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控制下的工程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涉及要素多、施工环节多、施工周期长等多种特点,应用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对工程中各项要素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对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于质量控制下的工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质量控制下的工程管理论文 篇1: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摘  要: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概述,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作用,以及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基本现状,研究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具体实际应用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  创新模式  应用  发展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Innovation Mode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LI Mei

(Rongchuang North China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Tianjin, 300000 China)

1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概述

1.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大众对建筑行业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位,建筑企业需要从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着手,不断推进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對工程参与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只有严格把握好“三控两管一协调”,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开发阶段的核心任务,工程管理的开展将会给企业的效益及长远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积极加强对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全面推动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1]。

1.2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简单介绍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工作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随着创新模式这一概念的引入,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一般情况下,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开展,需要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首要前提,要求建筑企业管理者紧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并在正式施工前做好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工作。同时,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做好细节设计工作,在不断融入创意的同时,要确保设计出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客户真正满意的创新型建筑产品。管理者需要把握好工程管理创新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品质和效率,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2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作用分析

2.1 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通过发展和落实创新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快速找到真正的出路,并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合理应用,还能帮助企业实现对管理资源及建设资源的有序管理,从而进一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核心竞争力及发展主动权。在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网络信息技术,并通过科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化与工程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发展优势[2]。

2.2 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并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工程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为根本依据,实现实践与系统化管理理论的有效结合。在此过程中,相关企业也应积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工程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及时树立起科学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3]。通过科学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及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实现生产质量及生产建设效率的全面提升,从而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2.3 科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想要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管理者还需要从成本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企业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还应学会利用科学的手段来不断放大企业岗位职能的优势,避免出现生产浪费、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创新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改进方式和管理方向,并有效促进了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应用管理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全面结合行业发展的总趋势,并以此为根据建立起科学可靠的制度体系,实现对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的集中应用。

3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基本现状

3.1 管理理念及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应地,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剧。想要在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从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一般情况下,工程管理工作主要针对施工现场、企业内部财务以及企业员工展开。当前国内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情况来看,大部分建筑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仍停留在相对比较落后传统管理模式中,无法及时对管理模式进行更新。这就导致工程的建设水平及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给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4]。

3.2 设备技术等资源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施工效率及质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则主要来源于企业在相关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方面的不同。因此,建筑企业管理者务必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以及设备技术资源的重视。然而就目前来看,国内部分建筑企业并未意识到先进材料、技术及设备等资源的重要性,对引进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导致企业工程建设发展水平始终停滞不前,甚至一度处于落后水平,从而给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不必要的挑战。

3.3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某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而一味地要求员工加快建设速度,这种盲目追赶工程进度的行为,将给工程项目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工程施工队伍中,大多数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相对来说都不高,并未树立起工程施工安全的理念,很难进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施工队伍中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强,无法集中进行培训,从而给人员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工程施工现场,由于管理人员的失职,往往会出现材料浪费或者材料使用不当的问题,从而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具体实际应用

4.1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创新的实践应用分析

在创新模式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把管理理念的创新放在首要位置。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确保创新理念能够与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建筑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理念水平,将对企业管理理念及后期的运行发展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有效推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应用,应要求管理者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以管理目标为工作中心,把握好工程项目中的各项细节。同时,企业还应从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进度意识着手,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做好对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监督和控制。

4.2 建筑工程制度体系创新的实践应用分析

制度体系的创新也属于管理模式创新的一部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绝对的制度保障。就当前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管理者确实加大了对制度体系的关注,但在制度体系优化过程中并未做出实质性的调整,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体制与市场发展需求无法完全匹配。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优化现有的制度体系,例如:加强前期的工程规划的管理,对施工周期进行科学的规划,采用极致的穿插,将工期有效降低6-9个月以上。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不断加强与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的结合,实现对企业的科学化管理[5]。

4.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创新的实际应用分析

随着近年来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各类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适应工程技术的革新。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過程中,企业首先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络技术,并在企业内部构建出相应的信息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新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做到将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工程管理质量。通过科学利用创新技术,实现对市场动态的准确跟踪与定位,从而有效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5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未来发展

5.1 建筑企业加强工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在管理制度、技术应用以及理念更新等方面并没有紧跟行业趋势。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关企业需要做到积极顺应市场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来看,还是从提高工程实际建设质量及效率的角度来说,创新型管理模式的应用,都将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6]。

5.2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建设水平,也已经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得以显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不仅为建筑行业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就目前来看,国内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无法得到增强。但随着创新型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各类新型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开始逐渐走进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这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物质精神需求的不断改变,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大创新力度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建筑企业应牢牢把握机会,从管理理念创新、技术管理创新以及人员管理创新等多个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快从传统管理模式向创新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为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毕菡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8):39-40.

[2] 曹建平.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资讯,2019(21):64,66.

[3] 郑靓婧,庞俊勇.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06-109.

[4] 谭镜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9(12):125-126.

[5] 陈雪松.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95.

[6] 李明,王麒铭,陈静颖.环境污染防治在建筑工程管理施工中的作用分析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6):14-18.

作者:李梅

基于质量控制下的工程管理论文 篇2: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涉及要素多、施工环节多、施工周期长等多种特点,应用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对工程中各项要素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对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因素;应对措施

引言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背景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在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机械设备运行和养护成本、管理费用等,施工现场蕴含要素很多,若未能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办理办法,可能会引发工程施工超期、建造成本超支、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安全事故等不良现象,影响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

1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内容

1.1  工程造价管理

强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是保障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1]。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具有较为明显的粗放式管理特点,逐渐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内密切关注房产市场和建材市场的变化趋势、关注工程建设条件的变化情况、关注施工技术的适应情况,对保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质量来说尤为重要。

1.2  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需要工程管理人员结合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内容、工程建设要求等多项内容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支持[2]。保障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施工技术、人员调配、机械设备等能完全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确保工程最终建设质量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无残留质量安全隐患,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1.3  工程进度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量清单、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现场实际条件等制定具有高可行性的工期计划,对每个子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做出严格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施工周期控制目标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把控,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支出。

1.4  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大型機械设备数量较多,施工现场堆放各类建筑材料数量多,且未完成完全建设的建筑工程在安全防护方面可能存在欠缺,施工现场存在较多潜在危险因素,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社会口碑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遵照施工现场安全管控要求,对现场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质量进行细致检查,完善历史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让安全管理措施全面覆盖每个施工环节和细节中,全面规避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2.1  机械设备和物料因素

我国工程建造工艺在近年来得到快速提升和发展,可应用在工程建造中的先进机械设备和新型施工材料种类不断增多,对缩短工程整体建设周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但同时,新型机械设备和物料的应用也为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在应用新型机械设备时,其操作、养护和维修方法可能与以往应用机械设备有很大不同,相关人员在对新型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养护和维修时,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留存安全隐患。另外,建筑材料是工程得以建造的物质保障,物料的材质、规格、质量、新型物料的使用方法等多项标准都会对工程建设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也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管理方法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中包含多项子工程,如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电气等,每项子工程在施工方案、施工工序、技术专业要求、建设标准、验收标准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能否区分每项子工程对管理方法的实际需求,是衡量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标准[4]。工程项目设计师在制定施工计划的过程中是否全面的考虑了各项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区别,是否从各子工程实际要求出发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对子工程及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建设周期和造价成本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另外,各项子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也会对施工中应用的技术种类、机械设备设施、建筑施工材料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各项子工程的实际投入成本,各环节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与工程变更也有直接关联,因此,管理方法也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

2.3  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虽然近年来我国工程建造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施工和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仍具有主体地位,每项环节都需要匹配相应人员参与建设[5]。现场管理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一线执行人员,其专业素养能否支持其在建筑设计检查、环境勘察、施工质量检测、工程监理等各方面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对工程施工整体管理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从工程实际管理情况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监管强度较低、质量检验较为松懈、工程超期施工等不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施工环境因素主要包含施工现场的交通运输条件、照明通风条件、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等,各类环境因素会对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造成诸多影响,如建筑材料随意堆放、标号不清晰、占用通道等,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损耗,还需要浪费额外人力资源对其进行清理和运输,增加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难度。

3  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缺陷的应对措施

3.1  优化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难度不断提升、施工现场管理因素不断增加的行业背景下,传统粗放式工程管理方式明显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工程管理需求,应用专业管理人员优化工程管理质量势在必行[6]。建筑企业可通过以下措施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进行优化,第一,结合工程建设的个性化需求,引进具有综合管理素质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第二,始终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座谈会、知识讲座等活动,为管理人员传输最新的工程管理办法,分享行业内的工程管理案例,对本工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共同制定应对措施并为其他部门提供参考,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工程管理人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生产示范,规避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三,打造专业工程造价人员队伍,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至整个工程建造过程中,利用专业工程造价预算、工程量清单等对建筑工程施工各环节的物料采购、人员组织、机械设备租用等进行把控,避免工程造价超支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才能同时实现施工质量控制和造价控制的双重管理目标。

3.2  深化建筑工程施工方案

设计方案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依据,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决定性影响,如设计方案中标注的建筑材料使用类型、规格、用量等,进而决定了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数量、配合施工的人员数量等,工程造价人员根据以上各项信息才能计算出工程施工阶段所需成本,工程管理人员再以此为依据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成本和质量把控。因此,建筑企业应在工程立项通过后,在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下展开现场深入勘察和工程设计招标,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并依托设计单位的专业性对工程设计方案项目决策进行深化,保障工程设计方案与施工现场条件的适应性,尽最大可能规避工程变更,才能有效提高工程建造质量和工程造价控制效果。

3.3  完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粗放式管理办法让建筑企业产生了较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在各行业都提倡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背景下,建筑企业也迫切地需要内部造价部门应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减少工程造价成本,以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7]。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可从造价技术和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全程密切关注当地建材市场的价格浮动信息,应用准确的成本价格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造价控制水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造价目标为导向,明确经济资源风险管理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造价管理办法推动工程施工有序进行。

3.4  强化建筑工程监管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各子工程互相銜接和支撑,最终构成完整的房屋建筑,在施工技术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各子工程单项工程的施工难度不断提升,进行整体衔接时的复杂难度也不断加大[8]。一线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未能完全掌握不同子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标准,必须应用专业监督和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在发现施工问题的同时,为施工人员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及时消除施工阻碍,确保工程建设如期推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应用在建筑施工中的信息化监督和管理手段较多,如应用BIM技术建立工程三维立体模型,在相关软件中同步录入工程施工参数,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及时发现建筑结构和施工细节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并指导施工人员及时对其进行整改,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3.5  强化安全管控质量

建筑企业必须制定全面且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覆盖整个工程建设阶段,施工阶段通过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即可最大程度消除施工现场留存的安全隐患[9]。如安全标志牌的设立情况、安全围护结构的设置情况、建筑材料在现场的分类堆放情况等,保障各项安全管控措施的规范性。另外,工程管理人员应在实际施工阶段不断为施工人员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还可通过安全施工奖励、安全知识竞赛等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深入了解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违规行为,并且对未能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实行一定惩戒措施,如对未佩戴安全帽、未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进入施工现场的行为进行通报和罚金处罚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对工程造价水平、工程建造质量、施工安全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工程管理经验分析影响其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建造要求应用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振华. 探讨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 建筑与装饰, 2021(15):2.

[2] 张训鹏, 田丽霞.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 建筑与装饰, 2021(12):2.

[3] 乔宝生.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 海风, 2021(5):1.

[4] 葛颜龙.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 四川水泥, 2020(6):1.

[5] 单康. 浅谈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策略[J]. 名城绘, 2020(3):1.

[6] 张大海, 火高德.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居舍, 2020(14):166-166.

[7] 姜同德.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 建筑与装饰, 2020(29):2.

[8] 艾江云.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 散装水泥, 2021(4):3.

[9] 李飞.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21(1):1.

作者:孙小凯

基于质量控制下的工程管理论文 篇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集成化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这对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对工程的全寿命期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我国的工程管理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和管理方式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研究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主要分析了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最后简要的阐述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前 言

目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受到了我国很多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大的问题,这种管理思想涉及各个工程领域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且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思维,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为重点来加强工程目标的管理,使得整个工程在全寿命期内进行全方面的管理,以保证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的最优化。因此,其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全过程中,对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介绍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面向工程全过程的一种思维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和外界的因素,旨在能够通过工程的实施进而改变环境,以达到企业内部收益和外部赞誉的双赢的目的。由于工程管理具有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得工程管理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工程管理的价值。因此,工程管理应该立足长远的视野和更加广泛的管理思维进行工程管理,以解决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对工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还将与工程有关的多方面联系整合起来加以集成化管理,以达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目标的最优化。

2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2.1 工程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工程管理对管理理论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价值管理的观点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现在,以建设为重点的管理形式以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利益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价值观,导致工程管理的过程不重视对工程运行过程的维护,因而对工程价值的认识有限,进而忽视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持续性。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持续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决策制定和战略管理。因此,我国工程价值观的局限性是影响我国工程寿命周期不长的主要原因。

2.2 传统管理目标的包容性有限

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包容性很有限,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工程管理的新要求。由于工程管理的价值只有在其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然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是将工程的决策制定、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等分割为很多小的部分来完成,这样的工程管理模式割裂了工程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得不同部门的管理目标出现不一致等问题,因而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实际要求。然而,传统的工程管理者只是在工程进行的某一阶段思考管理问题,并且也只注重工程的局部利益,最终影响了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造成工程的整体价值下降,进而无法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的总体价值。

2.3 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不宽

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是目前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工程管理思维的重大转变主要是来自人们对工程问题的研究及其实际需求,使得我国工程现在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水平,以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还要将工程管理观察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中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 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的思维模式之下,工程管理是具有一定功能和价值的创造系统。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工程质量和技术指标等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使得工程建设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条件下,与工程项目的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对工程全寿命期进行系统分析,系统环境是工程管理的重大指标,指在全寿命期中对工程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系统环境是工程所有内部和外界因素的综合。在工程管理的全寿命中,首先,工程系统要求系统环境提供各种资源等,这是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完成的前提和保证。其次,工程系统还需要向外界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工程系统的真实价值。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工程的策划、设计、规划和施工等全过程进行的一种全过程管理,因此,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构架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工程寿命期管理还对工程目标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将工程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成为推动工程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工程寿命期内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管理工作。②工程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都是现代化的全新管理思维。因此,与传统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寿命期管理是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化过程,从工程系统管理的整体出发,使得全寿命期工程管理具有更强的阶段性和管理的专业性,并且要求企业及时构建集成化的工程管理系统。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化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的重大产物,进而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一个层次。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涉及很多管理理论和实践。因此,协调复杂的工程管理是实现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目标。然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传统的管理思维相比存在很大的系统差异,以满足工程管理的目标的一致性,从而解决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的问题。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协调。不同的工程系统虽然组成不同,但是其主要还是为工程的整体目标服务。②工程管理结构的合理协调性。在工程管理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协调工程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工程工程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运行效率。③功能的整体性协调。在保证工程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加强工程管理功能整体的协调性,实现企业内部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均衡。

4 总 结

总而言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维,其具有内容丰富和涉及面广等很多的优点。因而,就要求现代的管理者能够打破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加强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培养,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最大化。同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提出的重要意义是为工程的不同层次提供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使得工程的设计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等能够有效地合作,进而实现将工程全寿命期的理论转变为现实。因此,现阶段研究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成虎,韩豫.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2):36~40.

[2]万冬君.基于全寿命期的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2):267~271.

[3]杨音.建设方工程管理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2):86~92.

作者:谢俊良

上一篇: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策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