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怎么教学生?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的层面上,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实质就是文化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论文 篇1: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然而,课外阅读与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抓好课外阅读可以对阅读和作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我多年来农村小学语文从教经验,窃以为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农村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由于诸多原因,家长很少读书,不能成为学生课外榜样,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此外,学生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也很狭窄,很少涉及古今中外的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稍事浏览,少有笔记,也无非记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那么,怎样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

1.畅谈读书感受诱发学生乐于阅读 教师(或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课外书籍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让学生产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广泛地进行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因为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者。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教师用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课外读物。此外,鉴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让学生看,学生被书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给予科学指导,让学生读好书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扩大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内容自行设计,可以形式多样,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名著,为学生以后持续阅读打好基础。目前,市面的书籍,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可以致家长一封信),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好书籍来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三、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小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练习仿句;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的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问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积极引导,适地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周一国旗下演讲”、“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讨论会”、“课本剧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瞧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名言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家校配合让学生坚持读书 教师和家长要紧密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而言之,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金山小学 614000 )

作者:范才多

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论文 篇2: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实实在在教好语文

【摘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怎么教学生?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的层面上,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实质就是文化教育。语文教学,实质应该就是习惯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反璞归真的“真”。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此为智力方面的素养;二是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此为非智力方面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应该具有迁移作用或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成分,是未来发展的必备要素,是潜藏着巨大势能的基础。

1.着力于让学生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圣先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博览全书,获得成功。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是位才高八斗的博学之士,然而,他的读书方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念诵。好茶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读不知其妙。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绿色通道,也是语文课堂中最美妙的声音。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读既是实践,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心灵世界净化的过程。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是与他所背诵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关系的。

2.强调让学生自主感悟。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实在的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地卖弄抑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文本并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涵,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中,关注实在的语文课堂生活,呼唤学生生命的蓬勃成长应当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让语文洋溢着生命的光彩,这是新课程、新时代呼唤着的语文教学的本质的回归。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才会走出荒芜的沙漠,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世界的一方绿洲,精神世界的一片蓝天,心灵世界的一股甘泉!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怎样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呢?下面我就从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这一维度来谈一些基本做法和体会。

1.语文备课要实。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写的教案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谁的备课就充分、认真;如果谁没有写教案那一旦发现,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于是乎,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误区!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写教案绝不就是备课的全部。让我们以教师教学《东方明珠》为例来看教师的备课情况。显而易见,对《东方明珠》的备课就是为教学这篇课文做准备,那么,从直接关系来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一些东方明珠的图片资料等教具器材是备课,到网上查找有关东方明珠的资料是备课,与同事研讨课文、探究教法也是备课;而从间接关系来看,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备课,听其他教师执教《东方明珠》而有所反思是备课,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是备课,暑假时自己亲自登上东方明珠也是备课。正如一位特级教师在上了一堂令人叹服的公开课后表示,他这节课没有准备教案,但却是他一生的准备。写教案绝不等于就是备课,备课也绝不等于就是写教案。

2.语文教学要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因此,语文课堂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3.课后作业要实。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得好、设计得实在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特性。

(作者单位:泰州市海陵学校)

编辑/张俊英

作者:王爱明

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论文 篇3:

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研究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只有将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与综合素养高度融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人才急需的今天,只有树立宏大的语文发展观,将语文学科的双面属性完全激发出来,才能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生品味,塑造更高尚的道德和人格,最终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展开探究,以期能够在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高职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语文;语文素养;培养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高职学校的育人目标如果还是锁定为“培养与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相符合的专业基础扎实,具有综合职业素质,能够直接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就落伍了,不难发现,这个目标的制定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了一个非常轻的位置上,导致高职学生毕业之后普遍都存在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进而导致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临场应变能力欠缺,综合职业能力低下等,这与新时代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语文学科作为传达思想情感、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载体,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作为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必然首当其冲的要挑起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

一、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对话、实践与反省中探寻自己的价值,形成独特的观点,这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辨的乐趣并形成特有的思辨文化,使得整个语文课堂焕发出人文光彩。比如诗歌《将进酒》,在教学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自主意识,我将感悟和探究两种教学方式相融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让同学们在课前自主搜集与“酒”相关的诗词名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然后在學习这篇诗歌的时候,对其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组织学生进行赏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综合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豁达的境界以及豪放的情怀。最后在诵读感悟中,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通过文本分析,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阅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感悟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内涵,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仔细研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词语进行赏析,发掘其精妙之处,并且要善于抓住其中最能表现出作者感情和内心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领会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从文到道”。例如,在学习到女诗人舒婷《致橡树》这篇诗歌的时候,首先我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的语段进行反复朗读,对“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重读,读出自信,读出执着。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除了帮助学生学会去鉴赏、品味以及感受诗歌的内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交流,体会诗人的饱满情感,有利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培养。

三、借助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不得不说,教材上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形成完善的人格,教师还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搜集课外优秀的素材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所需以及教学安排,为学生做好补充。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组织“美文鉴赏”“XX读后感”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与此同时,教师自身还要博览群书,拥有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陪伴着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高职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拥有仁心与仁爱,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实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针对于语文教学实际课堂,人文教学确实不应该被独立开来,要紧密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找准切入点,尽可能多的注入语文素养的思想,这样才能使得语文学科教育落地生根,才能真正促进高职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棋.让人文性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的根——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30.

[2]王俊丽.高职学校语文教学与学生素养教育[J].文渊(小学版),2020(5):558-559.

作者:姚殿珠

上一篇:物理实验摸拟法论文下一篇:协同系统历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