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锻炼延续体育课程论文

2022-04-25

摘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更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课外锻炼延续体育课程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外锻炼延续体育课程论文 篇1:

浅析影响大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客观因素是阻碍大学生自觉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1 前言

体育是一个时代主流思想和社会生活状况的产物,同时,体育也肩负着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理想实现的任务。新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健身和育人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功能,任何形式的体育改革均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研究终身体育观念和培养全民健身意识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高校体育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其体育活动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对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强化体育意识关系极大。体育意识是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反映,是在从事体育锻炼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不断加深对体育运动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并提高到自觉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努力的高层次的认识活动。自觉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根据主观条件的变化自行调整运用手段、方法、时间等,保持自己的体育爱好、锻炼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高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在校其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程中,终生体育观念和全民健身观念占据了理论研究的大量空间。高校体育作为终生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连接点和结合部分,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学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庞大参与群体,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热情不高,自觉主动性不足。本文旨在研究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五所高校学生,随机抽取500人,每校男女生,各50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大量的有关期刊、论文和文献资料10余部(篇),收集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出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共发卷500份,回收467份,其中男生238份,女生229份,其中有效问卷455份,男生234份,女生221份,有效率90.1%。

2.2.3数理统计法

进行问卷整理,把调查得到得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组得到调查结果。

3 结果分析

3.1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现状

每星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达5次以上者,男生15.7%,女生3.1%;参加3~4次男生为30.2%,女生为24.9%;参加1~2次男生为23.1%,女生为23.4%;没有参加锻炼的男生为18.9%,女生为20.5%。根据国内外对体育人口的一致界定(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者,每次30分钟以上),那么有近一半大学生将不属于体育人口的范畴。

锻炼时间大多为,0.5~2小时不等,其中男生每次锻炼时间为1~1.5小时居多,女生锻炼时间多为0.5~1小时。在问卷调查所列6项体育活动项目中男生:足球33.2%、篮球23.9%、羽毛球22.8%、排球21.6%、乒乓球20.1%、健身跑17.9%;女生:羽毛球60.1%、排球31.8%、乒乓球24.3%、健身跑20.1%、篮球14.3%、足球5.6%。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大多是2~4名同学一起自由活动,但有20%的学生单独参加体育活动,有15.6%的同学只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

3.2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见表1。

表1 影响大学生自觉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一览表

3.2.1主观因素

3.2.1.1认知态度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有88.7%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课余生活。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认知态度是明确的。

3.2.1.2参与动机

体育动机是人们对体育运动客观要求在心里的反映。大学生体育动机表明他们对体育功能的摄取,也是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理解。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体育的动机是全方位的,结果发现,首先,在8中动机类型中占据第一位的是增强体质,几乎是一半以上学生对此进行选择;其次,是调节身心,消遣娱乐,丰富课余生活。由此可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大部分的学生动机较为积极,其体育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并呈多元化(见表2)。

表2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动机一览表(%)

3.2.1.3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是长期在实践中形成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除取决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明确的锻炼目的和周围环境的体育氛围,等主客观因素外,关键是大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即人体能否充分体验到运动乐趣,能否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和满足感,能否产生重复再运动的欲望等能力。只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引发,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行为的动力作用,这样的行为才能有很好稳定性和坚持性。调查统计表明(表3):68.5%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参加体育运动,不喜欢和讨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属少数(女生较多),这反映体育对大多数大学生有较大的亲和力,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态度比较模糊,有10.6%的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有的甚至讨厌体育,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表3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度(%)

3.2.2客观因素

3.2.2.1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不足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少场地、缺乏器材和没有间占有主要方面。调查表明,有43.6%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无法满足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说明外在条件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各高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学校的体育环境越来越拥挤,人均场地、器材迅速下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3.2.2.2学习紧张,无时间锻炼

调查表明,有40.8%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由于高校的竞争、就业压力大,大学生争相考证,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证书等,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另外,每周要上28学时左右的课程,参加各种选修、普修课的学习,以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大学生课外时间所剩无几,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体质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

3.2.2.3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不力

组织形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不当,学校的体育职能部门的管理目标不明确,计划措施不力,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在日常课外体育锻炼中,大多无管理行为,无组织指导,凭学生兴趣自由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因此,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落后,缺乏科学性,效率低。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效果评价,只有4.3%的学生认为较好,而45.7%的学生认为一般,50%的学生认为差。为此,高校体育职能管理部门、院(系)相关领导及辅导员、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3.2.2.4学生所掌握的运动技能水平

体育锻炼需要有正确的方法,锻炼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前提,也是大学生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导向。有了一定技术水平正是形成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先决条件。据调查,有65%的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下就不知怎样进行科学的锻炼。

3.2.2.5学校的运动氛围

学校体育运动氛围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之一。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氛围是大学生在锻炼活动中的情绪特征所表现的体育行为。作为大学生,其各个锻炼行为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即校方对体育重视程度与管理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对学生施加影响,及班主任、辅导员对体育态度和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等,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锻炼的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高校大学生中有95.2%的人认为,体育对人的发展很重要,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素质;有80.3%的大学生表示对体育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有88%的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校男、女大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2)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明显不足,实际锻炼效果也不理想。统计表明,星期一至星期五,参加课外活动达5次的学生仅占11.7%;而每天活动达1h(含体育课)的学生,也仅占39.6%;双休日参加1次体育健身活动的学生占34%参加2次体育健身活动的学生占15.6%。这一情况远远达不到《全民健身计划大纲》和我国有关教育、体育法规的要求,主要原因是来自高校的竞争,就业压力,价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及学校缺乏对课外体育活动科学的组织管理。

4.2建议

(1)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完善有关体育法规制度,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我国学校有关教育、体育法规制度,使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得到落实。

(2)改革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减少基础课时间,开设选项课,增设选修课,使其内容既要广泛,使学生有较大可选性,有较强实用性,教学运用时还要突出学生个体性。大学三、四年级继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体育普修课,这样不仅使学生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培养学生较熟悉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及其科学锻炼方法,而且还对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全面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以及使学校体育更好地与社会体育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国家和学校对体育资金的投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设施作用,体育场馆设施要面向学生开放,并延长开放时间,以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4)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建立一套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不断完善校园体育娱乐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娱乐活动,以充实、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和课余生活,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习惯,形成良好体育氛围。

(5)学校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学校应结合素质教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大学生合格标准》的实施,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并适当减轻大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使其转变观念,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健康上多投入一些精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兰自立,赵克.我国部分省(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22.

[2]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8

[3]郭生平,林芹芳.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94.

[4]范立仁,顾美蓉,王华倬.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 20(2):7-11.

[5]陈小蓉.我国学校学生余下体育现状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9,(6):50-51.

[6]周景晖.终生体育观念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对立统一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26.

作者:关正春 李明辉

课外锻炼延续体育课程论文 篇2:

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更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高、中职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为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高技术人才,改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展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风采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对策分析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Research for Our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Research for Our Students

Zhu Zhi Min1,Zhang Hong2(Guiyang Nursing Vocational School,Guiyang,Guizhou 550081)

Key wordss:Student;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Research;Countermeasures

1.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以及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四种,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配合,由此来推动学院的体育工作。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事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学院是否能培养合格的专业素质人才。随着我校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以及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理健康、磨练意志品质,而且对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思想品德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项目以及锻炼的动机、态度及价值取向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为学校及相关部门了解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更好地推进和开展我校阳光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校护理系、药学系、检验系、卫管系四个系部的2012级37个班级的高、中职学生2153人中,随机抽取男生100名,女生900名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面访调查、座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内容包括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项目以及锻炼的动机、态度及价值取向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其中男生97份,女生859份,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归类整理,通过Excel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除以系部、班级、寝室为单位组织的小型活动或比赛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外,统一组织的就是早操和课外活动以及大型的体育比赛。

3.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及认知态度

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动机支配行为,行为产生态度。因此,动机在体育运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和对活动的认知态度调查分析(见表1、表2),首先显示有20.08%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明确的,有9.72%的学生态度积极,这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及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定位性。其次,大部分学生则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娱乐、消遣和学习压力,他们占了总数的63.91%,其中男生占73.2%,女生占62.86%,说明这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动机需求盲目,虽然态度比较乐观,但随意性很强。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为了健体、塑身、保持好体型,才去通过锻炼,达到减肥、塑身的目的。因此,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和态度不容乐观。

3.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国家对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相关精神,仅靠每周2节体育课来完成是非常困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课内外结合,以此来完成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提出的“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巩固体育课教学效果、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见表3、表4)分析,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9.93%,他们是真正有健身意识,自觉自愿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的学生;而每周只锻炼1-2次或3-4次的学生却占了绝大部分,占到76.25%,数字之惊人,可以说这其中又有大部分学生是在学校有关管理条例下,迫于无奈,才去参加,活动时间基本保持在30分钟左右,而且男生要比女生多;另外,还有13.8%的学生是从来都不去参加体育活动。可见,绝大部分学生的健身意识不强,甚至没有;独生子女怕脏、怕苦、怕累以及没有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行为的现象十分明显,严重违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体育活动保质、保量完成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完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就必须将学校体育工作狠抓落实。

3.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

我校学生参加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在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学院学生处、中专部、文化基础部牵头,体育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管理,体育老师专人负责,学院学生会以及各系体育部成员共同参与下完成该项工作。学生早操主要以跑步和做广播操为主,附带一些身体素质训练;而课外活动,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根据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见表5),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男生更多倾向于选择富有激烈性、对抗性、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而女生更多倾向于选择非对抗性的、有利于自身体型的运动项目,例如: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棋类、形体训练、健美操以及瑜伽等。尽管这些项目都是比较普通、常见的,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师资缺乏和体育场地、实施设备不足,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就限制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4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

3.4.1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对职业体育教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远的目标,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有牢固的体育意识,掌握1-2门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基础上,学生因受文化修养、行为道德、体育基础、自身素质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和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没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在对他们的调查中,认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缺乏锻炼习惯和锻炼行为以及怕脏、怕苦、怕累、怕出汗等因素而不去参加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从本质上看,这些因素跟他们的体育意识淡薄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中“重智轻体”现象极为严重,升学率、就业率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虽然国家出台了不少有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相关文件,制定了不少考核措施和标准,学校也根据这些文件精神拟定了实施方案,但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3.4.2学生缺乏“终身体育”的教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的过程,它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并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即将结束学生学习生涯的职业院校学生,他们大多数不了解什么是终身体育,不知道在学生年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对其整个生涯是何等的重要,不知道学生时代是培养健身意识和锻炼行为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纲要》的要求之一。目前,我校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都抱有兴趣,而场地器材的不足和教师指导缺乏也就成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大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多元化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才能达到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商品化浪潮正涌向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努力掌握体育“三基”外,还必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和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休闲体育、民族体育等新思想、新观念引入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终身受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从而适应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

3.4.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校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4人,其中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2人;职称结构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学历结构为研究生1人、本科3人;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3人,50岁以下1人,由此看来体育教师结构已趋于超高老年化。从整体工作来看,体育教师除担任繁重的常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学生一操、一课的监管及技术指导、学院大型体育比赛的组织以及运动队的训练参赛等工作,可见,我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已经是翻倍透支达到了极限。目前,我校一年级学生需开设体育课程2153人,平均每个体育老师要上538人次18学时/每周的体育课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需要,按照全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估标准,即120~150名学生配备一名体育教师的比例,我校应配备体育教师约14~18名。由此可以看出我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从客观上讲,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4.4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不够

首先,因为体育教师严重缺乏,造成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单一。每次活动只有一个体育老师指导工作,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活动方式各有不同,导致指导工作缺乏广泛性和多样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项目的需求,不利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结构的单一。学生经常自发组织或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课外活动或对抗赛,多凭一时的兴趣、热情,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锻炼目的,因而很难持久。

另外,还有许多学生在不断地争取参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为了培养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社交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经常自发组织各种体育锻炼、体育比赛以及社团活动。但学生的自发性很易受情绪的影响,不能持久,并且涉及学生面窄,有悖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开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亲和力,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

学生真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不多,并且活动时间较短,而大多数学生每周都只锻炼1-2次。

学生课外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显多元化趋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选择在体育场馆活动,而且是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去参与。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因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等不足以及缺少教师指导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因素所致,但主观上还是由于自己本身体育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

4.2建议

针对我校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学院领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长期的健康投资,不仅能增进健康,而且还能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加强人际关系。因此,对于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形成常规管理制度,并将它纳入学院管理的重点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懂得参加体育锻炼终身受益的重要性,理解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要努力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学院要加大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力度,充分缓解学院扩招后带来的压力,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开设既适合学生兴趣,又增进学生健康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加大投资,开展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的竞赛活动或娱乐活动,以鼓励和激发更多学生自觉、自愿的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加大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的影响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我校阳光体育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体育运动氛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身体健康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项目日渐增多,要求教师当下开设一些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是势在必行。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使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职业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廷安,等.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2):40-43.

〔2〕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9):28-31

作者:朱志敏 张宏

课外锻炼延续体育课程论文 篇3: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增强体制、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运动技术、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由于诸多原因,目前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已逐步呈现出松懈、随意的状态。为此,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在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外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科学地指导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高校体育的改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山东 高校学生 课外活动 现状 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硕博网等查阅方式,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

(二)访问调查法

本文就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先后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体育教师、教练员、相关科研人员等进行面谈或电话询问的方式,向他们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关情况。同时还就部分高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掌握了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

(三)问卷调查法

对山东省2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填写的真实性与回收率,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收回与邮寄两种方式结合。发放问卷数1650份,回收问卷1600份,回收率96.97%,其中有效问卷1585份,有效问卷率99.06%。

(四)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分类,并按照体育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统计的原理和基本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和Excel2007,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对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大学生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以健身为目的的占大多数,男生为65.62%,女生为67.83%;这也充分说明现代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大学生还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与朋友交流、娱乐、改变自身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在注重体育锻炼健身功能的基础上,还特别注重与之相关的改变自身形象的功能。

表1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人数%)

健身 娱乐 与朋友交流 改善精神面貌 其他

男 65.62 17.83 9.73 5.23 1.59

女 67.83 18.96 6.24 5.12 1.85

(二)山东省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地选择分析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场馆的选择主要集中在非营利性公共场所,而在赢利性场所进行健身的学生分别只占到调查学生的2.89%和2.35%,这与学生是纯消费者有关,学生手中的钱除大部分花费在生活费上以外已经所剩无几,真正去盈利性场所进行健身的学生不多。在本校体育馆进行锻炼的学生占到大多数,大多数学生之所以选择在学校体育馆健身与学生这个整体有很大关系,在学校体育馆进行健身学生大部分是学校的同学,彼此都比较熟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交流健身的感受,而且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分析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选择的项目(表2),按性别分组,男生主要选择的项目为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慢跑、棋牌类、以及三大球类,这些项目占所选项目的84.60%。女生主要选择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慢跑、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成为女生的最爱占所选项目的90.83%。从选择排序上看,男女生有所不同,这反映了性别不同他们的需要、兴趣、能力也有所不同。从选择的内容看,男性较女性更多的选择富于竞技性的项目,女生则更倾向于健身体育项目。

表2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人数%)

散步 小球 大球 慢跑 武术 游泳 自行车 棋牌类 体育舞蹈、健美操 其他

男 9.25 23.54 25.32 15.12 3.75 2.07 4.20 11.37 4.12 1.26

女 26.32 17.25 2.14 25.87 3.25 1.56 2.12 1.23 18.14 2.12

(四)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分析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课间、下午和傍晚,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学生的锻炼时间选择在早上,男女生锻炼时间选择在早上的达到了60%以上,早上锻炼时间相对较短,活动强度也比较小,这有利于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天的精力旺盛。

(五)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分析

大学生在选择活动强度方面,男女生性别不同,他们所选择的活动强度表现出现明显的差异,男生的活动强度大多选择在中小活动强度,而女生主要选择轻微强度活动和小强度活动。大强度活动在男女学生所选的活动强度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男生为1.75%,女生为0.59%,这与学生的生活方式有关,学生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搞好学习,如果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势必促使学生身体产生疲劳,而影响学习效果。

(六)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形式分析

了解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形式,对引导、调控、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积极作用。调查得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其百分率男女均达到46%以上。其次是集体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再次是个人独自锻炼的形式和无固定形式的锻炼。和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与集体锻炼相结合,并养成个人独自也可以锻炼的习惯,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是我们的目的。

(七)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见表3),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有58.5%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由于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了,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滞后发展,使原本就不足的场地设施器材更加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从诸多影响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锻炼意识占的比例为17.5%,这足以说明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从来没考虑过要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次,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不想也不愿意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现在社会人才的竞争相当激烈,就业压力过大等诸多社会因素使得当今的大学生不得不去拼命的学习,考取各种对自己找工作有利的证件。“国考热”、“考研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很多学生忙于公务员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一系列的考试,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表3 影响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选项 百分比 排序

学习负担过重 12.5% 4

场地器材设施不健全 25.6% 1

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17.5% 2

掌握体育知识不足 11.4% 5

缺乏体育兴趣 14.5% 3

缺乏专业人员指导 7.8% 6

体弱多病、无法锻炼 1.6% 10

缺乏组织管理 2.2% 8

体育新闻的宣传不到位 3.4% 7

经济不允许 2.0% 9

其他 1.5% 11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发现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严重不足是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运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并且以小强度运动为主,男生喜爱球类运动,而女生偏爱散步和慢跑。另外,受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制约,使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不是很理想,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了全国的相同情况,所以,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为其创造条件,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1-2种体育项目,最终使学生成为懂体育、爱体育、学体育、会体育、乐体育的真正的体育人口,并形成牢固的终身体育思想。

2.学校要增加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建设与投入

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优化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延长场地设施的使用时间,如全天开放、建设灯光场地等。引进游泳、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等项目的师资力量,建设这些项目的场地,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他们自己喜爱的项目。

3.加强体育隐蔽课程建设,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

体育隐蔽课程主要通过暗示、传染、模仿等方式教育影响学生,它的实施主要包括文化素质要素和体育精神文化素质要素,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安排体育场馆设施,涉及体育版报、体育标语、体育新闻节目,让学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体育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对体育的情感,促进对体育的认知程度。

4.发挥学生运动员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特别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感召力。并且可以组建有一定质量的体育协会、俱乐部。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经济消费与体育余暇时间消费的意识。

5.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

应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包括使大学生逐步认识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意义,加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强化直接性体育行为,加强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挖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于晓虹等.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4:30-31.

[2] 王必琪等.山东省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

[3] 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8-32.

[4] 胥凡,曹秀玲.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福建省6所本科高校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06.12.

[5] 朱伟,李洪强.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

[6] 宗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20).

[7] 张兰,张胜志,王涛.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4.10.

[8] 梁超英,徐惠,黄羡仪,符壮.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教育.2011.8.

[9] 周健.杭州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J].体育教育.2011.3.

[10] 呼钊.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1.3.

[11] 景会锋.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4.

[12] 唐拥军.素质教育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0.2.1.

[13] 杨磊,潘跃林,王瑞静.驻济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7.6.

作者:马新发

上一篇:国情巨灾保护体系选择论文下一篇:独立审计损害因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