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审计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2022-04-24

摘要:部队后勤装备维修费的管理是搞好后勤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增强维修管理费开支的预见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切实搞好监督检查以及增强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好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军队审计发展战略探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队审计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篇1:

项目管理在军队医院对外医疗合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军队医疗卫生体制限制,传统的军队医院管理模式面临着挑战。项目管理技术在应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在军队医院合作项目中既有运用的可能,也有运用的必要。本文在军队医院如何既能谋求新发展,又能不使军队资产流失的背景下,对新开展的医疗合作项目实行项目管理,探讨了谋取双赢的对策,也说明了项目管理在军队医院对外医疗合作中的应用是大有可为的。

关键词:军队医院 合作项目 项目管理

0 引言

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已进入快车道。随着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医疗卫生对社会责任的明显增强,办医形式管理模式多元化,为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从其他领域向医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 对外医疗合作实行项目管理的背景

项目管理PM (Projectmanagement)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它通过一个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纵观传统的医院管理,由于是以职能化管理为主导,其中所具有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为实行项目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对外医疗合作为军队医院提供新的运作管理方式,突破了军队医院自身体制的限制,可提高医院资源的最佳配置,有利于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但军队医院以往的管理往往以某学科的带头人,如科室主任做为合作项目的全部责权人。其中弊端是一方面科室主任有繁重的医疗任务,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营运管理能力,既分散了科主任的精力,又不利于新合作医疗项目的开展。因此可借鉴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角色来专门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和运作,避免了以上矛盾,达到了有效的绩效目标管理,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也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可以有效防止军队资产的流失。

2 对外医疗合作实行项目管理的优势

对外医疗合作是军队深化改革与市场化推进的必然趋势,牵涉面广,程序复杂环节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要求,而项目管理则体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2.1 适应“市场”和服务“战场”

在和平时期,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适应“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寻求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这便是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再则是军队医院在战争时期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由军队的根本职能和性质决定的。门诊部及各科室要担负着军用急救、灾害应急等任务,做好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准备,确保伤病员抢救治疗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迅速,服务到位,切实按“保障有力”的要求服务好“战场”。

2.2 军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对外医疗合作项目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彼此激励、相互促进的过程。医院的发展是各学科技术积累的延伸,对外进行医疗合作项目会牵涉到对原有资源的利用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如某单一科室合作中的利好,对全局有一个拉动示范效应,反过来,得到其它科室的协同配合,使得合作项目获取双赢、走向持久。对外医疗合作还意味着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必然是在增加了新病源的同时,抢占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对医院的基础条件、医技设施以及医疗水平诸方面,其带来新的挑战,这不仅在外延上导致医疗设备的添置与医疗场地的扩展,而且在内涵上会引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大大跃升。随着合作项目的发展,使得医院相关主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合作项目为媒介,军地医疗的资源共享能有力地促进学科发展和专科的建设,合作项目中的特色科室一旦被认可,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2.3 组织精干,管理高效

在合作项目确定后,可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势,因为项目管理要求组织中的负责人有全面多学科的知识理论,系统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沟通及管理能力和积极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军队医院在传统的管理组织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姓军为战”使得思维简单、方法刻板,按部就班、缺乏活力,而引入对外医疗合作后会使面貌焕然一新,迫使医院决策者扮演全能管理的角色,使之从行政主管变成了具有项目经理职能的科室负责人,从而对合作的项目在计划、组织、协调及实施过程负全权责任,对合作项目目标的实现负终极责任。正是因为有了为达成预期的合作效果牵引作用,借鉴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利于创新管理模式的产生,也有利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包括内部监督、行政监督、病员监督与社会监督,使项目管理中的监督机制在对外医疗合作中有效发挥约束作用与激励作用。

3 对外医疗合作项目中谋取双赢的对策

医疗合作项目的运作,目的是为了双赢。要充分认识到,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高危行业,实行“合作”在增加新主体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些不可确定的因素及不可预测的风险,合作中若把握政策不准、调查论证不充分、制度不健全、合同签订不平等原因,留下了很多隐患,造成不良后果。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循党、国家和军队的政策法规,充分考虑到医院的长远利益患者的健康利益,牢牢把握医院的管理主权和核心技术,使之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3.1 严格科学前期论证,实行规范化运作

首先,合作前期要进行严格科学前期论证。要充分认识到军队医院的信誉度较高的品牌效应,开展医疗合作项目的市场需求量大,很多有意向的合作者为了从中分得一杯羹,往往会虚夸自身的实力和设备性能,加之军队医院引进心切,对合作方缺乏全面深入地调研,使一些没有资质、没有实力的单位进入医院,或因所属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其结果是把不宜引进的项目,甚至是一些趋于淘汰的产品引入医院,给医院造成损失。于是应对医疗合作项目进行权衡分析,对拟引入的合作项目本身展开充分论证。其次,对合作项目要实行规范化运作。不规范的合作往往是追求最大的眼前利益所导致的。其一,医疗行为上的不规范,其结果必然走向违反医学常规和国家、军队的相关政策,采取过度医疗、虚假报告、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等手段,既会损害患者利益,也会损害医院的形象和长远利益;其二,市场运作上的不规范,会体现在合作方在专科建设方面不肯投入,而是过度利用军队医院的声誉和良好品牌,进行随意地夸大宣传和虚假广告,为了争夺病源采取金钱交易等不正当手段。对此,医院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进行监控,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医院的形象。

3.2 约定公平的合同条款,实行利益均衡分配

對于合作项目,第一,在合作项目中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如水费、电费、暖气费、房屋折旧费、科研费和差旅费以及广告费等要合理设置科目并列入成本,不能只考虑部分成本,避免只以收入作为分成的依据,防止医院所得利润中包含了部分成本,使医院的分成大为缩水。利益双方分成在合同条款上还要对自费或公费患者欠费要加以明确,发生欠费时,双方财务对有关欠费分摊问题要有相应的条款,这部分欠款收回的风险以及损失的时间价值要有合理的分担。第二,在利益分成时,还要充分体现医院拥有品牌的价值,因为医院的品牌是长时期形成的,能为医院未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无形资产,就在合作价值中有所体现。不得忽略自身无形资产,使投资方有形资产在利益分配中占主导地位,造成利益上的分配不均,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三,合作方在合作期间增添购买的设备,需进行登记造册,进行病区改造或装修投入的资金及相关经费需进行审核入账,明确确定具体价值量,从而为项目进行合作期限的界定、利益分成的测算以及合作到期后的设备处理方案奠定基础。

3.3 建立“矩阵式”管理机构,维护科室管理主权

由于大多数合作项目最终都是落脚到由合作科室和医务部门进行,因此应建立具有纵横关联的“矩阵式”管理机构,实施对医疗合作项目规范有效的管理。在该机构中注意人员组成的代表性,如让相关职能部门介入,设专职财务、审计人员,维护科主任和护士长对科室管理的权力。一方面实行对医疗合作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科学测算,对双方利益分配准确地核算,而不是被动地按协议内容办理收支业务。另一方面,要防止合作方片面追逐最大效益,利用金钱诱导医务人员,为其实施不规范的甚至是違法的医疗行为,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损害了医德医风。

3.4 合理确定合作的期限与项目,推行信息化管理

一是合作期限不宜太长,这是由于对医院的发展远期以及学科建设的发展等都难以准确预测,签约周期过长容易使医院利益的生长受到约束,较短的签约周期有利于续约或适时调整,易于处理所出现的问题。二是合作项目不宜过多过滥,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扩大合作范围。由于合作中涉及学科广、专业多,若前期论证不充分或把关不严格,会导致合作过度或将效益好的基础性项目也合作出去,给医院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三是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研发医疗合作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把各级有关医疗合作项目的管理规定、合同原始内容、设备、药品、合作方聘用人员及收治、收入情况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对合作项目运作各过程信息数据汇总、上报、接收和分析等功能,实现数据网络实时传递、运作过程实时监控,增强管理透明度。

3.5 把握合作原则,坚持姓军为兵

医疗项目合作必须紧贴医院发展战略。围绕医疗市场需求开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军事效益、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并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核心军事医学项目不参与合作,这是因为军事医学是军队医院的强项,具有优势,且还有涉密的问题;二是医院的优势学科不参与合作,因为它是医院多年积累的成果,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是医院的品牌,故不宜合作;三是医院自身有能力投入的项目不合作,以防效益好的医疗项目资源流失,导致“肥水外流”。总之,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姓军为兵,防止合作科室由于享受了比非合作科室更为优厚的倾斜政策,或造成医院过多的资金流失,或科室间形成矛盾,导致医院偏离基本宗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到,医院作为军队重要的编制单位,具备一定保密性,特色军事医用技术的涉密点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严防军队涉密信息的泄露。

参考文献:

[1]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嵘,刘星汐.新形势下军队院校门诊部的职能及其作用[J].西南军医,2008,10(2):130-131.

作者:傅金海

军队审计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篇2:

浅析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运用

摘要:部队后勤装备维修费的管理是搞好后勤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增强维修管理费开支的预见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切实搞好监督检查以及增强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好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问题。

关键词: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经费运用

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需要,我军大批引进先进的后勤装备来装备部队,与此同时,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经费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增加。这些经费是保持和提高后勤装备完好率和保障力的重要一环。如何用有限的装备维修管理费最大限度地增强后勤装备保障能力,提高后勤装备的完好率,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严格控制后勤装备经费支出

管理靠制度,制度促管理,后勤装备出保障力。目前,从总部到各部队都制定了一系列后勤装备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相关规定,这是我们做好后勤装备维修经费管理工作的依据。各级必须加大制度落实的力度,坚持实事求是,人人平等,严格按规定办事,切实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后勤装备维修管理秩序,自觉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不可凭个人喜好任意取舍或变更法规,把权力凌驾于法规之上。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后勤装备管理制度很多,归纳起来,重点是要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审批关。经费支出必须按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报销;业务部门开支的经费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二是把好借款关。在后勤装备维修经费开支上,管理人员要做到:没有预算的项目不借款,防止花过头钱;没有按预算制定“月份开支计划”或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借款,防止先斩后奏;动用预留机动经费没有单位主管批示的不借款,防止财力失控。三是把好审核报销关。审核报销是经费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后勤装备经费管理人员对经费活动过程的综合控制,管理人员要坚持原则,控制好经费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行为。经费开支后,取得的开文凭证必须详细、真实、齐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弄虚作假的手段获取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要做到审批手续不全或超权限审批的不报,不符合开支范围的不报,计划外开支的不报,无经费指标的不报,不符合标准制度的不报,未经实物验收或批量物资无入库登记的不报。

二、增强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开支的预见性

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预算是组织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供应、实施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后勤装备财务工作的“龙头”,是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投向、投量的“总闸门”,它反映和控制着一定时期内后勤装备建设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因此,各级后勤党委和装备部门必须重视装备维修管理费的预算,通过严格的预算编制,实现对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调控与监督。为确保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一是要把握好预算编制的原则,即必须遵循“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内容完整、项目具体、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二是要把握好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编制预算要以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后勤装备建设规划、计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党委的决策意图和预算编制的指示要求,预算管理职权、经费开支范围和财力可能,经费供应标准、开支权限和供应实力为依据;以预算项目论证及经费需求测算情况,装备数质量情况等为依据,搞清当年的大项任务、年度工作安排,看各项工作需要经费的保障程度,搞清当年标准经费收入情况,看自身保障能力;搞清上年结余和预算外经费收入情况,看弥补标准经费的能力。三是预算编制要力求做到突出重点。预算单位应当根据财力可能,区别轻重缓急,有重点地进行安排。上年度未完成、本年度必须安排的项目优先于本年度预算新增项目。四是编制预算要留有余地,不满打满算,更不能出现赤字预算。五是坚持按年度预算开支,对无预算、超预算、无经费来源的开支不予借款报销,为确保年度预算的有效执行,后勤装备业务要编好开支计划,做到年度分到季,季度分到月,一切开支都严格按预算执行,不随意扩大开支范围。

三、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经费变物后的管理,是提高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使用效益、减少物资损失浪费的关键所在。部队后勤各级一定要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物资器材,管好、用好、保养好,防止浪费、损坏和流失,尽量减少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支出,把物资的价值管理作为管好用好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重要内容。

1、要落实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制度。明确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军委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和后勤装备财务规章制度,保护装备实物资产安全;建立健全装备实物资产账、簿、卡,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和反映装备实物资产价值增减变化及构成情况;监督检查装备实物资产的供应和使用管理,确保账目和实物、账目与账目相符;规范装备实物资产管理,把装备实物资产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全面实现综合预算,提高装备维修管理费的使用效益。

2、要严格分工管理。后勤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后勤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规章制度,组织指导本单位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工作,检查供应物资价款使用及结存情况,实施本级装备实物资产计价核算,掌握装备实物资产价值总量增减变化及构成情况。分管有关装备的具体业务部门,负责本系统装备实物资产采购、分配、使用、清查和处理等工作,实施本部门装备实物资产明细核算,定期向同級后勤装备财务管理部门报告装备实物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并与本级装备财务管理部门和实物资产占有使用单位核对账目。实物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负责装备实物资产收发、保管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有关账、簿、卡,定期与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核对账目,做到账目与实物资产相符。

3、要完善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各业务部门增加或减少后勤装备物资器材,必须凭实物和清单或出库审批手续到仓库办理出入库手续,由仓库保管员验收或分发使用,同时开据出入库凭证并登记入账。出入库凭证一式四份,一份留存,其余三份分别用于仓库、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记账。自购的物资器材,要凭财务部门收到的入库凭证办理结算报销。

4、要落实物资器材管理责任制。根据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管理运行的途径,对涉及装备物资管理的筹措、管理、供应三个环节的部门和人员,重点做好“四个挂钩”责任管理:一是物资器材管理使用情况与财务部门职责挂钩;二是物资器材采购情况与采购人员职责挂钩;三是物资器材流动情况与业务部门职责挂钩;四是物资器材出入库管理情况与保管员职责挂钩。

四、切实搞好后勤装备的监督检查

后勤装备财务人员监督是否有力,直接影响着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使用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后勤装备财务的检查监督,把装备标准经费的领报、分配和使用,置于严格有效的检查监督之下,实行“全流程、全过程”管理。为保证后勤装备维修经费真正用在装备维修上,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经费不流失,要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监督组织。严格落实“一支笔”审批制度,除对发票各项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外,单位还要成立由主管装备工作的首长牵头,财务、审计、纪检人员组成的审计组,经常对装备维修管理费的使用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审计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尽可能发挥后勤装备维修经费的最大效益。二是要对预算进行跟踪考评。后勤装备财务部门对年初安排的预算项目是否落实,基层的难点问题是否解决,年度保障任务是否完成等情况要适时进行检查,把后勤装备维修经费和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使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三是要严格发票检查验收。坚持定期对开支的发票进行检查核对,并公布经费开支情况,特别是大项经费开支,要搞好跟踪问效,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整改措施,提高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效益。

五、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要想有效提高后勤装备维修经费的效益,人才是根本。后勤装备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军队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而且要懂得装备的技术性能、结构、成本核算方法、订货合同的程序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管理知识。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后勤装备的类别、数量增多,技术含量增高,使用周期缩短,经费标准差异大,专项经费比例大等这些特点,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的支出规模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军队的装备发展战略,其保密程度较高,更需要财务人员有高度的事业心、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因此,能否管好用好后勤装备维修管理费以适应我军质量建设的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政策观念强、业务技能精、作风纪律严、综合素质好的后勤装备财务人员队伍。为此,对近年出台的有关财务工作的法规政策,财务人员必须学懂弄通,切实掌握其政策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做到党委管财有法可依,领导审批有章可循,财务把关有理有据。同时有计划地进行短期培训,提高装备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通过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组织会审等形式,丰富和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拓展管理视野,提高现代管理技能。后勤各级管理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工作的重点、难点,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注重学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探索后勤装备财务管理的新路子,增强后勤装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丰:军事后勤装备模糊综合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1).

[2] 秦忠俊:價值工程在后勤装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11).

[3] 杨睿:从经济角度确定后勤装备的寿命[M].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

[4] 张智育:关于后勤装备定价问题的分析[M].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7).

[5] 王飞:军民融合式后勤装备维修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4).

[6] 酒济川:新军事变革与我军后勤装备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06(4).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王晓阳

军队审计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篇3:

中国航发集团团委:带领青年再出发勇冲锋强领跑 以人才 “智高点”抢占科技制高点

新时代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发”)青年身处航空发动机事业加速发展壮阔征程中,尤须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不畏风险挑战,勇担强国使命,以强大的意志和本领,铸就大国重器,撑起“强军脊梁”,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落实集团党组关于以一流央企总部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结合青年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工程推进安排,中国航发集团团委积极构建“难题共解、阵地共建”工作格局,组织交流访谈,与集团总部青年领导干部共同“解题”青年成长,不断提升信心和斗志,凝聚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青年奋力跑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研制加速度,拼出“强国一代”崭新风采。

志向决定局面,青年当以立志高远为人生开一个宏大之局,在振兴航空发动机历史进程中展现价值

深层次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于思想上讲透讲懂讲好,让青年切身感悟到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纪检监察组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王昊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时代青年在主张上尽管别具一格,但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当让青年在立志上“如出一辙”,使青年真正洞悉“人无志,天下无可成之事”之理,让理想信念真切融入到青年们树立志向、完善人格、提升德行的成长之中。志向决定局面,青年当以立志高远为自己的人生开一个宏大之局。航发青年立志,理应以航发事业为目标立大志,核心在于激发为国奋战的强大志愿,关键在于提高“政治三力”,尽好应尽之责。航发青年唯有真正以航发事业立志发心,方能在振兴航空发动机历史进程中展现人生价值。

衡量青年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人力资源部领导干部处处长曹国兴讲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绝非一句挂在嘴上轻飘飘的大话、套话,而是具体的、实践的,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磨炼。对新时代航发青年而言,这个磨炼的平台就是我们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为全面贯彻“十四五”人才规划,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集团精心系统谋划,聚力攻坚克难,制定了未来两年“1234”重点举措,建强各类人才队伍,加速人才工作提升,提出着重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以新作为全面开篇布局。从干部管理工作出发,在干部选拔中,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干部培养上,加强基层“墩苗历练”,强调“铺路子”不如“压担子”,注重在研究室、分厂、车间等基层一线锻炼干部;在干部培训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聚焦集团战略需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作用,努力为集团培养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集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和“两机”专项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尤须不断夯实为党育人的政治原则,引领青年深入实践,为航空发动机事业蓬勃發展激发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党群工作部新闻宣传/企业文化处处长 肖永奎说,每名青年在选择事业过程中,也在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既要靠人才推进事业,同样需要靠事业成就人才。在当前“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做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统一思想是必要的,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引领,把青年思想统一到集团党组意志上来,统一到事业需要上来。同时,达成共识也是必要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既是党和国家伟大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重要舞台和平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只有当青年个人理想与组织需要同向而行,才能实现组织力量的最大化,在航发事业中让青年找到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让青年个人理想与航空发动机事业同频共振、充分融合。审计与法律事务部审计处处长姜兵说,青年是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重要力量。一些青年选择航发是因为理想、因为热爱,也有一些青年选择航发只是谋求一份工作。不管初衷是什么,希望青年们最终都能因为这份事业的“魅力”,担负起“动力强军、科技报国”光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刻苦钻研,把航空发动机干出来。青年有无限潜力和可能,也有鲜明个性和自我主张。一个优秀组织应该能够尊重和保护青年的可贵特点和品质,为他们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公平纯粹、温暖包容的干事创业环境,让大家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真正让青年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心无旁骛、一往无前,让青年们在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过程中实现价值,成就人生。

学深悟透党的理论,掌握复杂局面中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培养系统性思考、全方位谋划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带来新挑战。发展计划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刘晓嘉感到,有效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任务,战胜风险、应对挑战,为青年提升本领、实现价值提供了重要机遇。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要结合青年自身特点,培养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要利用国际合作与世界一流同行交流的机会,在知彼知己的认知过程中引导青年树立对航发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对集团核心文化理念的认同,坚定搞好航空发动机的“信念”。要为青年创造更多学习干事的机会,通过业务轮转、主题研讨等方式打破业务壁垒,拓展青年业务能力,鼓励保护创新思考,激发工作热情和“兴趣”。要敢于给青年压担子,在把正大原则和大方向前提下,给予足够信任和发挥空间。同时,引导青年敢于跳出个人舒适区,保持适当“压力”以拓展能力边界,实现个人成长。要帮助青年成事,在他们需要的关键时刻做好指导支持,通过一项项任务的完成帮助青年建立自信心,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获得感。

航空发动机“十四五”规划部署了航空发动机产品各阶段发展路线,为全面提升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能力、也为解决青年人才培育的突出问题提供了路径指引。科研部型号一处处长刘冬丽认为,要在航空发动机事业自主创新战略转型关键期,为青年谋发展、利长远,锻造青年本领、促进青年成才,引导青年强化责任担当,深刻认识航空发动机事业在建设航空强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重要战略地位,珍惜航空发动机事业大平台,把追求型号研制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高度统一起来。要提高解决难题、化解风险的能力。当前武器装备研制正在发生体系性变革,对型号研制和管理带来新挑战。一方面要深刻理解相关政策、机制变化的内涵,做好应变准备,利用好有利政策。另一方面,要学深悟透党的理论,掌握复杂局面中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培养系统性思考、全方位谋划的能力。同时,也要学会在型号研制一线摸爬滚打,务实高效解决基层单位痛点难点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要建立宽容灵活的考评机制。鼓励青年发表独立观点和见解,保持鲜活个性和昂扬斗志,保护青年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过程中创新思维;搭建科学多样的人才晋升渠道,做到人尽其才,累身不累心,让年轻人心无旁骛投身发动机事业。

跟年轻人一起分析解决困难,让年轻人依靠组织、相信组织。生产部生产综合处处长魏江辉强调,要從全局视域出发,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强化青年个人发展与航空发动机事业相结合的理想信念。要关心青年面临的困难。青年毕业后,在各种压力环境下,很容易迷失方向,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要为青年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组织青年开展各项业务知识培训和应用,帮助他们将复杂的业务工作分解成具体的小项目,提供保障资源,培养青年独立思考、自主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生产部很多年轻同志从基层岗位转到总部,角色发生转变,原来是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办,现在是自己要告诉别人该怎么办,更加需要锻炼统筹策划能力这项基本功。带好青年队伍,既要胸有大局,也要洞察细节,做到大小兼顾,为一域增光,也为全局添彩。

事业要时刻充满激情,工作要统筹兼顾。资产管理部投资管理处处长张斌强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引领新时代航发青年,把青春激情作为意志的燃料,奋进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新长征路上,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要树立远大抱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面对当前大有可为的航发事业,努力将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等融入航发事业中心工作,通过事业锤炼自己、成就自己,实现事业成功我成才的“双丰收”。要坚持勤学苦练,争做本领高强的实干家。坚决贯彻落实曹建国董事长提出的“指挥员、战斗员、协调员”角色定位,持续提升“六个能力”,结合重大资本运作项目和日常投资管理,坚持系统学、学理论,干中学、勤实践,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资产管理方面“全能型解题人”。要抱定家国情怀,于细微处见真章。坚持聚焦主业,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发挥资本的助推器作用,做到以融促产、以融强产,努力为航发事业做出新贡献。

建强服务青年机制,同青年主体意识相契合,同青年成才成功相聚合,与集团发展战略相融合,增强青年干事创业幸福感获得感

让青年热爱航发、扎根航发,圆梦航发。 综合管理部办公管理处处长王涛说,对于航发青年而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全力解决“卡脖子”“心脏病”问题,既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最好舞台。集团成立五年以来,党组高度关注青年健康发展,把青年成长成才和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研究制定多项措施解决青年工作、生活中实际困难,切实推动青年“衣食住行”提高和改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他们既可以安居乐业,又可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投身发动机事业。同时,从制度、组织、流程、人员上不断加强建设,促进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化、个性化、亲情化、特色化,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努力以关心关怀焕发青年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真心拥护、高度忠诚和强大责任感。

青年是组织的新鲜血液,是保持企业生机的源泉,随着集团改革发展和型号攻坚加速推进,航发青年价值取向和个人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和多角度发展趋势。重大专项工程部专项综合处处长李文铮表示,航空发动机产业具有特殊性,产品研发周期长,尤其需要青年静下心来潜心攻关,如何在青年和企业发展间建立“同呼吸、共命运”关系,是打造青年铁军的关键。一方面,针对青年员工,要进一步发挥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阵地作用,借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契机,找准青年工作切入点。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构筑精神支柱,并加强与共青团联动,发挥青年人才“后备军”优势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青年干部,要注重引好路、压担子、树典型,并建立一套完善的青年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常态化成长机制,让青年干部敢于沉下去,到复杂环境中历练,真正在一线经受锻炼、接通地气、成长起来。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青年科技人才,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更需要青年科技人才。质量科技部综合项目处处长于广民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结合实际工作,为青年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要通过科技项目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源动力”。一方面利用好卓越青年基金、军事托举工程等国家青年科技项目支持青年挑大梁、当主角。另一方面,利用集团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加强对“百团大战”青年团队、博士“心计划”等青年人才培养,通过科技项目锤炼青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带动科技青年快速成长成才。要通过“创新平台”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蓄水池”。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鼓励共同建立联合技术中心(UTC),联合培养航空发动机青年科技人才;加强先进航空动力创新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进站青年薪酬激励和政策保障。要通过“管理创新”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造“试验田”。推行“揭榜挂帅”“经费包干”等项目管理制度,谁能干就让谁干,通过科技创新奖、立功计划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让青年科技工作的“冷板凳”热起来。

中国航发成立五年来,航发青年在党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自信中淬炼出“强国有我”的个体自信,在航发事业中展现出不辱使命的恢弘气魄,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航空发动机精神,重构了务实担当的特色青年行为文化。财务部成本价格处处长张西彩说,航发新时期、青年新特征,我们建强青年服务机制,应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青年主体意识相契合、同青年成才成功相聚合,创条件、搭舞台、给机会;应与集团发展战略相融合、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真信任、敢委任、委大任,切实增强青年干事创业幸福感、获得感。

当前,集团成本工程正由财务降费向业务降本转变、向设计端降本前移,航发青年大有可为。各层级应积极选试点、树标杆,“精选精培精用”青年专才,打造一批擅长低成本设计的青年领军人物,淬炼一批精技术懂经济的青年成本工程师,培育一批精核算懂科研的青年型号会计师,让青年在成本工程战略深化中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航发事业征程中心无旁骛地建功立业,绘就出彩人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航发集团团委就加强青年理想信念、培育青年成长成才,组织青年共同探讨,旨在群策群力,集中智慧构建系统长效的青年人才政治引领保障机制,以人才“智高点”抢占科技制高点。当前,聚焦航空发动机事业自主创新战略转型“第二个五年”客观需求,中国航发集团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型号研制、批量生产、维修保障等多项任务高度交织,面临的难度考验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带领青年以“再出发”心态、“勇冲锋”姿态、“强领跑”状态,拼搏奉献,岗位建功,成就人生。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正落实为党育人要求,持续聚焦主业,竭诚服务青年,以“一体两翼”特色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带团建深入实践,引领凝聚青年锻造政治“领航”思想之翼,磨炼科研攻坚“创新”之翼,培育一支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能够为国家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青年骨干队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责任编辑 陈晰

作者:刘洁

上一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