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

关键词:现在信息;教学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二、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我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教学设计中创设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

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而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2、让学生实践操作是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

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3、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加强记忆;利用CAI课件将抽象的数学题直观化,将英语、语文题形象化、情境化、游戏化;把“画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等。通过这些整合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巧,更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4、转化学生上网观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一节时,我们教师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在完成教学内容前一周,教师可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宽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简单的个体性学习,融入到群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申容

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摘 要: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考试评价机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关注中小学的信息教育,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新的终生适用的基本能力。在我国,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的艰巨任务落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肩上。

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信息时代步伐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及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而呈日新月异的态势。根据情报学家的分析,知识的陈旧周期在不断缩短,进入90年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不能仅按教材编写的内容一成不变地教学,而应将教材内容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在学生掌握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知识(硬件及软件)介绍给学生。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一些前沿的软硬件知识及新的操作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准人才”的要求。

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工具,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据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也就是说,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目标和基于几项任务完成的,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举例来说,教学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时,计算机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步骤应是,在教学开始时,先询问学生,如你们会用电脑做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打字、画画、上网、聊天……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逐步增强自信。

2.“学科整合”模式。

学科整合模式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既高效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1.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对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有限的学习内容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此,可通过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两种方法:一是“走出去”,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一些规模较大的信息技术推广会,了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新动态,拓宽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视野;二是“请进来”,邀请若干名信息技术专家来校作最新科技信息专题报告,把国内外最新计算机发展信息传递给教师和学生。

2.创造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学校可定期举办“信息节”,如网页制作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还可组建计算机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小组和应用技术小组。程序设计小组主要吸收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以青少年学奥林匹克竞赛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心理素质均能得到提高。应用技术小组主要吸收对动画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主要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使学生通过动画设计软件的学习,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电子作品。

四、改革考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上交自制电子作品,考核学生计算机理解应用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不应过多地注重所学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而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上。例如在完成Word模块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我国春节或国际上流行的圣诞节为内容,并加以简单的文字表达,制作一幅宣传广告画。对此,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西方文化的文明节日”等为标题,加上文字说明、相关图片。有的图片是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并利用修饰字体。这一做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Word基础知识。

2.开放考评方式,把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互相结合。

学生成绩评价要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其中自我评价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表现评价和集体的自我表现评价。活动的评价一般由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检查表,学生根据这些表来评价。由于自我评价,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参与项目的体验、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认识。同时,集体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使考评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

[2]吕品.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改革初探.北京西城区现代教育,2003.

作者:程世强

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3: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生活每个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促进高中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不仅是孤立的诸如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的信息技能,而且是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学习的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改革的步伐。“信息技术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启迪智慧的钥匙”。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是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到图书馆、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都应考虑到信息环境和信息文化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以培养他们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等网络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答疑;学生可以利用文件传输资料库下载资料,利用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统计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要让在校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从各种信息资源中搜集、整理、解释和评价信息,能有效地作出决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产效率。

二、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普遍偏低,这将影响到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措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二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信息素养的环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素养及能力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信息技术培训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做到远程与面授培训相结合、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门培训机构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初中级培训与高级培训相结合等。培训模式包括以实际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总之,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应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和教育信息化有正确的理解;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等。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

“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普遍运用的一个术语,其基本含义是将有联系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以便产生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整合使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培养显性或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适时地获取信息、分析和综合信息,并能专业化地呈现信息时,才能达到有效的技术整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指除了在学校设置信息技术课程,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之外,还应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这两者互为促进、互相补充。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的机会,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首先是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让学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其次是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再次是学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最后是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邱媛

上一篇:性别差异下大学生宗教信仰论文下一篇: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生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