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下大气环境监测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环境监测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现从采样到分析测试的综合监测过程考量,并在此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允许误差限度,最终完成环境保护目标。文章探讨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并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基本标准与实施方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质量控制下大气环境监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控制下大气环境监测论文 篇1: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摘 要:随着环境监测领域、范围不断扩大,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监测能力都得到了快速进步。但相比之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却相对落后,与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差距。因此,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监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加强环境保护。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控制;意义;问题;措施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

环境监测的根本目的在于评定环境质量,划分环境等级,寻找污染源头,解决环境问题,同时为以后的环境监测积累必要的数据等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也是科学管理监测站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它也是保护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控制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硬件问题。当前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一些基层的环境监测站人均办公的面积达不到国标规定的要求,甚至更谈不上其布局要适应分析工作。有些基层站仍然在用上一级监测站淘汰下来的监测仪器设备,由于其本身使用年限已久,精度不够,这样就难以保证监测质量。(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意识以及方法的问题。有些基层站质量控制工作较为松懈,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质量控制,致使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对于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仅仅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场采样和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这样就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3)实际工作与质量体系文件不相符合的问题。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对日常环境监测活动起着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的过程,而它执行起来的过程却费时费力,某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往往是工作一套,文件又是另一套,失去了体系文件本身所在的意义。(4)人员素质问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发展受限制。由于基层站工作环境的落后、地方经济不发达,无法吸引相关专业高学历的人才。而现有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底子薄弱,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已经跟不上正在不断提高的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质量控制的人员存在严重不足,质量监测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员往往由行政领导兼职,难以适应监测质量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发布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環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控制效率及质量。

2、加大环境监测监管。(1)加强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2)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3)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4)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相关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3、完善环境监测短路径质量控制体系。从国家政府到地方政府,应建立出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环境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梯级化管理形式,通过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与地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短路径管理。在短路径管理体系中,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直接领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通过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指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形成国家、区域、地方短路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判断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及人员进行考核,引导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应用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综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进行分离,解决影响环境监测的机制问题,逐渐建立起环境质量监测与环保部门协调统一,社会资源分工合作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模式。通过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研发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环境监测质量及整体水平。支持并鼓励地方建立相应环境监测实验室,应用社会资源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并推向市场,推动新技术应用效率,降低独立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等。

4、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1)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质量控制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监测业务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方法,还应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队伍素质自身建设,不断推进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2)强化人员培训。通过上岗培训、技能教育、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自觉参与质量控制。

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的必要保证。近年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监管措施不断得到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够完全达到环境监控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柄蕴、张霞、陈娅.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传播.2013

[2]曹小红.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1.

[3]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若干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1

作者:董晓丽

质量控制下大气环境监测论文 篇2:

浅谈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摘要:在环境监测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现从采样到分析测试的综合监测过程考量,并在此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允许误差限度,最终完成环境保护目标。文章探讨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并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基本标准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实施方法;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 文献标识码:A

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从最初的样品采集到最终的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与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都会贯穿始终。一方面,QA能够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准确可靠性;另一方面,QC也能够综合反映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和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规划,并为科学管理环境监测分析工作提供有效措施。

1 环境监督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在我国,QC与QA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已经开展十余年,并取得不小成绩,可以说它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样它也是存在现实问题的,例如在对空气环境质量保证方面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导致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具体来讲,在空气环境数据分析测试中,对误差的主要来源主要通过试剂与仪器来完成,这里就涉及到试剂的纯度、仪器的测量精确度与校准精确度,包括器皿的容积等。这些都使得QA工作必须完整细化才能有效展开,因此我国也一直潜心于QA与QC方面的深层次发展研究过程中,希望深入细节来强化它之于环境监测系统改良的促进作用。

就目前来看,我国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围绕大气、土壤、水体及生物来实施采样试验,并基于QC和QA来明确技术规范,划分环境样品特殊性,明晰采样过程,强化环境监测实践性过程。在QC及QA规定原则基础上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实现问题解决。

1.2 理论阐述

在分析方面,QA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保证体系。比如对数据监测过程中误差的有效分析,它就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性质来将误差具体划分为偶然误差、过失误差和系统误差。其中系统误差会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而偶然误差与过失误差则相对出现频率偏低,如果能够确保QA基础工作高质量,这两种误差便均可以避免。为了确保对各种误差的定量反映,QC和QA还基于环境监测系统规定了各个测试对象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并对它们的度量指标进行规范。就目前来看,对大气QA分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模式就是为其建立标准偏差值,保证该数值随浓度的变化而产生线性关系:

Sc=S0+kxC

在上述线性关系中,S0代表了在零浓度状态下的标准偏差值;Sc表示在浓度为C的状态下的标准偏差值;k则代表常数。

在采样方面,主要围绕环境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来解决环境监测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现场采样就会基于QA问题来提供采样质量保证理论依据,这其中就涉及到采样样品的最小取样数、最小取样量,也包括样品的可允许保存最长时间等。以最小取样量为例,它的估算方法众多,比较常见的就是Ingamells取样常数法,它主要基于样本件标准偏差值Ss来进行样品取样,随着样品取样量的不断增大,样本间标准偏差值就会逐渐减小。在这里,Ingamells取样常数法能够证明:WR2=Ks这一等式是可以在多种环境下成立的。在该式中W就代表了分析对象样本的实际质量(g),R代表了样本间的相对偏差率(%),Ks代表了Ingamells取样常数,一般来说可以将它的置信度设置为68%,要计算采样不确定度在1%以内的取样量,保证最小取样量估算值精确。

虽然目前环境监测系统基于QC和QA的相关质量控制及保证方法很多,但实际上二者在相关概念体系上还不甚完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监测系统对采样QA的实际描述过程。而且在过往的研究实践中也表明,采样过程与分析测试过程在QA质量保证方面往往存在许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可以体现QA概念中的分析测试环节,并基于其思路灵活运用于实际的样本采集过程中。同时,以精密度、准确度的基本概念来对采样过程实施定量描述。

2 环境监督中质量控制(QC)的标准评述与实施方法

2.1 QC的标准评述

一般来说,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分析都受制于分析数据及与分析数据相关的样品质量指标,它们决定了所监测对象的精密度与精确度是否能满足监测要求,也决定了各种数据指标误差是否存在于允许范围内。所以要围绕上述内容来制定QC质量控制标准。

QC质量控制涵盖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对应相应控制标准,比如检出限、空白值、曲线灵敏度允许界限、标准允许误差等。在QC实施过程中,一般采用“商定”方法来制定指标评价标准,并基于实践经验、现实需求与各种可能性来分析数据指标误差,确保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可允许范围。近年来,为了解决传统中误差范围确定没有严格定义及计算方法的现实问题,也为了证明置信概率大小问题,我国特别研发了数理统计方法来作为QC的主要控制标准,借此来制定数据指标分析允许差。QC采用允许差这一概念是因为它能够在实施平行双样本采集后再进行一次性分析过程,这样当采集指标数据累计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基于数理统计方法来制定平行双样采集方案,并通过采集方案来分析结果差值,确定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可允许范围。

2.2 QC的实施方法

QC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有效实施方法有许多,例如基于质量控制图、Excel软件、数理统计方法等都能实现其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质量控制图在环境监测QC中的应用过程。

首先质量控制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美国所提出,它相对简单有效,能够有效证实环境监测系统正处于鉴别脱离控制或统计控制哪一种状态,因此可以将质量控制图视为是环境监测系统数据置信度建立的基础。以下用一组数据质量控制图来例证该方法对环境监测分析测试过程中误差控制的具体作用,如表1:

如上表1为10个取样样本,此时可以采用控制图,如果样本数大于10,则要采用控制圖,由此给出控制图公式如下:

在上述质量控制图公式汇中,代表了质量控制图中心线;代表上控制线;代表上警戒线;代表样本数。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所测量点数据指标均在可控制范围以内,这就说明利用质量控制图来测定SO2,并展开空气环境质量控制与保证过程可以确保测量质量符合环境监测基本要求。

另外,QC还存在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内部技术人员对质量控制技术的管理过程,比如基于现有常规质量控制方法来实现对大气、水体的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对比分析,也包括上文所提到的质量控制图。而外部质量控制则是指基于外部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由第三方技术组织形成的不定期质量考察分析过程。它主要基于密码标准样品来对实验室内样品实施考核评测,最终确定实验室内样品数据指标具有一定可比性和参考价值。

通常来讲,要确保环境监测分析质量,就必须做好QC工作,而且QC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也要扩展到现场及外部,充分发挥其全面质量控制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我国研究进程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它们对于环境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所发挥的作用却已经逐渐凸显,在诸如大气、水体等自然环境指标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流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实现了对综合采样误差的有效控制与降低,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技术课题。

参考文獻

[1] 孙德生,汤慧兰.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环保产业,2004,(4).

[2] 周梦玲,文建辉.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4).

[3] 张玉民.浅谈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

作者简介:王晓玉(1969-),女,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环境监测。

(责任编辑:王 波)

作者:王晓玉 樊萍

质量控制下大气环境监测论文 篇3:

浅谈环境监测的作用及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环境保护是为了人类生存环境更加舒适美好,更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环境威胁所采取的所有行动。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及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最后论述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旨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强环境保护。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要意义;作用;措施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科学的数据计算获得环境指标,由此来判断环境的质量水平以及受污染的程度,提供给相关部门作出决策,制定正确的政策,是环境保护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和科学保证。

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在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它也是保护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的技术支撑。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控制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二、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监视与监督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便对环保的法律法规进行落实。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把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充分的反映了出来。

2、在制订环境标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基础就是生态基准以及人体健康的基准,制订此标准主要是依据环境目标的需求及各种环境的不同功能与技术的可靠性。

3、在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监测,国家有关部门就能对一个地区的功能区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核定,并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的原则是超量减排,削减交易。

4、在排污统计与征收排污费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统计,对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排污量进行估算,根据单位具体的排污情况来征收排污费。

5、在科学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生产力就是科学技术,包括节能科研以及工艺改革的环境监测等。如果把这方面的环境监测做好的话,对于科学研究以及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6、在纠纷仲裁中所起的作用,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是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的事故,这需要相关的仲裁监测来处理,进行实地的取样并加以分析,才能对污染来源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效的避免生活或经济上的损失。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监管通过这些年的完善,还是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以下就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论述分析。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发布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控制效率及质量。

2、建立环境监测短路径质量控制体系。从国家政府到地方政府,应建立出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环境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梯级化管理形式,通过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与地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短路径管理。在短路径管理体系中,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直接领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通过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指导地方环境监测中心,形成国家、区域、地方短路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判断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及人员进行考核,引导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应用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综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将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进行分离,解决影响环境监测的机制问题,逐渐建立起环境质量监测与环保部门协调统一,社会资源分工合作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模式。通过建立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研发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环境监测质量及整体水平。支持并鼓励地方建立相应环境监测实验室,应用社会资源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并推向市场,推动新技术应用效率,降低独立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等。

3、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保护办法。(1)要确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2)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3)应当更好的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4)应当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体系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4、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上岗培训、技能教育、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自觉参与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监测业务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及技术方法,还应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队伍素质自身建设,不断推进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四、结束语

监测环境污染物一般不仅仅是对它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还要对它的结构、形态以及分布的规律进行监测。对于生物污染以及物理污染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唯有如此,才能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的确定,确定对生物及人群的生存带来的影响,才能作出准确的环境质量评价,才能对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2]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若干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1.

[3]曹小红.论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1.

[4]胡柏顺等;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魏复盛院士[J];现代科学仪器;2010 06

作者:贾轶然

上一篇:基于多元化教学的会计学论文下一篇:医院经营决策性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