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衔接下高职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阐述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针对中高职衔接受重视不够、政策配套不足、人才培养创新不足的问题,提出健全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创新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等对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改革衔接下高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改革衔接下高职教育论文 篇1:

中高职衔接视阈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对高职专科教学改革提出新时代要求,针对中高职专业衔接后高职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与其他中职专业衔接不够紧密,专业课程设置与其他中职专业存在相互重复和功能断裂等的现象,其次,对当前中职升入高职后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基于中高衔接模式提出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改革探究

在广泛研究查阅有关国家现行相关教育政策和参考文献资料基础上,本文从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有效整合衔接生源视角,以高职职业院校招生作为衔接中职教育生源的人才培养办学主体,探讨我国高职职业院校如何通过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有效衔接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接生源办学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职是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区域实体经济和新型产业发展优秀职业技术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为了真正完成自己办学使命,需要不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传统产业教育转型融合升级或与衔接教育相配套。中高职院校衔接办学,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已经提出了更高层的要求,需要高职教育院校在加快推进教育行业龙头企业,综合参与应用人才培养和加快实现行业校企合作,协同发展育人目标方面继续起到重要引领带动作用[1]。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中高职专业衔接教育办学的重要主体,也是中高职院校衔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中职和高职专业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教学改革与机制创新中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因此,高职中职院校需要经过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专业骨干、重点)院校建设的中职院校,具有丰富的教育办学管理资源,可以通过参与组建中国职业教育教学集团,通过建立集团化教育办学管理模式,引领国内中职高等学校与各类企业在教学专业结构规划、课程结构设置、教学方案设计、教材研究开发和企业实习教师实训等多个方面协同深化改革,推进学校产学职教融合深度教育融合、深化教学校企交流合作等以协同培才育人。

改善相关专业人才结构建设,是不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结构的重要一个组成环节部分。另一方面,高职职业教育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支中坚力量,可以充分引导高职教育院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根据自身区域实际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专业分类设置,并在高校围绕自身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改造升级中,通过探索建立大学专业分类设置布局,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形成与自身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布相协调适应的大学专业设置布局。

另一方面,高职中职院校专业作为全国实施中职和高职衔接联合办学的重要主体,其各个专业分类调整对全国中职职业学校各个专业结构调整往往有直接上和动态上的关联,在中职和高职专业衔接办学机制日益健全的实际背景下,高职中职院校将着力打造的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中职专业也将辐射全国到各所中职职业学校,带动全国中职职业学校各个专业的分类调整和结构优化,引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业教学结构和中职专业队伍建设综合整体发展水平不断优化提升[2]。

(三)高职是优化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的关键

加强高职培养是加快实现中职与高职专业人才深度衔接定向培养的重要关键。高职职业教育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必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主导作用。中高职国际衔接教育是我国构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国际衔接教育培养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高职本科教育衔接是我国中职院校教育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教育的重要承接点,能否在高职高职院校将具有中职教育生源的国际学生衔接培养专业成才,关系于看到我国高职本科教育专业办学服务质量水平是否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首批开展中高職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的高职学校主要以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国家骨干、重点)高职院校数量为主,这些重点高职教育院校经过实施国家省级示范性重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系建设、国家省级骨干重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系建设和大力支持推进优质高职学校体系建设,办学条件环境得到明显初步改善,专业课程设置渐进更趋合理,产业化教学研融合不断稳步深化,师资队伍结构持续稳步优化,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显著稳步提升。因此,在加快推进中西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双向衔接工作过程中,高职高职院校培育起到尤为关键的引导作用。

(四)高职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的核心

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战略任务。当前,高职职业院校特别是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行业骨干、重点)职业院校在深化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最大,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对接最新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行业标准和最新岗位聘用规范,基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开发和创新设计专业课程,不断探索调整专业课程教学结构,更新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了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深化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

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中职和高职有效教学衔接,高职必须切实承担肩负起加快推进中职和高职教育专业课程。

二、基于高职衔接模式下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

在实际教学内容上进行教学改革对于高等院校的实际学习,需要始终建立在初级院校教育教学基础之上,初级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学习质量将来都会直接性地影响和起到高等院校教育的实际学习效果。针对此样的规律,高职职业院校的中职教师往往需要充分结合在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期学生提供一个不同阶段的学习时间,促使其学生能够对以往没有学过的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巩固,借助于此阶段来有效实现中职和高职院校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整合工作。

初级学科教育课的内容多数都是一些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教师通常可将这些能够对学习产生效果造成显著不良影响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带领引导学生以后进行一系列的复习,在保证学生充分熟练掌握这些教育理念之后,开展高等学科教育理念的基础教学,以此也便于保证学生以后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从传统教育教学分析思维上的视角开始进行分析,初级教育主要是通过应用应用在生活中的教育问题研究各种类的基本问题,而高等教育教学则主要是通过应用事物状态变化的观点来进行研究各种基本问题,在事物运动的特定状态下可以提升学生对某一事物基本属性的正确认知。例如,两个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了争吵的问题,两个人都互不相让,甚至有一方还会动手打人,这就体现出家长对于学生们的教育问题,从这一点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复杂性以及逻辑性并没有明显的国际提升,且所需要应用的高等逻辑思维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国际差异性,而普通中职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刚刚引进人才转到普通高职本科院校之后,较难在非常短时间内完全转变这种思维。针对此类的情况,教师认为需要不断加强对在校学生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促使其学生能够尽快的正确掌握高等教育数学的整体思维活动规律。

从普通中职专科院校学生上升一直到普通高职专科院校的毕业学生,在整体理性学习思维能力上普遍相对较弱,而感性思维教学模式将改变会直接严重影响上升到在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思维方式。针对此,在高中教育课的教学方法上也可能需要适当的适时做出一些调整,将高中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充分的与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紧密连接,将实际教育类的实例与某种现象结合作为教育学生的基础知识点,经由经验总结与综合分析可以获取而得到一些教育基本定理。

目前中职专科院校与其他高职专科院校的课程教学考试评价均以专业考试教学作为主要教学评价方式渠道,而高等学校教育作为难度较高且教学心理复杂程度较高的专业学科,在课程教学方式与学科教学内容均可能发生重大改变之后,相应的教学考试也可能应该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调整。学生们的教育考试成绩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于教育的认知。是直接能够影响学生以后的直接渠道,但若是仅凭借学生期末考试中的成绩对一个学生的期末学习效果情况进行整体评价的则具有着一定的社会片面性。

基于目前中高职在衔接教学模式下的视角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应该可以结合高职教育院校学生考试科目的整体特征性来设置一个分阶段的次考试评价方法,例如,在一个学生学习进人阶段到进入高职教育院校本科学习的初期三个阶段中,进行一侧的次测评,便于教师及时了解一个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掌握情况;在连续学习三个月之后又再进行一侧的次测评,掌握一个学生此学习阶段的整体学习效果,若教师发现学生整体上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教师认为应该对此阶段情况学生进行深入个人化的分析,决定学生是否因为需要及时调整新的教学方式;在-一个月的学期末之后继续--次的侧考试,观察一个学生学习本学年的最终一次学习考试成果,将所有的次考试学习结果综合进行分析总结,对一个学生学习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能够客观的准确显示和看出一个学生学习是否的确有需要进步或是否有退步。

三、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措施

(一)加强衔接效果培养专业人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创新型技能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学校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习培养的人才有操作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理解系统的知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掌握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具备培养人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对两者进行衔接。

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满足学生就业的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教学目标,进而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展示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递进情况。

(二)调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教师不再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其并没有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教学或者是考试成绩等方面,而是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并不是非常好,导致其在进入到高职院校之后无法满足有关要求,所以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和各种手段,帮助其巩固学科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尽快的补充基础知识,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提供帮助,使有关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实。其次是学习专业内容,因为中职升高职之后的专业涉及范围相对较广,无法使用相同的教材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需求。而在学习中,特别是英语、数学等专业学科,虽然学科本身具有普遍性,大多数专业都会开设有关科目,但是却不能使用相同的教材进行教学工作。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整理,保证其知识点的难度和学习任务水平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是需要使学生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单一学科,而是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职业人的角度出发,使其拥有更强的专业素质,无论是在项目布置,还是学习网络的利用中,都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其中项目教学法属于比较有效的一种,这一方法分为个人学习内容和小组活动内容。个人内容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所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小组项目活动本身的创新性更强,教师需要在教材中选择一些实际意义更强的实验与主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教学一体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有关内容。首先是需要实现任务分工的细化,小组成员是完成个人基础作业之后展开合作,小组负责人需要将任务划分为不同部分,并将其交给所有成员,使所有成员都能够发挥出实际作用。其次则是作业评价细化,在对学生项目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从分工和作业完成情况出发,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保证评价工作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与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最后是学生自我监控,学生需要对项目作业的各个过程进行思考,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在同学与教师的帮助下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课程中设置满足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的项目内容,能够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中高职衔接的背景下,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高职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的企业文化办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实现培养目标、专业安排及教学过程的衔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过程的衔接。为社会提供创新型技能人才,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大宇.中高职衔接视阈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究.广西教育,2019,66(88):104-106.

[2]窦新顺,黄士良,刘海燕.中高职衔接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8):193-194.

[3]牛君彦.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探究.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20):72.

作者簡介:王春建(1986—  ),男,辽宁阜新人,讲师,研究方向:教学。

作者:王春建

教学改革衔接下高职教育论文 篇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衔接探讨

【摘 要】本文阐述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针对中高职衔接受重视不够、政策配套不足、人才培养创新不足的问题,提出健全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创新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等对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要求,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新时代,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支撑现代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结构性改革阵痛期、增长速度调整换挡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产业升级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粗放增长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力结构高级化和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过程,对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呈现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產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变得日益紧迫。

中高职衔接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体现产教融合育人思想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创新举措,对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学习者自主选择权,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职业教育内部纵向贯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难点,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育人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方式,有效破解中高职衔接的堵点和难点问题,才能深入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有力地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改革重视不够。中高职衔接涉及同属于职业教育的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两个不同层次,但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相互割裂,无论是内在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还是外在的招生、就业等各环节,缺乏系统的融合与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大力倡导并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但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推进过程中重视不够、改革不力。在国家开展中高职衔接大政方针之下,中职学校大多数是被动衔接,没有从改革角度和长远发展深入思考分析中高职衔接问题。中职学校由于社会环境、生源、招生竞争等因素影响,对中高职衔接认知存在偏差,认为中高职衔接对高职院校比较有利,对中职学校容易造成经济、生源上的损失,因而对中高职衔接不予重视,缺乏改革精神。如广西大部分县级中职仍然面临生存危机和转型发展等突出问题,没有抓住中高职衔接带来改革机遇,走出发展困境。但也有少数县级中职学校如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等通过中高职衔接实现了与高职院校“捆绑式”协同发展,提升了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中高职衔接政策配套不足。中高职衔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个层面,特别是在政策配套支持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尤为关键,为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铺路,但从近几年实践效果来看配套支持政策仍然不足。一是从管理层面看,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中高职衔接指导性文件,但由于中高职衔接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操作和实施等具体层面研究和指导不足,特别是省市一级管理部门缺乏出台针对性更强、更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高职衔接政策文件,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许多具体问题。二是从职业院校层面看,对中高职衔接研究不够,职业院校鼓励性政策和改革性举措支持不足,以至于中高职衔接缺乏吸引力、缺乏活力,成为仅仅是招生环节方面衔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过程衔接。同时,由于涉及利益协调等多方面原因,中高职院校双方在学制划分、管理收费、教研活动、师资互派、实践实训及责任区分等方面深层次的协调合作政策更是匮乏。

(三)中高职衔接培养创新不足。人才培养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中高职衔接吸引力的内生动力,目前中高职衔接在招生层面的衔接已经比较成熟,但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内涵方面的衔接还不够深入,对中高职衔接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不足。一是中高职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衔接性不强,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规格、培养层次不清晰,职业能力递进培养存在中间衔接“断层”问题,专业衔接培养整体上缺乏层次性和衔接主线。二是课程衔接上没有形成衔接课程体系,仅仅是中高职课程的简单拼凑和合并修补,同时高职院校招收生源大多数来源普通高中学生,分段教学基本采取高职现有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缺乏兼顾普通高中和中职两种不同起点、不同基础的现实情况,容易造成基础文化素养不扎实的中职学生对高职课程的不适应性。三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探索创新,高职院校基本上沿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中职阶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分析,对人才培养岗位适切性把握不准,衔接过程中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入参与,对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标准对接不足,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独具中高职衔接育人特色、产教深度融合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一)健全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框架体系,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教育形式的衔接和沟通,实现学习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有效流动,避免出现“终结”和“断头”教育,中高职衔接从内涵和外延上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来保障。一是加强外部政策支持。加强宏观管理顶层设计,建立符合中高职衔接要求的制度体系,合理规划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中高职衔接政策、项目、经费等方面支持,有效地引导职业院校注重并加强中高职衔接工作,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出台相关激励支持政策,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多方资源市场配置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共同致力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是健全内部衔接机制。充分调动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建立并形成中高职有效互动的衔接机制,推进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紧密沟通,协调中高职双方责、权、利,形成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合作共贏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针对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与管理的难点问题,加强中高职衔接校本标准建设,积极探索并建立中高职衔接相关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保障中高职衔接真正落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

(二)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由于中高职衔接培养对象是中职学校毕业生,深化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应从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组织形式和中高职衔接学制设计两方面实现紧密对接。一是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职教联盟形式下的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促进中职高职衔接方面,优势和作用明显,成为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中职、高职之间紧密合作关系,优化中高职衔接的资源配置和规模优势,深入推进中职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衔接,建立“校企互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评价机制,积极发挥职教集团的行业组织、企业、中高职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作用,开展衔接有效性评估工作,着重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第三方评价。二是积极推行“五年一贯制”“中职对口升学”等中高职衔接的学制模式。“五年一贯制”和“中职对口升学”是中高职衔接普遍采用的主要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可分为“3+2”和“3+3”等形式,使学习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得到统筹,保证学生学习系统化。“中职对口升学”模式是对口升学考试的形式,是目前中高职衔接主渠道。无论是哪种衔接模式,中高职衔接应在合作协议基础上建立,既保持各自教学系统的相对独立,又能实现生源与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创新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一是优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衔接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中高职衔接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教学全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衔接中职、高职两个不同学习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现层次递进、前后衔接,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一体化。二是以“职业带”理论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育人的重点,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职业带”理论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岗位适切性差的问题。三是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要立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专业性特征,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行业企业参与到中职、高职衔接培养的全过程,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晓晓,陈晨,李增杰,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科技风,2019(7).

[2]吴青林.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088)

【作者简介】邱金林,男,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责编 卢 雯)

作者:邱金林

教学改革衔接下高职教育论文 篇3:

中高职3+2衔接教育实践与创新研究

【摘要】中高职3+2衔接教育是我国构建完整职教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中高职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创新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为例,全面介绍了学院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过程所采取的改革思路和创新方法。

【关键词】中高职3+2衔接教育 实践与创新 研究

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迈向多远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中高职衔接教育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因而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以及针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也就极为重要。下面主要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为例,介绍其依托政府与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二级产业学院,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平台;依靠产业学院平台构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一、把握机遇、提高认识,建立合作机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始于2011年,首批对接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专业,对接的中职学校有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和东莞纺织服装学校。对于首次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学校来说,要落实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前期的准备非常关键。根据我国一些先行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院校的反馈情况看,中高职3+2衔接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衔接的中职学生报读高职的热情没有预想的那么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接的中高职学校在思想认识、对接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宣传配合等方面存在偏差;二是对接的高职院校专业办学不被中职学生认可。针对这些问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对接工作之前,专门组织以学院招生办、教务处、服装专业教研室、学院职教研究所等部门人员组成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招生办与教务处具体负责处理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做好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接中职学校的协调与沟通,组织制定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方案和政策;服装专业教研室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与对接的中职专业协商,共同制定中高职3+2衔接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职教研究所则针对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以项目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为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出谋划策。改革小组通过联系已经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的相关院校,考察其试点改革的状况,深入对接的中职学校,听取对接意见和建议,组织相关的合作企业,共同研讨人才对接培养模式,并针对中高职3+2衔接所面临的问题,同对接的中职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最终形成以“3+2衔接试点改革为契机,中高职专业协同发展为目标”的办学合作共识,为深入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政校行企合作,搭建中高职3+2衔接教育合作平台

中高职3+2衔接教育最关键是如何解决“衔接”的问题。而要解决衔接问题首先必须理顺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即3+2衔接最终培养什么样的人?3阶段能培养什么样的人?2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人?目前,之所以出现中职学校的学生报读高职的愿望不强,除了社会对接受高职教育的期望值降低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相互模糊、颠混,从而导致高职的办学优势相对中职不明显。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中职针对的就业岗位是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岗位,高职针对的就业岗位也是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岗位。这样中高职所培养的学生就一样没有区别,高职的优势也就会体现不出来。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报读高职的热情会高吗?因此,这是首先必须要理顺的问题。

要使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层次区别,那么中高职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就不能相互混淆,而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培养范围,各司其职,做好责任范围内的专业内涵建设。当然,要使中高职真正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最佳的方式是开展教育合作。通过合作来共同制定专业3+2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同参与专业3+2人才培养。这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总结所获取的经验,为此,学院从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入手,创新提出了以“平台带动、机制驱动、多方联动”的“政校行企”合作理念,并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来实施服装设计专业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为了能够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的平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配合地区产业升级发展为目标,通过广东省服装职教集团进行进行院校整合(注:广东省服装职教集团是由广东省教育厅牵头成立的服装职教联盟,由广东省开设服装专业的中高职院校组成),并依靠政府举办学院的行政资源优势,与沙溪镇政府合作共建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该学院由沙溪镇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在沙溪服装创意产业园改造一幢1万多平米的大楼作为学院的办学场所;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共同出资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学院教学设施先进、专业功能齐全,引进了许多知名的服装品牌企业。由于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位于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市沙溪镇内,具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又靠近沙溪理工学校,同时,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也较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而能够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的资源,有利于实现中职与高职、企业与学校、课程与岗位、教学与实践的全方位对接,为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搭建了良好合作的平台,也为专业开展3+2衔接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职教集团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三、以平台带动、政校行企联动,积极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教学改革

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的建立,不仅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也使专业依托政校行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教育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院着力打造了三个中心(服装电子商务中心、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服装创新创业中心)、三个平台(服装展示平台、服装营销平台、服装技术平台)和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建立了以“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三个中心、三个平台和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完善了专业办学的基本条件,也聚集了更多的服装企业。企业的参与也使服装设计专业3+2衔接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政校行企合作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不断的创新。

(一)根据职业岗位发展要求,共同制定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贯彻落实好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改革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制定和实施3+2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涉及中职3年以及高职2年的教学设计,中职阶段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水平与能力?高职阶段应该培养什么水平与能力?既要考虑学生能够衔接的情况,还要考虑学生不能衔接的情况;既要考虑学生在中职阶段课程学习以后能够达到从事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又要兼顾进入高职还有较大的知识和能力提升空间。而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对接的中高职专业必须联合一同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联合沙溪理工学校与东莞纺织服装学校相关专业的老师,按照专业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结合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讨,制定了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整,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开发,通过企业岗位工作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逐步建立了涵盖服装基础项目(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材料、服装结构与工艺、计算机软件操作)、服装专题项目(设计专题、结构与工艺专题、营销策划专题)、服装综合项目(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综合项目、大赛综合项目、毕业综合项目)的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二)以项目课程为引导,积极探索“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的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配合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服装设计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将企业引进来,并结合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共同来开展设计项目活动和设计项目培训。通过“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围绕企业工作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将企业项目作为教学项目,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要求培养锻炼学生。这样不仅让企业设计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也让专业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参与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从而实现“工作项目就是教学项目,工作过程就是教学过程”的全项目化情境教学。学生也通过这种“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提高了专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通过实战化的训练全面锻炼了职业能力,这样有效解决了专业人才与岗位对接的难题。

(三)推行“课程教学评价作业(作品)展示”评价办法,全面提升学生设计创作能力

除了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服装设计专业还全面推行“课程教学评价作业(作品)展示”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通过企业项目的引入,使课程教学内容真实化、项目化、实战化,带动专业课程教学朝产品化、实物化、市场化方向转变,教学评价也通过作业(作品)的市场、企业评价进行评定。因而,每门课程结束后,要求按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举行课程作业既新产品模拟发布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营销经理同师生一道对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接近企业标准与要求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与验收。另外,每学期专业会集中举办各种形式的课程作业静态展或动态展演;每年会举办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展和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时装周作品展演。专业还以全国服装技能大赛为抓手,鼓励师生参与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做好中高职3+2衔接的服务工作,主动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做好中高职3+2衔接学生的专业教育

要顺利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除了解决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衔接等系列问题外,还要做好衔接服务工作,要与对接的学校一同做好从入学到入学教育再到3阶段学习、转段考核、2阶段学习等不同教育阶段的服务工作。尤其学生刚进入中职学习前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要,要共同开展专业教育主题学习,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介绍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能够获益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中职3年学习后具备怎样的能力?能从事怎样的岗位?高职2阶段学习后,达到什么能力?能从事怎样的岗位等。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有所了解,对将来专业学习和从事的职业有整体的认识,为顺利开展3+2衔接教育工作打下思想基础。此项工作不能依靠中职或高职单独来完成,而要对接的中高职专业共同来完成。做好专业教育是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服务工作的第一步,这也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具体做法。

(二)认真研究有关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政策,做好转段考核工作

中高职3+2衔接教育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转段考核工作。转段考核工作涉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落实以及专业学生选拔等诸多要素,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2阶段学习,事关重大,稍有差错极易转化成矛盾。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了解熟悉政策,然后要通过细致深入的工作来落实转段考核。为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3+2衔接教育政策的研究、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中高职3+2衔接转段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方案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院招生部门组织专业老师多次深入中职学校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学生的问题。如东莞纺织服装学校有部分新疆的学生想参加中高职3+2衔接教育学习,但是按照广东省的政策,非广东省户籍的学生不能参加3+2衔接转段考核。针对这种情况,学院招生办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与省招生办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同意新疆的学生可以参加中高职3+2衔接转段考核,为学生争取到参与转段考核的利益。细致的衔接服务工作赢得了对接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化解了对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也使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五、问题与对策

虽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尤其依托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的平台很好的解决了中高职专业与课程的衔接问题以及利用服务优势赢得了对接学校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在如何长期做好此项工作以及如何处理好学生转段考核后的后续安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参加3+2衔接转段考核后,按计划有0.5至1年的顶岗实习。而根据经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再进入高职学习的意愿会大为降低。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详细列举,只是说明会对后续开展高职2阶段教学造成较大影响。因而,如何安排好中高职3+2衔接教育的时间也就极为关键,这就需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到衔接的中高职学校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放开政策,由衔接的中高职学校自主设定衔接时间,既可以采用“3+2”的形式也可以采取“2+3”的形式。根据实际,如果采取“2+3”的形式或许更符合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即中职2年学习,高职3年学习,顶岗实习集中在高职几段完成。其次,对接的中高职学校必须采取统一合作方式来减少因顶岗实习而造成学生的流失。如:将中职阶段的顶岗实习通过“校中厂”来完成或让高职提前介入教学等方式来解决。总之,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对接的中高职学校密切合作、对接的专业紧密协调、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才能化解遇到的各种问题。

作者:刘周海

上一篇:教学学术与教师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