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队审计工作的建议

2024-04-21

对军队审计工作的建议(精选6篇)

篇1:对军队审计工作的建议

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

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经常听到一些军队转业干部这样说:“不管是上尉还是少尉,转业干部到地方一律无所谓;不管是上校还是少校,转业干部到地方一律无效”。这话虽然像是一句顺口溜,但也实实在在反映出当前部分军队转业干部的一些心态和实际现状。

军队转业干部的现状

在我省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七多七少。一是人员分布省会城市多,地市人员少。从每年转业分配的指标和实际进入地税系统的情况看,太原市地税局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人数每年都比各地市要多,现在太原市地税局有的区地税局军队转业干部的比例已达干部职总人数的25%。二是各单位事业干部多,公务员身份少。从进入到税务系统的军队转业干部身份来看,大部队都是事业干部身份,只有团职干部和个别的营连排职干部是公务员身份。三是部队业务懂的多,税收业务知的少。一个军队干部从入伍到转业,最少也需要五年以上,有的甚至在部队工作了三十年以上,所学习、积累和实践的知识基本上都和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相关,和地方经济建设关系较远,转业后适应

地方工作就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四是协调关系“方”面多,处理问题“圆”面少。军队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许多军队干部养成了做事干练、直来直去、不兜弯子、不揉沙子性的恪,但地方工作不同于部队,有时需要迂回或婉转,这就使得军队干部转业后在地方工作中处理一些问题上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和纰漏。五是工作机会多,晋升机会少。地税系统是一个行政性单位,主要以公务员为主,各部门编制多为公务员,事业岗位比较少,这样就使大量的军队转业干部在晋升提职方面的机会大大减少,而军队转业干部的主力军是以营连职干部为主,正值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追求上进,在这样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却常常因为身份的差异难以进步。六是家庭负担多,工资收入少。军队转业干部的家属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正式工作,在部队服役时,为了使其安心工作,部队对无工作的家属都进行了补贴,确保了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转业到地方后,一是干部本身工资降幅比较大,二是没有工作的家属也失去了补贴,再加上许多军队干部出身多为农村家庭,负担较重,生活的困难和沉重的负担必然使其工作分心。七是分散学习培训多,针对教育培训少。近年来,为了不断提高地税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经常开展各类培训,但专门对于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除了进入地税系统时第一次集中培训外,以后工作中几乎再也没有过,毕竟军队转业干部对于税务工作所需要的业务底

子非常薄弱,如果没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对他们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军队转业干部的优势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经过受党和组织多年的教育、淬练和考验,每一名军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一般老百姓所不能及的。一是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军队的宗旨和使命决定了他们对党、国家、人民的赤胆忠心,随时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二是能够顾全大局、舍小顾大。“九八”抗洪、汶川救灾、大兴安岭灭火,无数实事证明,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危险的时刻,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军人。这时候,他们心中只有人民,没有自己,只有大家,没有小家。三是不怕苦怕累,勇于攻艰克难。一个军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都是胜利者,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对于新时期的军人来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他们的军魂。四是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多年的从军生涯,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小到一个班,大到一个师团,精诚团结,整齐化一,千军万马,一呼百应。五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军队转业干部大多为营连职干部,年龄正值三十左右,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正是建功创业的最佳时机。

对军队转业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建议

一是进行集中性的、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军队干部转业到地税系统后,最大的不足就是税收业务不悉,从一个合格军人到一个合格税务干部的过渡期较长,要想使这些军队转业干部尽快融入到地税这个大家庭中,分散的、不系统的培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集中性的、针对性的、长期性的培训方式,定期分批专门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尽快掌握税收技能,快速进步,早日成为税收工作的骨干力量。二是解决干部身份差别。军队转业干部在部队工作时,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晋升提职和各项待遇均是统一的,转业到税务系统后却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政治上待遇的不均等性,尤其是在晋升提职机会上明显减少,再加上一部分干部转业后成了事业干部身份,地税系统内的事业单位本来就少,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又被公务员身份人员所占,使得大部分事业干部身份的军队转业干部几乎没有进步的机会,这样必然影响到干部的进取心。二是经济待遇的不对等。军队转业干部转业到税务系统后,由于身份的不同,导致待遇也不相同,比如:两个在部队同年入伍、同年提干、同样职别、同年转业的干部,但到地方后一个成为公务员,一个成为事业干部,在实际待遇中却相差几百元。所以,解决好军队转业干部身份的问题,也是一个平衡心态、调整心理、激励上进的重要举措。三是晋升提职可以以转业干部为一个单独群体进行人才选拔。军

队转业干部具有特殊性,虽然在业务上有所不足,人际关系不够广泛,但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管理上还是非常过硬的,税务系统机关领导岗位上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具备优势的,所以,在晋升提职时可以把他们单独做为一个群体进行考查考核,从中选拔出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去,以激励其它干部更加努力工作。四是解决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后方不稳,前方必乱。鉴于部分军队转业干部的实际困难,首先要下大力、动真格解决干部的住房问题,从政策上倾斜,从资金上帮助,让军队转业干部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其次要帮助无工作的家属就业,对其困难家庭进行稳定补贴、在重大急难时实施救济等有力度的举措,使其后方稳定。这样,他们才能心存感激之心,更加努力工作,为地税事业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万柏林地税局仝胜安

篇2:对军队审计工作的建议

局领导:

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明文规定,既有行政法规,也有工作意见,原则不得违背。山东省情况更为独特,是兵源大省,也是安置大省,“十一五”期间,山东共安置军转干部26803人,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为全国安置的重点区域。每年省政府都下达强化命令。其中,由于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自主择业的只占到总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90%以上的军转干部都需要政府安置。

2011年,中央分配山东军转名额为3160,省直部门中,分配我局计划数一名。军转办已多次催办,要求我局办理干部档案接受。尽管,人事处已多方协调,讲明气象行业的独特性,用人的独特性,以及无编制等各种理由,但对照中央法规皆不能成立。

我处的意见,按省政府计划,予以接收。

当否,请指示。

附件:国家军转工作相关政策摘要

人事处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摘要)

(中发〔2001〕3号)

第三条 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优待。

第四条 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第八条 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

第十一条 全国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会同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制下达。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中央和国家机关京外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第二十七条 国家下达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增人计划,应当首先用于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编制满员的事业单位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实际接收人数相应增加编制,并据此增加人员工资总额计划。

第三十四条 计划分配到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接收安置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标准确定,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三条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对拒绝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未完成安置任务的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可以视情暂缓办理其人员调动、录用和编制等审批事项。

第六十六条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

中发[2007]8号

二、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

(二)妥善解决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需要的行政编制。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数的25%增加行政编制。按25%增加行政编制后有缺口的,首先用自然减员空缺出来的行政编制解决;解决后仍不够的,可专项向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报告。各级党政机关在制定人事安排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情况,预留出部分职数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中央下达各地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应有一定数量用于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中央机构编制部门为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给有关地方增加的行政编制,不得挪作他用。

篇3:对军队审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监督,机制建设,军队会计工作

一、我国会计监督机制的法制化建设现状

(一) 从法律上逐步规范会计行为

1985年, 我国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会计法》,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进入了法制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 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于1993年和1999年两次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目前执行的《会计法》除了从原则上规范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与责任外, 还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要对单位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这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二) 通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1992年, 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当时, 为了便于执行, 作为一种过渡措施, 还陆续印发了14个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此后一直到2006年为止, 财政部先后修订、颁布和实施了38个企业会计准则, 并于2000年将分行业会计制度统一到《企业会计制度》中, 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 并鼓励其他企业使用。2005年印发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供那些不对外筹集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使用。1997~1998年间, 财政部还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 涉及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的法规制度。

(三) 制定相关规范和规章,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与人员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先后制定并不断修订了诸多针对会计基础工作, 以及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的相关规范与制度, 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外, 还有代理记账方面的管理规定、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管理规定、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 从不同角度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了顺应世界各国会计监督控制的发展趋势, 提升中国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财政部于2002~2006年, 陆续制定和颁布了12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明确界定和规范了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目标、控制重点、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2006年后, 财政部联合五部委重新修订和颁布了26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及18项应用指引、内控评价指引和内控审计指引等制度。

二、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建设对军队会计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 健全法律法规, 规范会计行为

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基本驱动力, 会计行为规范必须实现从简单的“自觉适应”到法制化的变革。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 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后, 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济成分构成日趋复杂, 经济主体“钻空子”的现象难以避免。实践活动表明, 由于会计是“会计主体的会计”, 会计人员是“会计主体的员工”, 所以单纯依靠“自觉适应”来实现会计的有效监督几乎是不可能的, 必须走法制化的路子。所以, 从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 到1993年和1999年的两次修订, 都是在法制化层面上加强会计监督机制建设的不懈努力。军队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 随着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的明显加快, 军事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大大拓展, 作为反映和监督军事经济活动重要手段的军队会计工作, 迫切需要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二) 完善核算体系, 进行内部控制

应当说, 目前的军队会计核算是比较完善的, 但随着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加速推进, 构建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成必然, 军队会计也应当尽早筹划。

会计监督机制是一项全方位、分层次、多手段的制度安排, 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构建。从方位上看, 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内容和性质不同, 所以其会计核算与规范制度应当各有侧重, 需要分别制定。而在同一个单位中, 由于各类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有其不同的目的和方向, 还涉及不同的审批人、经办人等相关的责任人, 所以对于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行为, 都要作出相应的制度规定。从层次上看, 会计监督机制既要从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的层面上予以规定, 也需要从具体单位的具体规章制度上确保会计法律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三)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无论在什么背景下进行会计改革, 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的最根本保证。说到底, 建立会计监督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经济活动秩序,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而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 所以无论是会计法律还是会计制度、准则, 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确保其贯彻落实。从我国会计变革的发展历程来看, 会计法律、制度、准则和基础工作规范等, 都对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行为奖惩作出了原则规定。如果说这些规定侧重于通过“外力的强制作用”来规范会计行为的话, 那么, 会计执业资格考试、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教育等办法的实施, 则是通过“内力的引导作用”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4:对军队审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军队档案 人才智库 信息资源 整合

军队档案产生于军队各业务部门并服务于军队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当前而言,更加突出彰显于为军事化斗争作准备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各项工作中。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全面提高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改革,增强军队建设的生机与活力。”有鉴于此,本文在认清军队档案工作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从其效用实现的战略层面出发,对目前的档案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做一深入思考,旨在推动档案工作贯穿渗透到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中去,以期实现对军队档案工作效用的最佳诠释。

军队档案作为最具凭证、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军事信息资源,如何发挥作战功能,为作战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指挥决策提供信息保障,无疑是军队档案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人才智库的建立,信息资源的整合,机构职能的完善是对档案工作效用实现的发展解读。

一、人才智库的建立

人才智库是集各兵种建设方面的档案专家、学者为一体的赋予特殊任务和应急任务的组织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专业档案馆、综合档案馆的专家学者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并且熟悉分管的兵种馆藏、熟知所属兵种的发展历程。这些专家、学者能够及时、准确、快捷、全面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他们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应与上级部门维持某种特有的固定联系渠道,并根据时势赋予特殊任务,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专题跟踪研究,及时反馈最新动态。人才智库的建立应该说是储备人才、储备智慧的最佳选择。

二、信息资源的整合

“九五”期间的军档工程确立了“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从军队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为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军队地方之间、非隶属单位及隶属单位之间、各兵种之间实现最大限度的有效整合,发挥军事档案信息的现实作用,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保障,快速、科学、有效地整合档案信息,在尊重现有体制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区的共享使用,建立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三、机构职能的完善

完善机构职能为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提供了机制保障。从发展的视角看影响军队档案工作的效用实现的因素在于同类别、同专业的档案信息因隶属于不同部门和单位而导致档案信息的“一盘沙”。那么,在充分尊重现有体制的前提下,在统一机构的管控及协调下,完善机构职能,发挥档案最大的利用价值,直接服务于军事化斗争和非战争军事活动,应是最佳选择。因此,在我军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分级分专业负责的管理体制下,建立专门的军事信息服务中心,负责对各级各专业档案信息的收集、保管、利用,建立信息绿色通道,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各层面、各部门、各单位的行为规范化,使各个层次、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既有明确的界定,又能紧密的协作,形成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的指挥管理体系和灵敏高效的情报整合系统,在各项军事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防化兵执行抗震救灾、奥运安保、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涉及到与党委政府、医疗卫生、民兵预备役、交通、环保、气象、民政、环境检测等多个部门,在统一指挥管理体系下,专职档案人员深入各有关部门,一线上岗,全面掌握获取档案信息,为防化部队实施任务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利于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美国《陆军条例340-2号》中规定要以有效的和系统的方法管理全部的档案,确保各机关领导、各级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为完成其使命所需要的可以使用的信息。这一规定准确地诠释了军队档案工作的效用实现的定向思考。透视我军 “使命行动——2010”集团军跨区机动演习,参演部队全程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搜集和调用气象、水文、空情等情报信息,从中憬悟到延伸档案功能、拓展档案效用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薛匡勇.军队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档案学通讯,2010(1).

3.美国《陆军条例340-2号》NARA-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Rdcords of Congress.html.

篇5:关于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未来战争必将是一场高科技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陆、海、空、天、网各军兵种合成的立体战争。有鉴于此,我军应该在保持陆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海军、空军、战略导弹军、网络信息部队和未来太空军的发展。并在如下几个方面优先进行军事变革。

一、增加中央军委首长编制

现有的三个军委副主席,一个是作为党和国家接班人培养的第一副主席,一个是分管军事的副主席,一个是分管政工的副主席。而军委第一副主席在没有明确接班人的情况下是没有设置的,这将导致其他两个军委副主席的权力太大。在此情况下应该增加两个军委副主席编制以分权,一个分管装备及后勤,一个分管国防及武警。

另外,武警部队作为一支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部队,有着国防军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武警总部司令员应该成为中央军委委员。武警部队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直接分管,或者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直接掌管。

二、成立陆军总部机关

现在我军陆军总部机关的职能基本上由总参谋部代理,不利于陆军的发展。尽管未来战争打的是高科技,着重海空导作战,但是,没有作为地面主要攻击部队的陆军老大哥参与,是不能打赢战争的。应该成立独立的陆军总部机关,与海军、空军、战略导弹军并列。同时,陆军各集团军应该进一步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发展,并最终实现陆、海、空、导四军合一的集团军格局。

三、重组总参谋部

总参谋部应该由陆、海、空、导四军优秀指挥人员组成,可由陆、海、空、导四军参谋长同时兼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并授予上将军衔。总参谋长由中央军委资深副主席兼任并授予一级上将军衔,以便协调指挥陆、海、空、导四军军事工作。未来的总参谋部应该成为中央军委授权的陆、海、空、导四军联合军事指挥机关,其总部首长的地位和军衔自然应该比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陆、海、空、导四军总部首长要略高。

四、精简整编七大军区

将现有七大军区精简整编为五大战略军区,同时取消以城市命名军区的方式,改为以区域命名战略军区的方式。即由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组建华北战略军区,兰州军区改称西北战略军区,成都军区改称西南战略军区,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组建华东战略军区,广州军区改称中南战略军区。各战略军区全部配备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各战略军区可以分别配置分管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的副司令和副参谋长。一句话,未来的战略军区应该和总参谋部的性质差不多,就是协调指挥所属战略区域内的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而不是象现在这样是一个陆军军区。

五、扩编海军舰队

我军现有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三大舰队,基本上属于只能守卫我国内海的小规模海军舰队,这不但与一个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且也不利于真正保卫我国广阔的海疆。因此,必须扩编现有三大海军舰队为五大海军舰队,五大舰队为渤海舰队、黄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太平洋舰队。未来每个舰队至少拥有一个航空母舰舰队群。今后五大海军舰队可分别隶属于华北战略军区(渤海舰队)、华东战略军区(黄海舰队、东海舰队)、中南战略军区(南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在台湾未统一之前太平洋舰队可以海南岛作为基地,主要担负南沙群岛领海保卫职责,同时,配合南海舰队协防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如果台湾统一之后,太平洋舰队可以台湾岛及澎湖列岛作为基地,从而一举突破美国对我国海疆第一、第二岛链封锁线,并最终走向太平洋纵深。

六、扩编空降军

在现有一个空降军的基础上,扩编为五个空降军,并分属未来的五大战略军区。每个空降军至少拥有三师一旅一团的编制,其中两个轻装空降师、一个机械化空降师、一个特种作战旅、一个电子信息化团。

七、组建战略导弹军

将现有第二炮兵部队改称战略导弹军。并与海军和空军一起扩编并完善领导体系(具体扩编情况还没想好)。说实话,曾经的炮兵司令部(即第一炮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于1982年9月被撤消至今已经有28年了,而于1966年7月成立并拥有战略核导弹、战役战术常规导弹的部队,却依然称为第二炮兵的部队,不但有点显得过时,而且名不副实。

八、组建独立的信息网络电子部队

尽管目前我军有部分甲类集团军配备有规模有限的电子对抗部队,但是,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战的需要相去甚远,必须组建独立的、同时可配属各集团军的电子信息网络部队,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九、扩编武警机动师

在现有14个武警机动师的基础上,扩编为至少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驻有武警机动师。沿海及内地重要地区和新疆西藏等地可以适当增配一个武警机动师。这样不但可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十、关于现有省级军区的改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应该隶属于省级党政机关下属机构,并改称××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厅(或国防局),由国防部垂直领导,脱离大军区管理。依此类推,地市级军分区和县区级武装部都改称同级政府国防局。形成地方国防由上级国防机关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体系。这样,不但能大大裁减现有军队员额和军费开支,而且更加有利于国防军(野战军)向高精尖军事变革推进。同时,还能堵外国一些乌鸦嘴的乱叫。但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等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及战略区域城市的卫戍部队和警备部队必须保留,并将以前担负的地方征兵和预备役、民兵训练等地方事物性工作移交地方政府所属国防厅(或国防局)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卫戍部队和警备部队。

十一、剥离各军兵种文艺团体和体育队

将各军兵种文工团移交国防部领导,称为陆军文工团、海军文工团、空军文工团、战略导弹军文工团,作为国防部的司局办级单位。各文工团首长可授予文职少将军衔,文工团首长以下演艺人员可分别授予文职少将、准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衔。国防部所属四大军兵种文工团定期下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并可随时参加国家和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的比赛。部队文工团移交国防部领导后,不但可以精简军队员额和军费(国防部作为国务院的一个工作部门,其开支是算在财政行政管理费里的。正如当年将武警部队从军队分离出来列入国务院和军队双重管理一样的性质),而且在社会上的反响更加好的多。同样道理,将军队各体育代表队从部队分离出来移交国防部管理,分别组建陆军体工局、海军体工局、空军体工局、战略导弹军体工局,比照陆军文工团、海军文工团、空军文工团、战略导弹军文工团管理模式。

十二、改革征兵制度

我国现在的征兵制度名义上是义务兵役制。士兵退伍后的出路是从哪来到哪去。这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城市兵退伍后由当地政府安排工作,另一种是农村兵退伍后仍然回老家种地。这样就出现了两极分化,导致在农村征兵比较困难,而在城市征兵却犹如考公务员般竞争激烈。在当今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城市青年能够入伍当兵,就意味着退伍后能够安排工作。有求必有应,于是,在征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大量腐败现象。征兵腐败在内地省区逾演逾烈,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公开秘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不利于国防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的。

因此,有必要改进目前这种名义上的义务兵役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就是除了残疾人以外,所有适龄青年不分男女一律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服兵役。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因素,服兵役的时间段可以划定为18岁——28岁之间。在此年龄段内,不论你是何出身,是何身份,都必须服兵役一年(有配偶者)或者两年(无配偶者)。由各地国防局根据部队编制要求分期分批选择兵员入伍。所有士兵退伍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工作。但是,在服役期间应视同特种工作岗位,发给统一的军饷。表现优异者再推荐上军校继续深造,成为职业军官或者士官。

篇6:军队践行群众路线的几点建议

自建军以来,我国军队一直保持“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并在半个多世纪的军队实践当中,得以证明军队践行群众路线与军队科学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作为研究切入口,本文将在分析军队践行群众路线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化建设的视角,提出践行群众路线的几点建议。

一、军队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分析

军队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军队科学化建设的生动体现。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要求我们以科学化的态度去掌握事物的规律,而在军队提高科学化建设水平之际,同样需要掌握军队建设的规律,在军队实践当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和总结新经验。长期以来,广大党员群众都是军队党建建设的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我们有必要在军队党建工作当中,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贯穿于军队所践行的群众路线中,以此作为军队党建工作的指导性精神。

(二)军队科学化建设的经验总结。1929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首次提到了“群众路线”一词,后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总结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群众路线,时至今日,我军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和毅力依然毫不动摇,并成为军队科学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力量。正是由于我国军队一直保留这种优良传统,才使得军队始终保持党的政治优势,并以集思广益的群众智慧,在长期革命斗争当中解决了一个个科学化建设难题,并取得骄人的成就。

(三)军队科学化建设的力量源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军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所面临的日益严峻国内外形势,使得赋予军队的使命任务更加复杂和艰巨,如何围绕群众路线开展军队科学化建设,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军队应该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军队科学化建设规律,依靠广大党员群众的力量和集中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在科学建设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二、军队践行群众路线的建议措施

基于军队科学化建设的视角,军队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三大民主”的发扬。我国军队内部践行的民主制度,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三大领域,即“三大民主”,群众路线的践行,正是“三大民主”的延续。

1.政治权利的平等。赋予军队官兵足够的民主权利,保持官兵在政治上的平等,以职务区分军队科学化建设主体的身份,使得每个官兵都成为军队科学化建设的真正主人,尤其是士兵的民主权利,党支部可通过监督权和建议权的行使,让军队官兵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便促使他们主动关心军队的科学化建设,并持续发扬军队的民主作风。

2.经济权利的平等。军队的科学化建设,难免会存在个别“害群之马”腐蚀军队党员群众队伍的纯洁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军队只有赋予所有官兵监督军队经济生活的权力,才能够在维持军队财经制度的基础上,避免军队利益受到侵占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

3.军事权利的平等。过硬的军队素质,是保障军队科学化建设的根本,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可采用“官兵互教”的训练方法,让每个官兵在训练当中担任“主人翁”,而在军队训练总结时,要引导每个官兵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总结,以便找出军队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解决训练等战术和技术难点。

(二)群众问题的整改查摆。军队科学化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军队基本权利平等的基础上,还要及时整改查摆存在的群众问题。

1.思想认识的提高。群众路线的践行,并非一朝一夕能够促成,而需要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融入到每项军事任务中,然后按部就班地践行,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认识的一致性,是保证群众路线践行成功的关键。军队应该开展各种关于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引导每个官兵在思想认识高度上,正确认识群众路线内涵、重要性和践行方法,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应该保持与战士群众的“零距离”,在工作中时刻树立群众意识,做到“想群众之想,做群众之想”。

2.规章制度的完善。军队群众路线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的保障。一方面,军队党支部要将“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到位,在遵循《党章》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接受群众的评议。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在义务范围内表达自己想法意见的同时,还要认真倾听军队官兵的意见,以军队群众利益为导向,判断科学化建设是否严格践行群众路线,并长期跟踪尚未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军队科学化建设过程中,群众路线贯彻落实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既是军队科学化建设的生动体现,也是军队科学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力量源泉,为保证群众路线的践行到位,一方面在军队的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全面发扬“三大民主”,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和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军队基本权利的平等和及时整改查摆存在的群众问题,这样才能够赋予群众路线在军队科学化建设工作中亘久不衰的生命力。

上一篇:教师职称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二七区科技局开展“四个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