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2022-04-20

[摘要]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生物制药行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并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生物制药专业为例,简述了生物制药专业“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实施方案,并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从高职教育特点和内涵的角度论述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原则。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框架的3个维度和11个子维度,提出了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实施测评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当今的社会已经变为一个完全的信息社会。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使得信息的地位和作用急剧上升,以数字化为主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作为新型的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素养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高职学生是未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信息化社会的主力军,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由于信息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如何对个体或特定群体进行信息素养的评价已经成为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有关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丰富,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还很少。本课题组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内涵出发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新的测试方案。

信息素养概念及内涵

目前,国内外有关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定义,特别是国内,尚未有具有权威性的国家层面上的定义,国内的研究大都是引用国外的定义。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其中,包含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不仅要看他能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系统,而且要看他能不能发挥信息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也有人从不同视野看待信息素养的定位。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丰富、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

综合对信息素养定义的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于信息能力的全过程,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推动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道德是信息能力的提炼和升华,是信息素质的理性表现。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除了具备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特征,还具有高职院校的特殊特征。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能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素质的新型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与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因而,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应该强调职业性特征,评价指标也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一)高职教育人才观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是信息时代工业化的国民教育,它遵循信息时代工业化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规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的“四个不唯,只唯实用”的科学人才观,正是高职人才观的核心所在。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下,高职人才素质的内涵应包含信息素养。

(二)高职院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特征即“职业本位”的科学定位,针对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参与社会生产和建设,服务经济社会。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信息素养能力。学生通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三)高职院校学生增强职业能力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内涵变动日益频繁,分解、延伸出许多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这对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高职生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岗位技能外,还要有综合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所学专业的岗位群中有较强的转换适应能力。要使学生成为出色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充分调动自身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利用信息,丰富自身知识,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以便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它有着特定的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式,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侧重的是“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而本科院校侧重于“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或国内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时,既要遵循普通高等院校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又要遵循高职院校的特殊原则。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般性原则如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特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已有论述。特殊性原则如下:

职业性原则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最鲜明的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合格人才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突出职业性特点。

创新性原则 高职院校具有最贴近企业、最贴近经济、最贴近社会的优势,把高职教育的创新品质功能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从而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在创新品质中的基础作用。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衡量高职学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不仅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而且是实现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信息素养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生源构成复杂,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学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通过三年或五年的高职教育要使之成为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一种发展性、诊断性评价,评价体系不仅要成为检验的客观标准,而且还要体现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成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二)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信息素养虽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但信息技术只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工具,而不是目标。因而评价体系也不是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大纲,它是高于大纲而存在的,是学生基本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应该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南,应该是信息素养教育大纲制定的基础,还应该是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等级评估的原则。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和特征及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有目的性的访谈,再邀请我校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通过整理分析后,本课题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3个维度、11个子维度。具体见表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各种信息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具体来讲,就是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人对各种信息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它具有主观能动性,信息意识的强弱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也就是说,信息意识强的人重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就能产生具体的信息行为。作为信息素养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的信息意识至少包括以下3个子维度:信息敏感度、信息需求度、信息服务。信息敏感度是指对信息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信息需求度是指认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及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服务是指个体通过掌握的信息为他人服务或被服务,并且是有偿的。

信息能力 能力本身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那么信息能力也一定具备能力的属性,是指社会成员在信息社会中进行各项社会活动以及职业活动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发掘、利用社会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信息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子维度:信息技术、获取、加工、运用、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信息能力的基础,也是动态的。随着科技进步,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各种信息已是海量存储,如何在这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并且通过简单再加工运用于职业活动中,或者通过复杂处理赋予新的内容,这就必须依靠较强的信息能力来获得完成。

信息道德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那么,信息道德同样具备道德的属性,是指个体在社会或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使信息产生应有的价值。信息道德作为信息素养中意识形态的高级要求,至少应包括3个子维度:自我约束、知识产权、网络安全。通过自我约束树立对待信息的高度责任感,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反对非法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合法利用信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自觉维护网络的安全。

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

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子维度内容和含义设计出项目指标组成信息素养调查表或测试问卷。根据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设计方法,每个项目指标表述为一组封闭式陈述题,每一陈述题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分,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和,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收集调查表或测试问卷,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横向和纵向等一系列统计分析,测评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及信息素养教育水平,为信息素养培养的规范化和修正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梁淑双.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结构层次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8):411-412.

[2]张洪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135-139.

[3]温钊健,刘向.信息标准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11,29(1):141-149.

[4]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J].情报科学,2000,18(7):611-613.

[5]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再探[J].情报科学,2001,19(2):147-148.

[6]陈延寿.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3):82-85.

[7]胡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及评价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108-110.

[8]张东,吴贺新,张德.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56-60.

[9]刘志军.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92-93.

[10]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3):24-29.

[11]王静.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信息素养评价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3):93-96.

[12]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2003(3):13.

[13]覃伟凤,薛娟萍.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5):180-183.

[14]耿雪凤.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J].网络财富,2008(4):19-20.

[15]张世民.信息素养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J].职业时空,2009,5(4):84-85.

作者简介:

王洪海(1967—),江苏扬州人,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及管理。

作者:王洪海 陈亚鸿 邓峰 袁新进 徐秋生 夏俊

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2:

生物制药专业“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

[摘 要]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生物制药行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并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生物制药专业为例,简述了生物制药专业“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实施方案,并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生物制药;全程式;信息素养

[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人类应对信息社会的必备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在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信息素养也不例外。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高校人才培养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笔者所在学校的生物制药专业积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探索实施“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的方法。

一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将其定义为:能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备有效地找寻、评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当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和信息资源激增,信息素养越来越重要。每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面临丰富多样的信息选择。越来越多的信息以未经整理的形式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有待分辨。信息数量的庞大性,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使有效地获取、评估、利用信息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0年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认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确定所需的信息范围,能够高效率和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及其来源;能够将所选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库;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目的;能够了解与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访问和使用信息。

二 生物制药行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

生物制药专业是一个理工医结合的专业。生物学、化学、药学是本专业的基础,制药工程与工艺的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数学和医学方面的素养也同样不可或缺。

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和生产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物制药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密切关注相关学科的进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还是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又或者是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对于推动生物制药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生物工程制药的原理、分析检测、生物制药工艺和工程设计,到药品生产流程和规范等各个方面,及时获取其他同行、研发人员在生物制药领域从事新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检测、营销等工作的信息也是使自己和所在企业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地寻找相关信息?如何在所获得的信息中高效地评估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怎样合理地利用相关信息来解决生物制药领域的相关问题?这些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信息素养。

三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一)学生信息素養现状

首先,信息意识较弱。信息意识是信息主体在与信息有关的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并在感受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觉知能力。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长期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意识比较弱。很多学生对于专业信息的敏感度普遍较低,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较为直接的专业信息。不少学生面对间接的、稍微复杂的专业信息也熟视无睹,缺少足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少数学生会敏感地意识到某些信息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深入思考其关联性。

其次,信息能力较差。信息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如今的信息获取途径早已不再是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互联网所承载的海量信息成了人们在需要获取信息时的首选目标。专业信息也同样不例外,各种专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内容形式也远比传统的纸质文档丰富。要在巨大的信息库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必然需要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然而,现在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只会通过“百度”来主动获取信息。有的学生在检索专业信息时,不能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规范化的检索语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采用合适的检索方法获取到有关信息。

信息检索之后,如何利用所得信息也是信息能力的重要体现。根据专业知识分析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做出合理的评价。将可靠的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这方面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普遍优于低年级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明显优于成绩差的学生。信息利用能力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基本上呈现为正相关。

最后,信息道德素养亟待提升。信息道德是在各种信息活动中应当遵守基本规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信息采集,还是信息加工,或者是信息利用,都应当注意道德伦理。学生大多听说过要尊重知识产权、避免学术失范、杜绝学术不端,但是未必能够在信息活动中真正做到这些。不少学生在其课程论文中并不能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照搬文献原文,将文献断章取义,隐瞒信息真实来源,引用没有看过的文献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首先,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单一。图书馆是承担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机构。主要包括新生入馆培训、信息检索与利用类公共选修课,以及数据库使用类的专题培训。新生入馆培训和信息检索与利用类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的培训,可以作为信息素养的通识教育,但缺少专业针对性,学生较难获得专业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能力;而数据库使用类的专题培训,虽然涉及一些专业信息获取技巧,但大多数是短时间的入门级培训,普遍缺少实操训练,且鲜有对培训者的后续指导。不能满足各个专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专业要求。

为弥补图书馆信息教育的不足,不少学校开设了针对本专业特点的信息素养课程。这对学生增强专业信息意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信息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不少专业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有限,能教给学生的就更少,往往不能胜任这门课程。并且,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靠一个学期的课程,也同样难以持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次,学生信息实践少且弱。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千篇一律的入馆教育,使得学生对信息实践的兴趣并不高。不少学生甚至只关注如何找书、借书、还书。学生缺乏信息意识,不重视信息能力,往往感觉“百度”一下就能解决所有信息需求。加之学校也没有学分要求,信息素养类的公共选修课就这样淹没在课程列表里。

数据库的专题培训通常由图书馆或相关专业组织学生参与,但是讲座式的培训,对于不熟悉数据库的学生来说,没有实操训练,只能留下基本的印象。而培训过后,如果学生没有实际的信息需求,也几乎不会主动进行信息实践,学生的信息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四 生物制药专业“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方案

结合生物制药行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针对我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同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三全育人”要求,我们探索实施“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过程。

在大一阶段,主要由图书馆进行通识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推荐并鼓励学生主动选修信息检索与利用类的公共选修课。在大二阶段,开设药学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由有较丰富专业信息检索经验的教师针对性地教授药学信息检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通过让学生撰写论文综述的形式,促使学生带着任务需求,主动地找寻相关的专业信息,并加以合理利用。在大三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则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增加自主学习要求。通过课程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搜集课程相关的专业信息,自主学习并向同学展示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信息。通过不断地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持续促进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在大四阶段,通过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中,应当有一定篇幅的与实习主题或毕业论文课题内容存在密切关联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既要求学生对引用的参考文献信息给出规范化的标注,同时能对找出的文献有概括性的描述,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五 对实施“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的思考

生物制药专业“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计划在北部湾大学生物制药专业2016级至2019级共8个教学班中试点。目前在学生中反响良好。多数学生认为这一系列的培育措施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够更好地获取专业信息,为将来升学或就业助力。不过也有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前两年课程较多,信息素养课程的要求偏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信息实践,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生物制药“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完善之处。

首先,专业教研室应加强与图书馆的协作。图书馆是新生入学后信息素养的“启蒙老师”。我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人员较少,需要服务全校几十个专业的数万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制药专业要求图书馆单独进行针对性的入馆教育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向全校學生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类的公共选修课程,本专业选课人数少,课程学时有限,也不可能专门讲授涉及生物制药相关信息资源和相关技巧。但是经本专业老师和信息咨询部工作人员沟通,已在相关的培训和课程中穿插一些生物制药方面的实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专业新生对专业信息意识,激发其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兴趣。

在图书馆的数据库使用类的专题培训,经与图书馆工作人员沟通,尽量选在电子阅览室等可提供实践操作的地方。若涉及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资源,有关专任教师主动与培训师进行沟通,协助培训师对培训内容做适当调整,力求使专题培训尽可能地贴近本专业学生的需求。

其次,专业信息素养课程的建设有待完善。针对图书馆无法提供更为深入的专业信息培训的情况,本专业开设了开设药学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但目前还是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适用教材缺乏,课程学时受限等问题。

我校生物制药是设置不久的新专业,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偏少,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们并无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背景,只能将任课教师自己的相关经验梳理后,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们。教学团队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本课程的建设。

信息检索与利用方面的教材虽然很多,但同质化严重,普遍缺少有关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实践指导,且并没有专门针对生物制药专业的教材。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过去的一些信息检索方式也许并不适用于当下。已出版的教材参考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弱化。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自行编制讲义,融入最新的信息方法和手段。同时课程讲义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修订,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物制药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工科专业,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的课程课时较多。很多课程的学时数都不得不进行压缩,专业信息素养课程也无法安排太多的课时。但地方高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偏弱,要提升信息素养,必须付出大量的实践时间。只能以课外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主练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显著。

最后,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有待磨合。高年级的“全程式”信息素养培育是嵌入到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中的。这就需要相关的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密切配合。部分教师愿意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增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加大课程讨论比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但在具体的嵌入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不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表示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差异,还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师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并不是所有的专业课程都适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是相关专业课程整学期都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度的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到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簇而就。不论是信息意识,还是信息能力,乃至于信息道德,都不是参加几次培训,或是修读几门课程就能够迅速提升的。学生们必须在长期的信息实践中不断尝试,一点一滴积累经验。因此,我们尝试在生物制药专业采用“全程式”信息素养的培育模式,将信息素养的教育融入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探索,学生们的专业信息素养有了显著的提升。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日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 [M/OL]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9. 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

[2] 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M/OL]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00. 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 .

[3]朱秋华,尹尚军,陈永富.“专业对接产业”模式下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与实践[J/OL].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3 (1).

[4]解敏,衷克定.信息意识概念的新构想与实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 (5).

[5]刘秀杰.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需求分析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4(5).

[6]张静.大学生信息道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探索, 2016(10).

(责任编辑: 王义祥)

作者:陈海峰 曾雪莲

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思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课程体系

摘 要:文章探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背景下信息素养课程构建的必要性,指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信息素养课程的最佳主体是图书馆,通过国内外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指标的分析,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制定相关的信息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对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信息素養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后续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2019年12月18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4号),有197家单位获批建设,标志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正式启动,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功入选。“双高计划”的目的是重点支持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进行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最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建设目标是“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作为高校公共服务体系重要机构的高校图书馆,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应积极适应用户的需求新变化。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新时代的到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专业群用户是职业院校图书馆面对的最重要的用户需求集合。从用户需求的维度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国际技能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这些国际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在2001年第4季度,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报告提出,21世纪能力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其中信息素养被列为第二项。也就是说,信息素养能力是信息时代青年人的一项基本能力,提升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性国际人才的基础。

1 “双高计划”建设促进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9〕5号)对专业群教学提出相关要求,“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职教要求,对高职院校师生进行全面的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已迫在眉睫,也是时代和职教改革的发展需要。我院图书馆积极嵌入我院“双高计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两个国家高水平建设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中,信息素养课程被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课程的必要性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发展概况

我国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建立在20世纪80年就有具体要求。1981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将“文献检索课”认定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任务之一。201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提升的要求主要有第四条和第三十一条,即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

2.2 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情况

相关研究显示,业界公认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现该平台已成为“文献检索信息”国家精品课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也构建了信息素养平台。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素养平台课程的影响力最大,访问量达2万多次。

2.3 我院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

目前,我院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有《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全校选修课,主要针对两个国家双高建设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专业信息检索课程,针对留学生的信息检索课程,针对新生入馆教育、专题培训及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经贸大讲堂。详见表1。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课程的最佳主体。为融入“双高计划”对国际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授课团队积极研究国内外高等学校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及指标,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3 国内外高等学校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及指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03年资助召开了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布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会议确定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即确定、查找、评估、组织以及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3.1 国外高等学校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及指标

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从1998年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陆续制定了相关标准。如:英国在1999年制定了《英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2001年制定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及实践》,美国在1998年、2000年、2004年分别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科技信息素养标准》。除了通用标准,各国还陆续制定了区域性和学科性的标准,如《阿拉斯加信息素养标准》《加州大学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人类学与社会学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英美文学专业研究能力指南等》。这些标准的制定为高校学生及各学科学者的信息素养评价提供了依据,也为信息素养教育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文件。这些国家对高校学生和学者的信息素养评价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和创新能力以及信息伦理和道德五个方面。

3.2 我国信息素养建设要求及评价指标

我国对信息素养评价的研究要滞后于其他国家,目前仍没有制定一套规范、权威的衡量标准和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但随着我国专家学者对国外信息素养标准的深入研究,目前形成了三个比较有影响力的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即《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中科院《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和北京高校图工委制定的《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指标体系》。三个标准都是素质教育推广项目的研究成果,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但对我院的信息素养教育推广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3 國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其核心内容具有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具备解决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的能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有效、快速地获得所需的信息;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评估信息及其出处,并有能力把挑选的信息融合到他(她)们的知识库和价值体系中;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团体的成员,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能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了解与信息使用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也是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3.4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及指标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高职学生素养评价的一级指标为专业技能、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素养;二级指标为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操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交往能力、团队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这些指标中没有信息素养的内容。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我国需要对培养人才的信息素养能力制定标准或给出界定。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我院各专业教学团队认为根据专业设置,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制定相关的信息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合格国际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国内外高等学校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及指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提供方向和指导。我院信息素养教育以海南省自贸岛建设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际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开发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知识和能力,普及信息道德,最终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4 我院特色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设置紧跟时代和学校的发展需求,结合“双高计划”学校建设目标,积极走进学校各专业群建设团队,积极构建具有经贸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4.1 设立信息检索与利用通识课程

我院图书馆针对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不少于16学时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帮助学生快速提升信息素养,适应信息时代高校校园的学习生活,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化校园适应能力。我院还为有能力、有潜力、有意愿的学生提供专业信息素养辅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熟悉在线获取及分析毕业标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能够跟踪更为精湛的本专业新技术、新技能的能力,自主获取更高等级的资格证书、职业认证条件及网络学习指导能力,培养符合时代需要、产业高端、产业急需、技术过硬的综合素质强的国际技术技能人才。

4.2 在重点专业设立专业信息检索课程

我院图书馆尤其重视重点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这是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是提升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必备基础。图书馆通过与“双高计划”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密切合作,共同制订了专业信息检索课程方案和计划,培养重点专业学生的信息意识、专业信息检索技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提升其社会竞争力。图书馆通过对重点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培养,有效提升了我院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加了我院重点专业就业率,树立了该专业群在行业中的口碑。

4.3 设立多元化信息检索与利用公共选修课程

近年来,我院图书馆积极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借鉴学习我国其他高校特色信息素养教育成果,设立涉及不同生活及行业领域的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在快速养成信息意识、确立信息检索意识后,可以通过习得的检索技巧和规范的检索道德有效地获取各类信息。

4.4 增设知识服务部门,为我院行政、教学主体提供知识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融入世界发展格局,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和无国界竞争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压力和动力。我院图书馆需努力适应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在过去三十多年的量变基础上,在国家和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在自贸区(港)建设的需求下,开始转入质的提升。2015年12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我院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发挥其知识服务功能,增设知识服务部门,以学科为基础,以文献、信息数据等各类资源为目标,收集、提炼、整理、组织、保存和传播知识,在用户需求目标驱动下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支撑服务。

5 结论与展望

以国际化视野、“双高计划”建设要求为导向,组建信息素养教学团队,提升我院师生信息素养是我校培养技能型国际人才,快速提升整体教师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我院图书馆只有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的馆员队伍,结合国内外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层次用户,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和知识服务,才能真正提升师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 419_378876.html.

[2]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EB/OL].[2019-04-19].http://www.gov.cn/xinwen/2019-04/19/content_5384426.htm.

[3]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EB/OL].[2019-06-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6/t20190614_385804.html.

[4]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6-0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 87.html.

[5] 陈艳红,陈林,叶青青.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双高计划”建设探讨[J].图书馆界,2019(4):35-39.

[6] 胡科,王玉梅.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研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8(4):85-90.

[7] 肖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5):43-51.

[8] 魏来,王思明.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课程内容构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8(6):90-95.

[9] 吴晶娥.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73-77.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0-06-25

作者简介:王盟燏(1983—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丘秀文(1968—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林 岚(1974—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吉洁贝(1983—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作者:王盟燏 丘秀文 林岚 吉洁贝

上一篇: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班级管理与诚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