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2024-04-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精选6篇)

篇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作者:王宇飞,郑怡

来源:《华章》2010年第6期 本站发布时间:2010-5-25 11:45:17 阅读量:347次

摘 要:作为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同时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自2002年开始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这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这一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未来必将对中国经济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85-0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建成。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4.5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

(一)产生背景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后,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不仅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方面与东盟有着良好的经济合作条件,双方在国际社会事务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因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做出了积极的战略决策:发展和加强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

(二)发展进程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的赞同。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2007年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规范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和处理与服务贸易相关问题的法律文件,规定双方开展服务贸易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包括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

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削减时间表

起始时间关税税率覆盖关税条目参与国家

2000年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85%的CEPT条目原东盟6国

2002年1月1日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全部CEPT条目原东盟6国

2003年7月1日WTO最惠国关税税率全部中国与东盟10国

2003年10月1日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降至0中泰水果蔬菜中国、泰国

2004年1月1日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

2005年1月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全部中国与东盟10国

2006年农产品关税降至0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

2010年对所有东盟成员国降至0全部减税产品原东盟6国

2010年关税降至0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中国与原东盟6国

2015年对所有东盟成员国降至0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东盟新成员国

2015年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关税降至0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东盟新成员国

2018年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有成员国降至0剩余的部分敏感产品东盟新成员国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2002年11月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之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很慢,在亚洲这些国家当中,没有一个跟其他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东盟签订以后,在亚洲出现了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潮。东盟利用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巨大影响,继续跟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签订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也和其他一些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加速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唯恐美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利益被边缘化,迫不及待地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重新拉回到东盟合作框架之中。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表示,美国相信东盟对全球的繁荣、和平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给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及APEC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动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结合NAFTA主导的美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亚太地区不断增加的双边FTAs,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APEC的进程。但是FTAs的约束性对APEC的非约束性原则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由竞争性自由化造成的FTAs的“轴心—辐条”体系会削弱APEC成员的凝聚力和平等性。

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成果及发展前景

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签订后,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到2008年的2311亿美元,双边经贸年均增幅达24.2%。即使在全球出口一片惨淡的2009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也保持区域最低水平。而根据商务部网站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11月单月,中国对东盟出口107.6亿美元,同比上升20.78%,与美国、欧盟、日本相比,率先实现了正增长。

可以说近年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实现了迅速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今后几年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会更加趋于合理化。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正式启动和实施,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对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彼德•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M].戴炳然,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宫占奎,主编.亚太经济发展报告2008[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2002(05).[4]刘晨阳.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篇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一、“十五”期间我县城市建设成果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主管部门指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工业强县、开发带动”战略,以城市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破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步入有史以

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文章-http:///找文章,到]

(一)城乡规划工作上了新台阶

围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拉开城市框架,拓展产业空间,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开展各项规划编制工作。5年来,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40多个项目(包括基础测绘)的编制。其中:第4轮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着重对东西两区用地、空间拓展、产业布局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石练(大柘)、云峰等副中心镇规划、其他各建制镇、乡集镇及中心村规划的完成,已为全县城乡发展构筑起了严密的规划体系;各个农民新村规划、滩坑电站移民新村规划、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下山脱贫新村规划为加快人口集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妙高山风景园林规划、南溪路绿化规划、县城平昌广场规划为美化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保障;东城工业园区控规、职教园区、龙潭小区、车站路梅溪小区、上石马小区等各个重点项目的详规以及环卫、供水等各项规划,进一步提高了县城规划的覆盖面,目前县城规划区内控制性详规覆盖率已达到65。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多方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开展了“阳光规划”工作,使规划工作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5年来的规划成果,彻底扭转了以往城市规划滞后于建设的弊端,解决了建设项目无规划的突出矛盾。同时通过各项规划的实施,使县城建成区面积从九五期末的4.3平方公里上升到4.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上升到7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从上升到,县城的辐射功能明显提高。规划在为城市建设提依据的同时,也给社会各界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广大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得到了加强,科学发展城市的观念深入人心,依靠科学搞建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旧城改造带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强势推进

5年来,我们面对新形势,狠抓发展机遇,经受国家宏观调控所带来的考验,特别是面对土地、资金、空间等要素制约,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5年共投入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亿元,占全县基础设施总额(31.8亿)的14.78;完成了县城中心地段青云片旧城改造,建成了平昌广场,对县城东、北两个进城口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拆迁龙潭小区、车站路、梅溪小区,拉开城市框架,接通高速公路,为县城“东进西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年共计拆迁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拆迁改造地域面积37.4万平方米,通过旧城拆迁改造,新开了西街、南门路、江滨路、南溪路、广场路、环城西路、职教园区道路、龙潭路、车站路、梅溪路等多条城市道路,新建了南门、荷花滩、叶坦、上石马、古院、龙潭等多座城市桥梁,消除了县城交通瓶颈制约,目前县城城市道路总面积为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19平方米,新开平昌广场地下停车场和渡船头停车场,缓解了县城停车难问题,新开19个公交车停靠点,通过拆迁改造带动了妙高山公园建设,形成了江滨绿化带、街头绿地、居住小区绿地不断增加。县城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使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70平方米。新铺设县城至钢铁厂、金岸至余家、叶坦至工业园区、上石马小区等各个地段各个小区的城市供水排水都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同步推进。大型垃圾填埋场与污水处理工程都进入实施阶段。

(三)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五”期间,我们在狠抓旧城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了产业培育和发展,始终把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坚决执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政策,严格控制县城规划区内私人建房,改变旧城拆迁安置办法,变“有土安置”为“无土安置”,对旧城拆迁后的商住用地适时推出,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出让,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进行改制重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目前已有房地产开发企业9家,建筑业企业家,其中二级资质的企业1家,实现了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从量的改变到质的提高,5年来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0.4889亿元,新建各类商品房建筑面积33.5646万平方米,销售(不含预售)各类

商品房26.1703万平方米,办理房地产交易4604宗,交易建筑面积66.59万平方米,建筑业完成产值13.7080亿元,房地产税款11157万元,建筑业税款5534.25万元。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使县城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县城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平方米,同时各类商品房和住

宅小区的开发建设,配套设施的完善,市民居者有其屋到居者有佳屋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四)城市管理在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中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我们用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环卫方面:河道74.8万(招投标)对县城各街道及7大社区里弄共54万平方米的清扫洁权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全面推行垃圾袋装收集,对妙高山公园、县城“三溪”水面保洁工作实行招投标,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强化环卫管理工作,实现了环卫工作由“花钱养人”到“花钱办事”的转变,消除了环卫管理工作中的盲区,县城各公厕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城市拆迁方面:从青云片开始,一改过去“有土安置”的办法,实行了货币补偿与产权调换,并在建立“拆管分离”机制上做了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城市公用事业方面:城发公司积极履行职责、搞好资金运作,把拆迁等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公益事业办实办好。规划管理方面:实行监察队员进驻社会分片目标管理制度,改变以往各类违章违法建设行为仅靠群众举报而获得信息的被动做法,特别是加大拆建力度,整治进城口、城郊结合部、规划流动摊位、清理马路市场,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现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自由裁量权,将所有行政审批纳入县政府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房管、监察、白蚁防治等职能工作一并进入审批中心,方便群众办事,村镇建设用地审批与土地管理在全市率先实行“二表合一”制度,解决了土地管理与城镇建设规划相互脱节的矛盾,受到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干部管理上: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正在形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在不断增强。

回顾“十五”走过的历程,**县建设系统取得了各方面令人满意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和各有关部门的表彰:2001年我局被评为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2、2003、2005年3年在全市建设系统考核中都获全面工作优秀单位称号,2005年获得县委、县政府全面工作考核二等奖,其他环卫、房管、城建等所属单位及个人获得县以上乃至省部级荣誉的也不断增多。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从现在到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5年规划,长期困扰我县发展的交通等瓶颈制约将得到根本缓解,这为加快发展提拱了可靠保障,得天独厚的生态、山水、人文、矿产等资源优势,将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是我县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和重大机遇期,因此城市建设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工作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工作全局,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十一五”期间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

根据城市化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十一五”期间规划工作要在县城总体规划指导下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1、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做好环城北路、环城南路、东城工业区与云峰区块的连接道路等项目建设的规划,通过规划的深化、细化、引导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格局。

2、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做好城市设计,做好重点地段、重点区块的详规以及专项规划,如古院至三墩桥区块、云峰啤酒厂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水泥厂区块(缓坡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县城排水、公交、燃气、道路交通、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

3、围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黄沙腰、新路湾、三仁、应村以及有关中心村的规划工作,认真探讨城乡一体化这一课题,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有效载体,通过规划,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缩小城乡间的发展差距,加快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步伐。

在各类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上级要求,进一步强化“强光规划”工作,使规划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进一步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市政基础设施应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科学安排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重点加强新区(包括东城区和云峰区块)建设的引导和扶持。

1、拉开城市框架:通过车站路、梅溪小区旧城拆迁改造建设城北道路网,使县城北面进城口与高速公路顺利对接;通过龙潭小区开发建设,形成城东道路网;通过西门路建设,加快城西区块道路网工程建设步伐,以此带动城西区块的开发;也就是通过几个进城口的改造,实现县城“东进西拓”的发展战略,引导人口与创业集聚。

2、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环城北路、环城南路、西门路;完善公交线路布设,在现有线路的基础上,增开××——××等×条线路;新建××等×座城市桥梁;完成东城区主干道,西城区至云峰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通过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强化县城的中心地位。

3、改善人居环境:在完成城北、城东几个进城口拆迁改造的基础上,力争完成剩下的荷花滩、实验小学等几个区块的拆迁改造;新建龙潭、吴东畈、古院等几个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集中力量完成历次拆迁农民安置小区配套建设,主要是上南门、螺蛳庵、龙潭、梅溪庵、渡船头、上江、金岸等农民安置小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如龙潭区块的2个公园建设及进城道路的亮化工程,进一步搞好妙高山风景园林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人居环境。

(三)狠抓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县“十五”期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入5亿多元,这些资金主要是依托房地产业的发展,通过土地出让获取的土地出让金而筹集起来的,因此引导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十分重要意义。

1、抓建筑业要在安全生产为主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各建筑业企业晋升资质等级,调整我县建筑队伍结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适应城市化建设新形势;要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整治,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要加强建筑行业各类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

2、抓房地产业主要是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新形势,善于研究和解决本县实际问题。要深入探索廉租房建设的新途径,认真执行农村村民建房新规定,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要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加强和完善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运作行为,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信用体系,引导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

(四)进一步抓好城市管理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建设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和汤显祖文化节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发挥职能优势,与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做好城市管理当中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同时继续抓好环卫管理,进一步加大违章违法建筑查处力度,进一步做好市政设施维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闲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

建设系统各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提高建设系统整体素质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取信于民的基础,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塑造城建人的良好形象。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人心、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县建设局

二OO六年二月二十日

篇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前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包括:中国和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二、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大贸易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就很容易理解中国在积极维护自由贸易体制上的立场;就是说,维持自由贸易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体系内其他国家的利益。自贸区构想于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上,由中国和新加坡提出。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是自贸区设想的创始者。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会议上,东盟与中国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因此,中国在推进和东盟的自由贸易方面从一开始就扮演了一个领导角色。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

东盟都希望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得利益,但同时东盟各国对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表示担忧。虽然,中国和东盟的产品在某些方面互补性很强,但是,东盟各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品相近,产业结构都也十分相似。东盟各国担心一旦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产品会席卷东盟各国,对东盟各国经济发展造成威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东盟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不得不对中国商品的进入持防范态度,这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东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贸易区内的获利程度也不同,各方都想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也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东盟各国不仅担心中国经济的冲击,更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对各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在南海地区,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存在着领海争端,东盟不仅在军事上加强与美国的合作,而且在经济上谋求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合作。这种对华的不信任态度也会对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迫使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也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联系,以期在经济和政治上获利,这也会降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后的时效性。

此外,东盟各国的政治制度差别巨大,文化、种族、宗教等也不同,有的国家社会局势不稳,民众不满情绪高涨,这些都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发展产生干扰。

四、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首先,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经济的互补性和国际竞争力。一是要努力扩大内需,不断提高国内需求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培植国内需求的新的增长点;二是要努力稳定和不断扩大区域市场,各国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特点,使中国的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同东盟各国的资源、有利地理位置等优势结合起来;三是加快产业和产品升级,各国应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其次,努力拓展多领域、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根据双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今后合作的重点是金融和高新技术方面,共同防范金融风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中方应和老挝、缅甸、泰国等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航运,拓展其他资源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泛亚铁路的建设。

再次,处理好各种区域合作形式的关系。一是要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进程;二是要重视“10+3”作为东亚合作主要渠道的作用,促进东亚各国在金融、科技、信息等多方面的互利合作;三是要促进三个“10+1”之间及其与“10+3”的协调发展,三个“10+1”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相互协调,妥善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多和不适应性,为逐步过渡到建立“10+3”东亚自由贸易区创造条件。

最后,要增进沟通和互信,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当前,恐怖主义、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活动日益突出,成为威海区域白纸全球安全的重要因素。政治、安全的对话与合作可先从这些领域着手,逐步扩展合作内容。双方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各界在各方面的交流,加强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合作。通过双方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沟通合作,为推动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第一,中国同东盟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我国入世将为东盟产品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也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一方面来自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自对东盟具有潜在优势的产品。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

第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我国的投资。

第三,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随着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会全面展开,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将带动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及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启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

篇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一,2010年正式投入运行。CAFTA促进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创造,整体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成员国社会文化层面的交流。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组织,CAFTA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普遍零关税的情况下,如何加大经济区域合作,实现补偿贸易,改善自贸区内部的恶性竞争,形成有别于日本—东盟自贸区、韩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特色等都是困扰CAFTA发展的因素,因此分析SAFTA的长远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的规范化和法律化。2012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高达4000.93亿美元,进口贸易达到19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口贸易达到204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CAFTA的成立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由于经济一体化合作组织的建立,双方从最初的“早期收获”到如今的互利共赢,从完善双边贸易软环境的政策到大幅降低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货物关税的贸易政策,促进了一体化组织内部的贸易创造,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双边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国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2年年底,中国与东盟各国累计双向投资已达1007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东盟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占比76.6%,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技术人员的良性互动。

自贸区在社会层面也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由于“早期收获”政策,从订立条约伊始,双方都将关注焦点集中在敏感的农产品贸易领域,关税的大幅度降低有利于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惠利了以东盟内部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从一体化进程中受益。

建立了地缘政治的良好纽带。面对政治包围圈的困境,从经济领域寻找突破口,在大国博弈中寻找到有力支点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成立CAFTA,实现在经济上合作、政治上互利的双赢模式是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存问题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展现优越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这制约着自贸区的长足发展。

首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面临着严重的结构趋同。除了新加坡和文莱等个别高收入国家之外,东盟大多数成员国同我国一样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相似,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也大相径庭。以农产品的出口为例,我国与东盟诸国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级谷物,而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比重则较低,很大程度减少了区域内部的贸易创造,缩小了贸易量。

其次,我国与东盟贸易的顺差对东盟各国的贸易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CAFTA的建立使双边贸易量大幅增加,与出口贸易的大幅增加相比,我方进口贸易额却增加缓慢。中国产品有更好的性价比和竞争优势,在零关税的大环境下,对东盟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农产品行业造成了较大损失,倾向性的贸易顺差制约了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在面临日、韩与东盟自贸区的竞争压力下,关税壁垒已基本消除的CAFTA一体化进程陷入停滞。经过12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税已降至很低,如何在非关税壁垒以及投资、经济合作方面推动一体化进程,则相对较为困难。如何找到双边贸易体制的平衡点,推动深层次经贸合作和一体化进程,成为制约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瓶颈。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前景展望

针对自贸区存在的贸易结构趋同、贸易顺差严重、一体化进程深度推进困难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对自贸区的发展进行规划展望。

第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带动经济增长,开展补偿贸易新模式。造成贸易结构趋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方与东盟共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良性转变,是避免产品结构趋同的根本方法。同时,同中求异,在结构趋同条件下寻找异处,推动国际分工的细化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形成补偿贸易的新模式,增强整个自贸区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二,针对我方贸易顺差严重问题,加大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带动周边诸国的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基础上,形成差别化策略,扩大东盟国家的出口。同时为了保障区域内落后国家的利益,应建立区域贸易补偿机制,对遭受贸易损失的国家提供出口优惠政策、保障其权利,维护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第三,在日、韩自贸区压力下,寻求自己的贸易优势,进一步深化同东盟各国在服务、金融、高新技术、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走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宽领域、深层次、形式丰富的全面一体化,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篇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十三五中国医院建设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

医改精神是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趋势

2015年5月6日国办发[2015]38号《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十九)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要求。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公立医院优先配置国产医用设备。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这是国家2015年第二次“叫停”公立医院规模盲目扩张的强力措施。

一、医院建设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医院建设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医院基本设施和服务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医院就诊条件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是,公立医院盲目扩张规模,从补偿性扩张发展为冲动性扩张、从大医院蔓延到市县级医院,公立医院扩张难以自制,必须由政府来踩刹车。

建设发展中存在问题

(1)部分地区公立医院无序扩张:规模越建越大3000床、4000床、5000床、7000床、10000床?

(2)医院建设项目急于开工:随意变更设计、扩大规模、追求豪华装饰、大面积玻璃幕墙,项目管理粗放型,存在“三超”现象(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

(3)医院建设项目节能设计薄弱:节能设计不到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少,个别医院项目竣工后就面临节能改造。

(4)医院自筹资金贷款搞建设:借债负债运行,医院背上沉重负担,医院资产负债率举高不下,影响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原则。

(5)绿色医院建筑评价(国家标准)迟迟未发布,影响推进实施。

(6)缺乏刚性的区域卫生规划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政府审批、监管薄弱。原因分析

(1)政府监管缺失,缺乏刚性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公立医院新增床位必须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2)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

(3)缺乏有效的医改政策引导:看病难、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快速增长。(4)医院之间盲目攀比:追求床位规模、竟相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等粗放式扩张发展。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5)公立医院存在逐利机制问题。

(6)医院建设管理模式落后:缺乏有效制度和监管机制,没有按批准的规模和概算限额设计,随意变更设计,缺乏有效造价控制。

(7)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尚未发布:缺乏相关配套的支持政策,影响医院推进实施。

二、医院建设发展背景

医院未来建设和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医改精神,以及本地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和医改试点方案的要求,结合国办发【2015】14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的要求来谋划和实施。

这是公立医院未来建设发展趋势的政策信号,我们分管医院基本建设的院长必须明白这一重要发展背景,这对医院未来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建设管理模式带来新的思考。

(2009年-2015年)国家精神汇总 2009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提出: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形成规范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2010年2月

卫生部、中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保部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2011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提出: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控、老年护理、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2012年1月

国家卫生部《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提出:

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重点加强薄弱区域、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2014年6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特急明电《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2014-32号)中提出:“为进一步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引导公立医院注重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特通知如下:

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审批

二、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

三、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四、严格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2015年3月30日

国办发【2015】14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首次在国家层面制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对未来5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进行了全面规划。

《规划纲要》重在调整结构、系统整合、促进均衡,重点任务是解决“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等问题,以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规划还明确,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不合理增长,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并选择单体规模过大的公立医院开展拆分试点。

2015年5月6日

国办发[2015]38号《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十九)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要求。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公立医院优先配置国产医用设备。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

2015年7月24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开展超过1500张床位医院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辖区内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1500张床位的公立医院,各省(区、市)卫生计生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要及时填写备案表,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是国家2015年第三次“叫停”公立医院规模盲目扩张的强力措施,是未来医院建设发展趋势的信号。

2015年8月27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其网站通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违规建设情况:该院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医技综合楼工程,严重违反了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暂停该院今后3年内基本建设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项目立项审批以及基本建设、维修改造等方面的中央资金安排,不得参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审、推优等。这是国家2016年首次通报“叫停”医院违规建设的强力措施,是未来医院建设发展趋势的重要信号。

国内外著名医院的床位状况

图表 2013国内最佳医院排行榜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美国排名前三位的三家医院概况

第一名、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1864年建院,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之一,在医学研究领域处于领跑者地位,虽称为诊所,但实际上是一所综合医学中心。2014-2015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位居第一。该院床位1132张,年门诊人数200万人次,出院人数13万人次。11个专科排名全美前三名。

第二名、美国麻省总医院(MGH),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最大附属医院,1811年建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多次全美医院排名第一,2014年-2015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位居第二,该院床位947张,年门急诊人数144万,出院人数4.7万,住院手术人数4.1万。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癌症、消化道疾病、心脏病、器官移植、血管疾病五大研究中心世界闻名,是美国开展医学研究项目最多的医院,科研经费预算5亿美元,员工总数20000余名。

第三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HH),1879年建院,曾连续21年被评为全美第一医院,在2014年-2015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位居第三,该院床位951张,年门急诊人数60.1万,出院人数4.6万,住院手术人数2.1万。15个专科排名全美前六名,五个专业位列全美第一,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儿科等专业诞生地,基础医学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员工总数8500名,其中医务人员3060名,注册护士2550名。

图表 国内外医院床位发展趋势对比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三、医院建设发展方向

未来公立医院建设发展趋势,必须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调结构、转机制,医院从追求规模向注重内涵质量转变,使医院建设理性发展,同时,需要政府、医院、设计等共同努力,实现医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和标准化管理。趋势之

一、强化政府责任:

1)实施刚性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投入政策;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3)加强规划引导和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避免公立医院无序扩张;4)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贷款行为;5)实施公立医院建设项目竣工绩效评估。2 趋势之

二、强化医院责任:

1)公立医院要贯彻国家精神,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发展,破除逐利倾向。2)医院要明确功能定位,转变医院发展模式,从粗放型管理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质量转变。

3)医院要提升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重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4)医院建设理性发展。3 趋势之

三、推进绿色医院建设: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国家标准将发布,加快绿色医院建设步伐,加强政府财政的支持,在医院改扩建的项目建设中,医院和设计师遵循“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开展绿色节能设计,避免项目竣工节能技改又开始,确保新建医院是绿色、节能、高效的绿色建筑。

《绿色医院运行评价标准》作为行业标准2014年已发布,医院运行管理有了参考评价标准,医院在实现医院绿色、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中积极探索,取得新经验。趋势之

四、医院建设标准化:

实施医院基本建设标准化管理,把基本建设控制规模、控制投资作为工作目标,加强四方面管理。

1)医院对建设项目造价标准、建设规模等严格按批准的投资计划,严格实行限额设计。2)医院建设项目强化投资监理,严格变更设计管理,造价控制,防止过度装饰,实行动态监管。

3)医院建设项目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设备、材料等选型和价格控制。4)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格制度,规范项目管理。

篇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知识不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

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2、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变迁,科技经济日趋全球化;

3、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

4、各国更加重视知识人才及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

5、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迅速更新变化,知识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以至思想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影响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极其复杂。就经济而言,地区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多级技术水平并存,企业制度处于调整变革之中,产业结构处于大的变动之中,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我国要赶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知识型经济在产业经济的增长中,主导作用日益明显;

2、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构成的全方位变化;

3、知识经济将促进企业重构;

4、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引起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产业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产业的生产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有一定差距,不太适应全球性知识经济来临造成的产品迅速更新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变化,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部分生产过剩并存的局面;

2、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缓慢,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且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理想;

3、产业素质和企业结构不太合理,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多样化、精密化和高层次的要求;

4、产业间关系不够协调,难以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按以下发展战略进行。

(1)加快创建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第四产业这里所指的第四产业指完全基于知识生产、传输和直接商品化的产业,不包括知识密集度很高的制造业,如信息设备制造等。在知识经济下,研究与开发(R&D)将成为全社会的系统产业。这在发达国家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 R&D活动以外,市场将出现以研究机构和中试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 R&D服务公司。教育成为具有经济活动性质的产业,将成为一种投资和消费活动,是知识的继承、传递、扩散及进化的主要途径。除义务教育外,相当部分的教育机构将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其行为受市场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引导;信息服务业,包括知识、信息的传输———通信,知识的社会分布调整———咨询,知识的载体优化调整———猎头(人力资源中介代理),是知识经济中最活跃、产出最丰富、改变社会最剧烈的因素。此外,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工具性产业,如计算机软件业、科学学或技术学、智能开发等,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指导性行业。目前,我国电信业、软件信息业、人才交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以上的观点。(2)在制造业中大力培植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传统第二产业中的一部分行业将会被淘汰,而知识密集度较高的那部分制造业将成为朝阳行业。随着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在第二产业或制造业中还将激发出许多新兴的产业,如微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芯片技术、基因工程、遗传改良、人脑开发等。这些新兴产业均是 21世纪先导性的产业。目前,我国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

展就是很好的证明。(3)强化对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改造。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传统产业永远不会消失,运用知识手段使其升级换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的普及是改变传统产业的重要环节。纺织、机械、石化、冶金等行业将出现自动化的大革命,精确的机器人或机械手将代替大量的劳动力,机电一体化、模糊控制、数字化技术将使传统产业产出效率提高,质量更好。另外,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以在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工业产业知识的密集度和知识的产业化程度。目前,我国纺织、煤炭、机械、化工、冶金、军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已经开始。

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经济基础较好,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总结出一个规律:区域经济的初始发展决定于自然资源的分布、集中经济的水平和交通运输的成本三个方面。随着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变化,后续的发展变化将更多地依赖于区域间的比较优势趋动,这包括自然差异、人文差异、经济差异和组织体制差异等所构成的比较优势的不同。

知识经济时代将表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在区域发展中的特征:由于通信网络的便捷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知识尤其是新的技术创新的传播和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极大程度地消除了区域的人为隔离和时间空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

1、知识一经产生,即可不花费或少花费成本为大众所了解和利用,因此,各个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依存性得到加强;

2、知识经济下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支柱产业和完全基于知识的第四产业,区域经济的增长点主要依托于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要拉开区域经济水平的差距,取决于各区域如何选择适合本区域资源条件并能形成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3、与工业经济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特征不同,知识经济更依重于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四、知识经济与就业革命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一方面使知识密集型的新产业部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使传统产业部门经过改造知识含量大幅度提高,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劳动力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一场西方社会日益引入关注的就业领域的变动。这一变动的特点是大量传统就业领域的 “缩小”,知识结构性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结构加速调整,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有关就业的革命。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劳动力需求量也将相应减少,从而形成一部分劳动者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上随时都会有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劳动者被淘汰或为寻求更理想职业的劳动者主动辞职,拥有新技术的劳动者被吸收。因此,失业是技术构成提高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严重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上述的两个原因,也有因历史上为解决就业问题采取 “广就业、低效率”政策而造成的隐性失业问题,还有乡镇企业发展对城市企业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证明,随着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就业结构必将发生重大调整与更替。据法国学者高兹的统计,在 1975年至 1986年 12年间,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工业工作已在几个欧洲国家消失。又据美国《民族周刊》报道,今后若干年内,美国现有的 1.24亿个工作中有 0.9亿个将被自动化系统所代替。在这场跨世纪的劳动革命中,尤其是在制造业,电脑、机器人、电信设备与其他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取代人的位置。在 2l世纪的前 25年里,装配线上的蓝领工人将几乎消失。美国学者乔治预测,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蓝领工人将会从 1995年占美国劳动力的 20%缩减到 10%,甚至更少。同时由于办公自动化,非专业白领工人比例很可能从现在的大约40%减少到 20%。其余 80%左右的劳动大军可能由知识型人员组成,包括教授、经理人员、科

学家、信息系统设计人员、教育工作者、掌握技术的制造人员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表明,知识经济时代依靠智能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就业者越来越占据有利地位,并取得 80%以上的份额。1970年至1990年间,尽管经合组织成员国制造业中的失业状况持续恶化,而知识型、技术型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并没有受到影响。在这一时期,具有较低或中等教育程度者的平均失业率达到 10.5%,而具有大学教育程度者的失业率只有 3.8%。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从知识含量低的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部门向知识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大规模流动,采掘、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持续减少,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的就业率持续增长。如与计算机相关的就业岗位成倍增加,计算机的设计、制造、维修、操作、网络、管理、电子报刊编辑、现代化办公室工作人员供不应求。金融、娱乐、保健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性行业的就业机会也被大量创造出来。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是主导就业领域,依靠智能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就业者成为劳动大军中的主流,这样,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就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同时,知识经济将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1997年美国高科技行业创造了 24万个就业机会,印度软件业创造了76万个就业机会,而我国的国家级和地方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已提供了200万个以上就业机会。由于目前发展的只是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科技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仍然有限。如果各种高科技产业全面发展,再加上高科技产业就业岗位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则提供的就业机会会相当可观。

五、知识经济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

与传统的工业、农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以土地为主要资本;工业经济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以货币为主要资本。因此,知识经济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以知识、智力为主要的资本,知识资本也就成为知识经济主导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硬件的数量、规模和质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在一些高科技企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知识已经代替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使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和员工获得高额收入的基础。比尔·盖茨靠自己的知识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微软王国,美国靠知识而迅速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形成相当的气候。我国一批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和利用了知识资本,获得了成长的巨大动力和竞争力,就是很好的证明。

知识经济呼唤新型知识型劳动力。这种新型知识型劳动力应该是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知自己的就业岗位,而且要有更宽阔的视野和知识积累,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定位。同时,新型知识型劳动力应该是智力型人才,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并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从而再更好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去。这种对智力资源的拥有是新型知识型劳动力最宝贵的资本。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有关专家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对事物主动进行思考的质疑能力;

2、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

3、从无际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自己所需的知识的选择能力;

4、将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

5、组织和协作能力;

6、学习、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并查找文献资料以及在因特网查阅信息的能力;

7、继续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8、开拓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较高的培养质量,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博士生培养水平略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差距。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正逐步改革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所形成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和人的智能开发的要求。教育创新包括从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方

法、教学内容到教育的时间和教育的空间等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智能教育、通才教育、终身教育、管理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应将教育的时间从学校延伸到整个人生,使人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掌握和运用新知识。

室内设计行业前景分析

1、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人才的供应出现较大的缺口。而目前我们国内的设计师主要是从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大多数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上存在许多各方面的问题。关于设计的投诉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市场庞大,设计师缺乏,现有的优秀设计师在各个项目中疲于奔命,导致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并且缺乏创新,抄袭之风盛行,设计水平难以提高。这一系列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室内设计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2、就业机会众多,选择余地大。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设计人才,专业设计人才一直是招聘热门。近年来,买房、装修,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品位,装饰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自然旺盛。一些装饰公司甚至不愁没活儿,只愁没人。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报告中指出,住宅装饰装修已成为为我国新的三大消费热点之一。2006年全国装饰行业实现产值8300亿元,年增20%以上。装饰行业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未来30-50年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有巨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0多万人,缺口达70万。

按现有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培养速度,18年才能满足人才缺口。(目前国内房地产的持续强劲发展,使室内装饰行业又迎来了飞速前进的春天,大大推动了室内装饰业的发展。由于室内设计人才短缺,高水平的室内设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行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故市场人才需求空前旺盛。许多装饰公司不愁没单,只愁没人。

4、建设部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约有室内设计师

越来越多的人也看好室内装饰设计师良好的就业前景,纷纷加入到室内设计师的行列。室内设计已成为一门炙手可热、品位高尚的行业,许多从事室内设计的专业人才迅速晋升为“高薪一族”。许多有实力的设计师,年薪达到10万以上。而不少室内设计公司的设计经理年薪更是超过20万,直逼一般房地产公司老总年薪。

设计需求空前旺盛。许多装饰公司不愁没单,只愁没人。越来越多的人也看好室内装饰设计师良好的就业前景,纷纷加入到室内设计师的行列。室内设计已成为一门炙手可热、品位高尚的行业,许多从事室内设计的专业人才迅速晋升为“高薪一族”。许多有实力的设计师,年薪达到10万以上。而不少室内设计公司的设计经理年薪更是超过20万,直逼一般房地产公司老总年薪。

★职业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却日趋火爆的行业。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而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 就业机会众多,选择余地大。

● 入行门槛比较低。

● 收入水平比较高,属中上收入阶层。

● 发展空间广阔,就业机制灵活。

● 知识系统实用,专业特长突出。

◆专业方向定位

室内设计领域中的高级蓝领--助理设计师

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助理岗位的工作,工作3-5年后,提升到室内设计师岗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室内设

计方法,可熟练进行方案设计、操作和指导施工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应用型

技术人才。

在室内设计的方案策化创意、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制作三个阶段,我们将重点放在后二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室内方案设计能力,即中小户型、大户型、别墅型住宅装饰方案设计能力,并能熟练掌握CAD、3D MAX等绘图软件,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室内效果图及CAD施工图。且具有室内装饰工艺、施工管理基本知识。

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的璀璨星辰,而我只是其中的一颗渺小的星。我在茫茫的人群中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我却并没有因此而自卑过,因为我认为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这即不是我是实力的体现,也不是我能力的象征,更不会意味着我的将来会依然如此平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有着自我实现的途径,而我也是一样,我要在平凡的生活学习中,创造出一个不平凡的我。

职业现状: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地产的热炒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子的居住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事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前提是你能为顾客创造出充满创意而又适宜的生活空间。现在,相当多的室内装潢设计人员,也是“SOHO”一族,在家办公,不论上班时间,只要把作品按时交给客户即可。

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主要从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大多数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关于设计的投诉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市场庞大,而设计师缺乏,现有从业的优秀设计师在各个项目中

疲于奔命,导致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并且缺乏创新,抄袭之风盛行,设计水平难以提高,“非原创性”设计作品在设计领域及应用项目中流行或占有比例之高,已经影响和冲击着“设计”这一文化现象的崇高地位,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室内设计业的健康发展。

恰逢其时,国内房地产的和建筑装饰待业的起步和高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

遇。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住宅业的兴旺,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地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生机勃勃,方兴未艾。设计是装饰行业的龙头和灵魂,室内装饰的风格、品位决定于设计。据有关部门数据,目前全国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到40万人,国内相关专业的大学输送的人才毕业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装饰设计行业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未来几十年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上一篇:张小娴是爱情小说的掌门人下一篇:创意产业园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