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压力。就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吸引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乏力、高校缺乏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发现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均是环环相扣,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论文 篇1: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方法与实践途径

摘 要:文章分析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只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思想政治学科的实践路径,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方法;实践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国家未来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水平,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就曾经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在国家层面上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要求,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当代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很受家庭的溺爱,而且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都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独立,思维活跃,对待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大学生所处的年代都是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思潮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需要担负起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

当代的高校大学生都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已经完全适应了网络时代的生活,很多大学生入学时都已经配备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在平时的学习、交流和生活中也经常接触网络,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信、QQ、微博和论坛等。现在的大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信息通过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就完全可以,传统的从书本和老师讲课中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而且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是飞快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人怎么利用网络,对于網络上的一些不同来源渠道的信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还不强,很容易被一些网络不良信息所影响,无法判断事情的本质,再加上西方一些不良价值观的渗透,让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动荡,尤其是西方别有用心的思想观点妄图通过网络向青年学生渗透不良思想观念达到否定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进而达到破坏我国发展的目的,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很多大学生都沉溺于其中并丧失了抵抗力,由于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来源,很多大学生无从分辨真伪,只是单纯的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信息的内涵进行分析和过滤;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懂得与别人好好相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他们只是沉溺于网络寻求危机,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肆无忌惮,无所顾忌,而在现实中又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对这些大学生如果不积极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让高校学生的认知产生扭曲,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强调教学方法,忽视教育本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很多高校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解出现偏差,过分地强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应该有的意识形态的相关属性,欠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逻辑引导,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也缺乏应有的深度,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理解,没有针对当前学生面临的思想问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当成了空洞的说教和理论知识的重复灌输。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是简单空洞的说教方式,更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与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摆事实和讲道理要放在同样的地位。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思想活跃,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在现有的环境下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严肃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不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那么当代大学生就很容易被其他意识形态所影响。尤其是在网络多元化的思想冲击下,如何通过积极引导将学生的关注度从网络中引导到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中,如何在各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下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方法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应该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所决定的,因此这门学科就带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应该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下的二级学科,在学科的本质属性上还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达,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度,因此不能简单的将理论知识的灌输来替代意识形态的指引。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看,它是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有相似之处,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

要想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创新,首先要认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属性,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为了能够帮助当代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进和创新方法都是为了服务该门课程的价值属性,也就是引导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不仅仅是教育学范畴的创新,而且还突出的表现在对于实践课的教学当中。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但注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还自觉的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工人协会和农民协会都是实践教育的机构;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党设立了很多干部学校,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组织当中,革命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锻炼,这些都体现了我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这种革命精神到现在仍然不过时,应当得到继承和发展。但是目前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教育环节,明显缺乏对于实践方面的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与我们平常意义上讲的社会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不一定要在社会上进行,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而且实践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想要让学生去接触外部世界并获得相关的社会经验,而是要学生在实践课上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代大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还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课上,要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释,让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内心的思想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考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们坚定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这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老师要多关注社会现实,既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又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释当今社会的热点现象。

(三)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在内容上看就带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同时由于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讲课能力不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把控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空洞乏味、一味的强调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不相符等内容,学生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理论不能结合目前他们遇到的思想困惑来展开,因此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多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差。从对高校思想政治进行创新这一观念来说,必须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的具体思想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从老师灌输式的讲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老师除了要通过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外,还要转变传统的老师单向输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老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当予以外延,除了要在课堂上讲述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外,还要与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互动,共同交流,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课前的演讲或者主题发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也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通过让学生主动的了解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再加上老师倾听学生的演讲和主题发言,从而形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讲说明白学生现在的思想状态以及还存在哪些思想问题,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

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应该构建以学院或者系部为主导的网络教育平台。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位大学生的生活当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技术一定会更加的日新月异,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思想政治老师可以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将对学生有益的信息通过图片、视频或者PPT的形式发布给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环节,高校要将现有的教学平台进行整理,构建基于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老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微信或者QQ等现代化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将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可以将在思想政治学习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或者对社会热点现象的不理解发布到网络公共平台,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或者让学生们互相讨论,这种网络平台的交流模式拓宽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途径,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界限,能够让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的进行思想交流,学生也能够更加自由的展示自己思想的真实的一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动态。学生也可以将思想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发布到网上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或者通过留言的方式将学习中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最后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应该将思想问题的解决与现实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回答,提高思想政治领域的话语权,能够提高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当前网络上的国内和国际热点问题、一些热门的社会现象等等。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能够将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分析得更加透彻,提高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信赖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途径

(一)加强学科建设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要把握基本的内涵,还要把握思想政治研究的范畴与本学科的基本体系。目前高校由于专业特点不同,对于学科资源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意识形态的学科范畴,因此不能同一般的学科一样对待。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分配,强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特点加强学校学科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注重培养思想政治领军人物,利用领军人物的带动作用提高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专业过强、思想过硬的大学生人才。

(二)强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师资力量的培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水平和效果离不开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只有老师的科研教学和政治素质都过硬,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很多思想政治老师学历不高、年龄偏小,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思想政治的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改进的方面。目前提高师资力量水平的有效办法就是要推动对于师德的培养以及鼓励思想政治老师多进行交流学习。思想政治老师作为一种对思想政治进行言传身教的职业,必须能够以身作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师德和人格魅力,从而才能够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信服感。同时,学校要定期的派遣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深造学习,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等新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老师要做到既能通晓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又能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对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三)学校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比如学校的学生会、社团等机构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和系部举办一些思想政治相关的学习活动,像马克思主义知识竞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演出以及观看一些爱国影片、倾听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也应该积极与外单位沟通协调,搭建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平台和基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总之,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践探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广大思想政治老师一定要总结经验、不断推广,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成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体设计的总结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

[2]管银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一体化研究[J].大学教育,2017(10).

[3]彭军林.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7).

[4]駱方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教育初探[J].高教学刊,2017(05):57-58.

[5]张焕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高教学刊,2016(06):228-229.

[6]徐文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创新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8(04):172-174.

[7]谢惠媛.混合教学: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有效方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

作者:魏茹冰

高校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论文 篇2: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压力。就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吸引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乏力、高校缺乏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发现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均是环环相扣,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全员育人 价值引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成果(编号:2017fdy36)。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作为触碰时代脉搏反应最为敏感、接触网络信息内容最为频繁的当前高校大学生,受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趋势影响也最为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缺乏吸引力,教学时效性不强,教育成效乏力。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但课程吸引力不足、教育成效乏力的状态治标不治本。教学过程中,逃课、旷课经常发生,缺勤率高居不下;课上聊天、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普遍存在。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乏力,在大学生群体中难以形成主流。目前,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单一、形式单调、引领功能乏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当中难以形成旗帜鲜明的主流。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家独大”,高校缺乏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来“一家独大”,主动或者被动地独自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其当前承担的责任和所担当的角色极不匹配。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存在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缺憾,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和机制来进行及时有效的弥补。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缺乏吸引力,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抽象、授课方式陈旧、缺乏对当下现实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是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误解甚至是偏激看法。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所涉及的马列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等等理论都是经过不断论证、不断提炼、不断浓缩了的精华,具有极深的抽象性。而教师往往为了保持理论课程的精义,追求所谓的“原生态”,言必提主义,言必提思想,言必提理论,缺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难以化抽象为具体。与现实可感、可操作、可实践的知识相比,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经常过分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庄严性、权威性,通常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任凭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岿然不动”。“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理念陈旧落后,这种单向度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实现师生之间思维活跃观点的交融,不能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又造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极大误解,甚至是偏见。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哪个老师来上效果都一样。作为接受新鲜事物习以为常的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就是束缚自由的道德说教,就是陈旧思想的强力灌输,就算学得再好,也不能在短期内见效,在就业道路上有所帮助。

2.教育教学方式严肃,非主流文化横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乏力,在大学生群体中难以形成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往往带着浓重的官方语言,深奥抽象的庄严感,又担负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加上高校大学生对其一直存在的误解和偏见,难以让广大学生主动的将精力和兴趣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上来,更不要提让学生主动担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引领者。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高校大学生来说,一边是庄严、深奥、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填鸭式”的课堂说教,另一边是迎合大学生心理的内容松散、花样百出、轻松搞怪不断、诱惑层出不穷的非主流文化潮流。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缺乏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尚處于未成熟阶段的高校大学生自然而然的为后者所带跑、带偏。在这样的氛围中,热衷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很受欢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倍感乏力,难以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形成的主流。相反,游戏主播自媒体、视频聊天自媒体、街头访问自媒体、恶搞拍摄自媒体、恶搞剪辑自媒体更是将信息碎片化的吸引力发挥到极致,动辄吸引十万、百万粉丝,而这里面大部分都是高校大学生。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碎片化的微信息,夹杂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充分利用其趣味性、娱乐性、轻松性、随意性来迎合高校大学生的猎奇心理,这些非主流的文化遂得以在学生群体中渗透,并快速形成潮流,极大程度上间接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作用。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把握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家独大”,缺乏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一直以来,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和偏见,高校虽将其列为必修课来学习,然而从其教学时效性来看,却与选修课无异。在目前讲究经济与效益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保证招生跟就业,更多地关注专业建设、校园设施服务等,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把握不够。尽管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很多高校往往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没有认真地去落实。高校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理论教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家独大”,独自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宏大的育人工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途径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各部门合作、各渠道合流、各团队合力的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

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授课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增强教育实效性。课堂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室,让课堂走出教室、让理论走出教材,让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指导实践,在体验中學习、在实践中学习,探索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合乎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彻底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力。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过分地强调庄严性而保证一言堂和追求所谓的“原生态”,而是应该做好“怎样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度的授课方式,探索“以师生为主体、以理论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授课方式,增加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师生之间思维活跃观点的交融,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这颗浓缩的“糖精”放入到中华优秀让文化当中去溶解,把理论带到实际中去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吸收,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教育实效性。

2.要根据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信息习惯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师生联系、谈心谈话、互动交流、思想座谈等活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名师大家引领作用,加强网络社区互动、“两微一端”建设,营造沟通有平台、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的良好氛围,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特色鲜明、魅力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团队,培育思想政治理论特色精品课程,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互动平台、自媒体平台,创建一直辅导员牵头、思政教师协助、学生干部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队伍,大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

3.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由高校党委、学工部、团委、思政部、宣传部、各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在其、相互配合的组织体系。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主渠道,高校主题班会、道德讲堂、党课、团课为辅渠道,其他课程守好责任田的教学体系。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辅导员团队、道德讲堂讲师团、学生干部合力的引领体系。建设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汪霞.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27):58,60

[2]李贵彬.论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6):55-56

[3]沈宁.浅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13,(12):223

[4]顾方.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2-115,125

[5]党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81-82

作者简介:

潘正辉,男,贵州凯里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文化、社会学。

作者:潘正辉

高校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论文 篇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从教师的数量、结构及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谢春玲,丛松日,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山东青岛26607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数量不足,队伍不稳

1.数量不足。许多高校教师配备不足,与在总体上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要求有不小的距离。师资数量不足的后果:一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忙于备课、上课、阅卷,无暇搞科研和提高自身素质。二是100名左右学生规模的中班教学无法实施,150-200人的课堂规模在一些高校成为常态。班级规模过大不仅使教学管理难度增大,而且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许多教学方法难于实施,最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2.队伍稳定性差。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相比,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发展空间小,加之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缺乏,致使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再者,在没有独立的二级组织机构的高校,教师往往既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教授专业课,在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下,有些教师已无力“双肩挑”,逐渐脱离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转向专任专业课。上述两个因素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二)结构不合理

1.以年龄形式呈现的学术断层。目前许多高校存在这样的现象:高年龄段教师学历层次不是最高,但大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素养,加之多年的努力和积累,长时间以来就是教师队伍里的科研中坚力量,但却面临着陆续退休的局面。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在科研和学术方面较为平庸。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其职业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下降,教师缺乏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培训,加之自身努力不够,致使许多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亦没能承担起应有的科研和学术重任。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但因经验不足,积累不够,加之对青年人培养培训不足,以及社会领域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对工作精力的分散等,致使许多青年教师没能顺利成长起来。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术断层,这种断层在表象上与教师队伍的年龄高度相关,背后则有复杂、深刻的社会因素。

2.专职、兼职结构不合理。为了保障教育教学效果,国家在严格规定必要的专任教师师生配比的同时,鼓励各高校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任课。但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兼职教师授课。水平不一的兼职教师过多,使教师队伍流动过快,稳定性较差,且不易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3.学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教师缺乏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二是有些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严重。表现为许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同事,又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师妹。更有甚者,在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其教师“近水楼台先得月”,攻读硕士和博士问题就地解决。这种“近亲繁殖”造成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雷同,学术观点固化,难以出现由不同学术观点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学术创新。

(三)综合素质不高

1.政治素质堪忧。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解决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问题。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但近年来,在多元思想文化的的冲击下,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思想政治问题:一是面对多元思想文化缺乏基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动摇。三是极少数教师内心深处彻底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正确性。诸如此类的思想政治倾向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功能的发挥。

2.职业道德不容乐观。在没有升学压力等外在硬性指标衡量的情况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保证高校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目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令人堪忧。一是有些教师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和养家糊口的普通职业,忽视了其应有的特殊道德要求。二是受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道德失范。表现为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和热情,备课不认真,教学不严谨,甚至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上,教学反而变成了“第二职业”。第三,极少数人格不健全的教师讲课时信口雌黄,言行不一,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基本权利。教师任何的道德问题,尤其是人格不健全,不仅难于实现真正的教育,而且对教育有极强的破坏作用。

3.业务素质不高。(1)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教学能力自然成为教师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支乐于奉献、有较高教学能力的队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集渊博学识、人格魅力和教学热情于一体的大师级人物、教学拔尖人才严重缺乏。二是教学理念陈旧。三是教学方法落后。对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和运用。四是教学方式的艺术性有待提高。可以说,缺乏教学艺术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抵触的重要原因。造成这些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管理不到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够,教学评价不科学、不客观,教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2)科研能力不强。相对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总体较弱。主要表现为:一是科研成果数量少、层次不高。二是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除了教师课程负担重,缺乏足够的精力搞科研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还有: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机制不完善。首先是激励机制缺乏,其次是公平、公正、透明的课题申报机制以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欠缺。总之,激励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科研的关键条件不具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的关键条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教学科研组织平台有待加强。二是学科平台支撑弱。三是科研团队缺乏。由于缺少良好的科研环境,教师的科研能力难以提升、科研潜力难以挖掘,影响了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科研实力的提高和科研后备力量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落实政策

虽然中央从宏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地方领导尤其是实施层面的高校领导重视不够,致使政策大打折扣,具体措施无法落实到位,这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出现上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有的高校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采取“打、卡、压”的策略,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明显低于相关专业教师,教师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为此,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提高领导认识。地方和高校领导应全面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教师队伍在高等教育事业中承担的光荣使命,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创造和贡献,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和发展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2.落实现有政策。目前最急需落实的政策有:一是专任教师配备政策。要按中央规定比例配备本专科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人数,以解决现有教师数量少、课时负担重和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专项经费政策。应按在校生总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5-20元的标准提供专项经费,并对经费进行科学管理,以便为教师的教学交流、学术交流、外出考察等提供便利的经费支持。三是机构建制政策。通过剥离与整合,尽快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四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高校层面看,首先,应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机构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为此,高校应从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引进、经费支持、学科整合、科研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申报学科点的实力和竞争力。其次,对于已经有学科点的单位,应及时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2年6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着重解决学位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机构分离的问题,使学科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人才发展的平台;围绕学科建设,汇聚教师力量,强化科研意识,凝练学科方向,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并用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完善机制

1.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优秀教学单位、优秀教师、科研突出贡献者、师德标兵等表彰奖励机制,为激励更多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成立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交流基金、科研基金以及博士启动资金,为激发和维持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为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逐渐完善课题申报、高层次项目经费匹配、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机制,使之更加公正和透明。

2.竞争机制。完善竞争机制最主要的是健全教师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应该由原来的单纯考核教学工作量转变为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师德、科研成果等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聘职务、岗位聘任、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当然,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而在考核标准上,教学类的考核权重应高于科研类权重,避免教师基于考核引导下的利益驱动而偏离主要职责,弱化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

(三)建立健全制度

1.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和岗位分流制度。建立和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除了必备的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操守、相应的学历等相关条件外,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入口关:一是政治素质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凡是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二是师德关。积极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于2013年5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及评优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三是基本业务关。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且毕业院校要多元化,以改善不合理的学缘结构。其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且有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日益增强的潜质。对于不具备教学基本素质的现有教师,优先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经过培训后仍不能达到基本要求、缺乏可塑性的教师,应该实行转岗分流,使其脱离教学岗位。

2.稳定的教师培养制度。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爆炸、社会变革急剧、思想多元碰撞的当今时代,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觉学习越来越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岗位职责,强化教师培养培训自然成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为此,需要建立稳定的教师培养制度:一是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在继续开展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组织出国考察的基础上,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重点培养优秀的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二是把多层次、有重点、多形式的培训体系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以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性、实践性强的特殊需要,保证教师的知识更新跟上时代发展和教学需要。三是继续强化包括教学和科研在内的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增强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培训,以净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风气,始终保持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主阵地的正确方向。

3.长效的督查制度。现有的由教育部领导、部分专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人员参与组成的督查小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政策落实。但是,督查小组的行为没有制度化和长效化,致使其督查不力,许多高校出现了弄虚作假或督查之后政策的反弹现象。为有效落实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政策,应建立长期有效的督查制度,对高校进行监督和约束,这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赵淑梅)

作者:谢春玲 丛松日

上一篇:高等医学德育教育几点思考论文下一篇: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