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单位成本测算探讨论文

2022-04-25

【摘要】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健全,所以成本核算工作也相对不够规范,随意性大。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意义进行阐述,剖析了小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述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审计单位成本测算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审计单位成本测算探讨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成本管理建设,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有效利用和控制单位财务成本,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文章主要以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论点,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性依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加强成本管理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过程中,成本管理的漏洞越来越明显,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来加以治理,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实现资金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配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稳步提升

国家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社会提供多种职能服务,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建设,可以严格监督与控制国家财政拨款,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避免财政资金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与流失现象,防范各种潜在风险的发生,并且将资金的支出流程规范化。

(二)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中,对于财务核算来说,要贯彻落实好内部控制制度,予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度。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单位的业务流程,为会计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基础信息资料,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然而在实际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少较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现象经常出现,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在管理和利用财务成本中,仅注重向国家财政部门申请资金完成规定的项目,但是由于成本管理制度的标准性严重缺失,极容易造成申请资金的滥用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成本管理制度较不严谨,尚未有效利用国家申请的项目资金,成本管理处于较为分散化的状态,滥用资金现象屡禁不止,进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成本管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尚未有效连接

一般来说,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思想素质、履行职责能力、责任感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是员工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绩效是考核的一项重要环节,也就是员工在特定时间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并是否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以此来作为员工工作能力的评定依据。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对员工取得成就所消耗成本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将其纳入到考核的参考范围之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单位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误区,不利于实现节约国家资本目标,造成了国家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滥用现象的出现。

(三)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

对于成本管理方法而言,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形成比较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比较落后,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以往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很难与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实施相适应。一些单位并不重视事前成本管理,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规范性严重缺失。在成本管理手段方面,单位虽然普遍利用了计算机,然而尚未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

三、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属于复杂繁琐的系统化工程,要制定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将核算方法与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对核算资料进行精确总结,将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要合理分配和管理单位的财务成本,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权限,将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此外,行政事業单位还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这对于治理机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确保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制定,维护资产的高度安全与稳定,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出现,进而达到行政运行成本的降低目的。

(二)将成本管理与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要与行政工作人员的绩效相挂钩,维护好员工的切身利益,单位要引导工作人员在做好相应的工作任务时,严格监督与控制行政成本,将经费滥用现象降至最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测算具体的项目,利用定额标准来对成本加以控制。如果单位在短期时间内出现财政波动幅度大的情况,要进行重点核查,对于经费超支的项目和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并将其纳入到行政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中,以此作为警示。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制度纳入到成本管理内容之中,对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予以正确的督促和引导,满足行政成本的节约化目标,创建良好的成本管理工作氛围。

(三)加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

要想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就必须要加强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对于现代化成本管理而言,与成本预测、成本考核以及成本分析等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得益于信息处理。以往传统成本管理手段过于强调手工操作,很难及时传递成本信息,进而造成成本信息的滞后现象。而要想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及时传递信息。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确保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作用不容忽视,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单位的服务管理目标和资源调配能力,对各个支出项目的预算数进行合理测算。来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不能超出预算数特定的范围,该避免超预算开支现象的出现。如果由于特殊情况出现超预算开支现象,要对预算数进行重新调整,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审批再执行。通过加强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规范费用开支行为,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真实性。

(五)加大“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

一般来说,对于三公经费来说,属于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的开支,然而在实际上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存在着严重的浪费财政资金现象,造成了成本的普遍上涨。所以在单位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要贯彻落实好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和管理三公经费,行政事业单位要适度公开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公众要发挥出自身的监督职能,对于存在支出浪费严重现象,要及时进行举报。此外,将三公经费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相关单位的领导,确定第一责任人,进而确保单位成本管理质量的稳步提升,落实好三公经费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可以稳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成本的高效使用与配置,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喜琴.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导报,2015(03).

[2]王彩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

[3]魏艳如.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几点思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4]刘兰若.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作者单位:扬州市汤汪乡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

作者:邹雨

审计单位成本测算探讨论文 篇2:

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健全,所以成本核算工作也相对不够规范,随意性大。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意义进行阐述,剖析了小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述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成本核算实质是将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的资金耗用,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归集和分配到成本对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定价。因此,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环节,与企业的经营水平和长期发展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效率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将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将影响基于成本工作的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如对利润计划、销售激励及提成计划、生产改进及激励计划、经营差异分析等产生直接影响。而这些工作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2.有助于中小企业防范经营风险

成本核算是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按其性质和类别进行划分,通过归集、汇总、核算,以计算出生产经营费用总额和分别计算每一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活动。其最基本的任务是准确、及时地核算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有助于中小企业形成竞争能力

在市场中,同等品质的产品以价格较低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尤其是处于价格战的行业中,做好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以便长期地生存下去。促使企业全员重视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它受到企业各部门全方位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使企业成本的构成清晰可见,尤其是能够落实到责任人,通过对口责任人对成本管理意识的加强,从而提高利润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中小企业中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不足,普遍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成本的管控,更多的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控,而没有覆盖到非生产部门。同时,由于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不够,认为对成本的控制,就应该是是财务部的责任,导致对与核算产品成本不直接相关的费用等,没有加以严格的控制。而这些部分的成本虽然没有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

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够完善,必然会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更真实、准确地反映成本真实的发生,尽量压缩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投入产出比。如果成本管理体系没有落实到责任人进行归口管理,成本核算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对强化管理工作起不到应有作用。

2.随意选择成本计算方法

随着财务人员水平的普遍提高,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核算。但是,对于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的核算,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准确的测算。财务人员往往凭借主观臆断和经验感觉,盲目选择成本的计算方式,而不会深究产品的具体成本结构差异,以及生产工序和流程的差异,市场可接受的售价不同等要素。此外,处于避税的目的,也会出现将不适合摊销的费用,甚至将部分不适合用于销售或者实际用于赠送的产品的成本进行摊销,导致人为因素影响了最终外销产品的实际成本。

在实际业务中,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会支付其他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这些费用虽然没有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但是这些费用,却与产品的实际耗费有所关联。而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在制定产品销售价格时,基本上往往根据上年度,或几个年度的平均值按照生产产品的数量进行简单分摊,从而导致产品定价的不准确,最终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缺乏成本约束机制

由于中小企业缺乏管控成本的监督约束机制,各部门人员,尤其是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经营费用,比如销售差旅费、销售提成、工程施工费、售后维护费等项目,虽然有预算,但业务人员事后有种种理由解释费用过高的原因。同时,相关业务人员对经营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浪费严重,使得内部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严重脱节。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得不到业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业务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阻挠。结果造成成本核算工作难度增大,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

三、完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建议

1.强化企业负责人成本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负责人应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精益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成本管理不是少数人和个别部门的事情,应实现企业全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分解到部门,再分解到个人,落实责任成本。

成本管理不应仅局限于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全员成本管理的范围应该包括企业的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所涉及的全部成本。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支持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尤其是对成本的监督和奖惩机制要落实,要实实在在保障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将全员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灌输。

2.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成本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成本费用考核制度、成本费用责任制度。具体工作主要包括责任成本的分解、落实、执行、考核、激励和奖惩,以及监督追责等机制的建立。

在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过程中,本文尤其强调成本费用责任制度中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的建立,这是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目标的保障。在企业全员成本管理中,必然会触及个别部门或人员的利益,会带来相应的阻力。所以,进行全员成本管理,需要最高管理层强有力的支持。全员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的事情,各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在企业内部以各单位为基础,建立责任成本制度,将成本费用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最好能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其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各部门要对员工宣贯到位,认可企业的管理思路,对于不配合的部门和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人员的保障工作,落实激励和扣罚机制的执行力度。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对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监督作用。通过定期的动态观测和梳理,及时将新发现的情况纳入管理。对于审计提出的管理建议,企业应做出及时反应,将建立的制度进行固化,并在限定的时间内推行到管理工作中,让员工执行起来,并持续考核执行的效果,而不让管理流于形式。

3.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应当针对本企业产品的特征,选择更为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成本费用归集的基础资料、费用的归集方法和归集标准、费用归集的程序、费用的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据此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期间费用。具体操作中,对于可以直接归集到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进行核算比较容易。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目前,以产品为分配对象的方法有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种法。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为作业法。作业法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已被很多国家采用。但是要采用作业法进行成本核算,对每一项作业的分配标准,以及多少作业可以分配到产品上,都有这较高的计算要求。这需要财务人员对生产步骤仔细观察,进行梳理。甚至可以借助中介机构的帮助,制定出合理准确的分摊方式。此外,成本核算体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技术水平和生产人员技能的提高,分配标准是持续变化的,呈下降趋势。这需要财务人员紧跟生产的实际需求和变化,定期进行跟踪,及时对成本核算的标准进行修订,以便尽量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

此外,还需要强调一点,成本核算对企业产品的定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对外制定销售价格时,会参考核算出的产品成本。在计算每一只售出产品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时,除了要考虑归集进入产品的成本外,还应综合考虑在进行归集时,没有计入产品成本,而计入各项费用,但是会直接影响产值的部分。因此,最准确的方法是直接材料人工,加上按照作业法核算出应分摊的制造费用,再加上经营费用里与销售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如销售提成,后续维护费等,作为产品对外报价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孙艳:《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研究》,2014年第8期。

[2]王鑫:《 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时代金融》,2013年第7期。

[3]陈洪印:《李国胜 浅谈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管理》,2013年第10期。

作者:龚雪

审计单位成本测算探讨论文 篇3:

关于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政府高度重视降低运行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增加社会效益。2019 年 12 月 17 日财政部发布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各级部门深入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发现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中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成本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成本控制考核机制等。本文对此展开分析,探讨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9 年 12 月 17 日财政部发布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旨在促进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遵循的原则,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成本归集和分配等做了规定。这对于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保障改善民生、缓解财政压力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要求将更多的资金、资源节省下来,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事业单位是一个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就需要倡导勤俭节约,在保证社會效益的基础上,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缓解财政压力。

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家财政支出巨大。未来较长时间,国家财政将面临更大财政压力,国家将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将更加重视成本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

事业单位通过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了解成本形成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从中找到可以控制的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控制工作,减少资源的耗费,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同时,将节省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其他地方,让资源获得有效配置,便于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财政资源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

(三)有利于打造节约型政府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有利于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规范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有利于节约公共资源,提高财政投入的经济效益;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文化,有利于打造节约型政府,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

(一)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一般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主要从事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等工作,大家更多的注重其社会效益,而忽略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成本的投入,成本的控制,没有制定相关考核指标来衡量;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它的性质跟企业并不相同,无需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的性质,从而忽略对成本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各级财政、审计机关通常侧重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审计,审查其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财经法规,而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的控制情况却很少关注,以致事业单位缺少成本成本控制意识。

(二)成本控制方法简单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进行节约成本。现代企业主要采用成本控制方法有:价值链分析法、变动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使成本控制从源头开始,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及其价值效益中实现。

然而,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公益性服务,往往更看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方法相对简单。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一般按照年度预算执行,而年度预算的制定是按上一年度各个项目方案作相应增减;为了达到较高的预算执行率,完成绩效评价考核,很多事业单位会在年底突击花钱,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损耗。

(三)缺乏成本控制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费用支出过程中,往往注重对业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预防腐败事件的发生。缺乏对成本费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缺乏成本控制监督机制,对成本把关不严,出现了例如“深圳天价摩托车维修费”“长春交警36万元的哈雷巡逻摩托”等现象。

(四)缺乏成本控制考核标准,缺乏相应的成本约束奖惩制度

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管理上,往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的评价,在设置各项指标的时候,更多考虑产出的数量、质量、时效等,没有太多考虑成本效益,使得成本控制缺乏有效考核标准。

事业单位在财政开支执行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预算、按照计划执行,主要考虑如何把事情办好,很少有人考虑如何节约成本办事,即使帮忙节省成本也没有任何奖励,以致很多人忽略对成本的控制。

(五)缺少成本控制管理专业人才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是由很多的内容构成,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需要了解大的社会环境和市场行情,对未来走势一定的预判能力,需要掌握成本管理专业技能。由于事业单位长期处于无竞争的环境中,管理人员没有注意提升成本核算方面的能力,甚至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对成本管理的方法知之甚少,以致事业单位中,非常缺乏成本控制管理专业人才。

三、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控制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事业单位需要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在单位开展全体人员学习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学习成本控制方式方法。

可以先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成本管理知识,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将成本控制应用到实践中。结合本单位日常工作,可以邀请专家梳理单位内部成本管理的要点,针对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接着需要将加强成本控制精神向其他员工传达,可以邀请专家向全体员工开班授课,普及成本管理理念;可以将成本控制加入内部控制制度中,加入员工手册中,号召全体员工转变思想、勤俭节约,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二)完善成本控制方法

1.结合实际制定成本定额标准

结合不同类型单位特点的建立分类分档的定额标准体系,单位自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标准,对每月、季度,每年的财务数据内容进行分类归集汇总,对往年费用支出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测算各类费用的成本,相关是成本系数,编制成本费用定额标准,从严控制成本不超过标准。

2.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文件

近几年,国家在公务接待费、差旅费、公务用车费、因公出国出境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卡使用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应认真学习文件,严格按要求执行。

3.合理使用科技产品,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随处可见,如果合理使用也能有效控制成本。以用电为例:智能插座能够记录用电度数、可以准确收集用电数据、可以远程控制电路,并且控制终端可以做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如果在每个部门、科室,甚至每個工位、电脑、空调、灯具上安装智能插座收集用电相关数据,应用大数据分析用电情况,并相应设定时间控制用电,以达到管理用电成本。

4.借鉴企业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并加以改进。以“目标成本法”为例,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时,可以借鉴目标成本法,从项目立项设计阶段开始,就应该统筹考虑通过各部门、各环节乃至与供应商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嵌入”到项目的立项设计、采购开支、实施规划中。

(三)明确权责,强化成本管控的作用

首先设立责任成本中心,以部门、科室或个人为单元,负责其所在职责范围的发生的各种成本耗费管理,将不同的成本按单元进行归集、控制、考核,要明确权责进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科室或个人。

其次需要规范单位成本核算流程,明确各个环节岗位职责,同时对各项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各类成本费用支出在各环节得到有效监管。

细化成本管理工作,对各项支出进行有效管控,避免审核不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出现一些不合常理的滥用现象,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资源都得到合理优化配置。

(四)完善绩效管理

成本效益考核纳入全面绩效管理中,需要科学设置各种指标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完善相关成本管理考核方法,进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使得成本绩效管理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1.在绩效考核中,应该科学设置成本考核指标,注重成本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衡量方式。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应结合实际,根据各职能分工,考核指标应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主观性对指标设置的影响。

2.在绩效管理活动中,分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

事前在设置绩效目标时,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预期效益合理设置投入成本,使目标效益最大化,从而使绩效成本目标设置更为合理。

事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投入成本,当成本与预算偏离时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资源浪费。

事后在绩效评价反馈时,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总结,总结预算执行不足的地方,也可以为其他项目进行绩效预算目标设置提供经验,提高预算准确性。

3.在成本管控工作中,应当大力提倡节俭之风,需要每位员工共同参与,为了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促使成本控制工作有效实施,可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对每个部门进行成本考核,明确对相关责任人的奖罚制度,结合成本管理员工的工作内容、进度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客观分析,对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并号召员工学习,从而充分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

(五)强化人才建设

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成本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组织开展成本管理实操演示,重点培养一批懂成本控制、会成本管理、职业化素养高的专业人才队伍。

重视管理会计的发展,加快打造一支懂报表数据,能分析趋势,有解决方案的综合管理型人才;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综合管理水平。

强化人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可以适当奖励在成本控制中作出突出贡献工作的人员。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期盼。当下政府号召“减税降费”,特别受疫情影响,财政吃紧,事业单位需要更科学更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减少无效的资源耗费,提升管理水平,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作者单位: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郭伟彬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软件开发论文下一篇: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