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理论论文

2022-05-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探讨在高职教学中通过采用项目教学策略促进高职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组建高职智能学习小组、创建高职多元化学习活动中心、选定高职教学项目、实施多元化的高职教学评价。

第一篇:项目教学理论论文

以“教学做合一”理论审视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

摘要:本研究通过解读“教学做合一”内涵,重新审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提出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概念,并从活动课程出发,阐述其目标、主题、实施构想及活动评价,其中心思想是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师生形成共同体,分阶段按项目师生共做,边做边学,边反思边实践,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发展路径;强调活动实施要以“做”配师、以“做”促学、以“做”定时、以“做”学思。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学前教育

一、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提出背景

近年来,“园校共同体”已成为幼教师资职前培养体系的热门词汇,幼儿园和幼师学校共同培养师资已成趋势。在校学生、一线教师和园长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均有诉求。课题组通过对常州幼儿师范学校407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86.24%的在校生认为开展实践活动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获得。对毕业于本校的330名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93.9%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学校学习中,主要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指导的见习指导效果更有效。在园长访谈中,大部分园长强调“知识的运用、活学活用”,希望给幼师学生一定弹性的时间和空间,聚焦某一专题,自主学习、实践一段时间,完成一个项目的研究。这样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善,有利于入职后教师各方面的发展。总结学生的诉求、一线教师和园长的意见,可以假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做和思,在幼儿园的真实日常互动中的反思性学习更有利于职业发展。这一假设契合了“教学做合一”思想,促使我们思考以下问题:幼师学校如何开展以“做”为中心的系列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做—反省批判式反思—做—反省批判式反思”等螺旋式发展过程。

二、“教学做合一”理论解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1]

陶行知认为,做是学的中心。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2]对于学前教育课堂教学,“做”要理解为面向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操作和释义创新,其劳力便是面向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操作,劳心便是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释疑创新、追求“做”之所以然、发现“做”得好一些的道理。[3]无论是教师、学生均应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善用心思指挥力量,勿忘教与学的目的,切忌将手段当作目的。“做”的目的是应用和迁移,以便改造世界。例如,教学“事件取样的观察程序”,其最终目的是灵活选用合适的观察方法以观察分析幼儿,以便教师做出及时有效的教育决策,而非仅仅是巩固该流程,由此实践者既可改造主观世界,又可改造其教育环境。同时,师生在“做”的过程中还应发现教与学之方法的适宜性、科学性,有无新问题产生及新的问题解决办法。

以此理论来审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和分析》的实践教学项目,所谓教者自教,教师首先要自己“做”事情,如教师选择教学《事件取样的观察程序》时,教师须先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在幼儿园或家庭等地观察学前儿童、实施观察程序、进行观察分析等;其次,教师结合理论将自己的做法和反思说与学生听,引导学生,这是“拿做来教”的体现,如此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便是“教”;再次,学生模拟“做”或是去幼儿园真的“做”,边做边反思,学生做的时候还可与老师组成“做”的共同体,形成评论性社区,这便是学生的“拿做来学”,学生获得长进便是“学”。

三、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以“教学做合一”的视角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和分析》的实践教学项目后,开设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系列活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该系列活动延伸至真实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称之为“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

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是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育项目工作而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活动课程,该课程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出发,面向幼儿园真实的教育情境,根据活动主题细化项目任务,通过主动观察、体验、合作、交流、制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

(一)活动特点

1.从活动主体来看,师生形成教学共同体。在师生共同策划和选择一个教育项目的过程中,本校教师及幼儿园教师在该类型项目上应有“做”的经验,在选择具体主题、项目计划、阶段实施目标达成、可用资源建设、项目反馈中能起引领支持作用。学生围绕项目自主制订计划、实施项目及进行项目评估和反思,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实现“做”中学,“做”中反思。

2.从活动内容上来看,项目主题面向幼儿园教育实践。项目主题宽泛而典型,学生可结合兴趣和具体的幼儿园实践细化项目任务。同时,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学科综合性。例如,项目“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看似是“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这门课程的实践项目,却融入美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等多学科的知识。

3.从学习方式来看,主要为体验式学习。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分散于不同学期,以一门学科为主导布置“做”的任务。与传统知识灌输式学习相比,学生自由度较高,期望学生能实现自主管理,学以致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

(二)目标及主题

1.目标确立。虞永平指出,幼儿教师应具备6个方面的基本专业能力,即观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谈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由于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是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考虑其基础知识、认知特点以及开设学科的特点,在职前培养阶段适度放低对课程设计能力的要求,6项能力要求则渗透在活动中。因此,在以“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项目化教育实践的目标确定为:通过面向幼儿园实际项目的实践操作和共同体的互动,使学生反思专业理论学科的基础知识,尝试在具体项目的做法中改进学法,提升其专业能力。

2.主题选择与组织原则。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项主题应考虑以下原则:(1)便利性原则。从分科内容中选取主题,主要考虑因素为擅长该主题的主要指导教师以及进行实践的具体学期,举例见表1。(2)典型性原则。选择的主题与幼儿园典型日常教育活动紧密联系。(3)实践性原则。选择的主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分解为具体面向幼儿园教育项目。(4)开放性原则。主题面向幼儿、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5)适宜性原则,具体任务内容和难度因组而异,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共同体中完成任务。(6)主题的编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任务的能力要求逐渐由单一性向综合性提升。学生在实践项目中重组经验,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表1来看,可选项目的主题自上而下挑战性逐渐增加,所用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更富有综合性。

(三)组织实施

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是师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凸显了师生的主体性,对本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提供的课程方案是相对笼统的,包括实践主题、具体安排的学期、累计完成项目的时间、学生分组建议、师资配备、对接幼儿园以及实践的具体方式,更为具体的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体在幼儿园具体情境中共同制定、实践、反思、再实践,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个性化特点。以下从4个方面阐述项目的组织实施。

1.以“做”配师。陶公特别重视教师培养,推广“艺友制教育”,强调“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4],推崇“小先生制”[5],借鉴其思想,在项目实施中配备的本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对应项目的科学教育方法和实践经验,在课程实施之前对相应师资进行培训,鼓励老师去做,躬亲实行。合作的艺友不局限于教师,拓展至保育员、优秀学长、行业人士及家长等,这意味着学校要和各方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2.以“做”促学。在具体的教育项目中,以“做事”为核心,建立实体和网络虚拟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學习,自学和教他人学相结合,鼓励学生阅读,开展主题式研讨,及时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反思。实体小组组额不宜过大,5—6人为宜,其中艺友2—3名,学生3人。这样便于组员之间的集中交流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根据师资情况,虚拟小组可由2—3个实体小组进行合并式分享交流。在教育实践中,力图体现“发现情境—制定项目任务—实践项目—对比方案(互学互帮)—链接经验(拓展阅读)—改进学法-迁移应用(提炼模式)”这一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

3.以“做”定时。根据项目的内容和难度,与合作单位共同协商具体的实践课时,包含在园实践、在校主题学习以及自学时间。一般项目累计在园实践时间不低于2天,高难度项目累计在园实践时间不低于5天,用于发现和实践具体教育项目、与共同体的即时交流。模拟操作、虚拟在线分享、汇总交流、反思撰写等均可在校完成。

4.以“做”学思。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解决该项目的技能方法,更要注重心智模式的学习和提升,满足组织的期待。学生进行实践时,应注重进行思维方式的练习,如使用5W1H(原因why、事件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观察、解决、反思问题,或使用“现有现象、问题发现、策略解决” 的思路撰写研究反思,警惕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反思可从以下方面自我反问:我的反应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合理吗?解决策略合理吗?考虑幼儿为本了吗?还有更好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吗?兹将实习生跑面的指导案例在此分享以作说明。男幼师学生丁某在某幼儿园小(1)班实习,两个幼儿在益智区的移动黑板前玩贴磁铁块,黑板右上角已贴上了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星形等各色磁铁薄块。一幼儿尝试将一块磁铁推到地上,接着推的数量更多。丁某发现了这个现象,轻轻从身后抱住该幼儿说,小朋友要保持玩具的秩序,我们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好吗?幼儿不说话。笔者作为指导老师,迅速分析形势:学生让小朋友保持游戏的秩序,出发点是好的,但忽视了3—4岁幼儿对物体探索的操作性需要。于是,笔者当即对丁某说:“咱们等等看,再观察。”幼儿又继续在那里推磁铁,到了一定的数量之后,他和另一幼儿主动将游戏材料归位了。丁某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师生就这两个幼儿的个人情况、对幼儿需求的敏锐性、个人教育理念、遇见同类问题的处理方式该如何处理进行了反思。

(四)考核评价

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运用以及解决问题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宜以定性评价为主。如采用表现性评价,即通过直接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运用、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的能力。共同体通过观察分析,重在评价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学法及思维方式改进以及专业态度习得等方面。同时,注重资料归纳。将学生参与每一项目的项目资料、个人提问、个人反思、个人自评、小组交流的资料以及共同体的评价纳入档案袋,其中,小组和个人遇到的典型事件应纳入档案袋中,包括活动主体、事件本身、个人遇到该事件的反应和问题解决策略及个人的反思等。

“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的项目化教育实践活动,是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师生形成共同体,分阶段按项目师生共做、边做边学,边反思边实践,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发展路径。该活动课程历时较长,项目主题分布在不同学期的不同科目中,意味着每个项目要配备不同的师资。在实践中,需要园校配合形成合力:对于幼师学校而言,一是配备该项目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二是加强培训,随配的老师先在幼儿园做中学;对于幼儿园来说,要有效对接资源,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全面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同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建在线网络社区,实现充分交流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叶萍恺,颜巧英,陈玉玲.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7(2).

[4]陈建华.论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及其启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7).

[5]朱肃霞,闫引堂.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演进[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徐丽华

作者:张燕

第二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研究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探讨在高职教学中通过采用项目教学策略促进高职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组建高职智能学习小组、创建高职多元化学习活动中心、选定高职教学项目、实施多元化的高职教学评价。

关键词:高职;项目教学;智能小组;学习中心;多元智能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隐性知识有效习得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R-30744)

作者简介:朱焰,男,扬州职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教育既要促进学生实现充分的自我发展,又要促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即教育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协调、统一发展。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试并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智力特长,多元智能理论揭开了智力研究的新纪元——关注个体优势智能和多元智能的协同发展。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高级劳动者,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适应社会生存的专业职业技能。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教育管理实践就要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特征,帮助他们确立专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协同发展成为社会优秀的劳动者。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摆脱传统一元智力理论的束缚,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个体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它们共同组成个体的“智力光谱”,这八种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种智能分别对应着八种不同的行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个体毕生用以学习、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的工具”,每一种智能实质就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理解世界的一方视角、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建构世界的一类编码。八种智能的发展与表现并不均衡,有强有弱、有先有后。智力通常是多种类型智能有机组合后形成的综合体,个体通常会下意识地选用自己的优势智能与世界展开交互,并最终形成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与创造产品的能力。

“人的智力是由多种相互独立的多种智能共同组合、相互补充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学生的智力是各种类型智能的有机组合体,占据较大比例的智能成为了学生的优势智能,智能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智能优势。可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优秀的”,只是“聪明的时机”和“聪明的地方”不同。那么,教育就要根据每位学生智力发展的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多元发展,同时,要及时发现并重点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内涵

高职教育以为社会输送专业劳动者为己任,通常需要培养学生的多项技能来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以培养高职教育层次软件开发的程序员为例,需具备的技能包括:软件开发技能以实现程序的编写、语言表达技能用于表述自己的编程思想、沟通技能用于与软件开发团队成员开展交流、自我反省技能用于反思编程过程等,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这些技能分别对应着数理逻辑智力、语言言语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等。

高职教育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知识社会的激烈竞争。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指依据学生的优势智能培养出的专业技能特长,使其具有绝对的优势来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可见优势智能将直接决定员工的工作绩效,并最终影响员工的工作成就。以软件开发岗位为例,软件开发技能是该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所以要着重培养软件专业学生运用数理逻辑智力编写程序代码的能力。

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以各自的多元智能为基础,发展着不同的专业技能,表现出不同的职业行为,多元智能是能保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基本智能,优势智能是决定个体取得卓越工作成就的核心智能,关注高职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协同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一般工作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共同培养问题。所谓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即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开展高职项目教学来促进高职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协同发展,帮助他们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具体措施

传统的高职教学仍以培养学生的可以测量的传统智力为主,加德纳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语言言语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所以可通过开展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项目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多元专业技能的目的。

“项目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理念,又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融合许多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社会协商的个人知识建构,强调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环境间、学生与社会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对个体知识建构的重大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协同发展。开展高职项目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在高职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多元建构、智力的多元培养。“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项目学习一般包括学习中心、活动中心等”。学习中心也就是依据学生智能特征组建的学习小组,活动中心也就是保证项目学习正常开展的包含了多元化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教学场所。可见,开展高职项目教学关键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组建高职智能学习小组、创造高职多元化学习活动中心、选定高职教学项目、实施多元化的高职教学评价。

(一)依据学生的智能特征组建高职智能学习小组

根据不同的智能培养目标可组建两类智能学习小组: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的的多元智能学习小组和以促进优势智能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智能学习小组。

将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建多元智能学习小组,这类学习团队的显著特点就是成员间优势智能的互补,团队的多元优势智能可促进成员多元智能的发展。团队智能的互补能够产生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成员用各自的优势智能创造了学习成果,一方面,能促进自己优势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创造的学习成果可成为队友的多元化学习内容,团队成员分享多元化学习成果的过程就是帮助成员发展多元智能的过程,有助于团队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全方位地建构知识、多元化地发展智能。以完成动态网站开发的任务为例,组建的学习团队成员智能特征如下:完成网站程序开发的学生要拥有较强的数理逻辑智能优势、完成网页页面色彩图案设计的学生要拥有较强的视觉空间智能优势,完成网站文字内容整合的学生要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智能优势等,在网站的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贡献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分享着其他成员的学习成果,实质是团队成员间优势智能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并最终实现团队成员智能的多元发展。

将相同优势智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建优势智能学习小组,这类团队的成员有相同的优势智能,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探求问题解决的最佳策略,可促进成员优势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在学习中,因团员间有相同的优势智能,故而可以借鉴他人优秀的思维过程来促进自己相应智能的发展,同时参考他人的优势智能学习成果可以促进自己对同样学习问题的深入理解。总之,组建优势智能学习小组追求的是最优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最佳化的学习成果展示、最大化的优势智能发展。以完成动态网站开发任务为例,完成动态网站程序编写任务需要选取多名具有较强编程技能的学生组建数理逻辑优势智能学习小组,以完成网站不同模块的开发,在编程过程中,成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借鉴队友们的编程心得和技巧,可以实现编程类隐性知识的分享,同时,可以在团队内推广一套最优化的网站开发策略,成员在实践编程策略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编程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促进自己数理逻辑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建高职多元化学习活动中心

“对教师而言,不仅辨认心理/身体系统的智力很重要,而且认识到创设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很重要”,可见教学环境对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创建多元化活动中心的关键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和创建多元化的教学场所。

所谓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即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智能特征选择喜欢的学习材料:有同学喜欢文字资料、有同学喜欢动画视频资料等,为满足学生不同的认知需求,就要尽可能准备多元化的学习材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选择。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在知识呈现与表述方面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是对同一知识内容、不同角度的阐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资料切入新知识的学习,在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后选择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料作为知识再学习的补充,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宽泛,促进自己多元智能的发展。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可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元化的数字学习材料来满足高职学生多元化学习需要。以编程知识学习为例,可以向学生提供编程知识讲解的文字资料、提供项目程序源代码分析的文字材料、提供编程知识讲解的视频材料、提供实际编程工作岗位的情景视频资料等,这些学习资料分别对应着学生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需求,合理运用多元化的学习资料就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同发展。

所谓多元化的教学场所即包含多元认知工具的教学场地。智能的发展依赖特定的教学场所,需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场所来满足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在高职教育中就是要组建多元化的专业实训室。以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为例需要创设的教学场所包括:为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创设软件编程实训室来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技能;为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需创设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来培养学生的网络组建技能;为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需创设计算机销售模拟公司实训室来培养学生计算机销售技能;为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需创设计算机维护维修实训室来培养学生排除维修维修计算机障碍的技能;为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需创设多媒体实训室来培养学生绘图、数字音乐处理、动画制作等多媒体开发技能……在多元化的教学场所中,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工具以辅助多元化的学习,基于现代计算机系统开发的各类虚拟实训软件、教学测试软件和各类通用办公软件都是信息时代最常用的多元化学习工具。在高职教学实践中,要根据高职专业的特点创建不同类型的教学场所、提供相应的认知工具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

(三)选定高职教学项目

“项目学习指的是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学生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具体表现为构想验证、完善、制造出某种东西”。项目教学围绕项目的实施开展教学活动,在项目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可以运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其成功运用的关键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运用于高职教学中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综合性:(1)需要综合运用多元智能来制造项目成果;(2)根据项目完成的需要组建智能小组;(3)要求教师为项目学习的开展准备多元化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从不同智能角度创造相应的智能产品。依据不同的项目主题可以开展三类高职项目教学:(1)项目即大学课外活动。举办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大学课外活动,组建多元智能小组并指导成员利用不同的优势智能参与大学创造性活动,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比如:举办“介绍我的宿舍”活动,可以组建智能小组分别从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空间图像、图形图标等多个方面去创造介绍宿舍的智能产品,参与活动。(2)项目即社会热点话题。围绕某社会热点话题召开主题班会,指导多元智能小组的成员分别从不同的智能视角准备主题班会的内容,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比如,举办“环境污染与绿色环保”的主题班会,就可以指导多元智能小组的同学分别准备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图形图像等智能形式的材料来反映“污染与环保”的主题。(3)项目即专业开发任务。以大学生创新实训项目为抓手,指导多元智能小组成员利用各自的智能优势来完成实训创新项目的某一个部分,达到培养多元智能的目的。比如:以开发某动态网站的创新实训项目为例,最终的实训产品是一个网站,其中包括了多个子任务创造的子产品——以网页布局与美化为任务的静态网页开发、以程序开发为任务的网站代码模块开发等,此时,就可以分配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去完成相应的子任务,以实现多元智能培养的目的。

(四)实施多元化的高职教学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依据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

导向功能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之一,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学习来发展多元智能。高职多元化教学评价表现在:(1)允许多元化的高职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创造产品的一种工具,那么可通过评价学生创造的多元智能产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在高职项目教学中允许学生创造自己的优势智能产品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比如:在“开发动态网站”项目学习中,可分别以网页的布局与设计成果、网站程序代码成果、网站文字内容成果等多种学习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以一种形式的学习成果来评价学习效果。总之,允许学生将自己最佳的学习结果呈现出来作为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传统高职教学实践中将教师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主体,将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的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评价,学生可以从自己优势智能角度可以对同学的弱势智能给予评价和指导,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以从反思的角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3)采取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用标准化考试取得的多元化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多元学习情况,但不能仅仅采取这种方式,还要通过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开展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归类、汇总编制成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依据档案袋中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对学生智能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所有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措施,都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多元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多元智能而教与学”和“利用多元智能而教与学”,在高职教育管理实践中,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并与高职教育管理实际结合,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教育管理改革,为促进高职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

[2][美]Linda Campbell,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

[3][美]Linda Campbell,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7.

[4]朱焰,等.聋生课堂主题式教学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5:19.

[5]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9):23,24,21.

[6]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13.

[7]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

[8]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76.

[责任编辑金莲顺]

作者:朱焰

第三篇:创新理论在项目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价值探析

摘 要: 工程管理学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目前成人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除了培养层次、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不适应外,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师素质也制约着具有工程管理实践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创新理论作为目前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将两门学科结合在一起,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现存问题;创新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及其教学中的几点方面应用;在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进行创新改革。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创新理论 案例教学 成人教育

工程项目管理是探索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客观规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集成。其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以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成人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了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工程结构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由于成教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求知欲望强,这就更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进行案例教学,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就要结合学生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今后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成人教育的设立是在2000年以后,发展尚不成熟,内容却已相对陈旧,其侧重点基本上讲述实施项目管理的具体步骤,强调进度计划、净现值计算、成本估算、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学到工程项目管理的更全面的实践方面的知识。所以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意义

适应成人教学改革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分析,使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提高。针对以往课程过分偏重理论细节的传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课程改革,注重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学习和掌握,而减少了研究数学模型(例如网络计算模型)上的课时,改变项目系统分析,工作活动逻辑关系安排,实施方案的拟定、比较和评价,工作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激励,加强案例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一)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备性

立足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整体系统,以揭示项目建设活动的客观规律为宗旨,以现行的建设法规为依据,全面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性有深刻的认识,能对工程项目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整体优化的管理理念,掌握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二)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创新改革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由于项目管理注重实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必须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以这类项目为对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创新改革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相结合

这一原则很重要,因为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工程项目(如软件工程项目和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类工程项目中,由于角色和层次不同,项目管理工作差异也很大,有时甚至采用不同的承包和项目管理模式也会带来项目管理工作的差异,因而创新改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四)创新理论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案例,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有许多案例,但是其中的工程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等特征。在案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将案例中的知识加以创新并运用到将来的工程项目中。案例教学就是不断地肯定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潜力,在收敛的状态下发挥想象力。引出创新理论,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相结合,是因为其实质就是从发明中来到发明的一门学科。

二、创新理论概念与应用

(一)创新理论概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资源或社会要素创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例如技术创新。创新理论就是把已有的理论赋予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可以对于一些可能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创新性问题),可以从现有专利中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模式,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进行解决,同时反过来它又可以扩展类似问题的知识库。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综合运用,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并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由于创新理论在科学各个领域都能发挥创新作用,因此也可将其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创新中。

(二)创新理论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理论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全球的创新和创造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经历了理论创建与理论体系的内部集成后,创新理论正处于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与其他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集成阶段,尤其已成为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创新问题求解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实践证明,在成教中运用创新理论,开展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可大大加快学生的创造发明的进程。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三、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矛盾理论

矛盾是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认为创造性问题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矛盾的问题。工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可以归结为3类:一类是物理矛盾,一类是技术矛盾,一类是管理矛盾。

物理矛盾就是指系统(系统指的是机器、设备、材料、仪器等的统称)中的问题是由1个参数导致的。其中的矛盾是,系统一方面要求该参数正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求该参数负向发展。对于物理矛盾的解决,提供了4个分离原则: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物理矛盾在工程项目中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面的研究。

当技术系统某个特性或参数得到改善时,常常会引起另外的特性或参数劣化,该矛盾称为技术矛盾,而解决技术矛盾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优化设计”,但每个参数都不能达到最佳值。技术矛盾就是指系统中的问题是由2个参数导致的,2个参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管理矛盾是指子系统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设计技术与工程进度之间、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都存在技术矛盾。“优化设计”也可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费用、工期优化问题。

所谓管理矛盾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是子系统之间产生不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整个系统产生问题。比如:一个部门与另一个部门的矛盾,一个施工工艺与另一个施工工艺的矛盾,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的矛盾。虽然各个部门、各个施工工艺、各个设备等都达到了自身系统的良好状态,但对其他系统产生副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而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的组织和协调。除此之外,工程项目进度、绩效、采购、成本、质量、合同和风险管理等都存在管理矛盾。

(二)创新理论中RTC算子

创新理论中RTC算子,即资源(Resources)、时间(Time)、成本(Cost)算子,它是将资源、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创新理论给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僵化的、静止的,也不是盲目的、漫无边际的,而是力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过去和未来,同时又是灵活的、富有想象力的,这些都是创新思维所应该具有的特质。①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定功能。传统思想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必须建立相应的装置或设备;而创新理论则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不必引入新的装置和设备,而只需对实现该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②任何系统都是朝着理想化方向发展的,也就是向着更可靠、简单、有效的方向发展。系统的理想状态一般是不存在的,但当系统越接近理想状态,结构就越简单、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③理想化意味着系统或子系统中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这就可以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过程

在国外,以创新为核心理念为方法学的教育非常普及,它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而在国内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特别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成人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首先,基于创新理论可以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或讲座,重点介绍其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实例。其次,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一些实际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应用该方法完成任务,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该理论的意义,以及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使他们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的、规范的创新活动流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本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的体验,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习惯。通过该课程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在生产实际中有许多急需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其多数都涉及学科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

(一)选择案例

适合创新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①要突出教学目的。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工程案例。②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可以激发创造力,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新颖、具有创造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视角独特,独具慧眼,思常人之未思,见常人之未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义重大。③要注意案例的理论性。案例要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于具体的实际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二)案例的描述

这是对案例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环境、时间、过程、结果等特征进行的清晰描述,并不断地结合所研究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要结合创新理论创新点去指导管理实践。描述案例是为了分析和讨论案例做准备的。在老师描述案例时,学生应跟上老师的思路,不断温习案例中涉及的理论,找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创新理论与工程管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用案例教学,需要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即就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单一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及情景对话教学等方式来实现,营造课程教学的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应由过去的板书教学转变为案例分析、工程管理模拟、多媒体、板书等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把现代化的工具引入教学活动,提供众多更为直观的教学信息。

(四)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

引入创新理论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营造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不因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和信息。让学生在讨论中扮演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中的各个角色,而老师应做好讨论方向的把握,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评价,如让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经理、监理等角色,遇到实际工程问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然后将问题予以解决。

五、结论

将创新理论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成人教育课程中就是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理解创新规律,同时可以为未来创业者、实践者提供创新的思想武器,而创业活动可以使创新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只是简单地论述创新理论在项目工程管理内容及案例教学几个方面的应用,并未深入研究。希望今后的研究应着力于创新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5).

[2]郭筠.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3]凌滨,管雪梅,赵亚风.研究性教学法在《TRIZ理论》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09,(5).

[4]张锦荣,黄健求.浅谈TRIZ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7).

[5]刘祖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作者:董大旻 冯凯梁

上一篇:中学地理教育论文下一篇:土木材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