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5-01

【摘要】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市场调研,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高职院校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市场调研改革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也对社会变迁对当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高职医药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摘           要]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相应地对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各个学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以滿足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医药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扭转传统教学中单一、陈旧的教学状况,潜心研究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精湛的职业素质为己任,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找寻教材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内容,从而顺应不同企业对医药类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    键   词]  高职医药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进行,高职院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接近社会的需求,彻底打破原有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模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突出理论知识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医药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深入企业内部,及时了解各行各业对医药类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医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为将来步入社会、走进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高职《医药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采取如下教学模式。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范畴

独具特色的职业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程知识的学习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能拓宽学生的职业范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得到放飞。高职医药企业管理专业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和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校企文化浓厚的气息,受到熏陶和感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医药企业文化管理》这一节的内容,在班级内或校园内设置不同形式的医药企业文化的板块,把北京同仁堂这个闻名全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的祖训、管理信念、企业使命、企业目标、服务铭、信条、追求、经营理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以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利用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开展职业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学生的职业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建立仿真模拟的职业实训场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医药企业管理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营造高度仿真的模拟场所,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长管理的经验,掌握医药企业管理的技能,自然而然地受到各种能力的熏陶和训练,从而为学生将来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节的内容,开展各种符合企业实际的训练方式,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企业内、外部的有效条件,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掌握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在经过这样的模拟训练后,学生在毕业时才能具备就业竞争的优势,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机制,很快被用人单位认可,或迅速转岗,成为企业优秀的人才。

三、实施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促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精湛的技能,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在高职院校医药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或章节知识,运用职业技能大赛,搭建高技能人才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以顺应职业技能发展的方向,从而促使学生近距离与企业打交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比如,在学生学习完《医药批发企业购销合同》这一节的知识后,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场景,考查学生对购销合同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效促进医药企业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高职医药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积极地运用上述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真实具体的企业经营材料为教学题材,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缩短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医药管理的相关信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医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医药企业管理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源.职业需求与高职医药企业管理课程的有效结合[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5(9):115-116.

[2]张丽,贾敬全.探究高职医药企业管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作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4-56.

[3]吴晓静,周晓宇.高职医药企业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J].教育探索,2017(5):60-61.

作者:谭彦琦

医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市场调研与改革思考

【摘 要】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市场调研,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 市场调研 改革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也对社会变迁对当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及时适应市场、区域、行业及社会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一线的教师,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高职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教学发展方向分别对同行、企业、毕业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本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调研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人才市场调查发现,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居于榜首。深圳罗湖人才市场《2012年第二季度深圳人力资源状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参与调查企业中44%对营销类人才有需求,营销类人才需求量最大。《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显示,营销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食品、机械、电子信息及医药行业。从广西人才网了解到营销人才一直是需求大户,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发布《2012年三季度人才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销售类、市场/策划/推广类等业务类人才需求量居于较高水平,共计需求达到3456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区内外对市场营销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量。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一线的教师,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先应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课程内容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能受学生欢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理论性较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专业课学习负担重;另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再加上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多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恰当的实践背景、仿真训练和实践活动,很多学校目前采用本科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学生成绩考核上,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大多采用单一的书面考核形式,这种考核形式不能综合反映和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采用“上课听课、记笔记、做习题、期末考试论成绩高低”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不出来,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人从事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研究已有六年多时间,现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教学发展方向深入学生、同行及企业进行调研。

二、调研方式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5月成立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共有包括笔者在内的6名教师。2011年5月到2012年10月,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和校外指导毕业生实习的机会,深入同行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办事处、太康人寿保险公司南宁分公司)、毕业生(2008届、2009届、2010届)中进行调研,通过走访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召开毕业学生座谈会的方式,就社会对高技能营销人才的需求和规格,广泛听取意见,为消费者行为分析 课程教学方案的建立准备了丰富的项目材料。

三、调研信息反馈

(一)同行反馈信息

经过对同行的调研,我们发现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只有贴近学生在企业的营销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以项目为载体、能力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的学生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企业反馈信息

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应加大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设置一些项目,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练习,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上岗后经过训练的学生在企业中成长较快,他们能迅速进入角色,在企业中独当一面。

(三)毕业生反馈信息

经过对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学后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造成部分学生在三年学习结束时,总是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都知道,但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在实践工作中不知道怎么做或什么都不会做。

四、调研结论

为了确保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和实践知识依据行业岗位需要设置,笔者认为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缩减深奥理论,突出实践技能,在内容上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按照营销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了解消费者—分析消费者购买过程—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因素和营销因素。

五、课程改革思路和对策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意识地运用消费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消费行为,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设此课程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获得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相关知识,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注重教师“传授”向注重学生“能力提升”转变,课程不再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更是“体验课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学生感受到课程不是“死”的,而是动态的。授课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开放思维,发表不同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通过教师的指引不断启发学生不停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改变教学模式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营销理论,还应善于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教师在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两个问题,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二是提高学生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的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消费行为分析的能力,教师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假设教学情景:学生为某一企业的营销项目小组成员,教师为该企业的销售顾问。教师与项目小销售组组长签订项目委托协议,各项目小组组长通过人员招聘组建营销团队(每个团队4~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营销团队分别完成某些任务。以项目(如表1所示)为引导,给学生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例如撰写消费情况调研报告,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某一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等。在项目确定后,鼓励学生先去自学,通过搜索资料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设定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此外,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做中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触类旁通,感受到理论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对后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1.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单纯以笔试形式考评学生的作法,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并能突出技能考核,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设计问卷、撰写调查报告、以某产品为载体分析某一群体的消费行为、案例分析等。调查报告既能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辨、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某群体消费行为分析可以考核学生利用知识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将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如学生素质表现占20%,平时项目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40%。这样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也注重学生学习结果,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全过程考核有利于督促学生学习,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指导,还有利于防止个别学生在期末突击应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加强,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场景限制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只有不断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岗位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翟红华.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市场周刊,2009(9)

[2]吴松岭.经济类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财富网络,2009(5)

[3]欧阳娟.《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内容改革调研报告[J]. 职教与成教,2011(2)

[4]刘芳. 浅议《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商业文化在,2011(6)

[5]张玺,李和国.《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改革调研报告[J]. 职业技术研究,2012(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A263)

【作者简介】张亚玲(1979-),女,河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张亚玲

医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在营销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數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传统课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线教育迅速发展。新时代的“市场营销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营销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富有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依托课程网站平台,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更好地开展大学课堂教学,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互联网+”;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原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课程建设项目“市场营销学”(2018STZLGC08)

[作者简介] 刘筱婷(1985—),女,广西贺州人,硕士,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研究。

一、引言

课程思政最早于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是指在讲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应当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各环节、各方面,以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效果。随着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也呈现出百花争放之势。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领域不断地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成为各个领域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征。在教育领域,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特别是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线下教学无法维系,让人们看到了在线教育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自主地完成学习。

二、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及能力提升

要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素质:在具备过硬的营销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涉猎丰富的社科人文知识,并且具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实行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的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改进教师队伍遴选和晋升途径,改变教师职称评审“重科学研究业绩,轻教学实践探索”的现象,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政治素养、富有人文情怀、拥有创新教学思维与视野、严于律己、人格正派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强化同行听课和集体备课制度。从宏观上把握团队成员的教学思想动态,在防止“不当言论”“负能量”流入课堂的同时,避免课程思政实施的混乱性与随机性,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学习,吸取经验教训,也有利于管理者深入课堂一线,为教师教学顶层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1]。

(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营销模式带  来了极大冲击,它打破了营销的时空局限,提高了营销效率,有效降低了营销的成本。在数字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营销理论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市场营销学”课程要与时俱进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教授学生营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将“思政育人”的思想融入专业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而融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案当中,对教学定位、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完善,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思路见图1。

(三)融入思政元素打造立体多元化的资源库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思政理念的载体,之前有关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内容在专业教学中一定程度上是被淡化的,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内容和案例的选取彰显“课程思政”的功能。进行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等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建立集纸质与电子、静态与动态的图书,以及线下、线上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多元化课程网站,学生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开启沉浸式学习模式。

(四)采用“沉浸式”的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学生线下资源自学→教师课堂授课→生生案例研讨→教师引导总结教学”的教学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之余,将举办和参与相关营销策划比赛、营销主题活动引入学生实践中,让师生沉浸在现实的营销实战中,亲身体会到调研的繁忙、零售的艰辛、推销的困难、渠道管理的酸甜苦辣和营销策划的曲折坎坷。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形成较为活跃的营销专业氛围。另外,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开展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探索人性化的过程式考核管理

积极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人性化的过程式考核管理,形成“课前—课上—期末”三元递进的考评模式。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企业家、管理者的生平事迹和优秀营销案例等,进行课前演讲,学习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课上,通过观察案例模拟时的学生表现,进行知识运用及价值取向评价。期末,摈弃死记硬背的笔试考核,建立第模块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与方案策划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德育评价与知识技能考核相结合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构建全过程的育人育智考评体制。

(六)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

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机制,构建师生双向互评机制: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与考核的同时,也要接受学生的评价与监督。建立健全学生评教制度,施行师生双向互评,可以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发展。一方面,积极地正面反馈有助于教师获得成就感,增强课程思政改革的信心;另一方面,消极的负面意见有助于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感,暴露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3]。

(七)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完成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学生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可开启沉浸式的学习模式。依托超新学习通平台搭建课程网站,内容包括章节知识阅读、教学资源点播、在线习题演练、营销视野拓展、学生实践实训五大模块。在搭建立体多元化、丰富完整教学资源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情况监控、在线辅导答疑、在线话题讨论、在线作业解答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课程”的建设,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远程支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轻松、快乐、有效地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切合当前的快文化,教学视频的录制采用分阶段按知识点录制15分钟微课的方式,微课短视频有利于学生快速检索,以及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完成学习,打破了传统授课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有效解决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没有教材和辅导书、网速不稳定等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

(一)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教师在教学中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融入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对价值观有所理解,并获得对美和善的鲜明辨别力。所以,在进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时,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法制意识、人文情怀、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课程。

(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伟大的成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首先,“世界的是中国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和接纳全球最先进的营销理论,洋为中用。其次,“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化中独特且个性化的东西,往往也最具有市场潜力和渗透力。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章节中,十分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经济环境部分融入案例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解决市场问题及缓解社会矛盾中的优越性;在政治环境部分融入案例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度及其他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法律环境部分融入案例讲述我国现有司法制度及司法机关在处理人民事务中的优越性;在科技环境部分融入案例讲述我国历史上及当前科技所取得的成就。

(三)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近现代,在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冲击下,部分大学生逐渐丧失了民族文化自信。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有着恢宏璀璨的过往,有很多灿烂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传承延续至今的文明。教师要告诫学生不要盲目追求西方文化,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意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可贵之处。教师应适当融入相关案例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强大的包容力,传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在产品营销策划课堂上,中华文化瑰宝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各种中国元素谈论文化营销,如武术、茶道、刺绣、剪纸、丝绸、旗袍、水墨画、青花瓷、唐三彩、中医药、京剧等;也可以选择如同仁堂、故宫文创等文化营销案例作为开篇引导案例。在教授营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营销策划實践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四)职业道德教育

营销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涉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营销商业伦理的关注。一是绿色营销、社会营销观念等理论的盛行。市场营销学产生至今,营销观念一直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演变至当前的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始终反映着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权衡。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知识点,拿出唯物主义的辩证精神,结合中国企业实例,从营销目的、营销出发点和营销实施手段等方面与学生探讨营销观念的演变,分析各时期营销观念的弊端和不断演进的历史意义,让学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二是在讲授4P、4C、4R理论和关系营销时,融入实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不怕苦、不怕累的职业道德。营销工作的本质是与人打交道,因此要具有勤奋、自信和坚韧的精神,懂得合理地自我推销,同时对客户诚信、友善、耐心、细致。

(五)创新创业教育

在课程中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案例。比如华为公司的研发与创新、海尔公司“真诚到永远”的售后服务理念、小米的“竹林生态链”模式、传音手机的非洲崛起之路等。通过这些案例向学生充分展示我国民族企业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引导和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类大赛。将课堂教学与“挑战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市场营销竞赛”和“三下乡”相结合,把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在营销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达到教学相长、成人达己的效果。

(六)心理健康调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独立性强,但自制力弱;情感丰富,但控制力差;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但缺乏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以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融入企业家自强不息、自我成长的案例,谈谈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奋斗不息、如何在高光中不迷失方向;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情绪调节和专一、奉献、担当、务实等精神品质。

總而言之,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元素设计,应该努力找到专业知识与德育目标的契合点,通过缜密的教学素材设计,以专业知识、案例和项目式实践任务为载体,通过专业知识与德育元素的契合、协同,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润物细无声”地实施专业教育与育人教育的协同共生。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线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主流模式。本文所述“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进程的初步探索,我们将持续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在讲授营销学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摸索适合的在线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努力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轻松、快乐、有趣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沈忠明.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探索[J].市场营销,2020(9):133-134.

[2]张东哲.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6-67.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in Marketing Course Teaching

LIU Xiao-t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70, China)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rnet +”; marketing; teaching reform

作者:刘筱婷

上一篇:司法公信力建设的网络舆论论文下一篇:石油销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