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阐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以“人际关系”专题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论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途径,评价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项目化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目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1:

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阐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提出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能力本位 项目化教学 结合 改革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主要区别就是其更注重提升学生自身操作技能,尽管如此,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性知识传授为主,出现了过度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环节的问题。如此一来,高职院校就失去了本身具有的实践优势,导致学生专业能力无法得到持续性锻炼,专业能力弱。加上高职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很容易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培养需求不符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培养需求不符。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现今高职院校过分注重理论传授,对实践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该课程的应用和操作过于简单,缺乏具体要求。由于过分注重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培养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导致学生就业能力降低。

(三)人才培养方向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紧跟旅游业市场的发展而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然而,当前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缺乏对本专业的需求市场的调查,还缺乏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因而其人才培养方向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这导致学生对旅游业职业岗位要求缺乏了解,就业时不能有效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理论与从业实践之间的相互结合。

二、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准则,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为出发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其具备从事该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为此,众多高职院校根据科学高效教学制度,以“精炼、融合、重组”的方式,构建学生基本知识、职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方案,以此建立能力本位下的综合类课程体系,根据该体系改革教育内容,使之与该体系更加融合。因此说,能力本位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的获得和使用。

项目化教学通过课程整合,将课程设置为一个整体,把学科体系中理论知识分解成单项或者若干项,在工作过程的向导下,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法,以项目的组织和实践为目的开展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或模拟企业的方式亲自实践项目并自主完成项目,教师通过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工作来进行教育活动。项目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项目过程。在分配任务的模式下,教学过程就成为在任务驱使下每个人都参与的实践活动,如此一来,既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又能凝聚团队合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了构建学生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的。

将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即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获取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本着“够用为度,实用为主”的基本原则,依据职业能力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中和教学中的任务分析,创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的教育项目,使得该项目既有理论知识培训,又有技能提升,更能提高学生实际的从业适应能力。因此,可考虑通过将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来进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三、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

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即以基础知识需求和职业技能需求为基础,将实践过程作为贯穿教学内容整体转化和设计的中心,打破传统理论知识结构,根据旅游市场岗位要求,梳理和整合教材内容,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造成以能力为本的项目化教学体系。

(一)结合学生能力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在能力本位教学中,依据学生的技能需求去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可以更高效地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来说,其培养方向可从基层人员到督导,再到管理阶层,这是一个可变化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个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不一,因而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设定。

(二)立足实践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的能力为衡量因素,以实践过程作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选择并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施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时,应立足于实践,提前落实任务,将实践贯穿于教学内容整体转化和设计过程中。即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突出实践,以及实践与理论的关联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所需知识。

(三)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合理设计和改造教学项目

构建能力本位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基础知识体系,需要加强教学过程设计,即打破理论传统结构,建立以职业和实践为基础、以项目及任务为核心的新体系。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实践主体、教学过程和场所等方面内容。学生在合理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室课堂授学、在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资料,小组之间通过讨论和合作,在分配任务后自主完成项目。老师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提供资讯引导。由于无法全程引导和监控,且许多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习体系较为缺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可考虑先设计小项目化实训,以此组合现有实训内容。这种方法难度不大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期,为整合学生所获取的各部分职业技能,可试行较大项目化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可以走向企业,走向市场,不仅熟悉实际生产情况,也为其日后走上岗位奠定基础。

(四)创建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

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其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决定过程执行的步骤、方法及涉及的资料。项目成果可以是书面报告也可是口头报告、PPT或多媒体赏析等。由此,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评价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评价标准需立足于职业需求。第二,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应包括老师、旅游公司和学生。评价过程以着重落实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企业之间的评价为主,以教师评价为辅。第三,评价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创新能力的评价。

总之,能力本位下的项目化教学的转化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发现新的领域,力求创建与能力本位结合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严密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隋维林.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2)

[2]乔海燕,等.能力本位教育CBE整合模块式教学在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中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5)

[3]张立忠.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评价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责编 王 一)

作者:何小华

项目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2:

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以“人际关系”专题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论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途径,评价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项目化教学 心理育人

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育人的主渠道,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心理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建立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于一体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灌输,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特点能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因此,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所需。

一、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

(一)优厚的师资条件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育人的主渠道,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一线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工作经历,具有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能较好地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衔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相关工作,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积累了丰富的咨询案例。教师的“双师”素质保证了在项目化教学中能较好地融合课程思政,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保证课程教学实现“做中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育心和育德相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教师曾多次开展自治区级、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及课程资源库建设,具有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

基于课程思政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教学资源既要满足理论教学需要,也能模拟实际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打造了“心理课程创新教学实训中心”,为项目化教学提供教学场所,配备多媒体设备、活动场所等教学设施,实训设备资源充足,包括宣泄室、放松训练室、心理沙盘等。

根据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对照课程思政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要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修改系列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并开发项目化教学活页教材,编制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手册,均已投入教学使用。同时,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依托素质拓展基地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实训活动,保证学习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途径

(一)课程结构调整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兼具的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于一体。应广泛调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挖掘思政元素、分析心理素质能力,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价值定位,并根据教材内容体系进行项目分解。根据豪恩斯坦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分为情感领域、认知领域、心理动作领域和行为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应该包含知、情、意、行方面的目标,实现育心和育德相统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分解,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在入学适应、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管理、恋爱情感及生命教育等六个方面的困扰,按照主题设置单元项目,设计生动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中切实嵌入课程思政元素,保障教学內容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例如,诚信是立人之本,和谐友善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人际关系主题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人际关系中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融合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心理素质拓展等教学法,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人际关系”专题为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的系统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全过程育人。

1.课前环节。重点突出情感和价值观教学目标,课前发布小组学习任务书,要求每个小组围绕“人际交往”,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人际冲突类型(如舍友关系、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进行演绎,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人际冲突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哪些价值观发挥了作用。各小组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并形成视频、海报、漫画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如“解决人际冲突小妙招”电子海报、“友善之举”心理漫画、“友善之语”短视频等,并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

2.课中环节。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中“诚信和友善”的重要性,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交往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深刻体验诚信和友善的社会价值。例如,通过列举孔子弟子谈论待人之道的故事案例(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持,蛮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引导学生讨论“待人友善”的价值与意义,然后分别针对“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就引导他向善”“别人用不善待我,我也以善意待他”等主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与已有经验进行即兴角色扮演,让学生领会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与友善,明白与人交往既要有诚意还要有善意,才能进一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课后环节。课后利用校园网络、心理公众号、易班、信息化教学平台等网络媒体,进行心理知识科普,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和思想特点推送热点信息话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延伸课堂教学的时空领域,拓展心理育人成效。例如,在完成“人际关系”专题授课后,通过公众号推送文章《宿舍是我家——如何塑造良好宿舍关系》,围绕“宿舍关系教育为什么重要、同室相处的原则(真诚一致、平等尊重、宽容友爱、界限清晰)、处理冲突的方法、舍友相处的行为小提醒”进行宣传拓展教育,并发起有奖互动话题“你期待的宿舍关系是怎样的?你认为如何才能拥有这种宿舍关系”,进一步延伸与深化心理育人作用。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心理体验,同时开放“心理课程创新教学实训中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自主到实训中心进行放松、体验和训练,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三)课程考核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需要改革传统试卷考试的纯粹知识性考核方式,注重考核的“多元化”和“发展性”。

“多元化”考核机制,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小组团结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每个成员在小组内的参与度有差异,每个小组的成果汇报有区别,形成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项目过程评价、项目成果评价等多元立体式的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具体和贴合实际,改变以往一卷定成绩的单一化课程考核机制。

“发展性”考核评价,要从“健康”与“德育”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从发展性的角度对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给予评价,围绕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团体协作、心理实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效果评价

(一)突出了课程的思想性和实践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实施基于课程思政的项目化教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实践性,以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指向,围绕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调适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为主线组织和开展。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项目,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做”,通过学习与实践,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化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单向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将理论知识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融为一体。项目化教学,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通过具体案例或者情境讲述问题,学生融入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在“体验—认知—情感—行为”螺旋发展中得到提升。

(三)增强了育人的实效性和成效性

项目化教学模式,坚持“思想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扮演相应角色,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项目化教学过程,课前注重情感和价值观教学目标,课中注重团队合作、协调沟通、心理体验和感悟,课后通过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升华思想等,全过程、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心理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2]王笑笑.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9(2).

[3]贺泉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7(1).

[4]张鹏超.引入项目化教学建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5]汤芙蓉.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J].公安教育,2020(4).

[6]谢敏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9(2).

注: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SZ06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飞霞(1981— ),女,广西容县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黎 原)

作者:陈飞霞

项目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3:

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出发点、要点及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项目化教学  领导力  行动导向

在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这一最富生命力、创造力的群体,并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优秀的创业人才,成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发展路线的重要议题。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遵循兴趣驱动、注重实践、重在过程、讲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切实满足学生在未来社会创业的实际需求。创新教育项目化教学不是随便找个项目来开展教学,或者将课程实验当成项目,而是需要积极调研,深入关注项目流程及隐藏在其中可能涉及的创业要求、工具、技能、方法等。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教学要积极适应社会产业改革等现实情况,丰富创业项目化的内涵,真正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出发点

(一)坚持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基准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求是创新创业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特征。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是现阶段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学生创业知识、创业理念的缺失,国家、社会创业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和滞后性,都会严重阻碍广大大学生创业热情的形成和创业发展的进程。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必须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维、生活乃至行为中,强调与社会的“融合”,培养与社会充分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要从制度完善、课程建设、师资配套等方面着手,逐步构建社会性的、地域性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

(二)强调行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方法

项目化教学是保证高校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运作,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和教师“同台竞技”,给予学生更多学习主动权和话语权,这正是行为导向教育方法的特征体现。在创新创业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创业教师制定好学习目标和内容后,学生自主完成创业教学过程的学习、实践、评价等环节,增强个体体验,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逐步推进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的升华。行为导向侧重于将创业教师从教学中释放出来,更多地进行项目任务的前期安排和设计指导,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知识和技能体系,并融合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操作目标,打造完善、科学的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有机整体。对于学生而言,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直接参与项目的方案制订、前期准备和操作演练,能够独立操作、协同合作,这既有助于学生体会、感悟创业角色的内在魅力,又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要点

(一)融合职业性、团队性的基本要素

项目顺利实施需要高效、稳定的团队作为支持,对于学生而言,如何保证项目团队的最大合力,是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这要求学生保持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即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发展要始终围绕学生创业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与学生未来创业实际需要高度契合,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项目化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学生一旦進入项目团队,就必须明确自己“职业人”的身份,学会在项目团队中合理分工,强化相互合作的意识,逐步培养自身的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凸显探究性、开放性的建设方针

做中学、学中做是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引导,推动学生在项目开展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探索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去探究去解决,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认知,全面提升学生在创业中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探究性特征还体现在与其他专业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上,学生能够建立综合性强的知识结构,并能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勇于开拓和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能够永远保持自己在创业学习中的先进性。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开放性表现为创新创业教育不拘一格、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按照模块课设、分类培养、教研贯通、共建共享的项目化开发原则,进一步融合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创业教育项目化内容,建立融专业培养与创新创业为一体、融知识创业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搜寻、探路研究、专业文献等方式获取项目实施所需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利用最合适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自由拓宽学生创业领域的视野。

(三)明确过程性、非结果的教学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业动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强调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性而非“高分”考试结果,倡导过程性、允许失败是其重要的教育理念。项目化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项目选择、项目设计、项目分析、报告撰写、资源调控、成果分享等诸多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其自身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将学科专业知识充分运用起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实现大学生参与式创业意识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从而真正唤起学生积极参与创业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尤其是学生自身的思维理念、技术技能不断增强,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中感受其中的差异,明确对创业的认识,同时能够对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经济、地域、人群、民风、政治等因素产生良好的理解,为以后实际创业提供支持,进而更加圆满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借助创新创业项目化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在做人、做事、动手、动脑、生存等诸多方面深入体会,消除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三、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路径

(一)基于项目化推进教学理论内容重构

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过程将课程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阶段目标,各个阶段的目标与相对的创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因而需要对教学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打造切合项目化教学现实背景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必须切实以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系统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角度出发构建。第一,打破课程界限,改变单一的创业知识传授和孤立的技能训练,将不同阶段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综合实践项目,强调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技能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第二,以创业人才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明确课程理论知识是支撑创业的工作任务,明确这些工作内容对应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制定相应的项目化教学,完成创业人才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全面引入创业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参与到课程目标设计中,推进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可实施化及可评价化,确保创业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规律、成长过程符合实际。第三,强调紧跟产业、社会发展的步伐,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建立开放性的创业教育理论内容。一成不变的理论内容是难以培养优秀的创业人才的,需要营造良好的开放理论知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强调完整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项目化教学是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涉及教师、课程和实践等多个环节,各个模块、各个阶段必须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保证项目教学效果最大化。第一,明确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选择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参与热情,项目化教学不是要将某个原理讲透彻,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尝试,注重从任务是什么、需要哪些硬件、存在的问题、需要学生怎么做等方面,一步步激发学生探索,逐步提升创业能力。第二,分析项目。明确项目后,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查,形成创业初期项目调研报告,包括创业盈利、创业计划、创业问题、风险分析等诸多内容,从而了解市场需求,理清创业思路,纠正在创业项目最初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加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并做出应对预案。项目分析不仅能够为项目的实施夯实基础,更为“创业计划”的完成铺平道路。第三,制订项目计划。此阶段创业项目教学要赋予学生更多的机遇和权利,确保学生能够在项目计划中获得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项目任务自行分组选择合作,全面调动参与热情,主动承担起专家、经理、骨干等角色形象,深化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同时,项目计划制订要围绕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复杂性,建立弹性的、创新的计划,避免认知冲突、认知失调。第四,跟进项目归档。项目收尾阶段通过撰写项目实施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味项目教学中的错误、冲突、问题,深入反思、探究项目,帮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寻找答案,加深学生对创业知识本质的理解。

(二)深入关注学生创业领导力培养

领导力是创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反映创业人才的个人魅力、人格特征、执行力、判断力、创新力等诸多因素,因而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要深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业领导力。创业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变化过程,领导力同样是一个动态指标,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领导力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创业人才根据市场、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去调整。从人本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有未被发掘的领导潜力,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要关注对创业人才潜在领导能力的挖掘。第一,依托项目推进领导力培养。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关于创业项目的想法对项目成员进行解说,进而构建目标一致的创业项目团队,同时要促进学生深入关注项目的可行性,这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判断能力及影响他人的能力。第二,深入关注学生领导力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压力问题。创业过程中创业人才承担着诸多风险挑战,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創新创业教育要帮助学生疏导自身心理压力,开阔视野,提升创业心理品质,建立扎实的心理基础,减少因内疚、恐惧、焦虑等情绪导致的创业工作风险。

(三)发挥高校宏观组织协调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效果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市场、社会、高校、技术、环境等因素。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潮中,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宏观层面采用多视角、多元化的建设与组织协调运作,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开展的关键点。面对社会创业浪潮,创新创业教育要依托高校宏观层面的组织协调,逐步提升自身的覆盖面和有效性,确保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大环境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推动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第一,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与高校创业教育方案、创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纳入创新创业教育日常管理工作体系中。第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关键。教师要认清自身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避免事必躬亲的教学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推进项目实践。第三,持续关注创业教育质量、环境的建设。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考评,从项目创意、项目策划、日常教学等诸多层面出发,全面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运作机制的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包含创业教育工作环境、生态环境、教学环境等,形成多方通力合作的立体化创业教育环境,避免“学校热、企业冷”“学校热、政府冷”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运作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远煦,黄兆信.从“融入”到“融合”: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融合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

[3]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4]王双宏.大学生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

[5]葛高丰,沈建国,聂华.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

[6]张跃.以项目为导向的创业实训课程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6).

[7]孙壮志,邓超.创业投资管理团队项目运营能力评价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5(12).

[8]代君,张丽芬.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

[9]丁俊苗.以项目为根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选择[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

作者:蔡芹

上一篇:礼文化包装设计论文下一篇:信息化酒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