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模式下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以非中文专业学生为主,结合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情况发现,多数高职院校未对其予以重视,尤其是在高职课程不断改革过程,大学语文教学则呈现不断压缩的现状,从而对其发展造成直接阻碍。对此,本文首先分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拓展,然后对其延伸进行研究,以此实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教学模式下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教学模式下大学语文论文 篇1: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要: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网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地打开教学网站学习。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网络对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1.写作能力降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快,资源丰富,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轻易地获取各项学习资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助长学生的懒惰心理,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懒惰的习惯。在网络环境下,有些学生写作业都是从网上查找答案,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打印,从而将下载的信息上交作为作业,这样由于缺乏真正的思考,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最为低级的错误。比如说在写介绍信时,经常会出现“我校”、“贵校”、“该校”不知道该怎么用的现象;在写祝贺信时不知道如何使用尊称,甚至是一篇作文错字连篇,学生连基本的语文文学水平都没有。

2.审美情趣减弱。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一些智能化的终端设备不断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再加上现在校园网在各大高校的不断普及,使得校园网络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但是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学生的阅读模式也在逐渐地改变,由原来的纸质阅读到现在的电子阅读,虽然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形式,但是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在该环境中网络著作的作者层次高低不同,有很多的小说都涉及到一些玄幻、迷信、暴力等故事情节,这些很容易误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有可能引导学生误入歧途。

3.语言规范淡化。随着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将“我”说成“偶”,将“哥哥”说成“欧巴”等,受这些网络语言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遣词造句。还有在网络中經常会用一些成语的谐音进行广告宣传,从而使得学生对成语的语义理解错误,背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对现代语言的掌握。

二、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文教育核心学科,其教学不能仅停留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上,必须寻求一种适合时代特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开放的、共享的学习资源,以及与大学生学习心理相适应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解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里,网络给学生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很大,网络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弱化学生相关的语文技能,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下降,高职院校学生中这些情况尤为突出。

2.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网络化教学。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素材十分丰富,学生可随时随地打开网站,并将学习内容向外延伸。有了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在家里、办公室随时随地上网,收集古今中外相关资料,为己所用,使自己的备课工作进行得更充实,教学内容更有深度和广度。另外,网络资源更新快,教师借助互联网可以随时掌握相关内容的前沿动态。

三、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网络写作平台。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欣赏水平,主要的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在专业上的写作实践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应用写作。大学生本身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在写作材料上的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上对材料进行分析,有效地把握文章的表现手法等等,然后将这些基本知识进行储存,以备以后在写作中应用。比如说在进行《春江花月夜》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一个写作的平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从“春之卷、江之画、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中任意地选取一个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刻地认识到在本文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然后在对意境产生一定的感悟之后,将自己的感悟利用散文的形式表述出来,要注意在表述的过程中能够展现自己的想象,然后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中,要求至少每学期有两篇创作作品,在学期末结束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并记入到平时成绩中。另外一个学期有16周,在这16周内任选10周布置10次作业,每次20题,教师可以结合本周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然后将作业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这样学生可以从平台上进行作业下载,然后再将已经完成的作业上传到平台中,教师在批作业时就可以从网上下载,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师生的时间,还能够达到布置作业的效果。构建网络化的作业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构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主要就是在教学平台上创建一个平台,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不明白之处或者是在作业中的疑惑之处提出质疑,这样在平台上的所有师生都能够看见,然后教师或者是明白的学生都能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讨论与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学语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能够传承文化,并具有一定的创新,也就是在现有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从多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从中发现新的观念。比如说在进行《长恨歌》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构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紧紧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会提出多种观点,教师不需要及时地对这些观点下定论,只需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即可。

3.构建网络比赛平台。鉴于是网络环境,学生发表文章可以获得更多读者,积极性很高,参与度很广。参赛作品要求为个人原创;鼓励各种文体的文章,鼓励贴近个人真实状况的文章;征文竞赛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课时数大致为5课时。征文比赛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激发青春激情,憧憬未来梦想,展现文化风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让我们的校园里充满面向未来的艺术激情与感受。

4.构建网络教学模式。课堂教师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属于第二教学,教师在第二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现行的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用发帖、跟帖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大语论坛”,在该论坛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还可以创建“文章点评”的栏目,在该栏目中可以对学生所创作的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

5.构建网络考评制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并加以诗意的描述,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艺术性的判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网络考核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还需要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大学语文考核评价的限制。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对象都是中文专业的学生,有些学生是非中文专业的,这些学生在中文方面的基础并不是非常精通的,因此需要从整体上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四、结语

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性的工具,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在网络环境下構建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的限制,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立辉.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大学语文》课为例[J].管理学家,2013,(8).

[2]申田.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4):11-12.

[3]黄婉燕.高职院校中人文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构建[J].剑南文学月刊,2011,(8):316-316.

[4]方燕妹.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1,(12):54-56.

作者:周奕含

高职教学模式下大学语文论文 篇2:

刍议高职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以非中文专业学生为主,结合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情况发现,多数高职院校未对其予以重视,尤其是在高职课程不断改革过程,大学语文教学则呈现不断压缩的现状,从而对其发展造成直接阻碍。对此,本文首先分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拓展,然后对其延伸进行研究,以此实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特征;拓展;延伸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了語言、文字、情感等多种人文性质于一体的思想类学科,从其这一层面的特征分析来看,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升,则便有着诸多良好的契合点。所谓审美情趣,这一概念包含的范畴是颇为广泛而多元的,因此,对其的解读亦不可一言以蔽之。我们取语文学科这一角度来观之,从知识的规律性方面可以将其大致分为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种倾向于艺术性质的情趣。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大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课程。在教学活动当中,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我们敢于拓展思维空间,引入科学的思路,全方位地进行延伸拓展,打造一个更加系统化的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体系。大学语文是丰富当代大学生知识内涵,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必修课程。然而,在高职院校专业性课程很强的学习环境之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显然受到冷遇。

在高职院校的整个教育体系内,大学语文逐渐呈现边缘化现状,尽管其产生原因相对较多,但是大学语文教学效果较差属于其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其拓展和延伸予以重视,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延伸,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加强,在拓展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核心目标的同时,以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大学语文的基本特征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将教学重点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基础学科一直处在次要的位置。许多学校不重视语文学科教育,不断减少语文的课时量。语文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看上去专业性不够明显,但它却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该重新定位高职语文,打破传统观念,从更高层次出发,将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实效,做好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工作,首先要对高职大学语文本身,即高职大学语文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至少有如下三方面基本特征:

(一)“高职”属性

高职大学语文首先具有高职教育属性,即高职大学语文是整个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归属于高职教育的。离开了高职教育,

高职大学语文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依据。为此,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目标不仅不能游离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外,而且必须从属并服务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既是高职教育质的规定性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大学”属性

高职大学语文毕竟是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的语文学习,与中学语文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1)教学层次不同,中学语文带有更多的基础性,而高职大学语文则更多地带有大学层面的提升性;(2)教学目的不同,中学语文带有较强的应试目的,而高职大学语文则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3)教学要求不同,中学语文大多囿于教材,注重基础,高职大学语文需要教材但不完全依赖教材,与中学语文教学相比,高职大学语文更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要做“大”,“大”是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否则,极易沦为不受学生欢迎的“高四语文”,违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初衷。

(三)“语文”属性。高职大学语文究其实质依然是一种“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是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一方面,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有一般大学语文教育的共性,即人文性,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另一方面,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即“工具性”,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定位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侧重语文综合能力培养。藉此,必须将高职大学语文做“强”,以“强”彰显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个性与特色。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拓展

(一)教学方式拓展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其教学方式的拓展主要是以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主,逐渐实现中学语文到高职大学语文的转变,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人次培养方案进行教育。对此,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拓展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实现民主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全面体现其教学民主性,从被动接收转变成主动求知,使学生更好体会其学习乐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启发教学或专题研讨教学等。第二,培养能力方向的拓展,在进行高职教育时,能力培养通常作为其教育目标,同时也是高职大学语文主要教学要求,需要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贯彻落实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其教学效果。第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化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等展开大学语文教学课程。例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诗文进行优美画面的呈现,使课文更加立体,以此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二)教学空间拓展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因其教学课时相对较少,仅依据课堂教学进行全部问题的解决,很难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对此,教学内容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空间、内容拓展,需要将其和课后学习进行结合,使其教学空间拓展至课外。例如:利用针对性方式进行阅读书目与讨论题目的布置进行课外学习,或者展开演讲比赛与辩论赛等,尽可能拓展其教学空间。基于此,在进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时,需要通过部分名作的引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展开口语交际和文体写作相关活动,以实现学以致用。

(三)知识能力拓展

对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来讲,其教材内容是以“教”和“学”为主,知识内容相对有限,教师可以通过此项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在对鲁迅的《伤逝》小说进行讲解时,应该对其背景知识进行拓展,如《伤逝》涉及社會背景与鲁迅生活情境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小说作品的深入了解,同时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在完成《伤逝》的分析后,通过思考题的确定进行课后拓展,例如:小说中子君和涓生爱情发生什么年代?通过各知识内容的连接,保证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内容,实现其综合能力提升。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延伸

(一)专业教育的延伸

当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时,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教育能,均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高职教育中,对于高职大学语文教师来讲,对其专业教育进行延伸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专业教育能够吸纳优秀人才,实现其长远发展的目标;对其专业教育予以延伸,可以凸显其活力,从而发挥其最大价值。首先,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时,需要结合专业学生爱好和教学要求进行内容增删,例如:音乐专业可以增加词句优美类篇章,如《春江花月夜》等。其次,作品讲解方面,根据不同专业侧重进行,比较符合专业教育延伸要求,例如:《前赤壁赋》的讲解中,音乐专业需要加强语言节奏和音乐美掌握;美术专业则将意境赏析和画面描绘等作为重点。

(二)现实生活的延伸

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延伸中,除了需要对其课堂教学予以重视之外,还应该加强教学设备等延伸。一方面,将其教学和现实生活进行结合,使教学内容和生活更加紧密,即对有关作品的引入,例如:《骆驼祥子》的引入,可以对农民进城故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合理应用,以便于提供生活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和延伸,能够对其教学起到补充与延伸的目的,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通过不断反思等,尽可能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对其合理应用,以实现学生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的提升。基于此,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更好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邹佩佚.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01):42-42.

[2]崔凯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拓展与延伸[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02):122-125.

[3]杨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8):137-138.

作者:刘天刚

高职教学模式下大学语文论文 篇3:

论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标准

[摘要]文章以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为出发点,针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制定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必要性、基本特征、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素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必要性 思路

[作者简介]周峰(1980- ),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文秘教学等。(湖南 长沙 410151)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创造学会2011年科研课题“精细化人才培养视角下我院《实用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CZXH2011K11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显得日益突出了。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内涵

(一)课程标准的界定

《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课程标准”的:“规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文件。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定教材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规定某一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育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文件。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教育教学提供较详细的指导而构建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内涵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两部分。

二、制定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或类似课程,但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笔者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1.对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出现偏差。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其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囿于专业认知,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是来学技术、学技能的,就是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多挣钱,不下岗,因此,学不学大学语文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大学语文课是多余的,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学习专业课。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认识并不是局部存在,而是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实际上,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仅只需要具备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能力,还必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即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指出,大学之道在育人而非制器。而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恰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

因此,我们才能更进一步认识到,高职大学语文还担负有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任。亦即让学生的语文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转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成为现实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

2.高职院校人文与技术教育严重脱节。近些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发展转型对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喜人,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过分强调高职教育的技术属性(仅仅造就一批适应大工业化的机器生产的技术熟练的技师或者技术工人),忽略甚至无视高职教育的人文属性(学生还应该懂得如何自由地生活和发展,怎样才使劳动更具有精神的愉悦感),造成了目前高职教育中人文与技术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诸如在专业设置上“重理轻文”,人文类课程一删再删,教学过程“重客观知识,轻个体知识;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专业能力尚可,也缺乏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最终还是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加强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责无旁贷,语文教育本是人文素质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周庆元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包括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指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指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族人独特的汉语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但是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无人文性。即使目前选入了一些有鉴赏意义的文学作品,但与当前学生的心理特征、时代背景有些不太契合。因此,必须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要在课程观上渗透“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其次,要在课程内容上摆脱专业学科和文体体例的限制;再次,要在课程结构上走出篇章加写作的框架;第四,在教学形式上,务必冲破“课堂中心”的藩篱,使教学更显生活化、人性化。

(二)主动适应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提出了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宏观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以各自的教学环境为起点,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市场需求,本着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原则,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模式改革为重点,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理念的变化,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因为改革不仅仅牵涉到一门课程或一个专业,必须以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为对象,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应在其中有所作为,来适应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制定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路

(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1.将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理念纳入课程标准中。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现代科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全面和科学的管理模式,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不能够完全准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评价准则的情况下,把精细化理念引入高职人才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在对高职各专业进行充分调研和分类的前提下,将各专业能力标准、德育标准、职业素质标准、人文素质标准、心理素质标准、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标准等有机结合,依据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和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研究、整合,来适应不同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

2.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应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制定,应是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后应达到的教育质量指标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更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课程目标、理念、设计思路。具体体现为:在原有的结果性目标 (知识技能,如“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体验性目标(态度、情感、意志、文化意识、价值观,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3.课程标准的考核评价更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重视评价的发展性特点和过程体验。我们经常说,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由于客观条件所限,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混为一谈。如古代诗词的教学内容大多有背诵经典名篇的要求,相对应的在考核内容里也会要求学生背诵。殊不知目的不仅在于背诵,更在于引领学生从这些名篇中找到乐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发现人类精神财产的伟大和宝贵,着重培养学生的归纳、领悟、表达和再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考核评价还要注意反馈。课程评价包括两个内容:测量和评价。测量是考核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主要是定量地描述所要实现目标的实现程度,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考核。评价则是对测量所得的结果,对照目标作出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注重的是对课程实施效果价值的评判。

4.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样要突出专业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高职大学语文区别于本科大学语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要与高职各专业的联系和整合。忽视了这一特征的高职大学语文就仅仅是中学语文的“翻版”,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整个社会也对包括其在内的中国语文教育痛加挞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因而语文教学也应围绕专业,强调不同专业确立不同的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类专业,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就应把沟通协调能力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并注重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机械、电子等专业应把思辨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训练重点,并注重经济应用文写作;文科类专业应强化朗读、写作等方面训练,这样使语文直接同专业挂钩,同将来的职业挂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素

1.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码、学分、课程管理单位、适用专业、授课对象等。

2.概述。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定位(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和前导及后续课程)、修读条件、课程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等。

3.课程实施和考核。包括: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和师资条件)、教材与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案等。

4.课程教学设计。(1)课程教学设计原则要求。在对学习需要、学情、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课程教学设计。(2)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方案(如图所示)。

5.其他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三)制定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注意事项

1.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推进。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促进,规范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如出台各高职院校实施和制定课程标准、制定规范等政策,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设置相应评估指标等。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直接组织有关专家制定课程标准。

2.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基础,发展能力。将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理念纳入课程标准中,注重前期的调查研究,主动与专业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对接。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谋职、职业发展、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3.与时代进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反映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反映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变化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及时总结、更新和调整。制定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使教学有章可循,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大学语文是一种依赖性很强的课程,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即时相关,必须及时更新调整,促进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容仪.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2]徐立波.高职课程标准制订思路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0(1).

[3]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周峰

上一篇:依法治国实质分析论文下一篇:新闻价值传播控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