后,令人惊讶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无论是社会还是媒体时不时总会对中国高中生身体素质担忧,曾经轰动一时的中日夏令营对抗赛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而现在这条新闻,则再次证明了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我们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中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一日千变的高速发展时期,我们有了史无前例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中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不但没有赶上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出现了这种态势——虽然看起来我们的身高体重等硬性因素已经提升很快,但是真正的内在却是弱不禁风。这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滑,学生锻炼时间短,内容枯燥、目标单一。这一切都有着深刻的背景。在分数决定一切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体育锻炼早已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但学校是这样,很多家庭相信也是有着这样的看法,江苏泰州的一位家长就这样说“只要孩子吃好喝好用功读书就可以了,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上浪费时间不值得。”

《201 0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报告>还显示:大部分高中生每天的课时远超过国家规定,这种情况在部分区县地区更为严重,不少学校甚至不能保障学生每天一节体育锻炼课的时间。与此相对应的则是长时间泡在题海战术中,睡眠不足而且膳食简单单一,重压之下,许多同学看起强壮,却实际虚弱无比。甚至有媒体直接指出,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中学生除近视以外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而且,本次调查还仅仅是硬性指标,在这种压力之下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同样令人堪忧。

不能让同学们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是站在起跑线上的同学们却都弱不禁风,这样的比赛还有什么输赢?

鲜语录

感谢中央电视台转播美利坚合众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对于解说员不能在解说中使用NBA等外语缩写词,有人调侃道我们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某位“80后”从当年中学作文里总结出二十多条固定句式,充满“假大空”,这引来了众多网民的呼应,或许正如韩寒曾经说过的这句话

未来十年将有高校破产

大学也会破产?这有些耸人听闻,每年都有千万学子在激烈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按理说,大学该是供不应求。不然高考的名声不会如此“狼狈不堪”。然而,前段时间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声称,“未来十年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

顾校长此番话并非胡言乱语,从2009年开始。全国多个省市的高考报名人数都在呈下降趋势。从2009年开始,北京地区报名高考学生的人数开始下降,2010年的报名人数只有8万多位,这两年北京地区报考参加高考的人数降了大约30%。

而湖南省,2009年高考报考人数首次出现回落,比2008年减少了2.6万人。2010年则在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减少了近10万人报名。此外,山东、河南等高考大省的报名人数也都在下降,全国“降”声一片。

对于高考人数下降原因,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介绍,由于20lO年高考是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因此,不少往届考生多选择在2009年被学校录取,而放弃复读。据统计,参加2010年北京新高考的往届考生只有5880人,比去年减少7066人。

除了新课改造成复读人数减少的原因外,出生人口的减少也导致了应届考生人数收缩。“80后”属于一代生育高峰期,“90后”人数则明显少于“80后”,比如。北京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比往年减少了7000人左右。

随着,我国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据分析由于我国第三波人口高峰的影响,2008年是报考人数的高峰,而以后几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都会持续下降。

而自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10年的2300多所。一方面是未来高考人数的减少,另一方面是持续多年的高校数量增加,这必然迎来一轮大学“洗牌”。

顾海良说,在中国高校合并和调整规模的大潮中,很多综合性高校都把扩招的重点放在了研究生上,追求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的1:1。而本科阶段扩招来的学生更多地进入二三流大学。而到2020年,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如果一类校招生人数控制不变,那么二三类学校的生源就吃紧了,“很多学校会面临招生困难,恐怕连末流学生都抢不到”。

作者:徐 鹏

上一篇:云架构网络教育论文下一篇:古汉语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