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大数据正带来新的管理变革、思维变革以及商业变革,以创造价值为宗旨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必须充分考虑并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变化入手,提出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路径的相关建议,旨在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论文 篇1:

刍议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

摘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指的是企业针对财务管理以及日常财务工作所制定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它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为基础,并结合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在企业运营中起监督、指导作用。本文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时期的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应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财务管理 改革 创新 知识型

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坏节,从始至终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存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是把成本降到最低,风险降到最低、利润提升到最大。从投资、购买、生产全过程开展活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可以这么说,企业的存亡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在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情形下,企业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是和风险有着必然来联系的。企业财务管理越来越呈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于新时期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的投资进行预算、资金的投放以及现金的流向进行全程监督控制,促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改革开发以后,因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许多传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变风险,所以。经济的转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颇深。当企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经济也处于计划时期时,自然在企业财务管理上也就没有自主的权利。在市场经济的带领下,许多现代金融市场逐步建立。众所周知,金融市场实属变化莫测,因此,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就会从以往单纯的管理模式转向为科学的筹资与投资模式。不断的降低成本以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来实现正确的估量投资风险。企业的无形资产最不可估量,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企业投身到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人文、知识、人际环境等无形资产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多,而这些又将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运用,扩散、增加、改变以及加速的应用,不管企业财务管理的哪一个方面都会获得一定的影响,从而带领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创新。

二、、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人才理念机制

人才是所以企业都需求的,人才的引进不仅可以带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同业也可以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但人才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营的成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坏节都是由人为操作的,所以结果如何也在于人的水平和知识的高低。因此,在新时期的推动下,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就必须把对人才的培训摆在第一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扩大对人才的投资,把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提升上去,实行民主分层和全员参与的财务管理制度,让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企业的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固然重要,但对企业做出贡献的还是员工本人,所以,加大对软件资源的培养力度,创造企业文化以及和谐的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风险防范宣传

企业是当今市场的主题部分,如何生存、进而发展以及注入新的活力是新时期企业所追求的总的目标。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到来。滋生了信息的传播、处理以及反馈速度。如果企业不及时了解内外部的有关财务管理信息,就会让企业陷入决策风险。于此同时,企业的员工不能及时对企业风险做出应急反应,也会更一步扩大风险的指数。因此,企业需加强对员工的风险防范宣传,如货币风险、存货风险以及开发风险知识的教育。让员工树立防风险意识,运用指标来分析判断,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树立信息理财观念

信息的飞速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数字化、多媒体的到来,让信息这场革命胜仗打得异常激烈。每个人都在获取信息,使用着不同的传播工具。因此,企业也不能例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也让企业财务管理提升到了新的层面。一定要牢牢树立靠信息理财的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全面、准确、有效以及迅速的分析与利用,增强财务管理的预见性及主动性。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掌握财务信息,实现对资金的利用和决策,才能让企业不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淘汰出位。

三、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现代化办公手段的兴起,让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依靠信息集成方法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应该成为新时期财务管理方法的主流。传统是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是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的,跟着信息时代的脚步,信息网络资源共享,数据的精确接受都需要依靠现代化信息工具才能够完成的。现代企业迫切的面临改革,提高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创新,改进网络管理的办公环境,引进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企业要想全面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就必须得加快信息网络的构建,加深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接受程度。以此来促进网络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更深层次对网络环境的优化。并不断的改进网络结构的升级,提升网络运行速度。对于企业自身的条件来说,就应该把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彻底融合在一起,对业务的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及安排,加固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和进一步完善,保证网络财务的實施。与此同时,利用技术支持,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进行分层次的安全保密以及防范措施。

四、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期企业发展主要靠的就是知识信息的传播。将投资战略整改为投向知识或是智慧的战略,将按利润分配的制度调整为按“经济要素”的分配形式。就目前来看,财务管理也应将看似无形的资产纳入管理对象之中,构建能够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基本状况以及资产的结果的接侧指标体系。以无形资产为主要的投资决策审点,并且依靠能否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人力字眼的积累以及持续发展的动力,使之成为效益评价的基础标准。另一方面,紧跟着我国不断开放发展的金融市场,风险投资基金、证劵基金以及外资银行等纷纷转战国内企业市场,使人民币业务经营的对象扩大,也开辟了新的企业筹集渠道。因此,融资渠道的创新可以降低筹资的成本,使服务企业随之发展。并且相应跟着市场经济的推动,国内的市场靠向国际化,以及国外的市场进入国内化。受这种推动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制定详细的、完整的、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得出决策的指标,与此同时,可以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担任管理咨询顾问,以此降低风险性与盲目性投资,实行各种风险的控制以及防范,创新投资决策。

五、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的经济发展以及效益都是与经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跟随着知识型经济的更新换代、不断扩散和广泛因费用,“追求知识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目标。知识资源的可转移性以及共享性特点,让知识最大化的管理目标能够同时照顾到去也内部与外部的利益,并且较好的维持社会生活的质量,统一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整体发展。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形式严峻,需要加大力度对财务人员的网络信息知识以及技术的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面对发展的适应能力以及面对风险的应急能力,并且有可能达到个人的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根据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调整企业的运行状况,扩大企业合作的业务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这样企业才可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并且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结束语:

如此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经济、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延伸以及信息知识时代的来临.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发展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环境也在不断的适应变化,因此,迫使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知晓,任何管理的创新都不是一个快速而短暂的过程,它必须从多个方面实施,如管理的模式、人才的培养、资产的管理以及风险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举措,是促进企业往更好方向发展的必然途径。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是重要组成环节,必要的财务管理创新,会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梁亚峰.新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25-126.

[2] 苑一出.新时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J].财经界(学术),2010,(5):129,131.

[3] 李艳峰.浅析新时期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國经贸,2009,(18):163.

[4] 林治权.浅议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活力,2010,(12):291.

[5] 樊鹏雁.企业的控制及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与结合[J].经济师,2007,(5):224-225.

[6] 史四卿.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创新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8,29(1):148-150.

作者:董世义

企业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论文 篇2: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大数据正带来新的管理变革、思维变革以及商业变革,以创造价值为宗旨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必须充分考虑并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变化入手,提出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路径的相关建议,旨在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

大数据具备数据的含量大、类型多等特征,他依附信息技术、云计算的发展,逐渐提升处理数据的效率与精度。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变化,通过应用大数据开辟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崭新时代,而有效应对企业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变化成为企业加强改革深度、增强创新力度、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一)转变财务管理人员职能

大数据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转变工作职能的良好契机,促使其从简单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传统工作中进一步得到提升,走向财务高层化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人员面临着层次更高、标准更高的职能要求,特别是在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大数据不仅促使企业财务人才转变职能,还推动企业形成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平台,有效解决财务人员分析数据不准确、处理數据的技术简单、分析数据不够深入等问题,统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财务报告,助推企业顺利开展财务工作。

(二)促进企业获取信息情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持续变革与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企业不仅面临着内部微观财务风险,还面临外部宏观压力,企业必须快速提高财务管理对风险的反应能力,而这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企业具体可通过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从外部获取大量信息数据,并在内部建立核心竞争力较强的财务决策体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改变以往从财务报表数据当中获取信息数据的方式,以此为基础形成获取数据信息的多样化途径,促使企业能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获取大量支撑企业发展财务业务的业务数据、客户数据等数据信息,显著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

(三)提高财务信息处理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企业财务管理一般是通过编制数据、计量信息等基础方式处理财务信息,但随着企业财务信息量的增多,传统方式收集、处理以及整合的数据得不到企业应有的重视,也无法将财务报表有效应用于企业今后的经营战略,导致财务报表失去价值。而企业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就不得不重视该问题,在内部形成高效监测、识别财务数据的中心平台,使企业在日常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获得更科学、更多样、更高效的数据支持,促使企业处理并整合海量数据成为可能,同时借助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显著提高企业处理财务数据的效率与精度、应用财务数据的质量与水平,保障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路径

(一)创新理念,形成财务大数据管理意识

企业的部分财务人员认识大数据的程度并不高,还没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大数据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生的变化,形成财务大数据管理意识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企业必须创新理念,及时而有效地培养、增强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大数据管理意识。

一是通过专题培训使财务人员了解、掌握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成功实现财务大数据管理的典型企业案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管齐下,直观而全面地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大数据管理的认知度,增强大数据管理意识。二是组织财务人员参与财务大数据管理的竞赛与问卷调查等活动,促使财务人员对财务大数据管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效的掌握。针对主动参与活动的财务人员,企业应适当给予其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显著增强企业财务人员学习财务大数据管理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开展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工作研讨会,即当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大数据管理知识后,组织总会计师、财务科长、业务骨干人员等结合企业实际,针对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进行专题研讨,并以此为基础从更高的层次深化财务人员理解财务大数据管理的程度,夯实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础。

(二)联系实际,分步运用财务管理大数据

现阶段针对大数据专门开发的资金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系统并不多,大数据技术也依旧处于探索阶段,且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和大数据财务分析系统之间有诸多现实的对接障碍。所以企业不仅要建立大数据共享体系,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及人员有效掌握企业运作信息,统一实施财务核算、资本管理以及资源分配,保证高效运转企业财务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还必须改变过去的拿来主义理念,立足企业实际,从大局出发、小处入手,分步运用财务管理大数据技术。

一是企业不仅要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还要促使自身业务流程的进一步集成化、标准化、规范化,大力研发财务大数据分析系统;二是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业务中准确找出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切入点,将大数据挖掘作为纽带,逐步有机结合、绑定企业的研发、人力资源、营销以及财务分析等一系列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行业、市场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促使企业在利用数据信息方面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三是在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整个环节,应辅之以不断调整、迭代财务数据信息,及时测试、验证企业财务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效果,从而持续改进、优化大数据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过程中的运用、推广以及深化。

(三)融合技术,搭建财务大数据应用平台

为应对企业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发生的变化,企业必须将传统的数据开发技术与新研发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将数据挖掘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搭建企业的财务大数据应用平台。一方面,企业应在大数据体系架构之上选择SOA架构,也就是建立面向服务的结构体系。因SOA架构的可扩展性较强,企业不但能在新的系统里对各种孤立的、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集中整合,还能按照业务管理的需求随时往该新的系统中加入信息系统,并对全部子系统使用统一的账号、设置统一的权限、实行统一的应用管理。与此同时,每一个子系统都能实现功能的相互独立,结合各个不同子系统还能提供多样化服务,通过在子系统遵循统一的接口标准,显著减少系统重构、重组的成本。如此一来,企业全部子系统均在大的信息系统里集中,有较好的功能完整性,管理和维护也都很方便,能及时而快捷地在各个子系统传递信息,在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科学性与灵活性的同时提高企业利用信息资产的效率。

另一方面,在设计财务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功能时,应使其实现多项功能,包括:集成并交换各种数据的功能;提供一系列语义完整的数据信息处理功能;针对流程、数据、应用程序界面以及表单等完整提供搭建方案的功能;在同一个系统之下统一格式不同、标准不同、位置分布不同的数据信息,具备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的管理能力;能支持并管理通过组件、插件、流程、程序片断及脚本、动态库等方式提供的功能,并依托一致的方式调用、执行这些功能;大数据应用平台还应具备搭建快捷、能因需求的改变而迅速调整的功能。

(四)优化决策,正确分析所获财务大数据

企业的综合决策分析数据涵盖其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和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即任何可以将企业经营状况、行业发展情况、外部市场情况、相关科技研发情况等系统反映出来的数据都是能辅助企业管理者优化决策的财务大数据。企业的财务综合决策所需的数据具备多元性、复杂性,其中涉及基本的会计制度与准则、法律法规、项目方案等显性知识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决策知识、业务处理经验、项目成果等隐性知识。在获取综合决策分析数据时,不仅需要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外部知識,还需要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信息,在通过系统的计算、分析、比较以及分类整合后,就和其他不同的数据建立起相互的关联,形成企业的关系型数据库。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综合决策分析数据涵盖会计核算环节的原始资料、原始单据,处理会计业务之后生成的记账凭证、会计报表以及附注等数据信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业务处理环节经过加工与处理的数据信息,系统里面的客户、人力资源、销售市场等数据信息,企业外部的市场变动、行业动态、政策、外部财务信息披露等相关数据信息。

在获取企业财务管理的大数据之后,按照既有数据结构将系统外的数据信息输入企业的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而综合决策分析就要将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提取出来,统一将全部数据导入系统中集中处理的、大型的综合性数据库,通过财务分析模型、综合评分办法等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大数据,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缺陷、不足,找出有待继续挖掘潜力的优质项目,为企业今后的管理与发展提供决策意见、建议,更有效地辅助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三、结语

大数据在为企业带来财务管理变化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企业在实践中必须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发生的变化,更好地将大数据应用于财务管理,有效促进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以便从容应对变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丹红.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优化路径分析[J].新经济,2016(24):129.

[2]张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172-173.

[3]王金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变[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232+320.

[4]陈兰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数据管理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21):87.

作者:李文步

企业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论文 篇3: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途径研究

摘要:有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针对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地创新促进自身发展,即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战略、提高创新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依据中小企业的创新特点给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方向的选择。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途径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至2006年底,我国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他们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0%,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数字来源《经济参考报》2007年11月3日),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就成为其立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了。

一、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状况特点

中小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赛程中,不少企业消失了,又有不少企业诞生了。我国中小企业是在中国工业化初始阶段和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崛起的,因而带有这个特定条件下的明显特征。中小企业的状况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非国有企业为主体,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近年来,中小企业主要以私营企业的形式大量涌现。2006年,私营企业数量达到498万户,比2005年增长24%,主要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是通过民营经济实现的,近几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一批国有中小企业转型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营方式、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灵活多变、市场适应力强。中小企业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2. 数量众多、分布不平衡。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 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8.5%以上的GDP,吸收了75%左右的劳动就业人口,缴纳的税金占全国总数的50%左右。中小企业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平衡。在数量、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上,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要明显多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3. 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主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除了航天、金融、保险等技术、资金密集度较高和国家专控的行业外,广泛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如一般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占主体。

4. 特色经济初具雏形。中小企业特色经济初具雏形,涌现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工业园区和健康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少中小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向“专、精、特”方向发展。

5. 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常常集管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大公司。中小企业已成为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二、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及意义但也纯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知识产权意识弱。从企业内部来说,在各种制度中,产权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主体定位,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决策的科学性。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问题关系到生产力三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众所周知,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通过交易,可以转化成资本。很多时候,一项专利就是一个企业的“身家”,一项技术几乎就等于一个企业的全部“家底”,构建行业诚信机制大到对产业,小到企业,都是必要且必须的。你搞研发,别人仿冒而可逍遥法外,你肯花钱搞研发吗?几年时间研发的核心技术,遭遇员工恶意跳槽而被泄露,如此的投资环境,如何留得住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使创新产品、技术、专利等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不敢创新。

2. 缺少企业家创新精神。对于现代经济增长而言,没有任何一种群体像“企业家群体”那样具有如此重要的创造力。一个没有企业家的社会,无论其资源多么丰富、资本如何雄厚、劳动力怎样强壮,都不会有现实的持续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企业家及其精神无可置疑地扮演者一个发动因素。事实证明,企业及企业家精神,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同样具有其它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中小企业经营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一个经济体运营优劣,很大程度上,也受企业家群体素质高低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东的深圳、东莞;浙江的杭州、宁波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本质上来源于这种持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少这种敢冒风险、有判断力和充满信心的大批中小企业家。

3. 市场需求拉力不足。国内低层次需求过大、缺少作为主流的挑剔型客户群、消费升级慢、政府需求、财务管理政策不到位、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消费文化缺失等,严重制约了需求对创新的牵引和拉动作用。一些产业集中度低、产业低端恶性竞争严重、国家一些产业政策存在偏失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的激情。由于历史原因和政府出于保护企业的考虑,一些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被长期扭曲、压低,要素价格不能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企业既然能较容易地获得低廉生产要素,便没有足够动力去改变靠消耗资源、追求低成本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既然走老路仍能活下去甚至还活的不错,谁也不愿意去冒创新的风险。

池化勇等人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所做的调研结果表明。在整个企业创新网络中,中小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连结是最紧密的,系数分别为0.754和0.737。说明现在广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经营的导向下,主要精力在于维护现有产品的经营,维持和扩展与客商和供应商的经营性联结。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广大中小企业依靠市场需求拉动的不足。

4. 技术创新的限制。技术创新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而获利性是创新的动力和目的,获利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强调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得商业利益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从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来看,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的创新,如知识的创造、知识的流动等;市场的成熟程度,如创新的动力、创新环境、创新主体等;科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如设立创新基金和奖金、科技立法等。

随着科技产业领域的扩张和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扩散有其必然性,但我们也看到,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技术推动对创新的作用的发挥。因此,政府如何辅导中小企业创新,如何更大地发挥研究机构的杠杆桥梁作用,是发挥技术推动力的前提。

5. 利益分配影响。利益分配政策决定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创新效益分配方式和具体分配数额比例,是切实关系到企业和职工切身物质利益的根本政策。利益分配政策直接制约着企业创新系统的主体——人的行为。在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由于企业进行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还因为企业外部的各种动力要素最终都将转化成企业利益而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只有当某种需求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时,企业进行创新才会有利可图,企业也才会产生生产的冲动。其次,在创新动力机制中,与个人主体行为目标关联较密切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因为个人主体参与创新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是能够帮助个人实现这一目的的捷径。

三、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路径选择

1. 创新基础的选择创新基础的选择需要解决在何种层次上进行创新的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对目前的生产工艺、作业方法、产品结构进行创新。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理论上的创新,特别是利于企业服务的理论的创新不是一两次突击性的工作便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中相关科研人员的长期默默地工作。这种工作,可能成功,也可能是组织了众多的研究人员进行长期艰辛的工作后一无所获。基础研究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选择此种战略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而且要求企业能够提供长期的、强有力的资金以及人力上的支持。

应用性研究只需要企业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去开发一种新产品或者探寻一种新工艺。与基础研究相比,所需时间相对较短、资金要求相对较少、创新的风险也相对较小,研究成果的运用对于企业生产设施调整、从而基础性投资的要求相对较低,当然,与之相应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程度也相对要小一些。

2. 创新对象的选择。技术创新主要涉及材料、产品、工艺、手段等不同方面。由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从外部获取的,因此材料创新主要是在外部进行的,所以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手段等三个领域。

产品创新使得产品在结构或性能上有所改进,甚至全部创新,这不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享受,而且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或者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所以给企业带来的不仅可以是特色的形成,而且可能是成本的优势。工艺创新则既可能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从而加强企业的特色优势,亦可能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

产品与工艺的创新主要是由企业完成的,外部一般很难替代企业来从事这项工作。生产手段的创新则不然。由于每种机器设备的制造都需要利用企业不可能同时拥有的专门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条件,而且企业即使拥有这些条件,有能力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但由于数量有限,不可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生产成本可能很高,因此企业一般都是从外部获取各种机器设备的。由于这个原因,生产手段的创新亦可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完成。但是,生产手段的创新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既可能是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的结果,亦可能由此而引发产品或技术的创新。因此,如果外部厂家来实现生产手段的改造,就有可能使得企业与此相关的产品创新或技术创新的过程、甚至仅仅是意图过早地为竞争者所察觉,从而难以通过创新带来竞争优势的形成或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关键生产手段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3. 创新水平的提升与选择。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基础的选择都涉及通过创新可能达到的技术先进程度,不过基础的选择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革命,特备是基础研究导致的创新可能为整个行业的生产提供一个全新的基础;而创新水平的提升则主要是在行业内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的,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在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时,是采取一个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先发制人”的战略,还是实行“追随他人之后”、但目的仍是“超过他人”的“后发制人”的战略。

“先发制人”是在行动上“先人一步”,目的是在市场竞争中“高人一等”。先人一步行动,率先开发出某种产品或某种新的生产工艺,采用这种战略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即在技术上领先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以获得市场竞争中至少是在某段时期内的垄断地位。

率先推出某种产品可使企业至少在初期成为这种产品的垄断生产经营者,从而可使企业以远远高出成本的价格将产品销售给那些对产品感兴趣的用户。当然,如果企业不愿自己生产,它亦可将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专利以高价卖给对之感兴趣的企业。

4. 创新方式的选择。不论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对象为何,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中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选择:利用自己的力量独家进行开发,或者与外部的生产、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发。

独自开发与联合研究要求企业具备不同的条件,需要企业投入不同程度的努力,当然也会使企业不同程度地受益。独立开发,不仅要求企业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技术人员,而且要求企业能够调动足够数量的资金。独立开发若能够获得成功,企业将可在一定时间内垄断地利用新技术来组织生产,形成某种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当然,如果开发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企业也将独自咽下失败的痛苦。联合开发,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集中更多的资源进行更为基础性的创新研究,并共同地承担由此而引起的各种风险。开发如果失败,企业将与协作伙伴一道来分担各种损失;当然,开发成功,企业不能独自利用研究成果组织产品或工艺的创新,协作伙伴也有权分享共同的成果,也有权从这种成果的利用中分享一份市场创新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毕克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李新功. 提高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博弈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7,(6).

5. 李庚寅,周显志.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 中小企业协会、南开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重点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11552054);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目(项目号:GZ05D101);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号:YJSC X2009-053HLJ)。

作者简介:伍玉林,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于东亮,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9-11-25。

作者:伍玉林 于东亮

上一篇: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