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模式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参与手术室管理的人员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质量控制模式下手术室护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质量控制模式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质量控制管理在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792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起实施质量控制管理,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8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9.6%;观察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最终优化导管室护理工作,从而显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介入诊疗作为目前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痛苦少,操作安全等特点[1],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如何保障介入手术的安全实施,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成为导管室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导管室采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792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起实施质量控制管理,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8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509例,女283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54.56±2.87岁。观察组患者男542例,女258例,年龄22-89岁,平均年龄51.33±2.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评价

1.3.1满意度调查 使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手术医生进行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将非常满意及满意列为满意范围。

1.3.2不良事件发生率 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无效造影、液体外渗、手术耗材传递错误、职业暴露、术中机器故障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组间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采用c2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9.6%;觀察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作为继内、外科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也有应用面广,接收患者病情多样等特点。导管室作为介入诊疗活动的实施场所,具有疾病涉及面广、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大等特点[2],因此对护理管理者和导管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完成手术配合扩展到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护理[3]。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在医院护理部指导下,我科自2016年10月起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①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士长总负责,选择高年资护士担任质控小组组长,每组有1-2名质控员,由导管室护士担任。各质控组长及组员定期更换。护士长负责安排各质控组定期组织活动,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监督检查存在问题的持续质量改进。质控组长及质控员负责各自组里日常工作的检查及反馈,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质量控制小组以组内检查工作为重点,掌握组内检查方法、内容以及标准,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会议,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并制定下周期工作目标[4]。

② 确定质量控制内容及综合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指标是约束护士工作行为的重要途径,可实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最优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护理检查,减少了工作失误,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了工作的适应能力,提升了护士处理问题的灵活度,最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5]。根据介入护理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制定质量控制内容及综合评价指标。由质控组长带领质控员参照综合评价指标对导管室日常工作定期进行检查。鼓励护理人员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反馈给质控小组。

③ 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针对质控小组活动的结果,定期组织科室成员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解决导管室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质量持续改进。在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 PDCA 循环,使护理管理有始有终、有的放矢,不仅有基于现状的科学调查,且具体的改进措施也同时被提出,并对措施的追踪落实与效果评价进行强化,实现护理质量真正的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使临床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反复循环、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对管理效能的快速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6]。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导管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为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由护理部控制,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进行,但这样的检查使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通常科室对护理部的检查有所准备,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实施环节中的各种问题,影响护理质量的提升[7]。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使导管室工作逐渐标准化、规范化,不仅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最终优化导管室护理工作,从而显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芳.综合介入导管室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并总结其体会[J].当代医学,2017,23(4):141-142

[2]高嵩芹,王馨,毛燕君.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8):41-44

[3]陈健聪,陈利芳.介入手术室的发展趋势与护士的角色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525-526

[4]程莉萍,商明霞,董建英.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93-195

[5]雷荣.浅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3):298-298.

[6]段霞,陈翠萍,施雁.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3):60-61

[7]丁秀珍,丁巧,陈虹,左清梅,孙淑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3):127-129

作者:赵先华

质量控制模式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参与手术室管理的人员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实施管理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采取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護理管理水平,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group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Methods: 60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operation room management from July 2019 to Octo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study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basic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 management mode. The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management (P > 0.05). After the manage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on room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management is high.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group management mod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开展[1]。那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观察两组患者实施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参与手术室管理的人员60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女性各30例,对照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为(30.15±3.42)岁;观察组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为(30.16±3.32)岁。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构建质控小组:成立管理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教学及五常法等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1名小组长,每组安排4名成员,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定期抽查工作内容,找出问题制定处理方案,每个月要定期举办小组汇报和交流会。

(2)组织相关培训:定期对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讲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对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保证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实施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器械数量不符2(6.7)例、4(13.3)例;手术物品准备不全0(0)例、3(10)例;贵重仪器设备的损害情况1(3.3)例、3(10)例;急救箱的药物准备不全2(6.7)例、3(10)例;药物出现外漏1(3.3)例、3(10)例;不良事件总的发生情况6(20)例、16(53.3)例;(x2=2.880,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实施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3. 讨论

有效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室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对手术室护理采取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建立质制小组,由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全面的人员担任组长,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工作内容,减少护理工作的遗漏,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管理意识,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了解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本研究选取60例参与手术室管理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基础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采取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斌,宋玲,董瑶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2):3051-3055.

作者:覃金秀 余婵

质量控制模式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踝骨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

摘  要: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踝骨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踝骨骨折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踝骨骨折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水平、体位管理、环境管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骨骨折患者给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关键词:踝骨骨折;手术室护理质量;压力性损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踝骨骨折是由外界暴力或病理因素等原因导致的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其主要表现为功能障碍、脚踝局部肿胀等。因踝关节面较髋、膝关节面积小,且创伤面积不同,导致其手术难度增加[1]。因此,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是由不同工作内容的护理人员组成,通过明确各护理人员职责,并对每项工作进行监督,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进而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已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2]。鉴于此,本研究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踝骨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踝骨骨折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踝骨骨折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3~63岁,平均年龄为(42.51±10.09)岁;病程为2  h~3 d,平均病程为(1.95±0.51)d。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3.11±10.14)岁;病程为2 h~4 d,平均病程为(1.92±0.64)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滑铁卢(Waterlow)评分[3];②手术创伤涉及骨踝。

排除标准:①研究日期内二次手术或转院者;②手术前已存在压力性损伤者;③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术前工作准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指导患者基本用药、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质量管理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根据各科室工作内容的不同,建立多个质量控制小组,如设备管理小组、护理文书组、皮肤管理组、心理护理组、消毒隔离组,组成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各组长由各科室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长担任。同时建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各小组互相监督,提高责任心。①设备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对手术所需仪器制定使用流程,定期维护、定位管理等。在术前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准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设备,如支架、牵引器、固定器等。②护理文书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资料情况,如年龄、社会情况、病情发生情况等,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为医生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严密监测、记录患者足背动脉脉动情况和生命体征,1 h/次,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血栓形成。③消毒隔离组:护理人员对术前手术室环境以及设备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手术室清洁卫生以及无菌操作。术前对患者下肢予以常规消毒,待皮肤干后铺巾,避免感染情况发生。准备手术时所需灌洗液,对其进行预热处理,保持舒适温度,减少患者不适感。④皮肤管理组:对患者进行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及皮肤情况评估,并以此制定预防计划,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术中协助患者摆放舒适并暴露手术部位的正确体位,并予以固定,以便手术操作,减少对皮肤的压力。护理人员时刻注意患者受压部分保暖工作,避免表皮温度降低,增加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并对其受压部分以予适当按摩,减轻局部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⑤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心理进行安抚工作,以保证其有平稳的心态面对手术,从而提高治療配合度。由于是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术中患者意识较为清醒,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患者情绪波动,通过交流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负面心理,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1.4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应用商丘市立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评定(信效度为0.872),包括体位管理、护理态度、操作水平、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各方面评分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应用《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4]对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评定。Ⅰ期:受压部位皮肤完好,术中体温正常,术中无压力;Ⅱ期:受压部分皮肤红斑、潮湿,术中体温>37.3 ℃,<37.7 ℃,术中轻度压力;Ⅲ期:受压部分水泡、破损,术中体温>37.8 ℃,术中重度压力。总发生率=Ⅱ期发生率+Ⅲ期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所用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态度、环境管理、操作水平、体位管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踝骨骨折患者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其中手术时间与手术体位不合理、术中体温变化、患者机体受压部位潮湿以及术中应激反应等因素,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性损伤,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而术中的压力性损伤,常发生在术后几小时至3天,而手术室护理质量常用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评价指标。如何减少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是目前医生及患者关注的重点。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各小组,明确自身职责,以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5]。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较对照组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优于常规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由护理文书组、设备管理小组、皮肤管理组、心理护理组、消毒隔离组组成,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监督,确保护理质量,提升治疗有效率。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术前对仪器设备检查消毒,以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建立患者个人信息档案,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术中协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保护受压部位皮肤,并注意受压部位保暖护理,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波动,可及早发现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6]。

综上所述,给予踝骨骨折患者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护理可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铎,潘德悦,李学良,等.后踝骨折:面对多样化的治疗方式如何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23):3744-3750.

[2]陈沅,钱蒨健,钱黎明,等.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45-49.

[3]蒋琪霞,刘云.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8-20.

[4]李晓艳,赵小利,韩娟,等.Waterlow量表对重症患者压疮的预测价值及诊断界值分析[J].护士学报,2015,22(17):59-61.

[5]管恩玲,陈淑萍,何敏芝.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20,55(5):114-116.

[6]于建海,何綺月,卢光奎,等.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2):115-117.

作者:王沙沙

上一篇:基础设施维修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