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也随着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有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提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密不可分,更是需要教师对学生思想和品质的培养[1]。语文教学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有勇有谋,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使语文素养的养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 篇1:

诵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分析

语文素养通常是指在经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在语文应用、审美能力、人格塑造等方面达到的高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描述,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字词句的积累和使用,还包括文化品位、视野、情感、观念的塑造等。诵读教学自我国古代便已存在,是启蒙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教育先贤孔子要求弟子“诵诗三百”,荀子把学之数概括为“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南宋朱熹更是强调:“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到了近代,无论是叶圣陶先生还是朱自清先生,都将诵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无论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还是从现代教育学理念来看,诵读教学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教学方法。

一、提供诵读平台,激发诵读兴趣

(一)通过泛读模仿激发共鸣

从语言本质来讲,模仿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诵读教学初期,出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没有诵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老师一方面从泛读模仿文本的选择上,尽可能选取合适的经典内容文本,篇幅尽量简短,对诵读技巧的要求较为简单;另一方面,在诵读方式的选择上,初期先培养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运用共同齐声诵读的方式,改变学生不愿张口、不敢张口的现状,充分发挥群体的带动性作用。借助名家诵读录音,让学生进行模仿,激起他们的共鸣。随着诵读教学的逐步推进,可由名家录音模仿逐渐提升到课堂泛读阶段,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逐步实现各种形式的诵读模式,比如合作诵读、模范诵读、演讲、目的性诵读、选择性诵读等。

(二)情境创设引起兴趣

情境是影响学生诵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诵读教学课堂的情境是老师诵读或者名家诵读录音,这使得诵读教学成为艺术形式而非教学形式。诵读情境的创设一方面需要营造整体诵读氛围,另一方面针对诵读文本创设相应诵读情境。整体诵读氛围的创设需意识到个体差异性,学生由于基础、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而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诵读基础及能力层次不同,在创设诵读氛围时需因人而异,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具备一定的诵读能力,这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因获得或者具备了一定的诵读能力,针对他们就不可创设同样的诵读情境和标准,需指定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规范提升诵读能力;二是还未意识到诵读能力的学生,应采用合理的方法鼓励他们诵读,并进行鼓励式的点评,帮助他们认识诵读并提高诵读能力;三是中间水平的学生,较容易激发兴趣,此处不再赘述。当诵读时,辅以背景、音乐、故事等手法,可以创设与文本呼应的情景,引起学生诵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美感。

(三)合理调配诵读时间

诵读是艺术享受的过程,理应成为生活及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在正常的诵读学习中应不仅限于课堂,而应将诵读时间化整为零,合理分配在以天为诵读周期的时间内。如果仅局限于每天一堂诵读课,则可能无法实现诵读要求和目标,经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起来的诵读学习兴趣很可能会无法长时间维持。老师需要合理地设置诵读教学规划,充分利用每个时段,给学生创建诵读机会和情境,实现诵读兴趣和情趣的延续性。

二、建立多元化的诵读训练系统

(一)合适的诵读方法

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合适的诵读方法是在老师的点拨之下,使诵读教学更加感性化。这个层面更注重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发性的诵读体验,老师采用引读、导读、领读、泛读等方法示范,从感性角度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这个类型的方法适合诵读教学的初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改变学生被动的局面,提高诵读积极性。将学生引入诵读之门后,应引导学生在语调、语速、轻重、停顿等诵读技巧上进行突破,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诵读技巧结构,从理性上提升诵读能力。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的诵读应该是学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交流,是学生与作品创作者内心的沟通对话,个体差异必定会使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体会,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应提倡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将诵读建立在自己的情感之上,就会产生不同的诵读风格和感情流露,此时老师需要做的是理性的点拨,时刻提醒学生“言之成理”。

三、以个性化为基础,实现评价多元化

对于诵读效果的评价,理应像诵读教学一样,提倡个性化和个体化,不能简单地设定标准或流于形式,应全面地、客观地、理性地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跟踪评价,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进来,这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将规范化的点评过程有步骤地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诵读评价指导,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诵读学习体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积极将学生引入到评价中来,实现师生互评,建立一个民主的氛围,增强评价的乐趣。对于诵读的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学生会突发性地打破常规的点评,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老师应鼓励这种个性化的点评,甚至可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另外可对评价的标准进行细化考量,制定细化表,提高评价水平。

四、实际效果评价

通过平时教学试验可看出:一方面,合理的诵读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和能力,良好的诵读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文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保持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增强了语文素养培养的延续性。同时诵读教学还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使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更加丰富,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了语文素养,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推进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永梅.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

[2]王晓虹.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梁金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中心学校 734000)

作者:梁金山

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 篇2: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方法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也随着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有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提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密不可分,更是需要教师对学生思想和品质的培养[1]。语文教学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有勇有谋,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使语文素养的养成。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式的分析,提出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提高方法

一、增加阅读,拓宽学生知识范围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各阶段该学习的知识为依据,有计划的作出安排,并要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增加难度。教师要有目标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内容,例如,古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类书籍都要涉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借助别国的名著,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写作风格。[2]。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不但对文章有深刻的了解,还要融入到阅读文章中去,对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所触动,以利于学生在写作中拓展思维,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

二、细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现在,学生在学习的学习时间慢慢变少,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阅读技巧,成为教师教学任务中重要的部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充分的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十分重要,这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对课本知识作出总结,对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标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重、难点去体会文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其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安排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活动。现在有很多学校都是要求教师要集体备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不备课的现象,只有教师对教材更深入的理解,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时刻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成果。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都具备了学习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要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方案自主学习,先自己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分析,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用创新思维带动学生,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巧妙的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片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和视频,让学生更深刻的知道故宫发展史,体会中国建筑的文化魅力。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故宫为主题,写一篇游玩故宫的小文章,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有关故宫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注重交流,构建良好互动平台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受自己年龄的限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后,教师都应该与学生多沟通督促。教师要和学生多溝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既消除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还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通过对这篇文章的了解,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教师提出问题以后,不要立马给出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时间,以小组额形式分析文章,最后派出代表说出自己的谈论成果,教师并相应的给出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深深的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还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耳濡目染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运用游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时刻利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带动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还可以把课堂内容和游戏相结合,吸引学生的视觉,调动学习情趣,最终达到学生愉快学习语文的目的。比如:在教师教学《田忌赛马》这课时,就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用情景剧的形式表演给大家,在表演时,要注重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特点分析,尽量通过自身的表演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这样通过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不但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还能使学生在玩耍中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六、培育学生,发展学生审美意识

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的审美意识。审美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要在相应的情境下,才能保障审美意识的有效展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用唯美的语句描写出人的心灵美,这些文章内容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有很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把优美的文章做成视频或动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并感悟作者的感情,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锦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方法初探[J].学苑教育,2021(33):32-33+36.

[2]凃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3-14+58.

[3]王小果.浅议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山西青年,2021(16):155-156.

作者:蔡春丽

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分析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学习中蕴含着许多优秀文化,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切身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文学素养,不仅对于学业成绩有帮助,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学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18

小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建构阶段,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可以有效推动文学素养的渗透。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文学素养的积累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手法,使语文课堂充分融合文学素养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影响并引导学生不断掌握一本基础知识和学会运用基本技能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影响学生未来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

(一)有助于实现新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对于小学生进行艺术文学思想素养的培养,符合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对于小学生开展艺术文学思想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语文教师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彻底摒弃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改变雨水倒灌式的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具体角度出发,用更加新颖的、独属于语文的教学模式方法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更多小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实现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不断提高我国小学生日常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学以及其他阅读写作的语言文化知识,能够有效促使我国小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以及阅读写作的基本技巧,摆脱过去想无从想、无人下笔、无物无字可写、有笔可写却无人识字的语文学习困境。从而促使小学生在真正具有阅读和书写能力。小学生在语文写作课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深刻体会和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文字的美,同时还能不断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积累,为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写作技巧和作文水平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板书式教学,在课堂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沉闷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通过将文学素养作为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多彩,在文学素养积累的教学方式中,最常见的措施就是阅读。小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普遍很高,特别是教师借助一些文学绘本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经过不断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词美句的积累,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积累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升文学素养的方式有很多种,文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知识的海洋,如何正确发挥语文知识的魅力,使学生积极学习吸收,就需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文学素养积累的众多教学类型中,首先就要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进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有效达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效果。其次,语文课堂氛围本身就不应该是沉闷枯燥的,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文学素养在语文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处于学习能力飞速提升的阶段,尽早意识到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在语文学习中侧重培养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也是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在基于书本内容的学习之上,还需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审美、思考角度等,而文学素养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学生这一方面的价值思考,进而有效推动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一)组织文学探究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有待加强,因此课堂纪律维持现状不是很好,再加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渗透文学素养理念时并不能全面照顧每一位学生,进而使文学素养的渗透不够理想,因此,有效转换师生之间的地位很重要。学习小组的形式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在小组学习中,由于没有教师以及外界环境的干扰,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文学素养积累的课堂学习,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对于该课题的学习心得交流,进而使开展文学素养积累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影响每一位学生。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明天要远足》一课时,首先基于课文核心思想以及全文感情基调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以下要求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如:1.首先学习生字词,小组加对于生字词的学习与练习。2.小组自行讨论关于自己远足的心情与感想,最后总结文章基本思想。3.找出文章中形容心情的词语描写,小组再进行模仿举例运用。从而使小组学习能够有方向性,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再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乌鸦喝水》一课时,首先教师通过导入问题来要求小组成员思考乌鸦会采取何种形式喝水,从而激发小组之间的探讨,之后教师要求小组内自行阅读课文,并且设置以下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1.根据乌鸦最后喝到水的过程划分其基本思路。2.小组讨论文章中心思想以及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以及乌鸦的感情基调。这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其积累的进程。

(二)语文教师要提升对学生文学素养积累的重视

在开展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积累的教学中,要确保该课题的有效渗透,首先就需要增强教师对该课题教学的重视,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由于教师的重视,其教学方式也会不断得到完善和升级,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该课题的重要性,进而增强自身对学习的重视。其次,教师在加强重视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积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被有效推动。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开展教师研讨会的方式来增强语文教师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积累的重视,教师通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发教师之间的思考交流,比如:1.文学素养的积累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有利影响?2.为什么要重视小学生文学素养积累的发展?有什么作用?3.我们该如何开展这一课题的教学,首先从我们自身教学出发,应该注意那些方面?通過相关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达到增强语文教师对教学目的的重视。

再如,教师通过在学生之间开展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侧面引发教师对教学的重视,比如:1.大家对于文学素养积累的认识是怎样的?2.对于教师在课堂开展的一系列关于提升文学素养积累的教学有什么意见或看法?3.大家希望教师从哪些方面开展这一课题的教学?从而使教师明白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方向性地不断完善提升该课题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创设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策略研究中发现,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沉浸在语文学习中,进而有效实现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积累的学习效果。文学素养积累的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直接理解,而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解读,进而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其次,情境创设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情境创设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激发相应的情感、审美等方面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式教学,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升国旗》一课时,首先导入课题:“大家知道我们每周一为什么要升国旗吗?”通过这一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有效使升国旗的意义根植于小学生的心中。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国歌,要求小学生学会唱国歌,再进行教师演练唱国歌、升国旗的场景,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感情被很好地带入其中。最后,教师通过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核心知识点,比如:1.明确五星红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2.通过升国旗的感受,来说说它对于祖国的重要性。3.结合本文的中心思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升国旗》一课中得到有效积累和发展,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合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提升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大量收录了教学意境优美、意义深远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优美的诗文,适用于培养小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并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文素材,并对其内容进行合理开发,比如以这些古体诗文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是很好的切入点。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诗人真实地描绘了秋雨后,傍晚黄昏时分,山村美丽的自然生态、旖旎的风光和远处雨后村民的淳朴自然的生活。全首诗充分真实地描述了雨后雨前山村竹林中的秋凉,松间处处有青山明月的温柔,清泉在江边空山石上缓慢漂流时所发出的清脆流水声,以及渔男、渔船、浣女。时有渔船归来,雨后山村中的竹林间和流水花丛中的风景十分美好。这首唐代古诗充分表现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寄情山水间或隐居山村田园的心情,并对自己曾经隐居过的山村田园生活怡然自得,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通过这些亲近自然的美景来表现和突出他的人格美和一种和谐社会美。

(五)开阔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野,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现代人对日常生活的一种知识升华和精神表达。在对广大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打破我们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局限,将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有关小学语文的活动,拓宽广大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摆脱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单一、死板、枯燥的印象。

比如,语文教师在上课期间甚至可以带领小学生一起去户外郊游,引导小学生自己去户外发现春天大自然的美,感受春天气息的同时,主动进行引导,开展各种丰富多样化的语文互动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在与小学生一起春游时通过鼓励让小学生自己主动展开自我体验,回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关于春天的一些文章,或者词语、句子、谚语、诗歌等,并将自己新进所学的知识和多年积累下的成果结合,进行各种具有教学互动性的课外展示。

例如,有的学生就在背诵时写出了自己学过的高鼎的《村居》,并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春天里的小鸟、风筝、杨柳等景物通过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在通过自我阐述进行说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春天的气息拥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并逐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对一篇好的文章和一个好的词句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考究。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的解读中,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观、优秀文化以及历史知识,这都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文学积累中,才能有效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对于语文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学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在语文课堂中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文学素养积累的优势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建青《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实施策略研究》,《黑河学刊》2019年第1期。

[2] 刘荣荣《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分析》,《新课程(教研版)》2019年第9期。

[3] 万瑞平《小学语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年第26期。

[4] 聂宾《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新智慧》2019年第14期。

[5] 陈华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培养研究》,《文学少年》2020年第9期。

[6] 赵文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的培养研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6期。

[7] 聂宾《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新智慧》2019年第14期。

[8] 曲珍《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途径》,《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24期。

[9] 黄恒《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对策》,《中外交流》2020年第23期。

[10] 廖晓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文学少年》2019年第5期。

作者:傅燕真

上一篇: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护理论文下一篇:合作探究法下医学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