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2022-04-27

摘要:中学职前教师是指正在接受高等师范教育并且以从事教师职业为目的的学生。在基础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研究职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本研究在明确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基础上,通过对某高校师范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提出加强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1:

学习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学习型人才应具备:更新学习观念、掌握学习技能、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三个要件。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成立信息素养教育领导机构、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培训、创建信息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是高质量、可持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

学习型人才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措施

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抢得制高点取决于学习型人才的丰裕程度。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是传承知识的领路人,是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摇篮和根本途径。深入和有效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学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师范院校图书馆人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一、基于学习型人才的认识

对于学习型人才,目前人们的基本共识是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发挥;能够主动去观察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新概念;能够较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具备更新学习观念、掌握学习技能、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三个要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更新学习观念是学习型人才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囿守于传统学习观念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学习型人才。

掌握学习技能是学习型人才的基本功。作为一个学习型人才必须掌握运用信息工具及获取所需高质量信息的技术。并做到敏锐地捕捉信息、果断地筛选信息、准确的评估信息和自如地交流信息。同时还需具备创新知识,及转化知识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学习型人才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信息素养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信息获取及利用的技能;信息道德;创造性的表达、运用及调整已有知识体系四个方面。

二、信息素养教育及内容

信息素养教育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激发大学生的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是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教育由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和法律教育四方面内容组成。

1.信息意识教育。启发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初级层次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在“信息爆炸”“信息老化速率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信息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没有信息意识,就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也不可能学好知识、做好研究,成为学习型人才就无从谈起。

2.信息知识教育。对大学生普及信息知识是中级层次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不断地培养大学生对信息本身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辨别、获取和利用信息。培养大学生完整的信息知识,对获取知识、帮助研究、发展创新乃至成为学习型人才至关重要。

3.信息能力教育。强化、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属于高级层次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也是信息素养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和创造新信息能力五个方面。

4.信息道德和法律教育。这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在信息活动中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三、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一)成立信息素养教育领导机构是高质量、可持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

1.成立国家级权威性信息素养教育领导机构

美国信息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主要得益于权威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成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站在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有利于统一规划、部署和指导全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2.成立校级信息素养教育的协调机构

建议各校成立以图书馆馆长为主任、教务处处长为副主任,各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图书馆骨干及学生代表参加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本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习型人才是高校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培训是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当务之急

1.加强高校专业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仅靠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或几位馆员教师是担当不起这个重任的。专业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动力,没有他们的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专业教师是否具有高水平的信息素养,决定着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学校要通过数字化图书馆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两个机构,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地对专业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要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中去。

2.加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师的培训。信息素养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老师信息素养培训活动,发挥“专业+信息素养”的优势,利用自身的特长,成为专业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支持者;专业教师把教学经验和课程融入信息素养技能培养之中。

(三)创建信息文化环境,促使大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完善提高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成立网络信息素养团体,搭建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尽可能多地到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中去实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给大学生提供不断提高自身网络信息素养的条件。

2.积极组织有益于提高信息素养活动比赛,充分调动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兴趣。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的多媒体设计大赛等,增加网络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广、快、精、准、新、”的鉴别、筛选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是提高信息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各种讲座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完善的反馈机制可以确保信息素养教育主体对大学生的需求和体验有很好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的服务。

四、结束语

时代呼唤学习型人才。信息素养是学习型人才的核心素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的源泉,提升竞争能力的必备条件。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学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任重而道远。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仍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

参考文献:

[1] 赵浩镇.俄亥俄州立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477-478.

[2]杨春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构建方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81- 82.

[3]吴漂生,易斌.信息素质教育教师——馆员学科教育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09,29(1):141-143.

[4]白玉芬.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习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2(11):59-60.

作者:刘斌斌

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2:

中学职前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摘 要:中学职前教师是指正在接受高等师范教育并且以从事教师职业为目的的学生。在基础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研究职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本研究在明确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基础上,通过对某高校师范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提出加强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职前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一、中学职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职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作为信息社会的成员,必须掌握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从而做出决策,而不被信息所淹没。学会学习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而学会学习关键是要具备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其次是作为未来的教师,要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能影响和培养其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社会的特征映射教育领域,教育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也就是说,职前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现代化意识,还必须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非常广泛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一般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职前教师,还应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传授能力和信息道德示范性。

二、中学职前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对某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信息素养的内涵、职前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及其包含的内容,同时兼顾分析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选取该校物理学院、中文学院、教科院、艺术学院三年级的师范类学生,其中物理学院100人、中文学院95人、教科院85人、艺术学院25人。共发放问卷表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6.7%。

1.信息意识现状与分析

信息意识方面主要包括获取信息意识、态度、目的等,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信息意识调查问题及结果可知,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大多数师范生不太清楚或不清楚,有 95.8%表示“非常赞同”或“赞同”信息和信息素养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4.2%表示不赞同。这表明大多数师范生已经认识到或认同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但对具体的含义不十分清楚。对于使用信息技术的初衷,51%的师范生表示出于个人兴趣,35.3%为学习的需要,13.7%为教师要求,可见已有超过一半的师范生对于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他们已经具有提高自己信息素养的潜意识与强烈愿望。

师范生虽然已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但意识的目标已严重倾向于娱乐,他们的网络行为依次是网页浏览、即时通讯、游戏等,而网络资源对学习潜在的巨大价值却被忽略了,仅有8.3%关注网络在学习中的应用方面的内容。

对于在课堂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54.2%的师范生表示“喜欢”,9.7%表示“无所谓”,有36.1%表示“不喜欢”。这些数据既反映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时可能还存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师范生对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两可态度。

总体来看,被调查师范生基本具备信息意识,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信息和信息素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和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但在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缺乏主动,将新知识、新技能用于自己的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较为欠缺。

2.信息知识状况与分析

在信息知识方面主要对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基础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由表2可知,所调查师范生信息知识水平偏低。在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一直在学习Word的学生有22.2%表示“非常熟练”,而对于Excel却只有9.7%的学生表示“非常熟练”,其中还有27.8%的学生竟然表示“不会用”。在电子邮件使用方面,43.1%的学生表示“一般”或“不会用”,这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接触现代通信手段。使用率最高的为交流工具,即QQ或校内网,占47.2%,只有4.2%的学生表示“不会用”。

3.信息能力状况与分析

信息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信息检索能力、信息保存、整理能力、信息重组、信息应用与创造能力、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等。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表3。

从调查结果看,调查对象的信息能力偏低。首先是搜索信息的能力差,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常常迷失方向,有44.6%的师范生表示上网查找信息时,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本来打算查找A,却看了半天B,这是很多学生上网查找信息的感触。60.3%的学生对获取的信息不进行整理,20.2%的学生总是感到资料、信息混乱,58.7%的学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分析能力不强,在网上搜索到相关信息后,有47.7%的学生选择直接复制引用而不加以修改整理。89.7%的学生没有做过完整的教学软件(课件或网站形式),97.6%的学生没有设计过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这都不利于教师职业的发展。

4.信息道德状况与分析

信息道德方面,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表4所示。

在对待学校公用机房的计算机方面, 86.1%的师范生表示自己能做到不随意删除系统文件和修改计算机的设置,这说明在学校公用机房里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要求和操作规范,维护公共秩序。

在遇到色情链接网站如何处理方面,87.6%的师范生会选择不予理睬,说明学生能自觉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

通过预防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知识的调查表明,只有3.4%的师范生很懂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26.4%的师范生懂一点,而70.2%的学生根本不懂。这充分说明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的知识和技能很欠缺。

关于师范生对待盗版软件的态度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0.5%的学生表示反对盗版,决不购买;60.2%的学生认为便宜,会经常购买;29.3%的学生会偶尔买。说明学生对维护正版软件、主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素养比较欠缺,意识淡薄。

在对信息获取和利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了解方面,85.4%的师范生表示不了解,这点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也有所体现,许多学生对于引用他人的论文不注明出处,个别学生整段抄袭别人的论文,这说明学生版权意识非常薄弱。

三、加强中学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由上述调查结果看,师范生整体的信息素养不能适应他们职前学习和今后工作的要求。对中学职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立中学职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

目前无论是地方教育部门还是师范院校,对职前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上,都不十分明确,因此,在设备的购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学目标等方面,缺乏系统性,较为盲目与随意。建立职前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标准,使得工作围绕标准来进行,衡量与验证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

2.改革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课程

(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突出教师教育特点,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第一,在介绍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时,强调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帮助师范生提高认识。第二,引导师范生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最新发展。第三,结合师范生的学科专业,演示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引导他们向“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过渡,提前做准备。第四,在“文件格式”知识点教学中以常见多媒体素材文件格式(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多媒体课件文件格式为例,进行重点介绍。第五,在“多媒体技术”知识单元的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例介绍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第六,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中,以网络教学为例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重点训练师范生上网搜索、下载课件和素材,制作简单网页,建立博客,学会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博客、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和教育网站等)进行网络化学习。第七,在“演示文稿的制作”的教学中,向师范生展示有代表性的PPT课件,实例讲解演示文稿型课件的制作技术。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培养师范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意识和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内容上,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两方面,在师范生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基础上,制作教学课件及网站,表现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专业教学侧重点及深度上有所不同,例如,数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需要掌握几何画板的应用,而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熟悉Photoshop的使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讲授结合角色互换、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设计教学网站方便师范生的课后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教学评价上,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不能仅用期末测验来进行评定。教学组织宜采取小班教学,重视上机实验。

3.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专业课程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对师范生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传输、加工、交流和创新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善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利用网络的探究、讨论,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用PPT、概念图呈现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用网络课程或网站发布自己的教学材料,利用QQ群或Blog等加强和学生的交流,组织主题讨论等。学生若能在各科学习中,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就会潜移默化提高其信息意识及能力。

4.改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

学校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增加计算机数量,提供开放使用条件,给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在现有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给师范生开设一些系列讲座,使得学生尽快掌握图书以及电子数据库的分类、查找的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应用这些资源。

学校应从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水平提出要求,采取相关措施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促使教师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制作的网络课程、课件等,利用网络教学应计入工作量,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的评比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考核内容。

学校应组织师范生参加电子作品创作、网页制作和课件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关注BBS、贴吧上的信息,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参与网上信息的发布、浏览和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庄榕霞.以全面、发展、动态的眼光看待信息素养教育——浅谈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2004,(6):24-26.

[2]杨东.西藏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10.

[3]郑小军,杨满福.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8,(8):154-155.

[4]魏继宗,孟亚玲,张立昌.陕北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8):100-104.

(编辑:刘轩)

作者:于 文,张军征,刘亚军

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3:

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 要]针对目前师范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可实施性差等问题,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的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确定了面向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三级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合理的权重分布, 构建了面向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信息素养 评价指标 权重分布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进行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师范院校学生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最佳人选,其信息素养对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师范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相当部分的师范毕业生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源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无论是要实现针对性的培训的还是培训后的效果检验,都需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测评,因此建立一套面向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一、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各层信息素养指标及其各自的权重共同构成的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应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有效的测评。

(一)构建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师范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应该比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信息素养要求,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未来的教师,他们要面向广大的中小学生,因此要能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把关,要具有过滤不良信息的能力和素养;作为未来知识的传播者,他们传播的信息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应该在信息理解、信息的评价判断及信息选择方面具备更高的能力;作为未来的信息制造者,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的生成、表达能力与其他的大学生相比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作为未来的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他们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构造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它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信息素养评估的进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2]

(二)构建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对师范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是对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在学科研究和教学上的应用能力的价值判断。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容易执行,师范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原则、独立性与灵活性原则。

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就是要求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整个信息社会与相关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要求,使指标体系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中起到引导、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贴近实际,便于操作,易于实施。独立性与灵活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既自成一体、具有独立性,又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不同师范院校的信息资源水平与教育水平互有差异,各院校在实施指标体系的时候,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其中的指标。

(三)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我们在对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的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确定了面向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三级评价指标体系。[3][4]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考虑到信息素养的复杂性,我们又将每个一级指标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并且在每个二级指标进行详细的指标描述,即三级指标。

二、回归分析法在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目前,在确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的权重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经验确定法、层次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5]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基于对各方法的熟悉程度和研究的需要,我们采用了回归分析法来完成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

(一)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权重分配的理论基础

应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思想如下:假设需要建立的评价体系中包含n个评价指标,各项评价指标所对应的权重为(w1,w2,…,wn)。现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得到了m个评价样本以及他们各自对应的信息素养总的得分为(b1,b2,…,bm),那么如果所给出的权重(w1,w2,…,wn)是一组合理的权重的话,它应该尽可能满足下面的等式:Aw = b。

其中A为一个n×m的矩阵,A=(a1,a2,…,am) -1,且a1=(a11,a12,…,a1n),a2=(a21,a22,,…,a2n),a3=(a31,a32,,…,a3n),…,am=(am1,am2,,…,amn)为随机抽样获取的m个样本中评价指标的分值。b为一个列向量,b=(b1,b2,…,bm)-1,其中b1、b2、…、bm为各个样本中的信息素养得分。w=(w1,w2,…,wn)-1为各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w1、w2、…、wn组成的列向量。

但是,通常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的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样本数m会远大于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数量值n,即m>>n。由于存在统计误差,很难找到一个严格地满足等式Aw =b的w值。因此,我们只能求出使得|Aw-b|最小化的w。|Aw-b|在这里指的是Aw-b的方差。当样本数m大于未知数n越多,样本的统计误差就越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数学分析软件对A和b进行回归分析,即可求解w值,即权重分布值。

(二)回归分析法在构建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举例

我们通过研究和调查确定了某本科院校的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有五个: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在一级指标下面又划分为易于测量和实际操作的二级指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以一级指标信息能力为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其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其余各指标也可以采用本方法以次类推得出结论。

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得到了15个样本数据,其中关于信息能力(一级指标)这部分有6个二级指标: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识别、判断信息的能力、组织积累信息的能力、加工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明确表述信息需求的能力。这15个样本数据包含了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各自相应的得分(各项分值满分为1):

b=(0.9,0.55,0.9,0.55,0.8,0.35,0.6,0.6,0.7,0.7,0.85,

0.9,0.9,0.65,0.8)

a1=(0.85,0.95,0.95,0.85,1,0.9)

a2=(0.5,0.4,0.45,0.7,0.6,0.6)

……

a15=(0.7,0.6,0.9,0.85,0.85,0.6)

根据上述讨论,只要求解出使得|Aw-b|最小化的w即可得到权重分布。此时,A=(a1,a2,a3,…,a15) -1;b=(b1,b2,b3,…,b15)-1。采用Matlab软件对A和b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即可得出权值向量w,同时还能够得到回归模型的残差值r和残差置信区间rint以及用于检验回归模型的三个统计量数值:第一个是判定系数R2,其值越接近1,表示回归模型准确越高,其中R是相关系数;第二个是F统计量的观测值;第三个是与统计量F对应的概率P,当P<α时拒绝H0,回归模型成立,α的缺省值为0.05。

运行Matlab软件并调用regress函数进行计算,得到w=(0.1266,0.1153,0.3160,0.3366,0.0414,0.0642)-1,R2=0.9975,F=201.1,P=0.0005。

分析上述数据不难看出R2非常接近1,而P的值远远小于α的缺省值为0.05,说明通过计算得到到回归模型有很高的精确度。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信息能力这部分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 (权重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所占权重为0.127,识别、判断信息的能力为0.115,组织积累信息的能力为0.316,加工、创造信息的能力为0.337,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为0.041,明确表述信息需求的能力0.064。

根据上述的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中信息意识等部分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计算出各因素的合成权重,然后再求解出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等五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布。至此,一个完整的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已经构建完成,其具体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权重分布表

本文提出的将回归分析方法用于建立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并求解各元素指标的权重是一种新的尝试。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之间的权重分布制约着评价结果,针对不同院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生源的质量差别等因素,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各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需要不断地调整指标权重分布来达到不同的评价目标。

师范院校学生作为将来中小学教师的生力军,其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未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信养的水平。如果各师范院校均能够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的开展相关培训,则能够使这些未来的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从而更好的满足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顾华宁,张霞.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2] 曹秋花.师范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3] 崔金玲,吕会聪,陈继超.基于ANP的师范生信息素养评价模型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4] 邱璇,丁韧.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

[5] 彭瑞霞,赵庆刚.以回归分析法构建教师信素养评价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责任编辑:林志恒]

作者:高相铭 郭季

上一篇:音乐疗法治疗心身性疾病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