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行,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的动因和成功运行的经验,对中日韩三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论文 篇1:

对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前后利弊的分析

【摘 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世界各国对这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看法褒贬不一。本文通过数据的搜集和实证资料,分析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前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浅谈北美自由贸易区给墨西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美国协定利弊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概述

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85年3月被初次提出。时任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与美国总统里根在会议上探讨两国未来经济发展构想,双方一致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国应该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自由贸易。而事實上两国同处北美洲,文化风俗相近,经济上互相依赖。所以两国从1986年5月开始正式协商与谈判,并最终于1987年10月达成了协议。1988年1月,两国正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次年1月生效。

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而墨西哥与美国有较好的地缘优势,接壤的土地为墨西哥移民提供了进入美国的机会,久而久之,相当数量的墨西哥人进入美国。这些人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先驱者,促使两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共识,并于12月17日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1)特有的南北合作模式

成员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经济互补能促进各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美国依赖于能源进口,而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尤其是墨西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世界能源供应大国,其石油储量为世界第四位。相反,美国每年石油消耗量相当可观,其主要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的进口。而动荡的中东局势并不利于美国选取中东为长期能源供应商,相对安定的墨西哥自然会成为更好的选择。与此同时,对墨西哥来说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摆脱落后的生产模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大国主导型

在任何经济一体化组织中,都会存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尤为显著。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为主导,墨西哥和加拿大处于依附地位。

(3)战略过渡性

美国热衷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其目标只是试图更好更快地完成控制整个美洲的战略部署,从而获得一个潜在的受其控制的市場,与欧洲争夺世界主导权。而目前加拿大和墨西哥依赖于美国发展经济,它们也想通过贸易区获得更多发展经济的的机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二、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原因

1.二战结束后到80年代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模式

墨西哥是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但偏内向型经济。

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的稳定保证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促进了产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有数据显示(百分比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由此可见,墨西哥已经渐渐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做出转变。与此同时,墨西哥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渐渐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70%以上。

2. 80年代以后债务危机

1982年,墨西哥因为无力偿还到期外债,债务危机由此爆发,政府主导型和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宣告失败。自此,墨西哥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低迷状态。

沉重的外债和本国资金减少使墨西哥领导人逐渐意识到封闭的不可能性,于是一改内向型经济,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通过财政紧缩、控制通货膨胀,调整进出口结构、刺激私人投资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使本国经济略微复苏,走出困境。

此时的墨西哥,可以说是都尝到了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它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也就在此时,美、加的经济合作如火如荼,墨西哥领导人抓住机遇,与美、加合作,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经济发展,走向世界。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渡过金融危机

继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债务危机,墨西哥于1994年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一度受到重挫。1994年12月,新上任的墨西哥新政府也无能为力,只好宣布本国货币贬值15%,任由汇率自由浮动,但这反而使促进了金融投机活动,使其愈演愈烈。大批外国投资者撤走资金,墨西哥金融市场岌岌可危。

此时的美国和墨西哥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墨西哥的经济遭到重创也势必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帮助墨西哥处理危机,曾经一日内答应墨西哥中央银行的请求,两次买进墨西哥比索,这才稳定了墨西哥金融危机。

(2)吸引外商投资

我们知道,墨西哥是拉美人口第二大国,其与中国一样,人口众多且劳动力价格低廉(仅占美国十分之一),而美国和加拿大本国劳动力相对少且价格很高,所以美、加正是看中这一点,纷纷在墨西哥设厂投资,因而墨西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其年平均吸引外资120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投资占主要部分。

(3)就业机会增加

前面一点讲到,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正是墨西哥的优势,美、加的投资设厂为墨西哥人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使许多农民走向城市。有调查显示,1997墨西哥的失业率为2.6%,而2000年竟下降了1个百分点至1.6%。据统计,在2014年墨西哥失业率又达到了危机前水平,根据墨西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10月至12月,墨西哥失业人数高达230万人次,失业率为4.4%。与此同时,据墨西哥社保局(IMSS)统计,2014年墨西哥新增就业71.5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53%。

2.不利影响

(1)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消失使大量外商涌入,墨西哥本国出现了许多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商品,更加吸引人们眼球。而许多传统的民族工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只能靠边站,不少民族企业也因为没有销路而纷纷倒闭。

(2)农业与环境问题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越来越多的美国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市场,墨西哥农作物种植面积已严重了400万公顷,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10%。这对墨西哥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墨西哥小农阶級数量岌岌可危,墨西哥民众损失了大量工作机会。协定生效后最初4年,多家美资林木产品公司在墨西哥开设工厂,发展制造业,而且厂址多集中在墨西哥南部宝贵的原始森林区,使墨西哥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此外,这些工厂也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

(3)技术问题

协定生效的十多年中,墨西哥高新技术人才匮乏、对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要求低,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完全发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大多数墨西哥的跨国公司98%原材料的依赖进口,而墨西哥政府在技术转让方面对跨国公司也未做出相应的规定,使得给墨西哥接受的技术都过时已久。

四、总结

北美贸易区的成立完美地将美国的技术管理,墨西哥的劳动力和加拿大的原材料美国的技术管理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应该互帮互助、互利互惠,加快不同程度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依靠美、加的发达水平带动墨西哥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墨西哥也不能松懈,不能仅仅靠着发达国家的援助而固步自封。又譬如国家要培养更多科技及管理人才,靠本国人才发展本国经济。总之,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是许多小国可望而不可得的。尽管也有弊端存在,但是只要国内找到克服弊端或者尽量减少损失的措施,再加上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有力推动力,墨西哥经济一定能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芝芸.《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南北经济一体化的尝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版.

[2]李连仲.《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

[3]张静.《北美自由贸易協定对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影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

[4]朱书林.《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背景》,《现代国际关系》,1992年5月期.

作者:徐丹青

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论文 篇2:

跨国贸易“自由”形态研究

【摘要】“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行,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的动因和成功运行的经验,对中日韩三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美自贸区 中日韩自贸区 启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第一个以地缘关系为纽带,成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历经20多年的成功运行,成员国合作而伴生的国际贸易、产业融合、直接投资、技术交流、服务贸易等相关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北美自贸区的发展经验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上实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在这个区域内,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经济互补,推动了北美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尤其是改变了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重要格局。20年的市场运行,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实施有差别、非同步的关税消除。在北美自由贸易的框架下,三国修改了一些实施过程的规定,为了照顾经济体内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平衡经济发展进程,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实施有差别、非同步的关税消除。经过10年~15年的过渡期,建成一个消除所有贸易壁垒,取消贸易关税的商品自由贸易区,并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内完全自由流动。为了实现该目标,参与国都通过分阶段、分步骤来达到相关的协约。规定了发达国家之间取消关税的时间是10年,发展中国家是15年。

区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美加墨三国不仅加强了经济、贸易、资源、技术、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等多领域的合作,尤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美加墨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下签署了附属协议《北美环境合作协定》,在环境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环境保护计划。开展了新环境保护合作计划,签署《2000年~2002年北美行动计划议程》。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合作是对现行贸易协议的执行和完善,是北美向整个美洲的环境标准的趋同和合作模式的推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环境保护制度与合作方面,并没有设置环境或生态上的标准,强调了成员国要在环境保护上合作。共同建立了环境应急状态程序,采取共享环境保护信息的措施,制定了新的环境标准。

把扩大就业作为自贸区的目标之一。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初就将扩大就业作为其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期通过增加投资创造效益,扩大就业岗位。国内外的直接投资首先给墨西哥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墨西哥的客户工厂的数量增加了17%,就业人数增长了46%。由于需要利用发展中国家当地的比较优势,外国大量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拥有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低廉的劳动力,以及便宜的土地价格等因素均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外国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加工业、食品等行业。这些行业使墨西哥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充分考虑发展中成员国利益。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属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时,充分考虑墨西哥利益。北美自贸区协定签订了劳动关系合作协议。协议包含的内容有:罢工权利、劳工结社和组织起来的自由和权利,集体与用工企业签约的权力、禁止强迫劳动的权利和保护儿童、妇女同工同酬,消除雇佣歧视、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伤害、提供最低劳动保护、赔偿工伤事故、保护移民工人等权利。为此,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了劳动合作委员会,要求各国加强本国的劳动法标准,协定没有明确制定新的劳动法律法规。

争取共识、先易后难。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初,面临许多困难和分歧。贸易协定开始执行的争议的地方是降低关税、非关税壁垒。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签署的关贸协定并不仅仅是降低进口关税,还有许多三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问题。另外,政府行政不能侵害外国投资者的财产和利润。在反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上,执行劳动法保护劳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政府之间要合作。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化解矛盾,平息争端,搁置争议,寻求共识,先易后难。

区域内投资,优化成员国产业结构。墨西哥有效利用了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大幅调整了进口关税,对外国的金融企业实行全面放开政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外国巨额资本的作用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伴随大量的投融资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外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成员国的新兴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成员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北美自贸区加强了成员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成员国之间的资源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形成互补。

通过贸易优惠,扩大贸易规模。美国作为北美自贸区的倡导者,也是北美自贸协定的主导者,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分析贸易区内部的实力结构发现:美国拥有90%的经济实力,却只有66.6%的人口;加拿大有8%的经济实力和7%的人口;墨西哥虽然有26%的人口,却只有不到2%的经济实力。贸易区的贸易优惠政策,扩大了区域内的贸易规模。在关税和贸易选择上分别针对不同国家的情况给予了相应的优惠,以确保成员国的最大获益。

高新技术交流合作,优化经济结构。北美自贸区通过贸易机制和投资机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交流合作,优化了经济结构。墨西哥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发,将商品重新出口到美国,再从美国再获得巨额投资和技术转让,加快本国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垂直分工中获得较多的利益。美国、加拿大利用其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了墨西哥的市场,通过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调整。

灵活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北美自贸区运行过程中,贸易摩擦和争端时有发生,双边的碰撞和维系既需要共识也需要必要的妥协。因此,北美自贸协定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维系各自利益的争端和摩擦,需要每个成员国在协定框架下自觉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和谐发展,合理化解争端。北美自贸区成功的运行,得益于其高效独特的争端解决机制。在一般争端解决机制中,基本原则是通过相互合作与磋商达成圆满的解决办法。该机制限定了争端解决的时间,一个争端的解决要经过争端双方的谈判和磋商,30~45天内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的争端,成员国都可以要求贸易委员会解决。委员会通过召开全体会议,在发生争端的国家之间进行斡旋、调解、调停,或改用其他可以选用的手段来达到问题的解决。整个争端解决机制将实用主义和法制主义融为一体,灵活创新的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组建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提供了便捷的争端解决方案。

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区内自由贸易。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北美自贸区采用了风险管理系统,人力报关系统被电子预报关制度取代。同时,报关行被改成由报关代理人申报进口,并且简化了报关单内容,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在自贸区内的自由流动。在美国和加拿大全天24小时开放的有66个繁忙的大陆口岸,其他地方开放16个小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还签订了一系列海关、口岸方面的协议,简化通关手续,缩短口岸通过时间。北美自贸区全面实现了快速通关,为贸易自由和畅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区域互助,化解成员国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北美自贸区建立之初,墨西哥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增长受到重挫,但是,美国、加拿大给予了重要帮助和支持。美国先后给予了墨西哥5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相继拿出数百亿美元援助墨西哥。墨西哥自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这较高的增长率。加强北美自贸区内的金融互助,有助于防范新的危机,自贸区通过调整成员国的产业经济结构、资源共享、合理利用配置资源,加快区域内的国际分工,扩大和吸引了对外投资,增强了合作成员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了抵御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的能力。

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启示

北美自贸区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宏观启示。北美自贸区是世界最大的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是亚洲最大的自贸区,加上老牌欧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世界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发展而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三大自由贸易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北美自贸区志在必得,中日韩自贸区势在必行。两大自贸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因此,从自贸区理论、战略、构建和发展、经济效应等方面来看,都有其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点,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发展、成功与经验,对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

自贸区理论的启示。从理论层面来看,北美自贸区构建与运行的典型意义和成功经验,具有“模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对世界自由贸易理论体系建设是一种突破和创新;即北美自贸区成功,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构想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之间才能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才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为各种经济矛盾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很难结成大型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历经20年的成功运行,突破了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的认识思维模式,充分印证了构成经济集团、实现区域一体化,深层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地缘关联性、战略共存性,大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的理论设想和推论。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运行,也可以从北美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中,找到理论体系的突破口和创新点,找到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成员之间的利益“契合点”。

经济战略的启示。从战略层面来看,北美自贸区的成功运行,体现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经济战略、美国经济战略。这种“国家级”经济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的“核动力”。北美自贸区积累了20年的战略发展经验,不仅对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巨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了“北美自贸区”的主导地位,获取最大的利益和资源。这就是战略的图谋和力量。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同样具有“国家级”战略。作为继“欧盟”、“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不仅具有战略可行性,而且,对亚洲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北美自贸区体现了大国的引领、主导、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发展,同样需要大国的引领、推动、先行和发展。中国是日韩最重要的第一贸易伙伴,日韩是亚洲经济强国,但日韩国内面积狭窄、资源匮乏,决定了其对中国市场及世界资源经济和贸易市场的依赖性。中日韩三国的地缘性、经济依存性、资源互补性等,都表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事实上,中国已经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很多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国内的一些省级自贸区等等,但这些自贸区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但这种作用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只有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运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自由贸易区,才是真正的国家级经济战略,真正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融合、战略发展、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战略意图。

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三个经济大国,涵盖人口15亿,GDP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东亚地区的90%,已超过欧盟。而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将实现三国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深度合作,市场更加开放,贸易更加自由,逐步实现货物、人力、资本更大限度的自由流动,促进三国产业调整和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

自贸区构建与发展的启示。北美自贸区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较大,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差异性,使北美自贸区具有“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的特点;既存在美、加之间的“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也存在着美墨、加墨之间的“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基于此,对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运行,借鉴北美自贸区垂直分工合作的“模式创新”理念,利用成员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发挥成员国的互补优势和比较优势。中日韩三国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求同存异,共赢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规模较大的市场潜力,但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发展,需要借助外资和技术力量。日本经济最为发达,资本和技术资源雄厚,但自然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需要中国大市场拉动需求。韩国是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同日本一样也存在自然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等问题,既需要借助日本更先进的技术,又需要利用中国大市场拉动消费,以及劳动力资源。中日韩通过自贸区模式合作,可实现资金与资源、资源与市场、市场与技术等诸多资源领域的互补优势。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在政治上存在较大分歧。三国如何在经济合作中,从长远利益出发,本着政经分离的原则,求同存异寻找经济共同利益,通过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创造和开辟国际协商和协调渠道,增强政治上的互信,促使中日韩三国成为经济上合作共赢、政治上团结互信的战略伙伴。同时,还要探索与美国的制度联系。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进程中,要考虑和美国的合理关切,发展与美国的互利合作,诱导和鼓励美国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经济效应的启示。一是借鉴北美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区别对待对经济水平有差距国家。在贸易壁垒的取消上实行差别化。在中日韩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上增强中国参加的推动力量。二是根据国情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在一些差距较大的产业上,分步骤实现贸易自由化。三是对条件成熟能够满足国际分工需要的产业可以先期实行自由贸易。四是加强三国之间合作分工,在竞争中分工合作,互相促进,提升区域产业质量和竞争水平。五是加强三国在科技开发、劳动力资源、环境保护、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六是实现互惠互利,和平处理纠纷和争端,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借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和经济效应,最重要一点,就是,中日韩自贸区要建立健全一系列成熟完善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制度和机制,理论是指南,战略是导向,构建与发展是创新,经济效应是动力,而制度和机制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稳定运行的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责编 / 丰家卫(实习)

作者:李者聪

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论文 篇3: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制度概论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正在日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前途。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贸易安排。其旨在促进区域内乃至全世界的自由贸易,而且其基本制度都呈现出成熟的法制化特征。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强调国家主权,其主权的让渡是有限的。正是由于这个根本原因,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法律制度方面呈现其独特性。本文只选择其中的一些重要规则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制度可以为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北美自由贸易区 法律制度 冲突 解决 借鉴

一、北美区域贸易法律制度的构建背景

1848年美国-墨西哥战争使得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留下了领土宿怨,但其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近160年的时间内没有相互发生过战争。在1916年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当墨西哥领袖潘乔•维拉袭击新墨西哥的一座小城后,约翰•皮尔辛将军率领部队跨过边界追击墨西哥军队,但无果而终。然而,这也几乎算不上一次真正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美国不仅和自己的近邻和平相处150多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也不存在军事紧张状态。美加边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边界,美墨边界是世界上第三长的边界。但是在这两条边界上都没有驻军防守,尤其在墨西哥边界有很多关税和移民机构,但却没有任何军事堡垒。在成员国经济总量上,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也存在重大的差别。在北美,美国的经济绝对的占优势地位,美国经济总量大约是加拿大的10倍,大约是墨西哥的20倍。

“北美”这个词并不能使人想起任何特别的东西,它只代表地图上所描绘的北美大陆形状。150年和平的历史和美国强势地位的占据,催生了一种北美三个国家间“分立”的观念,加拿大和墨西哥尤其持有这种观念。美国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些,而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当然对此很重视。而“主权”这个词在北美具有一种特殊的强制力。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初衷不是来自美国。它起初来自加拿大,并最终导致了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完成。建立北美大陆范围的自由贸易区的想法来源于墨西哥,尤其是墨西哥卡洛斯•萨利纳斯总统政府,萨利纳斯总统将其作为一种开放自由市场和实施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手段。

二、立法机制与法律体系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机构是由3个政府内阁级的代表组成的“自由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称为秘书处的一个常设机构进行协助。他们的功能是劝解、调解性质,并没有被授予一般意义的立法权,只是在协定规定的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例如在NAFTA争端解决小组所采用的程序规则中,自由贸易委员会才有一定的立法权。

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没有授权其主管机构“自由贸易委员会”以立法权,自贸委员会没有进行“二级立法”的权利,因此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法律体系较为单一,只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及其相关附件构成。

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效力,就美国来讲,在美国的宪法体制中,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拥有条约的地位。条约和联邦法律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最高法原则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效力高于所有与之不相符合的州法律。它的效力也优于其他在其之前制定的联邦法律。与所有的条约一样,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从属于美国宪法和其他在其后制定的联邦法律。如果美国国会废除了整个的或部分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将会在国际法层面上违反约定,这将引起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责任。然而,一个美国法院如果必须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一个后来制定的联邦法律之间进行选择的话,它将适用这个后来的联邦法律。与此同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绝对没有与欧盟法律一样的“直接效果”。《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否定了“直接效果”的观念。首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明确规定不应当授予一个成员国公民起诉另一个成员国的私权利。一个公民是否应当基于违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起诉自己国家的政府,这个问题应当完全由该国家的国内法决定。根据美国法律,很确定规定不存在私人起诉的权利。也就是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是一个“自动生效的条约”。总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纯粹涉及的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义务。

三、法律冲突与争端解决

北美自由贸易区没有建立起强大的机构以承担起协调法律冲突和矛盾的重担。它主要是在法律结构和法律技术层面去发掘调和法律的手段,并试图通过两个层面的结合为法律冲突的解决提供一个有效的机制。例如,在调和有关健康、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法律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区明确承认每个成员国有权制定自己国家这些方面的法律,但是同时认为成员国有义务“共同合作”以努力融合他们的法律,并考虑科学的“风险分析”和被世界公认的标准。它不仅禁止成员国使用有关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法律作为一种随意的贸易歧视或隐蔽的贸易限制,还要求其建立相互承认成员国之间产品标准的机制。

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不同的争端时都有相应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几乎都是由成员国派代表参加,而并没有像欧盟法院那样的超国家机构的存在。如在第20章所规定的一般争端解决程序中,有科学审查局、自由贸易委员会和工作组。同时,从争端解决的模式上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争端解决模式融合了外交和司法两种方式,具有灵活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在外交方式中,所有的几种机制中,都强调了磋商和谈判程序。在面临一个争议时,成员国政府被号召起来进行磋商并努力合作以达成一个决议。如果协商不成,他们可以去寻求自由贸易委员会的调解。如果外交方式不能很好的解决争端,成员国开始启动司法程序,即如果自由贸易委员会的调解失败了,其可以指认一个仲裁专家组,开始依据仲裁程序进行仲裁。这种仲裁程序主要体现在NAFTA第11章规定的投资争端解决中。同时,仲裁专家组做出的最终结论是“报告”而不是一个“裁决”,专家组的报告要求争议双方要“通常的依据该报告”来处理问题。如果通过上述程序他们还是不能解决争议,那么争议双方只能依靠自己来处理这个争议。最基本的原则是,一方唯一的制裁方法是从另一方那里收回“相等价值的利益”。这也是GATT处理争议程序所遵循的最基本的遵循义务对等原则。由此可见,专家组的报告不具有司法强制性。

北美自由贸易区本身并没有创设独特的争端解决机制,特别在与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投资和协定通常解释有关的争议方面,这是 NAFTA 争端解决机制的一大特点。NAFTA总共规定了几套适用范围不同的争端解决机制,分别是第11章规定的缔约国与另一缔约国投资者之间的争端解决程序,其中除了自设一个程序外,还引用了三个国际仲裁程序供当事人选择;第19章规定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事项的审查与争端解决程序;第20章所规定的一般争端解决程序;NAFTA 的两个分协定《北美环境合作协定》和《北美劳工合作协定》建立了各自的争端解决机制,分别适用于环境问题争端和劳工问题争端的解决。

我国目前正在参与或将要推动的区域贸易安排与NAFTA具有更强的相似性,例如,我国和东盟10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冰岛等国(地区)无论在历史、经济和地理背景,还是在立法体系、法律制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点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很类似。因此,我国在和这些国家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的法律框架时,应当主要借鉴NAFTA较为简洁、松散的组织机构和温和的法律制度,比如温和的争端解决机制等。设立争端解决机制用法律方法解决一个国家内各区域的争端,对于实现中国区域贸易一体化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减少矛盾,避免冲突升级,促进区内法律秩序的稳定,更好地保障各方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代中现.中国区域贸易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自由贸易区为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贵国.区域安排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杨丽艳.东盟的法律和政策与现代国际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5]吴志攀,余劲松.国际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马晶.首届东亚峰会签署宣言中国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2005.

作者:张雅静

上一篇:供电企业公司制改革论文下一篇:空间联系的城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