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在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就会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论文 篇1:

浅谈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控制的要点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房屋建筑物高度、体积、厚度等逐渐增加,房屋建筑基础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并且混凝土结构工程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而科学合理的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可以提高整个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基于此,本文对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出现裂缝的原因以及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原因;施工;控制要点

1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混凝土自缩原因。大体积的混凝土都是靠两成的水分来硬化的,其余的都被外界蒸发掉了。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质上应该蒸发的水分,就会引起混凝土收缩。除此之外,大体积的混凝土材料中夹杂了很多的添加剂和矿渣等,也是对其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及其种类也对混凝土的自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时,应该将混凝土裂缝以及自缩原因考虑到其中。继而保障施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外界温度的原因。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它浇筑的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的气温升高时,都会减少混凝土内、外部位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的应力越大,产生的裂痕也就越大。所以,温度应力和水泥水化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温度的差值。

1.3水泥水化热的原因。在水泥水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热量。由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比较厚,表面系数低,混凝土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的疏散,导致了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与外界形成了很大的差值,引起了混凝土出现断裂问题。

1.4约束力的原因。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体,从而导致了地基对其的约束力。这种来自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痕,有时还会出现内部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温度的差值引起的。

2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控制的要点

2.1混凝土材料方面的选择。混凝土裂缝的材料控制,主要是着眼于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与收缩作用,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等方面问题。(1)水泥。首先应优先使用低热和中低热、综合性能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以控制单位用水量,或优质掺合料替换部分水泥用量,在保证同基准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的前提下,较高幅度地降低水泥用量,达到降低水化热和混凝土收缩作用的目标。(2)骨料。其中砂石的含泥量对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具有较强的影响,控制失当可能导致结构严重开裂,因此砂的含泥量应≤2%,石的含泥量应≤1%;掺加≤混凝土体积25%的粗骨料,将块石最大粒径限制在150~250mm范围内,不仅可相应降低用水量、泌水量与混凝土收缩作用,也能通过减少水泥用量达到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作用,且石块本身具有较高的吸收发热量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升。(3)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和料的加入能够很好地降低胶结材料的水化热,其中,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对于降低混凝土浇注初期的水化热,减少干缩,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抗渗性能和耐久性指标均具有明显意义,工程应用广泛。但由于粉煤灰的二次水化反应往往会在混凝土浇筑14天后发生,且混凝土中水泥浓度降低,都必然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使混凝土粘结时间延长。因此,粉煤灰掺量的控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指标要求,并通过减水剂与改性剂双掺的方法予以解决。

2.2适当调整钢筋的配置方案。通过调整钢筋的配置方案,可以增设混凝土中温度的传递分布筋,将其内部的热量及時传递出来,以防止内部热量增高。在钢筋的配置设计上,一般采取在配筋率不改变的前提下、上下皮配筋差异的方案,也就是说底皮钢筋在没有柱板带的地方横纵均采用Φ25@150,在有柱板带的地方上下皮筋则采Φ25@130。由于混凝土的厚度约为1米,出于其散热速度的考虑,可在底皮钢筋与顶皮钢筋之间设置Φ25,温度分布筋采用每平方米1根的方式,采用搭接焊的方式连接上下。通过这种上下错位的分布方式,可使钢筋的直径减小,钢筋之间的间距缩短,这样就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程度,上下搭接的方式能够使中间的热量迅速散发出来,减少裂缝发生的几率。

2.3混凝土的浇筑。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及温度应力,可确定应选择整体浇筑还是分段浇筑。对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应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浇筑工艺,而浇筑混凝土首先应制定详细的浇筑施工方案。在浇筑过程中,遵循“分区定点、循序渐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原则,根据混凝土泵形成的坡度,在上层和下层分别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位于混凝土的卸点,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位于混凝土的坡脚处,解决下部混凝土密实问题。在浇筑过程中,应选择一个部位进行,直到符合设计的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流动趋势,再在坡面实现连续浇筑。当混凝土分段浇筑结束后,可以在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实现二次振捣或者表面挤压,排除表面积水,并用木拍反复挤压密实,防止产生表面裂缝,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与表面观感。一般混凝土浇筑可选择夜间进行,这样可减少新旧混凝土的温度差距,减少冷缩变形产生的裂缝。

2.4减少约束力。(1)减少内部约束力。由于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温度应力,那么只有减少温度应力才有可能减少内部约束。较少温度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上述内容中已经有详细地论述,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除了上述内容中论述的方法,还有一种保温的方法,比如暖棚法、覆盖法和蓄水法等。这些方式都是经过实践论述的、非常有效的保温方法,能够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与外部温度差异。(2)减少外部约束力。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应当从如何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约束力的角度出发。在当前房屋建筑工程市场上,减少地基对混凝与约束力的方法主要就是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所谓的滑动层,就是指在混凝土和地基之间设置的沥青油毡层或砂垫层。滑动层的设置能够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约束,保证混凝土地块能够自由变形,进而降低裂缝的风险。

2.5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养护。混凝土养护的核心是防止混凝土早期表面失水,同时养护可以补充混凝土早期水化需要的水分,有助于水泥水化的进行。混凝土路面、桥面或地面施工,塑性收缩裂缝是长期困扰的问题。过去混凝土泌水量大,一般采用二次收浆,然后开始养护,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现代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没有泌水,如果风大或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混凝土表面很快就会出现裂缝,必须在终凝前再次抹面闭合裂缝。在工程实践中,人们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更早地开始养护,得到很多成功经验。

3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只要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工艺,事前做好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事中做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工作,事后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才能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双祥等.浅谈膨胀混凝土的工作机理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J].散装水泥,2010(02)

[2]周雅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06)

[3]卢国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裂缝控制[J].山东建材.2006(04)

[4]陈德铭.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作者:费军

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论文 篇2:

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问题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在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就会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根除,将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做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如何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这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工艺、工法存在问题

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规范要求具体检验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但就目前监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尽管这种要求的初衷是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留给了参建各方,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弹性空间。具体检验部位的确定,最终取决于参建各方的责任感。

在其他技术规程、监理规范尚无明确要求,建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的情况下,具体检验部位的确定,必须在明示构件重要性划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并执行与目标建筑物结构特点紧密结合的实体检测方案。

混凝土构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对其作梁、板、其它重要构件这三种形式划分,是远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取用的需要的。这并非指构件种类确定在制定规范过程中存有难点,而是强调在规范执行过程中,这样的划分给检测、判定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困难。

1.2部分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缺乏适用性论证

为达到规范提出的控制结果、评定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会采用一些缺乏论证的工艺技术作为企业技术标准。这些做法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建筑物来说未必是好事。譬如,部分施工企业采用PVC塑料卡进行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虽然减少并避免了普通垫块在振捣过程中的易位,但由于PVC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和混凝土、钢材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对于裂缝控制要求较严的构件来说,大量使用PVC塑料不仅会影响钢材、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原理,也会促使构件在使用环境外的其它环境里使用时较早形成裂缝,影响构件的耐久性。又如还有部分施工企业为防止振捣过程中现浇板的负筋下沉,采用焊接工艺代替原有的绑扎工艺。用钢筋将现浇板的负弯矩筋、板底受力筋焊连在一起,形成钢筋网架。这种通过加大刚度达到振捣要求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构件受荷后的工作情况。而设计预先采用的弹、塑性设计方法,此时就不能够达到设计原理的假设要求,构件的实际承载力与设计时的承载力之间出现了差异。

1.3 现有的检测手段未得到各方的充分认知

对重要构件的实体检测,就实体强度而言,国内目前的枪删方法、设备、手段的种类比较丰富,方法多样。但就鋼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而言,目前还缺乏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的分类、确定。各方执行规范的过程中,对该检测手段的认知也不充分。常用检测设备通常分为声学原理、电磁学原理两大类。如钢筋雷达测定仪、磁性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等。基于自身设计原理的特点,其各自应用特点也不相同。向投影重叠的两根以上钢筋,声学原理设备不宜采用;如含磁性骨料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无消磁能力的电磁测定设备进行检测。

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把握

严格配比 配合比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殴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如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此外的对原材料的选取还要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含量不应超过2%。

2.2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与拆模

凝土浇筑方法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要综合考虑振捣能力、灌注速度、混凝土拌制能力等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认真制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首先要做好振捣方式的选择,振捣方式一般可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所谓人工振捣,具体来讲就是在运用铁钎进行振捣,但是它对使用范围有很严格的限定,一般只适用于混凝土数量较少或是塌落度较大的情况,在面对大面积的混凝土时,决不可使用人工振捣的方式,必须采用机械振捣的方式;其次在振捣时要达到以下标准和要求,一是要根据混凝土石料粒径选择恰当的振捣器,一般来讲粒径较大,要选用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振捣器效率会更高,粒径较小时,则选用频率较高,振幅较大的振捣器;二是要合理掌控好每次振捣的时间,可依据如下标准进行判断,当混凝土处于不浅不深,且无明显气泡上升,表面达到较为平整的程度最为合适,时间太长或是太短都是不合适的,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这待混凝土终凝之后,在构建表面覆盖一些物质,比如草袋、麻袋、稻草等,以起到必要的保护作用,还要经常洒水,这样可确保构件始终处在较为湿润的状态,在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还要考虑水泥品种和所掺塑化剂,比如针对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养护时间要控制在十四个昼夜之内,每天浇水次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要始终确保混凝土处在湿润的状态,当气候较为干燥或是有较大风力时,要酌情增加浇水次数,当外界空气较为潮湿时,也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三是加热养护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加速模板周转,提高施工速度,具体来讲就是通过蒸汽的方法对混凝土实施养护,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拆模,这是混凝土经过必要的养护之后,在其强度达到施工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程序,拆模有一定的顺序要求,应该是先拆不承重模板,完毕之后再拆承重模板,这也对模板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举措。

2.3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产业28d进行,并得出结论。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所产生的裂缝,大多数属于温度中裂缝,其中表面裂缝又占绝大多数,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

3.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关系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危。因此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混凝土制作、运输、浇筑和养护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参考文献:

[1]朱百乐.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建筑节能,2008

[2]杨明山.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全程控制与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2008

作者:尹建海

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论文 篇3:

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展望

【摘要】目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正迅速发展,已经为很多企业创造了施工的成功案例。清水混凝土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工程、工程建筑以及市政桥梁中,因此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

前言: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是指一次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的混凝土。作为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形式—清水混凝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

1、清水混凝土的简介

清水混凝土系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不做其他外装饰的混凝土工程。根据混凝土表面的装饰效果和施工的质量验收标准分为三种: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普通的清水混凝土工程是指混凝土硬化干燥后表面的颜色均匀,且平整度以及光洁度均高于国家验收规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混凝土工程。饰面清水混凝土工程是指以混凝土本身的自然质感金额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对拉螺栓孔眼、明缝等组合形成自然状态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工程。装饰清水混凝土是指利用混凝土的拓印特性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装饰图案或预留预埋装饰物的清水混凝土工程。

2、清水混凝土施工广受青睐的原因

①清水混凝土不做任何修饰,颜色较均匀光滑,美观度较好,质量也较高,是承包商创建精品工程的制胜法宝。②清水混凝土施工消除了由于抹灰工程容易空鼓、脱落和裂缝的问题。③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取得的环境效益较为明显。清水混凝土技术取消了抹灰又取消了湿作业,提高了现场文明的施工程度,减少了建筑垃圾。④清水混凝土取消了抹灰层和面层,民用工程中一般稍加修饰就可以直接刮腻子、涂刷面漆。

3、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清水混凝土尚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真正掌握此类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单位不多。清水混凝土墙面要到达比较理想的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关键是两个方面:清水混凝土的原料选择和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1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原则

3.1.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①水泥。选用的水泥应具有质量稳定,含碱量低,C3A含量小,强度富余系数大、活性好,标准调度,用水量少,并且原材料色泽均匀一致,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R。②骨料。精骨料选用的原则是强度高,连续级配好,并且颜色一致的碎石,含泥量应小于1%,大于5mm的纯泥含量,应小于0.5%,针片颗料含量不大于15%,骨料不带杂物。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3以上,颜色应一致,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大于5mm纯泥含量小于1%,有害物质控制量不大于1.0%,粗细骨料其碱活性必须符合要求。③磨细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已是混凝土发展的一个趋势,故其粉煤灰等掺合量应不超过胶结料总量的25%,矿粉要求密度在2.5g/cm3左右,平均粒径0.1mm~0.2mm。④外加剂。外加剂要求减水效果明显,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且与水泥相适应,如进入冬季施工时,应对各种外加剂进行试验选用,以达到施工及成品的效果。

3.1.2 配合比设计原则 。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包括流动性、填充性、耐久性等,下面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①耐久性。为了提高清水饰面混凝土的耐久性,应主要从抗渗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方面采取措施。适量的掺加磨细掺合料,混凝土的导电量明显降低,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明显提高,可以抵抗温度、湿度中性化作用、盐害、冻害等混凝土耐久性的侵蚀。②抗冻性。 当工程经历冬季施工,为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可采用具有防冻早强泵送、引气组分的外加剂,适当调低水胶比,并掺入适量的磨细掺合料,才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③抗碳化。 碳化速度与混凝土密实度有关,需要通过控制砂、石的级配掺入磨细合料并控制好砂率,水胶比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以提高结构的密度。④体积的稳定性 。混凝土的收缩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胶比、混凝土养护失水等有关,要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可采用润湿的多骨粗细骨料代替,普通骨料,以起到“内养护”作用,掺加活性较小的矿物掺合料,增加减缩剂。

3.2 模板的设计及施工技术

清水饰面混凝土一次成型,不做任何装饰,拆模后即可达到高级抹灰标准,对明缝、禅缝及对拉螺栓孔的位置,要求整齐、美观,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明显的观感缺陷,因此必須进行模板体系的选用与设计。

清水饰面墙混凝土模板体系:① 面板板面平整(平整度偏差不大于1mm),光滑,板材强度高,加工性能好,表面覆膜耐磨,耐久性好。②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刚度,模板龙骨及支撑体系使面板变形不大于1mm。③模板组合后,接缝严密,要能保证不漏浆不错台。④模板体系能满足设计对禅缝的布置要求。⑤模板体系能满足对拉螺杆孔位布置的要求。

4、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4.1 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

4.1.1 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前做好计划和协调准备工作,控制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同一性。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施工缝须留设在明缝处,避免因产生施工冷缝而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

4.1.2 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强度达到3MPa(冬期不小于4MPa)时拆模,拆模后应及时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收缩裂缝等现象。清水饰面混凝土养护,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阻燃草帘并洒水养护相结合的方案,拆模前和养护过程中均应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

4.1.3 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后续工序施工时,要注意对清水饰面混凝土的保护,不得碰撞及污染清水饰面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交工前,用塑料薄膜保护外墙,以防污染,对易被碰触的部位及楼梯、预留洞口、柱、门边、阳角,拆模后钉薄木条或粘贴硬塑料条保护。

4.1.4 混凝土表面修复。修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般的观感缺陷可以不进行修补;修补的方法应针对不同部位及不同的缺陷采取有针对性的修补方法;修补腻子颜色应与清水饰面混凝土基本相同;修补时要注意对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成品保护,修补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4.2 施工注意事项

4.2.1 正常施工注意事项。①同一视觉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统一,以免影响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效果。②模板可采用质量、性能好的国产多层覆膜板,在模板加工和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也能达到相当好的效果。③为控制表面裂缝,应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减小钢筋间距,保证混凝土均匀受力,避免混凝土开裂。

4.2.2 冬期施工注意事项。①混凝土使用低碱水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入与非冬期施工外加剂性能相近的防冻剂,避免与前期浇筑混凝土产生色差。②加强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保温,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10℃,以免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影响早期强度增长和观感质量。③施工楼层形成封闭的环境,当室外温度低于-10℃时,在施工楼层采用电暖气片进行加热保温。

5、结束语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推广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通过框架结构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增加了主体结构的成本,但由于取消了抹灰工序,综合经济技术分析,降低了总的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范世平,孔广亚。建筑物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0,(10)28-30

[2]危发满,浅谈清水混凝土浇筑的几点措施[J]四川建材,2009(6):35-39

作者:杨静

上一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与建筑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