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经济法论文

2022-04-20

摘要:《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要达到使用英文教材、进行双语讲授、采取英文试题考试的教学指标。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学生的畏难心理、教材的使用障碍、讲授的双语选择、互动的尴尬局面、试题的英文比例,使教学过程陷入困境。解决这些困境可以采取的进路包括:对学生的适当鼓励、对教材的取舍增补、对讲授的精巧准备、对互动的细致设计、对试题的巧妙处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双语教学经济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双语教学经济法论文 篇1:

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困惑与探讨

摘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大背景下,双语教学在国内各个高校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经济法》课程是教育部要求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学是培养创新性法学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在经济法双语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困惑,总结起来主要就是教师水平需要提高、授课教材需要建设、学生知识掌握需要加强等,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经济法 双语教学

Confusion and Discussion of Economic Law Bilingual Education

ZHANG Wanchun

(Busines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5)

Key wordsEconomic Law; bilingual education

1 高校双语教学的大背景

1.1 双语教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为本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高人才与科技优势,成为制胜源泉和长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成为世界范围高等教育发展一种趋势的同时,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②双语教学的实施,正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教学实践。“双语教学”概念是指一种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受到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影响。③例如,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在此背景下的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则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需要的结果;而部分国家推行的官方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或教育则体现了相关国家的民族政策和人权保护理念;当然欧洲部分国家实施的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与这些国家特定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相关。在此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概念有一定重叠。具体的“双语教学”概念在必须在具体环境中定义和解释。目前在我国大学里推行的“双语教学”是一个具体概念,必须考虑教育部相关政策导向和标准。因此,笔者认为此具体概念应当定义为:除外语课程外的,使用以外语为主教授或外语讲授占相关课程50%以上课时的课程,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使用外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1.2 国家政策层面对双语教学的重视和推动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大背景下,国家制定了推动双语教学的诸多政策。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该文件提出如下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在国内各个高校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1.3 经济法中英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考虑到经济法学的学科性质和特征,《经济法》课程是教育部要求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该学科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开放型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在性质上,它既是法律类课程,也是经管类课程。在范围上,它广泛涉及贸易、投资、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的内容,按其体系来分,其所属的分支部门法律有: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法、税法等主要部门,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所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它不仅要为法律职业培养后备力量,也要面向全社会培养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法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学是培养创新性法学人才的必然要求。1998年,司法部就制定了《法学教育“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发展的设想》,提出了“重点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法律人才和职业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离倡导高校双语教学的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下发也已经十年,目前法学双语教学的面临的实际状况仍不乐观。

2 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教学师资问题

双语教育不是英文教育,本质上还是专业教育。以经济法为例,用英语教授法律的课程必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但如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而将英文法律课程搞成了法律英语课程则失去了开设英文法律课程的意义。有学者在介绍法律双语课程经验时说:“每次上课时,先听一段大约五分钟的听力材料,材料主要选自美国之音法律类新闻(从“特别英语”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标准英语”)。然后开始以中英文相结合讲课。对于关键性的难点,特别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首先用中文讲解。”④我国目前很多双语法律课程是由外语专业人才教授,他们不可避免地将他们熟悉的外语训练方法引入法律专业的双语课程。照搬英语(外语)专业的训练方法无法完成使学生具有用英语(外语)作为工作语言从事法律工作之目的。所以,在从事英语法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将英语法律教学和法律英语教学混同的误区。

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商务系已经完全做到了由专业老师来任教。然后,专业老师的专业知识没有问题,但是可能存在英语工具问题。要熟练使用专业外语并且达到授课的程度,这对于专业老师是相当大的挑战。为此,学院和系里精心挑选外语基础好的老师并安排到国外进行半年以上培训。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有相当好的效果。但是,实际上,教师真正能用英语熟练进行教学仍然是个问题。

当然,很多高校为了突出国际化教学背景和双语教学的比例问题,很多老师迎难而上,成为专业双语老师。其实,这是很大的隐患。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是系统的工程,而在这个系统中,师资的培训是重中之重。我们固然不主张由英语专业老师向法学双语老师转行的做法,我们也不主张原来的法学老师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立即上马,成为双语专业老师。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挑选英语功底比较好的老师,经过选拔后,赴国外进行培养和进修;而且,这种进修时间不可以太短,至少应当一年以上。最后,在进修完毕后,还应当经过一定的考核和评测才能上岗。

3 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教材建设

首先,目前各个高校双语法律课程的开设大多集中在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等。一方面,这些“国”字课程,国外有原版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另一方面,这些课程的内容具有统一性和全球性,因此教材内容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我们的经济法课程是以中国自己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的。这个课程不具有国际性。因而,目前国内开设双语经济法的高校就少之又少。笔者在文献搜集的过程中也深有体会。在CNKI系统中,以“经济法双语”为关键词做题名搜索,只能搜到“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文章;而以“双语”+“经济法”做题名搜索,只搜出两位作者的三篇文献。这也明显反映出,国内开设经济法双语课程的高校为数不多。

其次,英美并没有以“经济法”为名称的课程。无论是以ECONOMIC LAW还是LAW OF ECONOMY为主题词,在英美大学的图书馆都无法搜索到相应著作或教材。其实,了解经济法学历史,我们就很清楚,英美国家并没有以“经济法”为名称的课程。当然,没有原版教材可以为我们直接借鉴,诸如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等等可以找到;但是这些都是别国经济法的论述,而没有中国经济法的内容。

第三,国内相关教材少之又少。当然,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目前,国内出版的直接以经济法命名的双语教材较少,主要有卢运辉等编写的《经济法双语教程》、梁正卿编写的《经济法概论》和教学法规中心编写的《法学双语教学中英对照法规系列/经济法》等。⑤实际上,国内的的公开出版物中,除了一些关于经济法的双语法律法规外,真正系统而又权威的经济法双语教材并没有。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便非常清楚经济法双语教材建设的困境所在。

4 经济法双语教学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果

以笔者目前接触到的经济法双语教学而言,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都不满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进度比较慢。尽管我们对经济法的内容和结构还多少存在些争议。但是随着近几年的科研以及教学的发展,经济法的结构和内容也相对确定下来。从总体上看,经济法可以包括经济法概论、公司法、企业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竞争法、会计法、审计法、金融法、税法等。但是,对于全英文的经济法课程而言,这些内容无论如何都无法讲完。实际上,在45课时的双语经济法中,要想让学生还能学到比较专业的知识,大约只能讲授三章左右。这也是笔者多次实践证明过的。

第二, 知识掌握不够深入。这与上个问题是存在关联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课程进度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反比的。很显然,一个学期45课时,仅仅给学生讲授两个章节,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而如果想要在课程进度上提高,那么牺牲的还是知识掌握的深度。对于法学基础并不深厚的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经管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突出。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是笔者的同事上全英文初级会计,等到这个班级再上中级会计时,发现课程无法进行下去,还必须重新讲述初级财会的课程。而对于经济法而言,这种情况也很严重。笔者试图用更多的案例来解析每个知识点的时候,这种情况才会会缓解。但是,牺牲了课程进度。由于专业知识掌握较差,这也为整个专业课程的相互衔接和协调造成很大的麻烦。

第三, 知识掌握的偏差以及准确性。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个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严重性。其实,用英语来讲述中国的经济法,或者说用英语专业术语来学习中国的经济法,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英语好的学生,如果老师反复讲解,在理解上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英语不够那么好的学生,就非常困难。例如void contract 和voidable contract,如果不用中文辅助讲解,绝大多数同学都很难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有,contract 和agreement, promise 与acceptance 等等,都是学生难以区分的知识点。

5 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零星探索以及尝试

上面涉及到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总结起来主要就是教师水平需要提高、授课教材需要建设、学生知识掌握需要加强。

第一,关于任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提高问题。双语老师的培训问题上面已经提到,而且这属于校方和院方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否能够得到培训并不由任课老师决定。但是,任课老师可以通过自学来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和修养。可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尤其是在经典教材缺乏的情形下,教师除了加强专业英语基本功外,还必须认真扎实备课。

第二,教材建设的困惑。在国内外普遍缺失英文经济法教材的情况下,准备讲义和授课ppt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有关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以及公司法等教材。刚才谈及,英美并没有统一的经济法教材,但是我国经济法中的模块和内容,还是可以在国外英美的相关教材中找到的。其二,仔细挖掘国内外官方网站或者出版物中关于经济法内容的法律法规。我国某些部委和法院的官方网站中,有诸多关于经济法方面的英文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般都经过多重和专业修正,质量比较高。另外,在外国的法院或者议会的官方网站上,也可以挖掘到一些比较宝贵的相关资料。这些也是补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必要补充资料。其三,不管哪所高校,如果真正想建设双语或者全英文经济法课程建设,应当组织力量,联合起来,聘请中外相关专家,起草或者撰写专门的经济法双语教材。恐怕这才是双语经济法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第三,提高学生掌握程度。面对学生英语水平既定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接受和掌握课程的效率和能力呢?其一,建议学生每人配备一本中文经济法教材。当然,任课教师并不讲授,而实际上也不能讲授该教材。但是,这是学生自学的重要基础。中国学生对于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的学习和接受程度有明显差异。这本中文教材,老师要督促学生及时预习和复习。这本教材如果利用好了,对于经济法双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二,把英文材料提前给学生预习。要精心准备ppt并且预先发给学生,同时把其他的资料和参考文献,都要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预习;同时告知学生,有的案例需要在课堂进行讨论,必须提前阅读。实际上,在国外读法律研究生,总是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更何况在英语水平不够高英语环境不够好的国内呢?还有,教师集中和筛选最常用的中英文专业术语,提前和及时发给学生,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能力。其三,针对学生平时不参与而只靠最后考试通过的心理,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平时考核的成绩至少占到50%以上,甚至可以占到80%。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就靠最后的押题猜题而背诵过关。基于此,加大和倾斜平时考核的力度,平时可以布置案例讨论、课程英语回答、当堂案例分析以及小组作业等等,以此来督促平时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掌握的深度和力度。

注释

①王冀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科学内涵.现代大学教育,2002(1):5-8.

②卢晓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原版教材的引进与使用.科技导报,2001(3):19-21.

③莫世健.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思考.中国司法,2007(6):85-91.

④谭绍木,黄惠.法律课程双语教学探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0-63.

⑤邱盛.高校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78.

作者:张万春

双语教学经济法论文 篇2:

《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困境与进路

摘 要:《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要达到使用英文教材、进行双语讲授、采取英文试题考试的教学指标。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学生的畏难心理、教材的使用障碍、讲授的双语选择、互动的尴尬局面、试题的英文比例,使教学过程陷入困境。解决这些困境可以采取的进路包括:对学生的适当鼓励、对教材的取舍增补、对讲授的精巧准备、对互动的细致设计、对试题的巧妙处理。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困境;进路

《国际经济法》作为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多项国际条约、国际案例,适合运用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然而法学本科学生的英文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双语教学的过程常常困境重重。如何克服困难,保证《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的核心理论,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司法考试以及工作实践,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结合作者五年来《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实践,试图对教学困境及其解决之道作出归纳。

一、《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指标与意义

(一)英文教材的使用

根据教育部高校双语教学的相关建设标准,双语教学课程应该使用英文教材。此类英文教材通常引入了大量国外原版教材的内容,在知识结构框架、知识点阐述以及佐证知识点的案例等方面,都试图与英美教学接轨。英文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完全侵入英文的语言环境,掌握专业术语和理论的英文表述,强化专业英语的读写能力,为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二)双语讲授的过程

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中,任课教师的授课语言50%以上应该为英文。英文讲解的过程,可以吸收英美法学教学的判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入英美判例,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适量的中文讲解又能弥补学生对英文理解不透彻之处。双语讲授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对法律英语的听说运用能力,为以后工作中处理国际经济法相关事务做好准备。

(三)英文试题的考核

双语教学课程最困难之处,莫过于考试试题中有英文试题并要求英文作答。英文试题的考核,是对法律英语读写应用的考验,也是对专业知识英文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察。对英文试题的应对过程,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双语教学,也有利于任课教师掌握双语教学的真实教学效果。

二、《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的畏难心理

《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第一堂课,通常就会感受到学生们的畏难情绪。面对英文教材、英文多媒体课件、英文的课堂讲授,大多数学生都会心生惆怅,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被告知期末考核也有英文试题时,很多学生已经心理崩溃,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放弃课程学习的想法。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原因有两点。第一,对自身英语水平的不自信。《国际经济法》在大三下期开设。即使毕业已经在望,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奋斗在备战大学英文四级考试的路途中。这部分英语水平本身较差的学生,自然会怀疑甚至肯定自己学不好双语课程。当然还有多数学生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但是平时缺乏英语应用的机会,更没有接触过法学领域的英文文献,所以对自己能否学好该课程,产生不自信的心理。第二,对《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多数学生了解到《国际经济法》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等内容后,就会表示自己以前重未接触过这些领域,而且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也看似相去甚远。这些看起来生僻难懂的内容,还要用英文进行学习,会让学生们的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二)教材的使用障碍

截止2015年9月,现有可供选择的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教材有三本。在这有限的选择空间中,目前英文教材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障碍。首先,双语教学教材的详实程度与普通中文教材存在差别。双语教学教材采用全英文或包含少量中英文双语对照,其受到篇幅的限制,和版本更新成本的限制,其内容详实程度弱于普通中文教材。对相关法律法规、案例的收取不如中文教材详尽。司法考试试题更不可能,也不方便,进行收录朗阔。

其次,多数双语教学教材的内容与普通中文教材存在差别。鉴于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与英美国家《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差别,双语教学教材对英文原版书籍内容的引入,极为困难。比如,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国际经济法的特点等内容,就难以找到英文原版书籍中的表述;但這部分内容在中文教材中都是开篇就会详细介绍的内容。所以,有些双语教学教材直接去除了该部分内容;而有些教材通过编著者自行翻译进行弥补。无论如何,其内容取舍都会形成与中文教材的差别。

(三)讲授的双语选择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英语的使用不少于50%。这对讲授者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知识要点的讲授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非单向的信息发布过程,要保证教师发出的信息能够被学生有效收取,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双语课程的讲授中,往往存在两个难题。第一,中英文的表述内容难以区分。如果用中文简单重复英文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很多学生会在教师用英文讲解时走神,而等待教师稍后奉上的中文“翻译”。但如果对英文讲解的内容不加以说明,有些学生会不能理解其中之意,达不到学习效果。第二,英文表述的难度不好把握。如果教师的英文表述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肯定会有理解障碍。但如果讲解中使用的英文过于简单,又难以详细阐述知识点的内容。

(四)互动的尴尬局面

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借鉴英美法系法学教育中的判例教学法,增加课堂案例讨论,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这种案例讨论的互动,可能会导致学生拒绝参与讨论的尴尬局面发生。其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当堂即兴发表英文的长篇流利阐述,实在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具备这种英文水平和自信程度的学生,往往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学生在得知课堂讨论已经开始时,往往低头默默不语。其二,学生们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展开当堂即兴地相互观点反驳或观点支持。很多学生在听取他人的发言后,都难以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能出现课堂讨论冷场的尴尬局面。

(五)试题的英文比例

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期末考核采取英文试题英文作答的闭卷考试形式。以英文为语言的考核形式,是学生们认为最具挑战的部分。首先,一些学生应付中文教学的期末试卷都捉襟见肘,徘徊在及格线边缘,更不用说作答英文试卷。单是被告知《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就足以让很多学生心生忐忑。其次,英文试卷的命题对于任课教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既能完成知识点的考察,又能掌握好英文表达的难度,使学生们在《国际经济法》知识、英文的应用能力得到考察的同时,最低程度地受限于英文的语言障碍,实在让命题者头疼。

三、《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进路

(一)对学生的适当鼓励

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点就是破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在课程讲解中,特别是在前两节课的讲解中,多给学生列明参与双语课程的好处,以增强其学习欲望。在课程的前几节课,由易到难的进行英文讲解,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也便于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按照作者从教双语课程以来的经验,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四级左右的学生,学习《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可基本无语言障碍。第二,消除对《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在第一堂课的绪言部分,可以通过引入假想情景,来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作者在教学中借鉴了一本英文原版教材绪言部分的假想情景“A potential client walks into your office, and asks that how could Chinese grain end up baked into American bread?”。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国际贸易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借助回答这一问题,将国际贸易法的内容进行介绍。

(二)对教材的取舍增补

鉴于《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教材的局限,在课程讲授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增补取舍。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和中文试题,以供课前和课后进行阅读和练习。这样可以弥补双语教材内容不够详实的弊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难以完全利用课堂教学进行中文试题和材料的增补。为学生们的课后复习提供材料,为其提供新颖、难度适中的案例进行阅读,有助于其及时掌握知识点,为以后参加司法考试、考研复习和法律实践打好基础。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如果学生的英文水平有限,其可能会对英文教材敬而远之。为了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前注明要求其阅读的教材片段。对教材内容的精简,可以减轻学生的语言压力,有利于其掌握核心知识要点。

(三)对讲授的精巧准备

课堂讲授过程的精心准备,可以化解教学过程中的难题。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利用表格、图形等,让知识结构一目了然。避免冗长单调的英文阐述,给学生造成的知识接收障碍。 减轻了知识讲解过程对语言的依赖后,在用英文介绍知识要点的同时,用中文对重要部分进行再次强调,有助于学生理解。第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借鉴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引入讨论案例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提问,自主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四)对互动的细致设计

对于互动环节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可以借助两种办法进行化解。其一,提前设计好互动环节,提前告知学生,鼓励其积极准备。比如,引入案例讨论时,可以在这堂课详细介绍案情和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再鼓励学生课后多做准备,告知其甚至可以准备书面的“发言稿”以便参与讨论。充分的前期准备,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以避免即兴发言的紧张感。根据作者的教学经历,在给予课前准备机会的案例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人数呈大幅上升。其二,提前介绍案例讨论中可能会用到的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在之前的授课中和介绍案例时,可以着重强调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要求学生掌握。知晓这些英文表述的前提下,学生组织语言发表观点的难度,就大为降低了。学生们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也会大为提高。互动环节的尴尬局面,可以化解。

(五)对试题的巧妙处理

既要完成英文试题考察的双语教学指标,又要适当照顾英文水平有限的学生,以达到考察知识点的目的,确实是一项难题。但这也有一些解决之法。首先,试题中会出现的专业术语英文表述,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着重强调,要求学生提前掌握。如果学生在考前复习时,能够将《国际经济法》知识点和专业术语英文表述一并复习,在应对期末考试时,可以达到游刃有余的效果。其次,调整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分值比例,加重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的比例,可以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而前两者可以采取课堂讨论、书面作业、开卷考查等多种方式。这样也能同样达到考查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春梅.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0).

[2]张守波.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2).

[3]高飞.“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4]刘衡.案例教学在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5]虎巖.多媒体课件环境下的国际经济法教学互动模式探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6]郭学堂.关于高校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新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作者:王黎黎

双语教学经济法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教育部在积极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已经十多年,从全球化经济与法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角度、经济法的教学内容,高职经济法课程均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本文从双语课程的理论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语教学经济法教学模式

一、 高职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全球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双语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具有熟练英语交流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一是企业对于涉外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二是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也渴望进入合资与外资企业工作。广东农工商职业学院位于沿海地区,受对外开放影响程度大,早在《2009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每个专业确定一门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目的是改变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脱节现象。

2、经济法的教学内容需要双语教学

经济法是高职工商管理、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调节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中有《外商投资企业法》、《对外贸易法》等,这些法律涉及跨国经济交易和法律制度,在课程中渗透式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让学生接触第一手资料,而且会使译文更能接近本意。

3、本科院校法律课程的双语教学对于高职有借鉴作用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规定:“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课程比例>=10%”。在本科院校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法律双语教育,给予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高职学校偏重于需应用技能型型人才在教学选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都有所区别。

二、 我国高职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和存在的制约

1、我国高职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起步于2001年,由于各地区学校中师资、教材、学生水平等的差异,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也各有不同。我国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渗透型、穿插型、示范型三种。渗透型,即在正常的教学中适当使用英语,这样有利于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但弊端在于英文信息量小,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穿插型是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这种模式双语比重趋向均衡,但高职学生高考成绩比本科学生要低一个档次。双语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尚属新兴事物,法律与英语均衡的双语教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过大。示范型,即大部分时间是用中文教学,选择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时间进行纯英语的专业教学①。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是渗透型的教学模式。

2、存在的制约

(1)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均能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部分学生能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约占40%),英语基本应用能力问题不大。但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整体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功底不扎实,加上经济法中部分法律概念、法律关系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2)师资素质

高职双语教学中既拥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又有脱口而出的英语能力的专业老师少之又少。聘请国外专家教授授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成本过大,聘请具有留学经验的海归对于也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素质。经济法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笔者认为聘请有中国本科教育背景的海归教师更具有可行性。

三、 构建高职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1、教材选用

经济法是中国法学中一项具有本土特色的成果,在英文出版物中参考文献少。目前,国内出版的直接以经济法命名的双语教材较少,主要有卢运辉等编写的《经济法双语教程》、梁正鑫编写的《经济法概论》和教学法规中心编写的《法学双语教学中英对照法规系列/经济法》等②。而且上述都是本科院校适用的教材,适用于高职院校偏重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更是几乎没有。笔者认为经济法只有部分内容需要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高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对于部分采用双语教学的内容进行改编、选编或者简写一个版本。

2、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与外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双语教学成功的条件。教师可以从教案的设计到PPT的演示都加入法律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以英语为解释,营造一种国际化的氛围。在对于高职学生学习热情高中的时候,根据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情况,安排一些案例、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外文语境中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经济法是一门实用率很高的部门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生动案例。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用英语讲解如果外国公司注册所需要的程序。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中英文商务谈判产品需求来讲述产品质量法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中尽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然自在地融入到双语学习的环境,将双语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一种抗拒的心情。

3、考核方式

不同形式的教学,最终都要落脚到具体教学的考核方式。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宗旨是培养“懂法律、懂英语、懂经济”的复合型应用技能型人才。对于学生的考核应该更多的放在平时成绩,例如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英文资料的整理和讨论提问发言。而期末的试题应当围绕课程内容中英文对照,对于名词解释等简单的题目可以要求用英文解答。对于复杂的题目,则可以以英文命题,要求学生中文解答。另外,教师可以设置一下双语的教学的思考的问题,关于时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同时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见解提出。

参考文献:

[1] 莫琳.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双语教学质量[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2月第29卷第1期.

[2] 刘小红.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09年4月第4期.

[3]程欣.高职国际商务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探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作者:杨洁 陈莉銮

上一篇: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与职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