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失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为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立了生态经济学专门学科,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循环的共同结构和规律,以应对发展危机,并且为人类发展寻找更广泛的出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论文 篇1:

“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为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在有条件的学校推广双语教学工作的精神,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黄淮学院选择了“经济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探索,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双语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 双语教学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乔虹(1975- ),女,河南泌阳人,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河南 驻马店463000)

黄淮学院是地方院校,由于我们一直秉承着“开放化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因此,实行双语教学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们选择了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的“经济学”课程来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

1.“经济学”双语教学时间的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和各专业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国际学院的商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经济学”作为双语教学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准备推广到经管系及其他相关院系。我们将“经济学”的双语教学时间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连续安排双语教学。大学英语一般开设两年。由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已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因此,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另外,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连续、合理地部署和安排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

2.教材的选择。我们选用了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把曼昆教授编写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作为固定教材使用。其理由是:第一,该教材的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简单、用词准确。第二,该教材在全球的影响力很大,是很多商学院必选的教材。第三,相比较而言,该教材的内容更新颖。作者能站在经济学初学者的立场,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由于原版教材内容较多,教材内容、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虽然国外教材有它的长处,但也有它的短处。虽然国外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但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厚厚的一本教材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选择,抓住主要内容,对于那些与国内教材重复的内容、章节和报道,我们把它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英语沉浸式教学法和参与法。所谓沉浸法,就是完全使用英语授课,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把复杂的理论内容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当然,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经济术语,教师仅用汉语给出其准确的含义,以使学生对术语和定义有准确的理解。所谓参与法,就是在教学中首先提供一些分析问题的必要条件,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掌握知识更加牢固。除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外,我们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课件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课件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全部采用英语。这既有利于进行沉浸式教学,给学生创造全英语环境,也可避免因教师对个别单词发音不准带来的不利影响。

4.教学效果的检验。在“经济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灵活运用了多种考试形式。为满足高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努力改革当前高校中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考核方式,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水平也都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我们还组织了学期论文,让学生以五人一个小组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写作,最后选派代表进行论文的讲演。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平时成绩、论文、期中、期末成绩都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二、加强双语教学实践的建议

1.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国际通行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由于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特殊地位,我国的“双语教学”通常是指汉语为第一语言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组合,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①。开展双语教学,对学习者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②;对教师而言,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它不是单纯的基于英语内容的教学,而是渗透于各门学科的教学;是“用英语教、学”,而不是“教、学英语”。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水平是双语教学的实质所在。

2.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国外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而这一点恰恰是多年来我们教材中的薄弱环节。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教材,如果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受到原汁原味的外语表达方式。对原版教材的选用要坚持适用性原则,要尽可能找出适应所学专业对课程的需要,并能反映出本学科在国际上较新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语言表达比较通俗易懂的教材。只有减轻课文的阅读难度,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阅读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语言水平,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掌握语言。目前,由于国内引进的原版教材的数量和种类还不能满足各类专业对课程的不同需要,因此,对原版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作适当取舍,但绝不能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新加以改编,那就有悖于采用双语教学的初衷。

3.改进双语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要克服国内多年来趋同教育的心理导向,改变重课堂教学、轻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根据西方国家教材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编写思想和特点,学会和掌握适合原版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以英语为媒介,通过对课程难点的讨论和案例学习,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创设适于双语教学的环境对搞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创设模拟的英语情境的有效手段。具体、鲜明的多媒体课件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可将经济学课程涉及的原理、案例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具有良好的动态效果。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密度,还可以有效地改进形象渗透、意境渗透和联想渗透的效果。针对“经济学”课程中词汇量较多、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在专业内容和语言理解三个方面的困难,在多媒体课件中,对重要的定义、概念,要用中、英文双语表示,个别单词要标注英语同义词或中文。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课程内容中的语言障碍,使学生掌握专业名词和概念的中英文定义和内涵,便于将来工作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全英文讲授的进行。

[注释]

①陈红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3(3):30-31.

②彭灵芝.双语教学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1-22.

[参考文献]

[1]申沛.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2]王滕宁.《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3]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1).

[4]胡江艳.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1).

[5]谷志忠.简论高校的双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6]李红兵.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2(3).

作者:乔 虹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论文 篇2:

高校生态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新探索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失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为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立了生态经济学专门学科,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循环的共同结构和规律,以应对发展危机,并且为人类发展寻找更广泛的出路。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需要系统完善的教学系统和全球眼光,双语教学具有十分大的必要性,如此才能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也能更大程度上地集聚全球智慧,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本文将从高校生态经济学教学基本概况、双语教学(以英语为例)必要性、可行性、教学策略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策略探索

引言:生态经濟学因社会发展而产生,也因社会发展而继续存在且完善。其目的在于协调日益尖锐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矛盾,综合而言,生态积极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性质,与世界发展、国家竞争、乃至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目前,生态经济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本科、研究生、博士多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工作。双语教学在国内面临着许多考验和限制,但却也是经济生态学促进教学、壮大教学成果的不二途径,为高校生态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也能更好为社会综合发展服务。

一、高校生态经济学教学基本概况

1、生态经济学专业概述

生态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学与生态学基础上的一门交叉性、融合性学科,还包括大量制度学、协调学等方面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经济和生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系统分析整合的能力和全局观。教学上建立了生态-经济系统,着重研究其结构、规律、功能等等,涉及要素包括人口、城乡、自然资源、生物系统、环境污染等等。该学科专业具有强烈的交叉性和战略性特征,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重视学生的综合、长远思维和观念,对教学提出了考验。

二、高校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必要性简析

1、丰富学生的专业学习

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对语文的熟悉度和熟练度,能够让学生在遇到和使用英文时更加自如。现阶段,英语国家生态经济学的发展较为完善,有着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且权威期刊文献均为英文,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迅速接收国际一手资讯,从而对生态经济学的了解和学习更加科学、全面、前沿。

2、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

在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基础之上,学生同时具备生态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融会贯通、交叉结合,不断锻炼和提高着学生的综合总结能力。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把控全局又关注细节,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分析习惯。同时,再加上对英语的深入学习和了解,使学生了解更多英语知识和欧美文化,并且受到英语思维影响,最终导致生态经济学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系统、综合、独到的洞察力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最先进前沿的学术知识成果,同时长期浸染于中外两种文化、两种语言,思考问题不再从小我出发,而是真正做到考虑全局,纳入多方因素,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做出正确的抉择,为人类和世界的发展奉献力量。这就是国际视野,也是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1、国家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我国丰硕的发展成果吸引了大批顶尖科学家和学者来华工作发展。为进一步鼓励并引进人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政策优惠,为其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薪资待遇,如“千人计划”等。除此之外,各省各市也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开展“抢人大战”,从落户、安家、子女入学等各事项上予以福利优惠。这为引进相关生态经济学和英语人才提供了基础。

2、高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高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是指高校购买大量的数字资源,允许师生不断提高学习,且与国外学校存在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高校老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英文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条件,是学生学习的获得资源。

3、高校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多

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对外沟通交流,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高校都意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也不断缩小着国内外合作交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这为作为全球性综合性学科的生态经济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有利于敦促学生和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开展双语教学。

4、学生双语学习意愿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约有89%的学生希望开设并参与英语课程,约有37%的学生支持全英文教学。另百分之九十二的学生希望从大学一年级即开始英文教学,百分之六十七的学生希望增设相关英文预备课程。可见,学生对外语教学存在较强的意愿和认可度。

四、高校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策略探索

1、加强英语基础课强度,提高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的基础在于外语水平,以英语为例,生态经济学的英语教学,需要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雄厚的专业英语名词积累。为做好双语教学准备,高校应为生态经济学专业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对生态经济学的熟悉程度,同时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当今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普遍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较差,大学英语学习要尤其重视“听”和“说”的培养和提高,减少学生在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时的障碍,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水平,达到双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2、提高教师双语水平,使用英文教材

教师的英语使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使用情况。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英语专业词语和英语语法积累,还应该熟练自然地使用英语表达,不同的语境下也能够灵活应对,并尽可能多地带动学生使用英语。为此,学校方面要对教师英语水平和课堂英语教学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分析研究,以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英语教学环境。除此之外,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师与英语国家进行对外交流,为教师营造更好的英语环境,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学校还可以将英语水平与教师职称、薪资等挂钩,建立起英语学习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笔者对本校调查发现,约32.7%的学生支持使用全英文教材,67.3%学生认为应当使用中英混合教材,即相关英文参考文献:直接使用英文原文,相关专业词语使用英语表达,其他部分使用中文。无学生支持全中文教材。可见学生对英语教材存在着较高的认可度,学校方面要尽可能调整教材中英文比例,使生态经济学的学习更加地道、更加先进,第一时间接收学科前沿发现和成果。提高教师双语水平和使用英文教材都是为了营造更好的英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先天接受英文案例和分析,以更好与世界顶级成果对接。

3、促进中外联合办学

促进中外联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使其对生态经济学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厚。首先,学校可以积极与国外学校开展留学交换项目,组织一年期或半年期的互换学习,国内学生有机会出国学习,从而了解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取长补短,完善自身。国内学校也可以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为学生的英语交流和英语学习提供天然的老师和更好的环境。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如定期开展組织交流峰会,提升教师的英语使用水平,并碰撞出学科专业的火花。最后,学校可以直接与国外学校创建联合学院,邀请中外老师共同参与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聘请外教,提高英语教学水平。通过联合学院的创办,实现中外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的融合互补,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中外联合办学优势众多,学校要不断争取更好的合作机会,为生态经济学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环境。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当今时代,教学形式丰富多样,生态经济学的课堂也同样不能只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和资源,挖掘网络学习资料,如通过相关平台和软件享受国外学校的教学资讯和教学视频,再例如线上组织有关生态经济学的论坛或研讨会,邀请各国师生的参加,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实现了广泛的沟通学习。另一方面,丰富教学形式,如举办全球生态经济平衡谈判、经济与生态的交融演示、相关生态经济小品剧、社会生态发展呼吁的英文演讲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浅入生态经济学案例和分析,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让课堂学习更加有效。

结语:综上所述,生态经济学课程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上升空间,双语教学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体系的必然途径。广大高校师生和教育者需要沟通努力,不断开展新的探索,为生态经济学发展寻找更多现出路。

参考文献:

[1]孙海燕,赵俊平,冯建伟.“生态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难点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41-43.

[2]张义.“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14(24):138-139+149.

[3]孔令英.“生态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03):111-112.

[4]姜志德.关于生态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5(02):20-21.

作者简介:周强(1973,12-),男,汉族,贵州思南人,硕士,贵阳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财务管理,企业战略。

作者:周强

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论文 篇3:

中澳合作办学中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办学水平,丰富教学资源,许多高校选择与国外的高校进行联合办学。在中澳合作办学中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如何选择教学模式,如何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澳合作;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

一、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内涵

目前对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的定义多种多样,一般使用比较多的是《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关于对双语教学的定义: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里能够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学科内容的教学。根据该定义可以认为经济学双语教学就是指在学校里同时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讲授经济学课程。我们必须要明确英语在经济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学的手段,并不是教学的内容。

经济学双语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交替讲授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让学生掌握经济学专业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从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现象,并且为其他与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可以利用经济学的专业语言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可以用英语语言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最终的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

二、中澳合作办学中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又被称为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基本结构框架或教学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学实践的系统的概括,是教学思想和理论的体现,具有可操作性和多样性。但是对于教学模式的实践,不能流于表面的形式,套用固定的模式,应该牢牢抓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本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此外教学模式一定要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等实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因此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正确教学模式。

目前,根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程度,可以把双语教学模式分成三种:一是维持母语教学法(Maintenance Model),即以汉语为主,利用少量英语完成教学。这种模式重视用汉语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英语的使用仅仅是一些专业词汇。二是双语过渡式教学法(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即中英文结合完成整个教学,是一种汉语和英语交替进行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汉语和英语的使用比较灵活。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有利。三是沉浸式教学法(Immersion Model),即用英语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目前,大部分中澳合作办学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中澳合作办学过程中,经济学双语教学应该选择双语过渡式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灵活的应用中英文来讲授经济学专业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中澳合作办学中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确立

《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关注当代经济学发展的态势,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实施经济学双语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经济学》实施双语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像《经济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从课程的重要性来讲,它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继续深造,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项目。所以,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用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以便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国际前沿理论。

2.双语教材的选择

在中澳合作办学过程中,澳方学校一般会有原版的英文教材提供,我们学校就是由澳方提供的由Houghton Mifflin Company出版的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原版教材内容丰富详尽,特别是有很多案例,既可以吸引学生眼球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澳大利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模式。但是,原版教材的情景教学和我国国情大相径庭,而且,经济学双语教学一般使用中文英文两本教材,国内的中文教材没有现成的和澳方的教材完全配套的教材,影响经济学中英文知识的衔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双语教学教师在讲授澳方原版的教材的同时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讲授中文部分要结合澳方的原版教材的知识,做到中文和英文知识点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己编写教材,出版一些和澳方原版教材相匹配的经济学中文教材。

3.教学内容的安排

经济学双语教学一般采用中文和英文两本教材,中文和英文两本教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必须要全部讲完,经济学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同时要让学生中英知识点都要了解到,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澳大利亚的经济学原版教材内容丰富。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做到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这就要求双语教师仔细研究中英文教材,对中文和英文教材合理的整合,做到融会贯通、重点难点突出,简单的地方一带而过,还可以留部分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为了保证按时按量的完成教学内容,在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每一章节应该先讲授中文,后讲英文,中英文部分的比例不一定就是各占50%,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灵活的调整,中英文结合讲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该鼓励经济学双语教学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讲授法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基础地位。其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老师可以采用讨论法。由教师提问,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三是运用案例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五,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和有关教学学资料,鼓励学生独立的学习,增强自学能力。

5.考核方式的选择

经济学双语教学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其考核方式应该与普通的教学的考核方式应该有一定的区别。采用的考核方式应该能充分评估双语教学的效果,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考核学生对经济学中英文知识的掌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首先,中英文的考核比例要明确,最后的考核比例要与平时上课时的中英文比例一致。最好是各占50%。其次,考核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开卷、闭卷、论文、案例分析等。其目的就是考核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情况,以及英语在经济学知识上的利用情况。第三、重视平时考核,做到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主动性,要坚持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估,对于不科学的考核方式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杨海波.关于中澳合作办学中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探讨,成功(教育版),2011(5).

[2]张普.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

[3]莫祖英.《现代信息检索》双语教学模式构建,图书馆学刊,2010(2).

[4]王英,朱莉.中澳合作办学模式下双语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本文是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课题- 中澳合作办学中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阶段成果,编号为SZDG4-11001.

作者:杨海波

上一篇:纺织类大学入学教育论文下一篇:运动生理学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