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及其培养

2022-09-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要想让学生将这些知识都掌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这些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无论是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和传输,还是与之相关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制都将成为社会运作的核心。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产生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达的美国,是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逐渐形成而对国民提出的一种兼跨人文和科学范畴的综合性个人素养要求的描述。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 9 9 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同年,道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他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能够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能够确定潜在的信息源,能够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信息。

综上所述,虽然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但可看出,信息素养既包括认知态度层面上的内容,也包括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内容。概括起来讲,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

1.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首要因素,主要指人们对信息及其交流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判断、捕捉的能力。信息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们利用信息的程度和效果。人们只有有了信息意识,才有可能有信息的需求,进一步去寻找信息和利用信息,并主动学习与信息处理有关的技术。

1.2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人们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信息活动,有效地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变信息为动力和优势。

1.3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交流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道德品质。它是对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播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1]。

2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2.1 信息意识层面

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欢迎授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91%),欢迎教师讲授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91.9%);有49.7%的学生在查学习资料时首先会想到通过网络来获得信息;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绝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信息意识比较强。但还有少数学生对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持无所谓或者反对态度。

2.2 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层面

有98.3%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所掌握的信息知识非常少。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计算机是二进制运算的,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区分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在后来的继续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提出的绝大多数问题给出的答案都是摇头。可见,学生们的信息知识匮乏状态严重,而信息知识的欠缺也必然伴随着信息能力的低下。

2.3 信息伦理道德层面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查阅学习资料,他们没有想过要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去做一些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会有不讲道德的人利用网络对别人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大部分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对信息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网上发布的消息有真有假,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核实,但也有19.5%的学生认为网上的信息完全值得信赖。同时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加工和利用信息的活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但由于他们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在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部分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较少去注意信息的来源以及如何去尊重原创者的知识产权等[2]。

3 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3.1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顺应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的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1)具有信息的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2)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3)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4)媒体的整合能力等[3]。目前在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在中青年教师队伍中,已经有一批教师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但相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人常说,做教师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师的业务水平,决定了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的水平,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3.2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道德品质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不仅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交际工具,特别是在潜移默化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时要组织中小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网上自律能力,强化网络责任感,在网络上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自觉塑造网络健康人格,实现虚拟和现实的统一,将诚信教育与文明修身的美德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道德品质。

3.3 加强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虽然学校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环境仍非常恶劣(西北地区被调查的学校中仅有27.1%的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得比较好)[2]。在许多学校中,服务器就是一个上网代理服务器,学生机中除了一套Office外没有其他内容。在相当多学校中,学生由对信息技术课有极大的兴趣,到不愿意上信息技术课,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室。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的能力,不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能干什么。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机器都是近几年买的,设备都比较好。因此主要加强学校的资源建设和为学生安装常用的软件,而不必让学生每节课都安装一些必备的软件,浪费时间。

3.4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标,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它将促进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例如:学生在制作关于某地理内容的多媒体作品时,需要同时使用计算机、地理、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有关内容。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同样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知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既是技术、工具,又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桥梁[4]。

3.5 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活学活用的评价和完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活用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应注重学生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和完善,在某种意义上,对信息活用的评价与完善比具体的操作更为重要。评价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三个部分。过程评价即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其在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同学协作的能力以及对新的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考查。阶段评价即在学生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某一阶段学习任务后,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进行考查。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任务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举办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和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设计、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能力进行考查[2]。

3.6 把计算机作为中小学生日常使用的“普通工具”

通过延长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使学生在课后有机会使用计算机)。从调查问卷以及在与学生的座谈和个别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们的信息能力主要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关。86.1%的学生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内,而其中从不上网的学生占到了20.4%;还了解到由于学校安排的上机实践课很少,机房电脑数量有限,而且仍有38.6%的学校的校园网还没有开通,所以学生们的上网环境主要是家里,但是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家庭由于经济原因并没有购置电脑,所以他们的实践机会很少,从而导致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地得到应用[2]。

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本研究对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培养信息素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文昇.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2] 王海燕,付丽萍.西北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 王玉明.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4(2).

[4] 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上一篇: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性思考下一篇:关于税法对中小企业的保护作用及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