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针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分析,并思考对其所赋予的控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分析论文 篇1:

关于消防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探讨

摘 要 通过分析规范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和不当行使的原因,探讨如何规范行使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有效预防滥用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行为,促进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水平。

关键词 消防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 执法规范化

一、自由裁量权的含义

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度和方法等未作詳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时,行政主体可以在法律法规的规定幅度和范围内,或符合立法目的和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裁量作出行政行为的权力,从而更加准确地贯彻法律法规的意图。

其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这种权力是行政主体在其权限范围内享有的权力;第二,行政主体在行使此项权力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意志作出判断、选择;第三,行使此项权力的前提是法律无具体规定;第四,这种权力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如果缺乏有效规范与约束,不能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就容易导致滥用自由裁量权现象的产生,造成消防行政处罚执法尺度不一的状况发生。既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又影响了公安消防机构执法的形象。

二、消防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类型

(一)消防行政处罚种类的自由裁量权

在公安消防执法机构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时,可以在相应的法律条文规定的处罚种类中选择。我国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消防行政处罚主要有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警告、罚款、没收非法产品和违法所得、拘留等种类,处罚种类的选择具有一定弹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据此条款,存在相应违法行为且情节不严重的,就能在警告和罚款中择一而行。

(二)消防行政处罚时限的自由裁量权

《消防法》只规定了应该受到行政处罚的法律事实,或者只规定了实施处罚的前置条件,比如对“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未做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可以根据火灾隐患整改的难易程度以及行政相对人的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决定行政相对人整改的时限长短。例如,《消防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消防行政处罚幅度的自由裁量权

在消防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中存在许多比例幅度或上下限幅度的规定,这样的条款可以使消防行政执法人员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自由选择处罚数额。例如,以罚款额度为例,《消防法》第五十八条对相应违法行为的罚款幅度规定“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又如《消防法》第五十八条对相应违法行为的罚款幅度规定“处五千元以下罚款”,仅确定了上限,未对罚款额度的下限做规定。

(四)违法行为情节轻重认定的自由裁量权

消防法律、法规中不少都有“情节较轻的”、“情节较重的”、“情节严重的”这样语义模糊的词,却并未认定情节轻重的法定条件,这样公安消防机构对情节轻重的认定就有自由裁量权。如《消防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三、 规范消防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一)弥补立法缺陷

由于我国各地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消防违法行为也存在情节轻重的不平衡等因素。再加上面对日益迅速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立法机关很难预见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从立法作层面而言,消防法律、法规所涉及的各种社会消防关系不可能完全概括,就不能做出完全细致的规定。自由裁量权的确定能在现实层面较好地弥补立法上的缺陷。因此,消防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法律授予的,受法律约束的权力。

(二)保持消防监督执法管理的高效性

消防行政管理与监督执法的范围十分广泛,消防法律法规通过确定部分特定的原则,设置部分有弹性的条文,赋予消防行政执法部门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对于公安消防机构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富有成效地进行消防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三)保证消防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

执法人员由于理解法律法规的局限性,或受一些不良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往往发生自由裁量超过一定的标准,或超出一定的范围、种类,出现与违法事实不相称的现象,造成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在现阶段,省或市公安消防机构应对带有自由裁量权的消防行政处罚条款进行细化,使执法人员的处罚标准由柔性变为刚性,减少自由裁量权的操作空间,有效规范消防执法权力的运作。

四、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当行使的主要原因

由于受价值取向、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消防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在实际运用中因消防执法人员的不同理解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裁决结果,消防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缺乏约束和规范的情形下,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障处在不稳定之中,其诱因表现为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当行使同时存在主观上与客观上的因素。

(一)自由裁量幅度过宽

如前所述,消防法律法规部分条款中对同一个消防违法行为处罚幅度相差高达十倍,造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实际执法中对行政处罚带有部分随意性。

(二)执法业务素质不高

在现有的消防执法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消防技术规范的培训,对法律法规和消防业务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以致对案件性质和情节轻重的认定受个人能力、业务水平的限制而出现偏差。

(三)执法理念存在偏差

部分执法人员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其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的价值判断标准容易受到部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影响,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自然就会出现偏颇。

(四)执法监督效能不足

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涉及范围广,而执法监督力量却往往不够,很难对每種处罚行为都实施有效监督,同时监督的严密性也不够,自由裁量的环节甚至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为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留下空间,导致某些行政处罚决定合法不合理。

五、公安消防机构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鉴于上述原因,应当从完善自由裁量规定的制定、严格落实执法工作的程序制度、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素质的保障三方面齐下功夫,确保公安消防机构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一)完善自由裁量规定

为规范公安机关消防行政处罚行为,确保公安机关依法行使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四川省公安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四川省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定》。该文件明确规定了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处罚种类和处罚等次,以罚款为例,根据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及单位(场所)的规模、使用性质,将罚款处罚标准划分为较轻、一般、较重三个处罚阶次;同时,将法定罚款幅度按照0~30%、30%~70%、70%~100%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对应较轻、一般、较重三个处罚阶次,较好地规范了我省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

(二)落实告知、听证、集体议案制度

告知和听证制度对于保证自由裁量行为的合法性和妥当性,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作出消防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种类、处罚幅度,并书面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和救济权的途径及期限。相对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如果相对人要求听证,消防行政执法主体应当组织听证。

(三)加强案件法制审核

消防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具体案件时,应先将调查结果交由消防法制部门进行审查,然后交由执法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集体议案,具体承办人员应当说明裁量的依据和理由,严禁执法人员在案件不经过集体讨论的情况下对相对人行使自由裁量权。在基层执法大队不具备法制部门条件的,应由大队法制员和大队负责人行使审核与组织集体议案的职责。

(四)推行执法人员职业准入制度

无论法律如何完善,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仍必然存在,公安消防机构在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时始终起着独特的作用。这种独特的作用首先表现在自由裁量方面,即行政行为人的作出与否及作用的程度为何,都由行政行为人的判断来行使权力。为保证自由裁量权的有效行使,严格消防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是极其必要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拔、考核、考察等方式,确保高素质的人员进入到消防行政执法队伍中来,从而提高消防行政执法的水平和质量。

(五)强化执法规范化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执法者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直接导致了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公正与否首要决定性因素就是其自身的素质。合法合理的自由裁量权能够很好地维护法制的尊严。消防业务能力的高低,是能否运用好自由裁量权的关键,许多违法行为需要执法人员来评估其隐患的大小,评估其违法情节的轻重,消防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正确的出发点,需要有过硬的消防业务来保证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要正确展行自由裁量权,必须以扎实的消防业务素质为基础。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密不可分。因此,要加强对现有干部队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消防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消防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培养其勤政廉政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品质,减少因道德风险产生的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总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做好监督与控制,运用自由裁量权灵活的优势,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消防执法规范化,维护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10.

[2]四川省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定,2011.12.

[3]薛俊强.论自由裁量权在消防行政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

[4]孙旭莉,张铸祥.消防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控制[J].武警学院学报,2007(12).

[5]陈雅娟,姜新平.浅谈消防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J].法制与社会,2008(34).

[6]张元祥,胡蕴明.论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与实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02).

[7]赵明,郑亮,黄敏.浅谈对消防执法不作为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8]党茜蕊.关于消防行政执法改革的几点建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S1).

[9]孙昕荣.关于消防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几点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05).

作者:贺阳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分析论文 篇2:

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对其控制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分析,并思考对其所赋予的控制。

【关键词】行政;控制;自由裁量权

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与权力的灵活使用、余地使用是相等的,行政行为将会随着此种权力的实施而提升作用度、有效度,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控制分为:合理化控制以及外部化控制、内部化控制,本文针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分析,并思考对其所赋予的控制。具体如下。

一、对行政之中自由裁量权

在当前的行政之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由裁量。在大众的生活中,自由裁量几乎无处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在不同的学者之中所界定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将行为用途当作分划自由裁量在行政中的范围标准,可将自由裁量权分作两种:立法特性的自由裁量权、决定特性的自由裁量权。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与权力的灵活使用、余地使用是相等的,行政行为将会随着此种权力的实施而使作用度、有效度得到提升。

二、对行政之中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控制

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控制共分三方面:(1)合理化控制。(2)外部化控制。(3)内部化控制。

(一)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合理化控制

合理化控制是指自由裁量权在行政的使用中的合理控制,一共蕴含了三个细分的特性。1)合适性。所谓合适性就是指在行政的过程中所实施的行为和目标以及宗旨是合适的。2)比例性。所谓比例性是指在行政的过程中所实施的任何行为,算出它所收获的益处与对他人权益所产生的侵害的轻重之比。当收获的益处比侵害重要时,在行政过程中所实施的行为方算具备合适性、适当性。在行政的过程中所实施的任何行为也将具备道德、法律上的要求。无论何时何地,行政过程中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可以重权益,轻行政目的、行为、目标的损害。3)限度性。所谓限度性就是指在行政过程之中所实施的行为要以目标的达到为底限,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要有限度性,要规避对相对人权益所酿成的不利性、恶化性、过度性侵害或影响。所行使的任何行政权都要注意“度”的重要性,要将对他人权益的危害降到最小。

在实际执行之中,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合理化控制有四个基本规定:1)行政目标必定要合法。当行政单位中的人员在实施裁量权力之时,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或者企图而去执行,要遵照法律执行行为。因此要端正自己的执行目标,要为了使法律得以科学实施而执行,要为了使合法权责或者行为得以保护而执行,要为了使非法目的以及行为得到惩罚而执行,要为了使问题得以绝对性地解决而执行。2)对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予以处理之时的适当性。当行政人员在实施行为方案之时,不仅要对有关因素进行考虑,对一些无关的因素也要进行考虑,不能依照对自身有益与否的标准去实施。若轻视有关执行权力的因素,却倍加看重无关执行权力的因素,那么就是专断。在执行过程中,坚决不可以专断。3)行政的行为的对应性。对于多个相对人,行政单位予以的一致或者同样行为所体现的法律准则、标准要统一、一致,在处理同样的行为时,前后标准要统一、一致。倘若行政单位无一致、统一准则,在执行的前后过程中不断变化,那么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就会因此无所适从。4)不可故意或恶意延迟执行。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应当具备果断性、快速性、科学性。对于相关案件,要作出准且快的判定,不可以故意或者恶意延迟执行,尤其是时限规定并不清楚、明确的自由裁量执行案件,更不可以故意或者恶意延迟执行。倘若不按此标准执行,那么将会有更多的法律关系因此变得不清楚、不明确,最终影响社会的法律、生活等各种秩序。

(二)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外部化控制

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外部化控制有两种:立法性控制、司法性控制。1)立法性控制。行政单位或者机关的一切权利都以立法为基础,因此立法必然是要正当且科学的。法律是一种具有原则特性、约束特性、抽象特性的条例,但是抽象并不是模糊。法律要具有原则特性,但也不能太过于原则,也不可模糊不清,不然将会使徇私枉法、有不良企图之人钻“法律”的漏洞。倘若法律的简单度以及原则度都特别高,那么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将会有更大的实施以及执行空间,很可能出现行政权被严重滥用的状况。例如:在反不当竞争法之中,若用任何手段进行虚假宣传,将会有1-20万的罚款。中间的金额数字距离太大,行政单位的实施以及执行空间也将因此加大,所以也提升了出现行政权被严重滥用的概率。所以立法机关在规定法律时,一定要清楚、科学。2)司法性控制。司法性控制乃是对自由裁量权在行政之中的行为所予以的司法性控制以及审查。通常,对自由裁量权在行政之中的正当行为是不予以司法性控制以及审查的,只有对自由裁量权在被滥用之时才会予以司法性控制以及审查。国家将审判权交给法院,然后通过审判部门(法院)来撤销掉自由裁量权在执行之中的不当行为,并命令相关行政部门再次重新实施行为,进而通过法院来对自由裁量权在行政之中的不当正行为进行震慑以及中间性控制。

(三)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内部化控制

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内部化控制包括三类:行政之中的立法、行政之中的程序以及行政之中的复议。1)行政之中的立法。对于一些原则性很强并且模糊性很强的法律,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的细则以及制度、法规等的制定来使之变得具体、清楚并且明确。例如:法律之中常会出现“情节严重”这四个字,究竟“情节严重”是什么标准,这并不能明确说明。要依照不同的后果、影响程度、过错大小以及性质、行为情节等对处罚的具体幅度进行规定,进而将处罚档次予以明确划分。总之,要使得法律规章以及条文尽可能的细致、明确、详细、具体,进而使得自由裁量权在行政之中的行为受到约束。2)行政之中的程序。无论程序制度的意义,还是程序制度的价值,都是极其必然且重要的。所以行政权都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实施,要遵循在事实的基础之上所创建出的时空性范围,例如:方式、实施步骤以及时间限制等。若不依照时空范围中的三大因素——“方式、实施步骤以及时间限制”实施自由裁量权,将会提升滥用职权的概率。行政之中的程序是一种让自由裁量权得以安全运行的保护装置,通过行政之中的程序规定,将会使随意或者恶意实施行政权力的现象得到限制,并能使权力的实施以及使用得以与法律相符。在自由裁量权的实际行使之中,要做到将情报予以公开,要做到中立,要说明执行理由,此外,不可单独接触当事人,不可专断,要倾听他人意见。只要和行政之中的相对人有关的义务、责任、权力等,凡是在法律之中保密条款规定之外的,都要公之于众,并允许社会监督、翻阅等,进而使公众的自我实现权以及公民权得以落实,还能通过社会监督减少自由裁量权在行政过程之中的腐败行为以及滥用行为。在自由裁量权的行政过程中,无论是谁都不能将自己当作法官,倘若要处理的相关事件和自己有关系,该位行政者则不可参与之中,且要回避,不然则视为判决无效,这也是促进公正以及规避偏私的必然之举。此外,在行政部门实施执行权之时,将行政内容对相对人予以说明,并全权告之。对于行政实施的法律以及事实依据要全权告知。当自由裁量权在行政的过程中相对人超过两个(包括两个)时,无论相对人之中的任何一位没有在场,都不可避开不在场的当事人,与在场的当事人单独交流或者接触。以此来规避行政单位利用自己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来做一些腐败的行为。在自由裁量权的实施之中,行政者要仔细倾听相对人的辩论以及相关陈述,并作出科学思量,不可随意进行案件的裁量。以此规避自由裁量权在实施之中的错误判定行为,进而使自由裁量权得以合理执行。3)行政之中的复议。行政之中的复议是指相对人觉得自由裁量权所判定的行为威胁到了相对人的合法、适当权益,进而提出再次审查的申请。

三、结语

本文针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了分析,并思考了对其所赋予的控制,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合理化控制,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外部化控制,对行政之中的自由裁量权所予以的内部化控制,进而通过三大控制来使自由裁量权在行政之中的恶性腐败行为以及滥用行为得到规避。

参考文献:

[1]马叶,张立群.论教师惩戒自由裁量权及其合理控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张悬.我国偷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法理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2008(2).

[3]刘建哲.关于我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法理思考[J].行政法学学术交流,2009(2).

[4]王新民.“首次不罚”制度的法理思考——兼谈行政执法方式的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2009(2).

[5]李廷山.许霆案引发的法理思考[J].行政学术交流,2010(12).

[6]王振东.论行政法上公共利益对私人利益的限制[J].行政法学学术交流,2012(2).

作者:蒋宁静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分析论文 篇3:

建立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制度体系研究

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合法性的前提下,是客观存在的,但违背法律授权目的和意愿,处罚畸轻畸重等滥用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也造成了社会危害性,影响了审计的公信力。

一、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主要形式、问题及原因

(一)审计处罚中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形式

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表现形式

說明

1.事实认定 审计过程中查证、取证,以及确定违规违纪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

2.期限认定 法律法规规定了在一定时间范围的处理处罚,本身就具有自由裁量的性质。

3.审计处罚种类 审计处罚的形式包括通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金额等多种自由裁量权。

4.违反具体行为性质 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事件的处理常常会有 “情节较重的”、“情节严重的”的表述,但界定标准具有一定的审计自由处罚权。

5.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处罚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可以选择一定的审计程序。

6.处罚幅度 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审计实践中涉及最为广泛,容易造成执法人员的随意性。

(二)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裁量主体的意识模糊。什么是自由裁量权,该怎样正确行使,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可能大多数还是比较模糊的,容易导致裁量权的随意性。

2.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处罚结果畸轻。主要表现在自由裁量范围的下限以下作出处罚,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起不到有效的惩戒作用。

3.审计处罚显失公平和公正。前者指行政机关在同等条件下,对同等事实的处置过程中出现前后左右明显不一致或截然相反的情形。后者是指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时抱有不正当的目的或私心偏见,在法定范围、幅度内做出的违反社会普遍公认的一般标准的行为。表现在对不同被审计单位相同性质的问题,处罚幅度不一致。

4.裁量权限过大,随意变更处罚幅度和数额。包括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为方式、种类、幅度、时限的选择上超越法律的限制性规定。表现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适用自由裁量权提出处罚意见时,基本上是按上限提出处罚意见,而实际作出的处罚决定给予的处罚数额均比征求意见稿数额小,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处罚数额的变更存在随意性。

5.裁量权的监督相当薄弱。对于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目前比较薄弱,这从审计机关目前实行的审计执法责任追究情况,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提出的投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数量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映,基本没有。

(三)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1.法制不完善,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法规规定不统一。审计行政执法中几个常用法规对自由裁量权规定不统一,且幅度过大,造成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处罚中自由裁量随意性较大。

2.缺乏科学的审计处罚评价标准和体系。目前审计机关在审计处罚方面要求的最多的是程序一定要合法,适用法律法规一定要准确,但对作出的审计处罚结果是否合理,却没有规定评价标准,而合理性原则也是自由裁量权重要原则之一,在法律法规赋予的自由裁量权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现行法定审计管理体制对审计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外部监督。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是一种双重管理体制,一方面,由于这种双重的管理体制下审计机关的人事和经费及主要审计工作要依赖于地方政府,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监督处于一种只有责任没有有效制约手段的状况,导致审计系统内部的审计执法监督软弱。另一方面,凡涉及地方利益的审计处罚,或多或少会受地方政府干预,致使审计机关不能自主依法进行审计处罚。

4.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一定差距。审计机关成立30年来,虽然能力素质有了大幅提高,但高标准衡量还有不少差距,在独立、规范行使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方面还不能适应需要。

二、规范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目的。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要考虑处罚是否合乎法律目的,要以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和原则为指导,在法定的标准和幅度内寻求一个最适宜的处罚幅度,避免导致滥用自由裁量权和内容上不公正的审计处罚。

(二)平等对待原则。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要求的平等对待应当既包括不同场合的平等对待,也包括不同时间的平等对待。

(三)实施审计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要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还要考虑处罚主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其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审计违法行为一般是由故意行为所为。此外,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的,要有法定条件。

三、构建规范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制度体系

(一)完善立法控制。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来源于立法机关的授权,立法机关依据法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予以授权,是审计机关取得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唯一渠道,因此,完善立法控制是规制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源头上防止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的紧迫需求,对此立法机关应在立法时要适度授予处罚自由裁量权,尽可能收缩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此类权限无限制扩大化的倾向;对经论证必须设定的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对其行使的条件、范围、幅度等最大限度地作出准确、科学的规定。

(二)完善审计层级监督机制。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决定》关于“切实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层次监督”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关于“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的要求,说明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内部经常性的层级监督机制十分必要。对审计机关实施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控制,从程序设计层面上讲,应当建立或者完善处罚信息公开、处罚理由说明、回避、案卷评议、重大案卷备案审查等制度,探索建立审罚分离制度。

(三)完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和执法过错责任制度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和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计机关应沿着“责任界定--责任认定--责任追究--责任落实”的逻辑顺序,构建惩治滥用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的“问责链条”。审计责任追究核心是把各类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审计机关的职权统一视为职责,以责任制约权力,体现了审计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四)制定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细则。从国内外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践看,审计机关制定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细则,细化、量化后的处罚基准以及不确定概念的界定等,对于控制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细则的制定,是限制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减少执法者的随意性,防止权力滥用和专横执法的重要途径,对于避免审计处罚自由裁量前后不一和专横非常有效。鉴于行使细则的普遍适用性,应当规定行使细则以规章为载体,并在创制过程中为避免角色冲突的缺陷,确立扩大管理相对人广泛参与,甚至司法机关适度介入的制度设计等。

(五)建立遵循先例制度。虽然我国不存在司法判例制度,但是在行政领域,为防止不一致的裁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统一行政裁量的方式和内容,避免因法律不完备或法规复杂性导致适用困难时出现太多的时间和地区差异,建立遵循先例制度是有益的探索。因此,上级审计机关可将本级范围内的典型案例进行汇总归纳,以利于基层审计机关在具体执法中对比参阅。基层审计机关在参阅当中具体应该考虑:第一,相同情况是否平等对待;第二,是否符合比例原则,责罚相当;第三,是否前后一致,对两个在主要方面相同的案件不能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六)建立审理制度。建立和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是审计机关近年来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审理是对审计业务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的审计过程及结果的正确性、合规性进行审查、核实、评价,并提出相应意见的一种内部监督活动。审理制度符合审计项目“计划、实施、监督”权利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对于审计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七)落实审计相对人权利保障机制。从规制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需求来看,落实审计相对人权利保障机制,即落实相对人享有的知情权、陈述权、质证与申辩权以及获得救济权等基本的程序性权利,对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权力的滥用具有极为重要的规制意义。《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为了切实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还可以分别按照《审计法实施条例》的第五十二条或第五十三条的规定,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或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实践己经证明,行政程序是防止行政专横和行政权利滥用的有效屏障。

(课题组成员:吴应平 朱红云 孙军宪 朱理平)

作者:课题组

上一篇:试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论文下一篇: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