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全面提升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适应教育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阐释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通过打造“三课堂”即抢抓课堂教学第一课堂、用活课外实践第二课堂、抢占网络空间第三课堂,架起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立交桥,多渠道拓展信息素养的养成路径,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初探

摘 要:构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以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文献标志码:A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Burnhein·Robert在《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要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一、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但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意识淡薄

学生的信息源主要是来自课堂,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许多学生只是为适应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成某一任务才去图书馆选材料、收集资料,应付了事。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信息能力亟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去阅读书刊,在遇到需要参考文献时,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三)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欠缺

在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上,有相当多的学生仅认为“计算机犯罪”属违法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也属于违法或不道德范畴。

二、国外的信息素养教育

目前,信息素养的教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荷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学开设了信息与计算机的相关课程。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三次研究,讨论如何进行用户信息技能训练。澳大利亚在1992年召开了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全国会议。美国课程管理协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提出信息素养应是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要求学校、学院和大学将信息素养内容结合到学校教育的教学大纲之中。日本在多次教育改革中,一再强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于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极端重要性,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每年一度的信息学水平考试已成为仅次于高考的全国第二大考试。韩国先后提出的4次教育改革方案,都不断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三、提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议

中国有其独特的国情和教育现状,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方法。我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必修课,对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非常重视。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只讲授对计算机的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简单的编程能力等方面的知识,还处于信息技能层次。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系统课程。我认为高校应该提倡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和开展各种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活动。具体建议如下:

(一)构建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标准

从国外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情况来看,许多大学都有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最详细的是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在2001年1月制定并通过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所大学制定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建议教育部应组织专家,借鉴发达国家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特色,展开讨论,制定我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引进必要的信息素养认证制。各高校再根据该标准制定各自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信息素养教育应达到以下目标: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生存权”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能用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确定所需信息的种类、范围和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建构和完善科学的信息策略,从而有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分析、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有效、准确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能力等。

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其中,信息意识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时效意识、信息超前意识、信息创新意识等。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教育要求大学生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制作、传播、使用不良信息,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

(二)构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宜采用三级教育模式,即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培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四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进行信息理论教育,着重结合专业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信息收集、利用与评价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承担研究课题,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提供信息依据。增开信息素养系列公共必修课,如信息素养导论和信息检索两门公共必修课。“信息素养导论”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掌握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信息检索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

(三)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门课程中,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各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评价体系中

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是一种综合性教育。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实施,而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中,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程要安排适量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留出大量通过查检资料才能完成的作业,强化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通过整合达到以下教育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四)营造丰富多样的、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

1.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构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使之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改变传统的“三室一库”(外借室、阅览室、资料室、书库)的闭架服务格局,新建视听阅览室、电子信息资料室、光盘检索室和Internet资源检索室等新型全方位开放的服务格局。

2.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协调、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广阔场所和多种途径。网络中心应该为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化的网络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加快全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带动全校师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建设学科网络资源库或网站。

3.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也是一种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

4.动员社会力量营造一个安全的学校周边环境。要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网吧的安全管理。

(五)教师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处理教学信息,一方面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接生动地教给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通过举办信息素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追踪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的能力,并将这些纳入到大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当中。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目标驱动式教学方式,教师只给学生分配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由学生自己选择、决定,这样能极大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而且是每个信息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应借鉴2001年“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3).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敬业.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01(5).

[4]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

〔责任编辑:张家恩〕

作者:王 东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篇2:

“三课堂”协同推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摘要:全面提升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适应教育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阐释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通过打造“三课堂”即抢抓课堂教学第一课堂、用活课外实践第二课堂、抢占网络空间第三课堂,架起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立交桥,多渠道拓展信息素养的养成路径,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三课堂;协同;信息素养教育;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分析

(一)信息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

信息社会呼唤信息素养,个体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创新将成为影响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这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具备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还应具有信息化公民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完成从“数字土著”到合格“数字公民”的转化,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新常态,尤其是智能化、泛在化学习时空的形成,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它要求高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程融入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大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捕捉、筛选、评估、交流、应用、创新信息等能力,为学生智慧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有效支撑。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诉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媒体和移动自持设备等为标签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使命面临巨大的挑战。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其信息道德与信息伦理,引导其严守信息道德规范,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二、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信息素养的提出以及发展

1974年,“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先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对信息素养进行了简单定义,“信息素养就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1]我们可以简单将信息素养理解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所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技能,个体能对信息作出正确评价和有效利用并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

信息素养包括范围较广,主要分为信息意识层面、信息能力层面、信息观念层面、信息道德层面和信息安全层面。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重点包括五个方面:树立信息意识、掌握信息知识、增强信息能力、遵守信息道德,维护信息安全[2]。

具体来说,一是要树立信息意识。当前大学生对所处的信息社会和信息环境的敏锐度、敏感性并不够高,加之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教学导致被动接受信息成为一种习惯和惰性,缺少获取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信息意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目的、针对性地获取信息。二是掌握信息知识。信息知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决定着人们接受信息、辨别信息、使用信息的效率和程度[3]。大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交网络中信息的生产原则、传播方法、产品价值等信息知识,以高效准确获取信息、辨别信息、使用信息,为学习生活中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增强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决定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水平和层次。大学生要具备收集信息、判断信息、表现信息、创造信息、运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应该掌握科学的信息检索技术和有效的检索策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熟练使用常用的知识资源平台,让它们成为自己的知识补充库。四是遵守信息道德。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不良分子投机取巧、作奸犯科提供了滋生土壤。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加强网络言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以更好地在信息化社会中自律、自爱、自强。五是掌握信息安全。目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实践水平还有待提升,需要引导大学生自觉维护信息安全,注重个人信息保护,预防网络泄密,切实扎牢信息安全的篱笆。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路径

(一)抢抓“课堂教学”第一课堂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全课程”融合推进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开足开好信息素养必修课,多形式融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等方式,形成信息素养教育公共课程与其他课程构建模块化内容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将第一课堂打造成信息素养教育主阵地。

一是开足开好信息素养公共课程。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学校自2014年其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基础与办公自动化》《信息素养概论》《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课程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教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云端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灵活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中线下教学采用“三阶段八步骤”教学模式,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整体教学设计,根据课程诊改8字型螺旋推进课程教学,做好常态纠偏、实时诊改,有效达成实现教学目标。

二是多层次嵌入推进信息素养教育。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通过专题嵌入式教学、跟踪进阶式教学和全程融入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在相关课程中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设计了“网络心理”教学专题,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素养;而针对连续阶段性课程,则根据学生需求和成長规律设计进阶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推进信息素养教育。

(二)用活“课外实践”第二课堂

突出实践育人,强化部门协同,教务处、信息处、学生处、宣传部多部门联动,构建“课外实践”活动体系,不断创新开展特色活动,如组织系列培训讲座、新生入馆教育、开展数字资源使用、学习空间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素养等培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

在特色活动创新方面,学校学生处协同多部门,开展信息素养主题班会活动,提升学生对校园贷、网络安全等的认识;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易班”平台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将个人空间建设成学生学习学习、交流、成长的优秀平台;开展信息素养APP答题、图书馆寻宝等特色活动,通过“任务探寻—角色定位—信息激活—知识协同”来完成实践活动中的信息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

(三)占领“网络”第三课堂

营造干净的网络空间,实现网络育人。一是引导学生投身新媒体建设,深入开展信息素养“三自教育”,依托学校“一网两微”,创新网络管理方式方法,开放投稿平台,引导学生宣扬富有正能量的所见、所思、所感。二是建成学生网络工作队伍,围绕网建、网监、网管等工作领域,开展学生网络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信息道德,内化信息伦理。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提升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高校要担负起新时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通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的培养培训,切切实实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维娟.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情报,2006(7):203-207.

[2] 葛文鹏.张海燕.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若干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18):180-181.

[3] 卢彤菲.高校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缺失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1):152-153.

[4] 戴理达.全球竞争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对接职业胜任力的路径研究[J].教育导刊,2019(3):82-8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基于易班网络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WL40)

作者简介:邱学文 1977-11 男 籍贯:湖南益阳 学历: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邮编:413000 單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作者:邱学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篇3: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优化研究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优化的路径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提高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

根据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使得我们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要以关爱学生为基础,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独立思考、独立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性,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面对大学生关于信息素养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我们要加强启发式的教育,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自律意识教育,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信息素养,加强自我教育,让信息素养教育真正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做起。

一、培养大学生运用信息媒介的基本能力

(一)加强对媒介信息选择与甄别能力

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校园媒介资源,可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氛围,在利用媒介的时候有些人可以从各种媒介资源中获取学习的有效信息,接触新鲜的事物,开阔自己的视野,但也有些人从媒介信息中模仿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性格变坏,痴迷于虚拟世界,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注重对大学生媒介信息选择和甄别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和判断能力。作为大学生自身来说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媒介资源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从海量的媒介信息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独立的进行理性思考,获取合理有效的媒介信息,同时加强对媒介信息的驾驭能力、选择能力和甄别能力,让媒介能真正的为我所用。

(二)加强对媒介信息认知与质疑批判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去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动态,积极改进信息素養教育的内容,改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方式,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创新信息素养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形式多样的素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教育的活泼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注重大学生对媒介信息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在日常行为规范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积极了解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形成信息素养教育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接受媒介信息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学校乃至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对媒介工具的使用能力

我们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要积极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大学生使用和运用媒介工具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运用媒介工具来增强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批判意识,引导大学生善待、善用及善管新媒介工具,从制度上加强对媒介工具的规范,加强对新媒介工具的引导和监督,让大学生自觉抵制庸俗、低俗的媒介信息,同时我们要积极构建新媒介工具的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渗透,让大学生学会有效的利用媒介工具来服务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真正让新媒介工具成为大学生行之有效的工具来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让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

(一)认知维度

信息素养教育是由信息素养衍生出来的,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认知维度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处在社会化进程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对大众媒介工具依赖度较高,他们通过媒介工具来获取信息,了解和认知社会及世界,通过媒介工具来获取学习内容及课外知识,也通过媒介工具来实现人际交流及娱乐,大学生普遍存在求知愿望强烈、兴趣广泛等特点,同时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又少,所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他们普遍的依赖媒介工具来获取知识、信息,利用媒介工具来娱乐、消费,媒介工具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必然会对他们的认知产生影响,这就使得我们要让大学校园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信息素养课程,形成正确的信息素养认知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积极参与到信息素养的各项教育活动,从而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二)情感维度

我们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开展信息素养的情感教育,强化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切身体验,例如,在信息素养课程中,我们要学生先自己通过媒介工具获取信息,然后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学习感受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情感,使信息素养教育更有效的进行。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坚韧的性格和意志,从而可以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人格魅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的情感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通过媒介工具提升自己生活、学习的能力,也关系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情感教育出了重视他们的情感发展以外,我们还要用每个人对情感情绪的特殊机制来改善和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从长远来看,这必将促进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审美维度

审美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表现力,审美可以让每一个人感受、欣赏生活中的美,也能欣赏到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美,随着媒介工具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到审美的改变。艺术只有通过媒介工具才能存在及表现出来,我们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必须要培养他们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反思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有效的媒介工具来改变和影响他们的审美价值,而对艺术价值的审美只能在媒介系统中产生,媒介系统也可以进行储存,促进审美价值的流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艺术创造,如果没有媒介,艺术和审美将无从谈起。比如电视、电影、微电影等新媒介形式的出现,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会带来全新的审美,形态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变革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引起对艺术审美的变革,改造对艺术的审美可以通过改变和塑造信息素养主题的感知、思维、观察和情感方式来实现。

(四)道德维度

随着网络媒介文化的发展,多样性的网络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的混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增加了他们价值选择的难度,从而影响到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在的大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强烈的好奇心也使得他们能迅速的接受新事物,极容易受到网络媒介中不良信息的蒙蔽,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更应该站在道德的维度来深入发展,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在德育教育模式中寻找与信息素养教育恰当的切入点,把他们信息素养的提升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及远大理想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品质,树立自身优良的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更用心的去关注大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在信息素养的道德培养中,要强调大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他们创造无限价值的愿望,通过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使其道德修养不断提升,精神不断升华,文化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   白传之,闫欢.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   邵瑞.中国媒介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传播力量的构建[J].新闻与传播,2006(5):13.

作者简介:

邢新(1978—),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教育学硕士,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

作者:邢新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论文下一篇: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