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创新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团体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其发展历程的直观反映。对保险企业而言,档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展潜能。在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保险企业档案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就保险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新时期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改革创新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改革创新档案管理论文 篇1:

试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推广运用,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关系重大。本文从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着手,就人事档案管理如何适应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 人事档案 管理 改革 创新

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事档案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顺应企业的发展战略。

1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其一是管理方式方法比较落后。很大一部分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仍然采用的是手工操作,重在收集,简单地进行分类管理,方法繁琐,操作起来极为不便,而且效率低,反应慢,由于轻视提供增值服务,大多数企业没有使用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使档案信息陈旧,内容单一,日常表现空乏,形式雷同。有些企业配备了计算机作为数据库,只用来存储和简单检索,信息存储量太少,所以实用性比较差。从这一点上看,人事档案管理已经严重滞后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因为人才的录用和晋升,其人事档案是重要参考,这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系统性提出了高要求。

其二是档案材料内容不齐全,信息不真实。企业员工人事档案应当完整,信息必须准确,这是档案管理的关键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明显不足,比如没有完整收集企业员工档案中必备的材料,包括学历证明、技能证书等,导致重要材料缺失,再如鉴别不准确的问题,把一些本来不该归档、手续不完备,甚至存在问题的材料归档,影响了真实性。再有就是没能及时整理,及时按规定归档,导致无序管理,甚者,一些企业没有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不配套,材料随意摆放,档案管理的环境比较恶劣,加上不少企业对档案管理这一块工作不够重视,制度不严,执行不力,管理混乱,档案的转入、转出、查阅等不按正常手续随意进行,严重违反相关规定。

其三是人员素质建设不足。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管理手段也相应调整变化,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等要求,但现实与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例如人员配备比例不足,甚至无人管理,或是兼职管理,档案管理员的素质较低,原则性不够,不熟悉业务,不踏实,缺少奉献精神, 整体质量不高。

其四是透明度不高。国家管理的人事档案只面向组织,个人都无法查阅自己的信息,企业在这方面虽有所改进,但开放性还远远不够,这与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公正透明的现代法治精神相违背。

2 改革与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几个主要措施

首先,企业决策者必须重视,重新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企业领导层引起高度重视,各部门才会主动支持这项工作,逐渐认识到员工人事档案的积极作用,用以详实记载员工的特长兴趣和工作阅历,特别是在本企业的工作表现情况,对其职业生涯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以形成正确判断,其重要性与员工访谈相当,所以,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从人事档案的整顿和管理做起。

其次,要走制度化和标准化道路,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档案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文件管理,这项工作专业性很强,属于人事机密范畴,服务于人才评估和运用,因此,企业要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厘定人事档案的管理范围和部门职责,通过理顺档案保管、查阅、借用、收集、鉴定归档等流程,严密监管。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应用,人事档案管理要采用现代化技术,大面积使用计算机设备存储信息,建立检索系统,方便查阅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料可靠程度,更有效而广泛地利用相关社会资源。

其三,要走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的路线。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的普遍发展方向。由于这项工作实质上就是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应的信息软件,把档案内容从书面文字转为数字信息,使用友好的界面进行管理,可以迅速地在不同部门或单位之间传输数据,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例如根据企业员工的人事档案信息,建立起一整套包括学历、学位、技术职称、职务、晋升、培训、职业技能、管理能力、社会关系、薪酬福利等在内的全部信息。而且,该管理系统还能实时跟踪员工动态,及时更新其近期工作表现和成果,比纯手工的人事檔案管理更准确、更及时,记载内容更为完整,帮助企业管理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了解员工情况。这种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上线,标志着人事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迈出了第一步。

其四是从业人员必须专职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由于这项工作必须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转变,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在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外,还要能够灵活使用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在文化和历史知识上必须具有一定的造诣。在工作中,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任用上,不能只听领导一面之词,应该严格考核,通过竞争选拔,择优录取,唯才是用,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同时,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并在职位晋升和福利待遇上增加关注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专心工作。

参考文献:

[1]薛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

[2]崔娜.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1(24).

[3]宋桂兰.应用CNHR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J].档案天地,2011(01).

作者简介:张静(1985-),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作者:张静

企业改革创新档案管理论文 篇2:

保险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方法探讨

摘 要: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团体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其发展历程的直观反映。对保险企业而言,档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展潜能。在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保险企业档案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就保险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新时期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保险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改革

1保险企业档案管理的意义

保险企业档案涵盖保险企业在从事保险业务活动以及企业管理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包括合同、单证、报表、影音文件、通讯记录等文件材料,可分为保险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基建档案等,是保险企业从事业务活动以及企业管理的原始凭证。在保险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档案管理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部分,对保险企业的稳步发展是必要条件。有效的档案管理能够提高保险企业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在保留真实历史面貌的同时,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档案记载了保险企业的业绩与成果,能够帮助管理层面了解经营历史及现状,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作出适合当前企业发展现状、有利进一步发展的决策。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是保险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与前提。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保险企业改革发展的强有力动力。因此,本文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例,基于对其档案管理现状的探讨,对保险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方法进行探究。

2保险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人寿保险的龙头企业,其前身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我国首家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企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目前的注册资本为282.65亿元人民币,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雄厚的企业实力,在行业发展中始终处于领导者地位,被誉为中国保险行业的中流砥柱。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人寿保险打造了一只专业的管理团队,拥有着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方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有着专门的管理规定以及管理团队,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整理、保管。在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率先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文件资料进行了电子化、无纸化管理。尽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与方法,其档案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档案管理方式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2.1部分档案管理不规范

1994年,国家档案局与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制定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与保险企业档案管理相关的规定,适用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前身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将人寿保险业务进行分离,成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仍然沿用此管理办法。然而,由于业务范围的变化,此《办法》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档案管理并不全部适用,导致在这段时间之中,部分珍贵的档案资料损毁、丢失。

其次,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尤其是文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等有所缺失,导致在电子化的过程中部分档案管理,尤其是文书档案管理不规范,出现案卷目录制作不规范、档案号码编制错误、档案文件混乱等現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等规范性与有效性。

2.2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996年,而其前身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于1949年,企业内部存在大量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的从业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主要表现为对与电脑、移动电子设备等信息操作技术不熟悉,导致其专业水平无法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适应,使档案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办公进展缓慢,档案管理等创新与改革较为困难。

2.3档案管理效率较低

电子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初衷是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整理与保管,方便快速查找与翻阅,降低档案管理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提升档案管理效率。然而,虽然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已经基本实现了档案资料无纸化、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历史档案过多,部分档案仍然没有进行电子归档,存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行的现状,导致查找困难。另外,尽管计算机检索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档案管理中已经开始了广泛应用,但是大部分检索仍然采用人工手动检索,如此的管理效率远未达到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3保险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方法

3.1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成功高效的管理的前提条件。以中国人寿保险为代表的保险企业应当在国家档案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发展以及档案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规定,建立档案管理体系,尤其重视档案的电子化与信息化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员工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有据可查、有据可依。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完善奖惩机制,确保员工能够主动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档案管理。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层以及档案管理专业部门及人员应当保持开放、改革的态度,不拘泥于固有的管理模式与思维,提升创新意识。

3.2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水平。作为改革创新的发起者与执行者,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的主体,高素养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团队,不仅有利于创新的提出,也能够保证档案管理改革顺利实施。因此,提升保险企业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首先,在人才录用时,需要对专业素养,尤其是信息技术进行考核,严格筛选。其次,在老员工中推行知识技术培训,同样进行考核,对现有员工制定详细的晋级淘汰制度,优胜劣汰。最后,拓展培训,联系外派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3.3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效率是档案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档案管理的难点所在,尤其对于保险企业,由于业务性质,保险企业有大量各类文件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客户隐私密切相关,对于这些档案资料,如何安全高效进行管理,保证用时既得,是档案管理的关键之处。对于档案资料及时进行电子归档,设置正确的序号,专人管理,是提升档案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此外,在档案检索中还可以引进自动检索引擎,取代人工检索,进一步提升效率,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在保险企业的管理与未来发展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保险企业的档案资料复杂,涉及内容分类既多且广,如何通过创新与改革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是每一个保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归根结底,档案的管理的根本在于效率,这离不开人员方面与机制方面的改革,而这也是保障档案管理安全、促进保险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程瑞红.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2):133-134.

[2]何显红.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与优化[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105-107.

[3]刘越男. 区块链技术在文件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 浙江档案,2018(05):7-11.

[4]张斌,李子林,黄蕊. 我国企业档案宏观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发展[J]. 档案学研究,2018(02):50-56.

作者:周理

企业改革创新档案管理论文 篇3:

知识资源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新思路

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档案工作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我们有必要考虑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一、问题: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穴一)档案观念依然落后,档案价值未被充分认识

现在,仍有大部分企业员工,甚至不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观念落后。他们对档案的认识仍停留在“档案就是历史记录”,“档案就是保密材料”,“档案只要被保管好、不丢失就行了”,“档案就是写在纸上的书面材料”的层面上,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除了记录历史、收藏秘密外,档案还具有服务于企业现实的重要价值。除了纸质档案之外,电子档案是企业档案的新成员,数字化平台是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新舞台。

(二)企业实施组织结构扁平化,档案机构何去何从

当前,许多企业实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精简机构,削减管理层次,从而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企业推行组织结构扁平化后,企业档案机构如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没有独特的价值,就会成为被精简的对象。甚至一些企业干脆撤销了专门的档案机构。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下降,制约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影响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新形势下,如何明确档案机构在企业中的定位和角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实体档案保管”模式难以为继

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不断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应用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在各项活动过程越来越多地形成数字化的信息,传统的企业档案“实体保管模式”难以为继。而在很多企业中,由于没有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当,导致电子文件、档案处于“游离”状况,企业“记忆”面临丢失的危险。

(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分散,无法提供系统服务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或企业合并,涌现了许多大型公司或集团公司。这些公司或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或分公司,出于方便自己利用的目的不愿向公司或集团公司档案机构移交档案。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分公司,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或者由于驻地分工不愿向总部档案机构移交档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倡导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但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即便一些企业将图书情报机构和档案机构合并,成立信息中心,但也只是停留在机构合并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地将图书、情报、档案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系统的、综合的、集成的信息服务。

二、思路: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档案工作改革

对于传统的企业档案工作进行细枝末节的改进,已经于事无补,只有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任何改革实践都需要一种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在知识经济时代,指导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理论应该是知识管理思想。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企业内外各种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且通过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它是利用企业的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技术管理、知识员工管理等方面。知识资源管理侧重于企业知识的识别、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检索和提供利用,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资源平台。知识技术管理侧重于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仓库技术、知识挖掘技术等的应用,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知识员工管理,侧重于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向企业贡献个人的隐性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为整个知识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其中知识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知识管理一般从知识资源管理起步。

⒈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档案管理是知识资源管理重要的内容

根据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穴OECD?雪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包括四大类:“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知道是谁”的人际知识(know-who)。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也即是记录于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知道怎样做”和“知道是谁”的知识,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灵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或者是只可意会难于表达的知识。例如,我国一些企业进口零部件,并利用外国企业同样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来组装产品,产品质量却明显不如外国企业的原装产品,这就说明我国企业工人没有掌握外国企业工人的隐性知识(操作技巧、诀窍等)。

企业的文件、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凝结了企业员工在从事各项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体会、经验和教训,是企业最主要的显性知识。正如IBM Lotus公司在其企业知识管理软件产品白皮书中所说的:“文档是知识的容器,是已经物化的显性知识,其中蕴涵了大量本企业的知识财产。适时地、不受地域和组织形式的限制获得基于文档内容的知识,正是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 美国Delphi咨询集团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组织所获取的知识中,大约46%是以文本和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的。

企业的显性知识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文件、档案,二是从企业外部收集而来的图书、情报。图书、情报是公开的,可以为所有企业利用,而文件、档案是本企业自身产生的,是企业所特有的,其他企业无法获取。因而文件、档案构成企业具有竞争价值的核心显性知识。企业的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只有固化为文件、档案形式的显性知识,才能被有效地管理。可见,某种意义上,企业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

既然企业文件、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那么,企业档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知识资源管理活动,企业档案管理应该成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管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⒉ 档案管理应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知识资源管理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

一方面,档案管理是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使得档案管理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管理是21世纪的企业管理模式,作为企业重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档案管理,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是其必然的选择。

知识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易到难、有步骤地开展。当前,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已经具有良好基础,特别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档案数字化建设。因此,知识资源管理可以从档案管理入手来逐步开展。企业档案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资源,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知识资源管理也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方向就是实行知识资源管理。

三、对策: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

实行知识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一个“知识资源管理平台”。

(一)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功能

“知识资源管理平台”是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它是企业整个信息流、知识流的载体和媒介,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收集装置、加工仪器、存储场所、传递通道、服务系统。借助于这个平台,使企业任何部门和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最简便的方式,最迅速地利用到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充分实现企业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结构

“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由“知识资源库”、“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知识资源服务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⒈知识资源库。“知识资源库”是集中存储企业各种信息、知识的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

———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各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档案;

———企业外部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各部门购买、收集而来的各种图书、情报、资料;

———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员工个人的工作经验、技巧、诀窍等,以及企业的精神文化,这些隐性知识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制度和技术,固化为文件、档案形式的显性知识,才能进入“知识资源库”,被有效管理。

⒉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的功能是:

———及时、全面收集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知识;

———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处理,转化为统一格式的数据,使之有序化、系统化;

———将加工整理后的企业知识资源存入知识资源库。

⒊知识资源服务系统。“知识资源服务系统”的功能是:为企业各部门利用“知识资源库”中各种的信息、知识,提供一个便捷的数据出口、检索途径和服务窗口,同时也接受知识资源服务的反馈信息。

(三)管理机构

⒈机构设置。“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维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机构设置:一是企业档案馆(室);二是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机构,如档案信息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或信息中心等;三是设置新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可取名为“知识资源管理中心”。该机构可以在企业原有的档案机构基础上改建而成。在建设之初,根据企业原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的位置,“知识资源管理中心”既可成为企业下设的单独的二级机构,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也可以挂靠总经理办公室下,以充分利用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性、协调性部门的优势。在知识资源管理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知识资源管理中心”以独立为二级机构为宜。

⒉ 基本职能。该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是:

———知识资源整体规划,即根据企业对信息、知识的利用需求,对企业知识资源管理进行整体规划;

———知识资源建设,即全面收集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知识,对其进行加工、组织、整合,以规范的形式存入企业知识资源库。

———知识服务,即基于知识资源库,通过知识资源服务系统,提供增值信息、知识服务。

(四)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的条件

更新观念。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平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全新的。因此,要成功地构建企业知识资源管理平台,就必须更新现有的企业管理理念,应使企业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要树立知识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理念。

档案数字化。企业的各种信息、知识必须以统一、规范的格式才能存入知识资源库。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这种统一、规范格式就是数字格式。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原有的实体形式的文件、档案、图书、情报进行数字化,使之便于整合成为知识资源。而且,只有数字化的信息、知识,才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适时地提供服务。

提高人员素质。档案管理拓展为知识资源管理之后,原有的档案人员从档案保管者转变为知识资源管理者和提供者,其工作性质、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 斌 徐拥军 褚 峻 刘越男 聂 伟

上一篇:企业物资管理流程剖析论文下一篇: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