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管理养老保险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的功能将进一步体现,我国股市蕴藏着难得的长期投资机会,在遵循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投资模式和建立科学完善的投资监管体制,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将能有效促进其保值增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险控制管理养老保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险控制管理养老保险论文 篇1:

供电企业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企业的发展与队伍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给家庭、企业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影响。为保证职工的养老利益,本文对企业内部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管理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规范性对策。

[关键词]供电企业;养老保险;规范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42

0 引 言

随着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国家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职工的养老保险利益,企业应狠抓养老保险管理,将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落实到岗位、员工,并实行“风险管控”和“三个管理”的制度,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同时使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指导、提升社保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管理的作用。

1 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职工可能要赡养多个老人,为应对老龄化带来养老的压力,对国家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就要做好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实现职工从在职向退休生活的平稳过渡。

1.2 保障企业安全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

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关系到職工退休后的生活,企业的安全稳定,面对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应更新观念,在探索中提炼,在实践中提高,做好养老保险的基础信息维护工作,办好职工的退休手续,管好养老保险资金,服务好退休职工,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养老保险管理体系,提高在处理养老保险工作中遇到各种新问题的能力,助推企业有序发展。

1.3 加强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社会保险法》的施行使供电企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规范化的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养老保险业务种类繁多,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养老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供电企业内部还未有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指导日常管理工作。三是有的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养老的接续与转移不及时、缴费年限不正确等,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2 供电企业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供电企业应将“五位一体”与养老保险管理融为一体,面对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做什么(流程)、谁来做(职责)、怎么做(制度)、做到的程度(标准)、如何评价(考评)、如何控制风险(风险控制)、如何服务更有质量(三个管理)等问题,主要解决流程不顺、业务不精,管控不力,监督不严的问题,规范养老保险管理。

2.1 践行“五位一体”,推进养老保险管理规范化

职责管理立足于岗位,养老保险管理由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险岗位完成,属于社会保险业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业务。通过梳理养老业务、咨询社保机构,结合公司管理要求,来明确养老业务职责,强化责任意识。

制度管理要将养老保险延续性强、繁多的政策文件中从政策层级和时间这两个维度去梳理出现行有效政策,根据最新政策实时调整,制作养老保险制度汇总表,统一归类管理。

流程管理是养老保险管理的核心。随着养老政策变化实时调整,保持流程、制度、标准、职责一体化,虽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已有流程,但其出发点是从社保经办机构角度考虑的,对供电公司内部的具体流程,需要哪些部门、人员协同作业则不会具体涉及,故需要根据公司养老业务,从参保登记、人员增减变动、关系转移与缴费申报等方面设计一套符合供电公司实际业务流程的规范管理。

标准管理是衡量公司养老管理工作质量的基本依据。通过梳理养老管理职责、制度,从及时性和准确性两个维度去构建、选取标准,上联社保机构,下联各个企业,能覆盖到各类养老保险业务。

考评管理将养老保险工作成果转化为绩效指标。严格执行专项考核评价标准,并与年度绩效挂钩,督促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减少工作差错,提高工作质量。可以签订社会保险管理岗位个人绩效合约,通过履行岗位绩效合约,确保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2 加强风险管控,监督养老保险规范开展

2.2.1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严格落实公司各项决策和部署,把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执行力化为自觉行动。为了提高风险意识,供电公司可以从改善社会保险管理的员工的知识结构入手,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干的人才队伍,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风险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敏感性和自我监督意识。

2.2.2 做到“四个协调控制”,增强风险信息沟通能力

第一,与社保经办机构之间的协调控制。供电公司应及时将人员增减变动、缴费基数变化、关系转移等信息及时上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等待审核意见。供电公司根据审核结果,及时做好沟通与协调,处理好问题。同时供电公司应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协调解决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与人力资源部门内各岗位之间的协调控制。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内不同岗位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员工管理岗位负责人员增减变动等基本信息,薪酬管理岗位主要提供缴费工资等信息,保险管理岗位负责汇总各项信息并按要求办理各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岗位负责及时归档已完成的资料。各岗位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岗位产生疏忽,就会对后续的养老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第三,与单位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控制。养老保险的业务工作需要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圆满完成。人力资源部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执行上级工作部署,负责养老保险各项业务办理。财务部负责养老保险业务的资金保障并对保险费进行会计核算。审计部负责监督养老保险业务的合规、合法。

第四,与代发机构之间的协调控制。供电公司与代发机构应定期联系,确认发放退休金的人员、日期和金额,并告知退休人员及时去代发机构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如有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与代发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沟通解决问题。

2.3 实施“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管控,提升风险管控力

第一,要提前介入,实行事前计划。在处理养老保险业务前,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应明确这项业务的目的、要求和对应的操作流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的准备,部门或者相关岗位的配合度,风险点及应对之策,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要主动出击,实行事中控制。在养老保险业务办理过程中,按照事前的计划,严格按相应的流程进行办理和控制,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主动联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商议解决办法。

第三,要注重整改,实行事后检查。供电公司应及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对养老保险各项业务办理是否正确,资金上缴是否准确无误,确保职工的养老利益得到落实。定期采取 “回头看”的方法,总结经验,及时调整业务流程。

2.4 实行“三个管理”,细微处抓内部管理

第一,主动管理。供电公司社会保险管理者需要时常总结经验,思考如何才能规范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主动把最新政策和资讯及时传达到公司每位职工,核对缴费人数、缴费金额、职工个人权益等信息,维护职工利益,对一些周期较长的业务流程进行跟踪,直至业务终结。

第二,透明管理。供电公司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协同办公、公众号、短信等通信手段让职工了解到养老政策、基数调整等信息,建立反馈机制,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签字确认制度,解决漏报、少报缴费基数的现象,监督供电公司缴费行为。

第三,严格管理。供电公司社会保险管理者要严格执行社保政策,强化管理意识,要有持续学习、不断提高技能和素质的能力,与同行保持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素质,掌握新形势下对养老保险业务管理的新要求。

3 结 语

养老保险管理规范化作为企业规范化管理整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五位一体”“风险管控”与“三个管理”,规范了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靠制度、标准、流程在管理,让当前社会保险管理者和后来者有标准可依,有流程可遵循,有經验可借鉴,使繁杂的养老保险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供电公司职工的养老保险利益,助推了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春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

[2]刘昱.以协合力,深化五位一体协同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2).

作者:陈章祥

风险控制管理养老保险论文 篇2: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的功能将进一步体现,我国股市蕴藏着难得的长期投资机会,在遵循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投资模式和建立科学完善的投资监管体制,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将能有效促进其保值增值。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 股市 投资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按照规定只能采取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两种方式,虽然在规避市场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却是以牺牲市场效率为代价的。实际上,如果养老保险基金不进入资本市场在通货膨胀较高和银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程

中国的养老保险事业,从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便和新中国相伴相随。但长期实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新老企业负担畸轻畸重、苦乐不均。进入80年代中期,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进入建国以来最活跃、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到1998年底,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了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全国有8475.8万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占企业职工总数的80.7%。有2727.3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占企业离退休人数的98.5%。全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1459亿元,支付全国离退休退职费总额为2073.7亿元。到2010年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覆盖了11448万职工和3370万离退休人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险计划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规定,2011年的养老保险对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养老保险体系进行了新的调整。

二、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的依据

资金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保险投资话动的开展实际上是在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规模与效率。养老保险基金也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在运动中增值的要求,这对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都是必要的。养老保险基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收支相对平稳的特点,它作为一项长期的货币收支计划,只有在投资收益高于通货膨胀率和工资增长率的情况下,才能抵御货币贬值的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监控力度的加强、宏观经济秩序的稳定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渠道拓宽、投资品种增多将是必然趋势。

要制定合理的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政策,就应该对国际国内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做出客观的估计和评价。目前,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机制较为完善,随着政府允许商业保险资金投资海外股票市场政策的出台,投资海外股票市场也将成为保险基金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完善,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股票市场繁荣发展的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的功能将进一步体现,我国股市蕴藏着难得的长期投资机会。投资股市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将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现实选择。

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发了《商业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酝酿已久的商业保险资金入市政策终于浮出水面,这对改善国内保险资金运用的结构和效益,增加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完善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养老保险基金完全可以跟随商业保险资金入市,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运营。

三、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应遵循的原则

同一般的投资一样,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也必须遵循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原则。但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属性,它对基金的安全性要求比一般投资更高。但在实践中,投资三原则往往难以兼顾。一般说来,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成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往往与赢利性成负相关,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的资产,赢利性一般较低。如储蓄存款,流动性强、安全性好,但赢利性较低;而股票流动性较弱、安全性差,但赢利性较高。

养老保险基金选择委托投资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必须慎之又慎,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也是养老保险基金在具体操作中控制入市风险的手段之一。长期来看,将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完全纳入商保基金投资渠道,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是大势所趋,但二者的衔接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因此,投资初始阶段,基金不宜大量进入,等资本市场有了比较稳定的金融工具以及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机制完善之后,投资比例再逐渐放宽,直至完全纳入商保基金投资渠道。

四、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路径选择

从国外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来看,其路径选择不尽相同。美、法等国采取了公办公营型,主要由财政部负责经营和管理,运营收益自动充实为财政预算的公共部门建设资金,投资风险由财政部负担,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德国采用半独立半公营型,既体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独特性,同时又能纳入社会化轨道。日本采用独立经营模式,充分体现养老保险基金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但因没有将养老保险基金融入社会化和市场化轨道。俄罗斯的公办民营模式,完全按照商业保险模式运作,管理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具有很高的风险。国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与本国资本市场和养老保险的现实状况紧密结合,合理利用投资运营方式。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选择入市途径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实际和我国基金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机构还不具备直接进行股票投资运营的条件。资本市场复杂多变,而且保险资金对安全性及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因此,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必须建立“专业化运作”的保险资金运作机制和“严格、科学、高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无法突破的瓶颈;若由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直接进行股票投资,就对该部门投资管理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缺乏这种高素质投资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部门还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机制和技术,如果贸然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可能承担巨大的风险。

借鉴国外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方式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实行部门—国家—社会型的保险委托代理投资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即: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按照适当比例设立养老保险投资基金财政专户。在社保机构及银行分别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托管部,以法律形式确立委托关系。养老保险基金机构主要负责基金的运营监管;社保机构和劳动保障部门负责选择专业化投资机构,对养老保险账户基金进行再分配和投资决策,委托和指导保险基金托管银行的工作;托管银行保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通过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移交的账户基金,按照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政策托管养老保险投资基金财政专户的资金往来。这种保险模式既体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独特性,同时又能纳入社会化轨道充分利用社保基金运营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降低养老保险基金运营风险和成本,提高基金投资收益。

五、构建科学完善的投资监管体系

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控制度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将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的风险降低到合理的限度内,而决定养老保险基金总体风险程度的关键是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风险大小。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控机制。一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制度参照国家商业保险基金投资相关规定,对可用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投资工具种类,以及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占整个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比例等做出明确规定,要求所委托机构遵循价值投资和稳定回报原则以及管理方式多样化原则控制风险。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准入制度。对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者的主体资格、基金可以进入的投资领域、审批体制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信托制度。必须建立股票资产托管机制,选择符合规定条件的商业银行或其他专业金融机构,实行第三方独立托管。并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委托人、托管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四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以增强基金自身抵御风险和维持平稳发展的能力。五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监管制度。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进行明确规定。

2、完善监管体系,重视专门监管

除设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监管部门之外,还应大力完善专门的监管部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监管体系。专门监督机制是行政监管的重要补充,组织化的专门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监管部门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和透明度,而且,可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从而更有效地维护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正当权益。因此,建立由法律专家、证券分析专家、财务专家等有关专家组成的养老保险专门监督机构,强化对养老保险投资基金的专门监督,应是今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专项审计制度

作为一种专业性监督机制,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监督制度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基金风险管理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起适合我国风险管理的测量模型和监督指标体系,对养老保险基金股票投资的操作程序和内部审计进行科学管理与监控,对养老保险投资基金财政专户进行专户管理,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养老保险投资基金财政专户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审计,并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通报审计结果,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管的作用,及时发现养老保险基金股票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破除观念、技术和体制的障碍,才能给逐渐进入老龄社会的人们以稳定感和安全感。做好老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养老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险工作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圆了国人的心愿。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会日趋完善,养老保险工作会不断进步,养老保险事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我们应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股票资本市场实际,深化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拓宽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渠道,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高效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孟祥林:养老保险高效运营:不完全资本市场下的策略分析[J].上海投资,2008(5).

[2] 杨方方:德国养老保险制度一瞥[J].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5(4).

[3] 胡晓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J].经济要参,2003(15).

作者:韩蒙

风险控制管理养老保险论文 篇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风险与控制分析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是完成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各项参保和缴费事项的部门,因此经办机构的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及工作状态,及其在经办机关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如果存在问题或风险,就会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正常的养老保障权益。因此,对经办机构的工作需要进行正确的监督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才能在其工作效率及稳定性方面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正常办理提供保障。主要针对经办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情况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阐述,提出能够规避经办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中风险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风险;控制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了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以及退休人员养老利益。为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明确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且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由于在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的经办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风险,需要切实地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提高养老保险的使用效果及经办质量。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的经办过程中,应严格地对所有风险进行分析与把控,确保养老保险的安全运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能够切实地保障所有人员的利益。

一、长远规划,逐步完善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经办时,想要有效地控制好风险,需要对其进行长远规划,并且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制度风险是需要通过完善就可以避免的,为了有效降低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的经办时会遇到的制度风险,需要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在办养老保险时的特点、难点长远地规划,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养老保险的检测以及预警工作。通过基因的收支预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其基因存在收支不平衡的症结是什么,采用正确的对策、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经办时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时的效果。应明确在办理任何一项事物之前,拥有一定的流程、具体的事物、具体的经办岗位、具体的业务、具体的岗位设置。需要在岗位与岗位之间,建立相关的制约机制以及相互监督的机制。科学地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应以不相容的原则作为重点,加强业务之间的内部签单能力,明确在进行业务工作时做到分岗处理,每一个人所经办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业务的权限处理界限分明,并且形成业务之间的相互操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才能确保在工作岗位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按照要求工作,防止出现工作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能够规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存在的风险。

二、财务控制,实行收支监督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养老保险的基金征缴以及支付依据是养老保险的核心任务,然而在养老保险经办过程中,其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不同的风险。

一是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指在社保经办养老保险时,由于其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风险。这一风险也是现阶段在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常见的一种风险。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其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导致退休待遇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直接根据工龄的长短、职称的情况、退休前的一个月工资按照比例进行退休的待遇计算,直接降低了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积极性,这就是一种制度风险。

二是管理方面的风险。所谓管理方面风险,是指现阶段我国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经办时,内部管理十分的不严格,没有有效做好财务控制以及收支的监督,社保经办机构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风险频发。比如说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养老金被冒领、社保基金流失等一系列问题,都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利用信息技术或者是利用其他技术来管理社保业务,导致其发生风险,比如由于计算机出现了数据不全或者是网络中断、系统瘫痪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导致部分人员的养老保险缴纳失效,这些都是现阶段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养老保险经办过程中存在的風险。为此,应明确这些风险需要逐步地去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制度形成责任分离的管理制度,保证在养老保险进行管理时,其货币、有价证券的经济效益,减少部分人员不愿意到社保机构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的情况出现。

第三,技术方面的风险。技术方面的风险是指管理账务处理等可以做到相互分离,重要的空白凭证保管以及使用相分离,资金的收支授权等相分离。这些方式能够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其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按照管理的权限进行分级的审核。明确在完善养老保险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如果需要开财务票据,则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按照种类和编号进行登记造册,领用票据需要结清消耗再进行领用,按照办理的需求,逐一地进行一批登记审核使用票据,需要按照编号的顺序,每年的内容需要到一致,而票据更不应该随意地丢失,应该按照票根保存,不能够擅自处理。

三、严格稽核加大执法力度

当前处理养老保险时,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参保单位以及人员的缴费、领取待遇进行深度的规范,起到督促的作用,既能够确保参保人数越来越多,实现参保人数的外延式扩大,同时也能够让养老保险基金形成内涵式的增长。应建立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加强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地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对工作负责。应严格做到内控以及财务业务的对账,在养老保险征缴流程时应要求所有的业务人员按照参保单位生成一系列的征收计划。只有财务人员确认已经收到了养老保险,才能按照实际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进行入账,通过财务、业务信息数据的对接,分析养老保险在缴纳时其业务财务对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电子登记以及各种基金台账生成避免出现空账。

而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应建立部门的联动机制,可以确保其缴纳数额的质量得到提升,做好应收缴纳,降低养老保险出现风险的可能性,特别是针对数据基础的风险进行管理。以往由于数据基础录入、数据的变更造成的工作失误问题非常多,一旦没有按照严格的制度化进行处理,就会导致数据在进行信息保存、信息修改时无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作,部分用户的数据会出现丢失或者是被人变更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工作的管理。应明确对所有的数据变更,都要进行严格的计算机跟踪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以及初始情况变更后的情况等,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数据在被篡改之后进行复核,提高数据的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的缴纳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日常工作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对所有的风险进行控制,才能提高养老保险的缴纳效果,并且加大养老保险的缴纳人数,使得社会中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养老保险的缴纳过程中,切实地保证退休人员的养老利益不会受到他人的侵犯,同时也需要明确对所有的退休人员进行待遇支付。开展待遇支付时要加强复核与审核,确保所有的数据准确无误之后才能够发放养老金,减少我国社会中出现冒领养老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灿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准备期基金清算和补结算业务及财务处理的专题方案——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纳税,2019,(35):192.

[2]  李德彬.浅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19,(11):25-27.

作者:尚丽

上一篇:年轻医生临床科研课题论文下一篇: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