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管理论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双语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双语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创造处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新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是由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本科院校的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但是这种新型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处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对这一模式认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的外语能力相差较明显、这一模式的教学要求较高等等。

第一篇:双语教学管理论文

管理学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与双语思维的培养

摘 要: 管理学的双语教学在高校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通过探讨其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语码转换现象,展望我国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在深入探索学科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科双语教学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 管理学 双语教学 语码转换 双语思维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世界各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需要,2001年9月教育部明确提出,本科教育中要积极推动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接触掌握其学科领域最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应用外语及双语思维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熟悉国际规则、并且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颇强的前沿学科,管理学随着时间和环境在不断变化更新,因此,管理学的双语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想办法提高管理学双语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探索一种可以普遍实施、让学生大面积受益的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

1.语码转换研究简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要的研究领域。Ronald Wardhaugh在《社会语言学入门》中将语码解释为“一种语言或语言的变体(variety)”。即语码既可以用来指某一种语言,又可以指某种方言、文体语言,甚至可以指洋泾浜语和人们为了保密起见私下里设置的密码语言。Gumperz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挪威的方言时,发现说话人从使用某一种方言转而使用另一种方言是有社会意义的,进而认识了语码转换现象。Gumperz把对话中的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句话语中,用属于另一个不同语法系统或者子系统中的词汇或者句子来替换原来的语言中对应的部分”。Hamers&Blanc(2000)认为,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同一次对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交替使用,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策略。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各种交际目的。生活用语中采用语码转换可以回避尴尬,增添幽默,缓解紧张气氛;可以限定受众,表达某种秘密内容,拉近与受众或谈话对象的距离;同时,也可以语言更活泼或更精确、更专业;此外,语码转换更可以展示双语或多语的水平及能力。因此,双语者为了达到交际效果的最佳化,经常会调用自己所能及的全部语言,只要形式和功能对等即可。Poplack总结出了语码转换的三种类型: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句间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分别属于一种语言。句内语码转换涉及句子或分句内部的转换。附加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单一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种语言表述的附加成分(tag),附加语码转换不一定出现在小句末尾,它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何位置。据Cook认为,双语者一般在谈话中句内转换占84%,句间转换占10%,附加语转换占6%。由此可见,语码转换中,句内转换的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句间转换。

课堂语码转换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双语教育研究,在欧美国家和双语现象较为突出的港台地区研究较多,国外的早期研究聚焦于教师语码转换的教学功能,以及母语与外语在课堂上的时间比;后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课堂师生话语的结构顺序和互动模式。中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目光投向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研究多关注语码转换的制约因素和教学功能,对英语课堂上英汉语码转换的原因、类型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谈及语码转换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对于双语教学(汉英双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研究专业学科内容教学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规律和理想模式,把语码转换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课程内容学习与语言习得两个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2.管理学双语教学简介

对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的界定有几十种之多,一般把它定义为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Garcia把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在M·F麦凯(M.F.Mackey)、M·西格恩(M.Siguan)所著的《双语教学概论》中,双语教学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学”被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对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义,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结合中国现实和国际商务往来沟通语言的情况,一般认为,中国的管理学双语教学就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管理学专业科目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包括使用英语教材、英语板书、英语布置作业、英语命题及英语口授等形式。它其实是一种强化英语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双语教学既不同于单纯的母语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英语教学,其关键是通过制造更多、更恰当的外语氛围,给学生更多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学习管理学知识。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师用地道的英语对管理学学科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用双语形式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并用两种语言对管理学问题进行思维,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随时进行切换,对管理学案例进行分析,这也是我们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3.管理学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心理动机会在许多情况下影响交际者的语言行为,使用不同的语言或语言变体是人们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人们可能出于种种心理动机而使用语码转换这种交际策略。在语码转换中,会出现两种情况:语言靠拢(convergence)和语言偏离(divergence)。语言靠拢是指说话人调整自己的语言或语体,以更接近谈话对象的语言或语体,表示自己的亲和;语言偏离是指使自己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与谈话对象的语言或语体不同,表示自己具有权势或自己不愿向对方的权势靠拢,让对方尊重自己。在双语课堂上,教师为了顺应自己的心理动机,使用的语码转换形式主要是语言靠拢。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活动,能有效地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及时填补师生交际中某些语言上的空白,表达教师内在的感情,抒发某种潜在的意图。Gumperz把这种转换后的语码称为“我们一体”语码;在课堂交际当中,由于师生双方所处的环境、职业、知识结构等不同,他们之间自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教师会通过语码转换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降低师生间的权势差距,拉近师生情感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语码转换具有一定的情感功能;许多双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量的语码转换,想方设法运用活泼生动、幽默多变的语言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和管理学知识。

根据目前情况,国内的管理学双语教学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术语表述中的词语转换。由于管理学双语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其中用于转换词语的语码转换通常是频率较高的一种。教师可以用母语提请学生注意新话题或新知识点的导入。另外,教师从正式的教学语言转为较为亲切的语言时,也会采取母语进行提示。或者当教师提问某个学生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避免学生对问题有所误解,教师也通常会进行词语转换。例如,“How can we distinguish between‘垄断’and‘寡头垄断’?”这样,学生即使不懂“垄断”与“寡头垄断”的英文写法,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2)准确传递目的语意义的内涵和外延。准确传递目的语意义的内涵与外延是教师由母语向目的语进行转换的重要功能之一。一种原因是某个英语单词在汉语中有多种释义,一时之间难以定夺恰当的汉语解释;另一种原因是汉语的释义不易找到。还有可能是在谈论专业术语时,提及学生熟悉的英语术语要比汉语解释方便得多,因为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授予工作职责时,管理者应授予下属足够的authority来做好这项工作。”

(3)利于强调重点。当遇到重点知识点或重要概念的时候,除了用英语详细地加以阐述外,教师往往会转换为母语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确保学生理解透彻。例如:“Organization can be defined as a system of consciously coordinated activities or forces of two or more persons.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consciously coordinated activities当中必须是有意识的协调活动体系才能够被称作组织。”

(4)便于提供指导信息。在管理学双语课堂上,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管理学领域中提高外语实践能力,因此课堂上会有许多练习的机会。为了让课堂顺利进行,教师在发布课堂指令时通常转换为母语以便所有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例如,“Since we have understood the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now I’d like to give you 5 minutes to practice making a decision with your partner.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跟同桌练习做出决策的过程。”

(5)艺术性地管理课堂。教师会在有些时候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来获得某种特殊的效果,比如,为了增强与学生的友好关系,教师有时会转换为汉语。Gumperz把这种转换后的语码称为“我们一体”语码,通过语码转换来表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如“Last week I asked you to review the text,have you finished?No?Really?是不是作业太多了,来不及做了?”另一方面,教师有时也会有意识地从汉语转换为英语,如“咱们那几位能不能大点声说话,let all of us share your interesting story”。这种突然的语码转换不仅警示了课堂上小声说话的学生,而且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4.双语思维的培养

汉英双语教学不同于“学科知识+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汉英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虽然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关于开展双语教学的文件,但是大学阶段的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因为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都没有接受过双语教学,传统的英语课往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技能,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严重阻碍了大学阶段双语教学的开展。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检验双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管理学双语教学的重点不是英语而是学科知识,英语是传递学科知识的工具,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学生反复运用英语解决学科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王旭东认为,高校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带到英语学习的第三个层次,即“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为了使学生成为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国际性人才,汉英双语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始终体现这个目标,在使用目的语时应遵循适时、适量、适情逐渐增加的原则,随着反复使用,以及时和量的增加,学生会轻松掌握英语,自如地以英语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语言目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Gumperz,J.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War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Giles H.,Ryan,E.Attitudes towards Language Variation[M].London:Edward and Amold,1982.

[5]Hamers,J.F.and Blanc Michel,H.A.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i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Birdge,2000.

[6]Poplack,S.Syntactic str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ode-switching[A].Durand,R.ed.Latin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behavior[C].Norwood,NJ:Ablex.

[7]Cook,V.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402-423.

[8]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9]俞理明.双语教育论:加拿大浸入式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育的启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0]严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1]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

[12]蔡明德等.语码转换——双语教学新模式[J].教育研究,2007,(9).

[13]黄国文.语码转换研究中分析单位的确定[J].外语学刊,2006,(1).

[14]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汉语,2001,(1).

[15]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16]杜默君,何善秀.语码转换规约在双语教学中的相关印证[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3).

[17]刘永厚.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码转换功能的个案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0).

[18]李艳.从语用顺应论角度谈语码转换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19]张发勇.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20]谢亚军.外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动因探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作者:茅丽莎

第二篇:过渡型双语教学中关于“234”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双语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创造处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新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是由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本科院校的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但是这种新型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处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对这一模式认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的外语能力相差较明显、这一模式的教学要求较高等等。本篇文章主要讲了“234”双语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并对这猴子那个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本科院校;过渡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问题和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也对语言这一符号有了新的认识,它既是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体现。语言的交汇使用能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在素质教育中,双语教学由于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成为了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234”双语教学模式探析

所谓的“234”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在教学中使用两种教学语言,即汉语和英语;三种教学方法,即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四个教学阶段:一是老师布置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在课下进行自学,二是老师的课堂讲授,三是师生的课堂讨论,四是布置课后作业。下面就针对“234”教学法来进行一一分析。

(一)以汉语和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过渡型双语教学和其他课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于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和切换。在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会对在管理类课程中加入英语教学很感兴趣,但是又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害怕自己无法听懂老师用英语来讲授课文,这样会导致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其实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了,但是他们的听、说能力相对于写的能力还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汉语来引入,然后在讲授过程中适当地夹带一些英语讲解,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双语教学的方式。

在学生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以后,老师就要用简单的英语来进行教学了,之后再用汉语对一些较为深奥的概念进行解释,提高英语授课的比重,逐步向英汉结合的教学方法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常用语的掌握,培养他们双语学习的习惯。

之后随着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大对英语教学的使用,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采用英汉融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对于那些英语整体水平较高的班级可以采用全英式教学。不管是老师的讲课过程还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都使用英语来完成,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教学的环境中。这是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一方面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管理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

(二)“234”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所谓的讲授法就是指老师通过使用口头语言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汉语讲解和英语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管理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法是双语教学实践中所必须用到的,只有通过老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课堂知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使用讲授法可以使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连贯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讲授法在教学中是最早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应用最广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是要讲清楚知识的核心概念以及一些重要的原理,其次是要讲清楚课程体系的主线和知识脉络。

2.案例法

在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案例法就是以案例为媒介,通过案例讲解、案例问答以及案例讨论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实施。因为管理类的课程有的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专业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在双语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

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模式,总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限制,这种现象显得更加突出。所以为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必须在课堂中加入讨论法。讨论法能够有效弥补双语教学所存在的缺陷,在双语教学中加入讨论法能够避免双语课堂的枯燥,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老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会得到提高。此外,讨论法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那些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三)“234”双语教学的教学阶段

1.布置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自学

由于双语教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提前进行预习,这一阶段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以英语阅读为主要方向,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标出来自己有疑问或者不理解的地方,等到上课时让老师集中解答。另外,由于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提前预习,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更透彻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之前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得到解答,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课堂讲授

老师的课堂讲解是双语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双语教学大多使用的是英文教材,但是在教学时是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语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它要求学生具有大量的词汇量,以便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所以老师在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可以采用汉语铺垫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汉语讲解为主,中间穿插少量的英语。之后再采用英语引入式的教学方法,即用英语组织课堂语言,然后再用含义进行解释,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语言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当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双语教学的模式之后,老师就可以大量的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了,对于那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可以采用全英语教学,对于那些较难理解的可以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的听说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老师就要开始使用全英语教学。总之,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逐步从汉语教学向英语教学过渡。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也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一般只注重老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太注重师生之间的讨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容易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会导致他们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的最初阶段,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问题,可以使用汉语进行讨论。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英语的听说能力都会加强,这时在讨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就要由汉语逐步向英语过渡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有些语言实在无法用英语来表达,可以适当地借助汉语来表述。最后完全向全英式讨论转变。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4.课后作业的布置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课下作业。这些作业要使用英语来完成,可以让学生写课后习题,也可以让他们用英语来阐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根据相关的内容布置一篇英语作文。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在双语教学中,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及作业的任务量。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吃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234”双语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陷

(一)对双语教学缺乏认知

从人才定位上来讲,很多院校实施这种“234”双语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培养能够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些院校与一些大的城市甚至是国际的交流较为缺乏,所以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处境,找不到展现的舞台。所以在这些院校中,领导和老师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分重视,使学校的双语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二)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一些高等院校中很少有老师能够正确使用双语进行教学,师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合理性,导致双语教学模式的践行遇到了很多难题,再加上一些老师也没有及时地参加外语培训,外语能力难以提升,所以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会陷入困境。在双语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主角,他们的专业专业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能力将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要想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方式就是聘请外籍老师或者是由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但是这一师资队伍目前在高校还是较为缺乏。

(三)生源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高等院校由于布局不合理,再加上招生也仅仅限于本省,并没有向全国不同地区辐射,本地生源占了招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再加上很多院校综合实力不是很强,所招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并不拔尖,还有的是被调剂到这些院校来的。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差异,使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面临困境。

(四)双语教学模式的推广不畅

尽管在很多院校中,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普及,但是这一模式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并没有实现。过渡型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就是外语课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外语知识。双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教材、学生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同时掌握外语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与一般的外语课相混淆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而降低了所教学科的难度,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过渡型双语教学这一模式的思考

双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有很长的发展历程,而我国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中也总结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建设过渡型双语教学,首先要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认知,通过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能够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一些骨干教师要加强培训,加大对双语教学的资金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还能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行这一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

研究课题:1.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1210

2.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旅游行业职业分类及新职业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4RKB019AC

参考文献:

[1]顾立志,戴秋莲.面向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以5-5-3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41-144.

[2]常俊跃,刘莉.“内容依托”教学模式及对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9,(1):81-83.

[3]张幼斌.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层级化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1,27(4):114-117.

[4]武咏梅.国外双语教学的类型与模式[J].现代传播,2012,34(4):143-144.

[5]栾英艳,宫娜.“2+2”模式下的工程图学双语教学思考[J].图学学报,2014,35(4):630-632.

[6]张谦.中小学双语与双语教学:理念与模式[J].教育科学,2002,18(5):42-44.

[7]毛晓明,陈少华.关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4,(2):41-42.

[8]李映红,孙凤芝.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双语教学分层递进式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104-105.

[9]赵建平,周丽霞.高校双语教学模式选择及实施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25-127.

作者:刘乂铭

第三篇: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探讨

摘 要:为加强食品科学学科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相接轨,该文对食品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两方面进行讨论,旨在加强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双语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材、适应国际需要和发展的人才、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

关键词:食品化学 双语教学 存在的问题 措施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从分子的水平和化学的角度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结构、营养性、安全性及食品在加工、贮藏、运输等一系列环节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及这些化学变化对食品品质影响的一门学科。食品化学学科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抽象,既具备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化学的内容,又广泛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容。因此,对于这门课程,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实施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探讨。

1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锦州医科大学的食品化学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此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英语水平不高,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而专业外语课程在这学期也没有开设,因此,学生对于大量的英语单词尤其是专业英语单词感觉陌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会感觉比较难,无法掌握授课内容,无形中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该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相对而言,只有少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无法达到授课的质量。

1.2 适合学习的外文教材较少

一本好的教材是学生学好该门课程的关键,而目前适合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教材较少,较权威的英文教材是美国人Fennema编著的food chemistry,但是该教材内容覆盖面较广,价格较高,不太适合普通本科学生使用。因此,考虑选原版教材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标注是比较适宜的。

1.3 教师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有待提高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能自然、流利地利用外语讲述,而从事食品科学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教师多是该专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没有经过特殊的英语能力训练,有些教师虽然有较高的英文读、写、听能力,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欠缺,从双语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反应有些教师授课过程中单词发音不准,用词不准确,解释不全面、不生动。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教师比较缺乏。

2 提高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2.1 帮助学生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性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因此,接受双语教学较困难。在开课之前,就应该向学生介绍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讲解国际化人才在未来社会的重要作用,阐明专业性人才在外向型企业中需求,让学生们首先从思想上接受食品化学双语教学。针对双语教学接受较困难的学生,可以邀请高年级修过该门课程且学得较好的学生讲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分享给大家。在学生们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后,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学习起来也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安排课后答疑的时间,开设答疑网站,解决学生害怕学、不明白的后顾之忧。

2.2 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师资力量

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一定有计划的训练,一是在实践中提高水平。多年来外语教学毕竟也培养了很多人才,虽然他们有的在口语、听力等实际运用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大家可以通过互相切磋,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二是通过培训来解决。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短期培训、脱产培训或出国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外语学院进修,或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国外语言专家进行师资口语训练,提高其英语水平和英语授课水平,并创造条件把教师送到国外培训。三是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在师资引进问题上不以学历高为标准,而是在基础学历和职称之上,优选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或者引进有能力的外籍教师。积极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学校要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国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或邀请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专家学者承担部分双语教学课程,通过双向交流,提高师资水平。

2.3 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合适的双语教材在其内容安排上必须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过程相适应。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一方面,可以采用国内较好专业教材的外文译本;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国外优秀专业教材,自编讲义或者采用活页教材。把国外原版教材与国内中文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出版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这些编制教材适合我国国情,易教易学,体现了学校和编写者的个性,但要避免各自为战选编教材而造成学科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传统专业课的教学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这样不但学生学得累,而且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双语教学更由于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应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更倾向于综合化、教学手段媒体化、主体化。比如采用预习一授课一讨论一辅导等方法的组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开展活动教学,由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利用英语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便于学生在课上课下与教师进行广泛交流。教学中尽量安排小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课前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环节上,课前对学生布置好充分的预习内容,这样在授课时,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多,学生思维也较活跃,授课效果就会提高。

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逐渐深入的教学方式,教学初期可以采用中文和英文共结合的方式进行,随着学生对教学适应后,可以逐渐减少中文翻译,加强英文教学,这样学生经过这样的一个过渡时期,对双语教学会更为适应。

大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若不能与外语所表达的真实世界产生任何关联,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消化。所以可以在整个校园中营造一个双语环境,学校的网站、标牌等,尽量使用双语。给学生更好的双语实践机会,组织各类外语口语及演讲竞赛,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展示外语的魅力,加大留学生培养力度,与国外高等学校联合办学,交换培养学生,增加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等。

参考文献

[1] 施万胜,舒友菊,万珊.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804-14805.

[2] 武雪琴.双语教学工作解剖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110-111.

[3] 万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81-182.

[4] 王洪荣,王梦芝,喻礼怀.农业院校本科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16(1):91-93.

作者:付莉

上一篇:农村教育现状论文下一篇:汽车服务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