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生物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生物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摘 要: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相比从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让学生对生物 学习充满兴趣,都是提升和改善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與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结合生命成长的艰辛,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为每一个生命提供了居住場所,同时也见证了几十亿年的生命进化过程。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最终才能适应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拥有生存权利,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享受和谐多彩的世界。

(一)在课堂内容的延伸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会绽放光芒,这些生命现象让人们震撼。泥土中的种子为了生的意志,胚根不断往下扎,胚芽不断向上长,石块、瓦砾等都不是它的障碍,当它破土而出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悬崖峭壁上刚从岩石中钻出来的那点绿意。一只小小的蚂蚁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因为它能搬动比自己重几十倍以至上百倍的物体。刚刚生下的婴儿会有吸吮、缩手等非条件反射,这些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生命现象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真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和谐。在生命进化长河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通过刺状的叶子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靠绿色肥大的茎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储存水分;动物界中赫赫有名的伪装高手枯叶蝶能把自己模拟成与枯叶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人体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而毛细淋巴管吸收甘油和脂肪酸,它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这些结构和功能的适应让我们觉得非常奇妙,这又是一种和谐。生命和谐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大量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永远存在。在生态系统中,自然选择造成的竞争其实是充满着缺陷的和谐,让生物适应性得以体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适应性,才有了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我们尊重。

(二)结合身边案例,分析生命成长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经常以贴近学生的话题为切入点,课堂上探讨一些个案。如新生刚进入中学,学生和家长都存在角色转变的适应性问题,有的学生两周就能适应初中生活,而有的学生需要花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适应初中的生活,这期间学生就需要更多生命的关怀与科学的帮助。适应能力的强弱,会造成学习兴趣的有无,直接影响学习成绩,此时可以结合生物学的一些规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帮助自己提高适应能力探索科学知识,产生求知的兴趣,去探求生命世界的奥秘,从而关注自然界生命的和谐。成语“蚌病成珠”中存在一些生命价值的思索,河蚌在遇到沙砾刺激后由外套膜分泌珍珠质,形成了美丽的珍珠,这样的生物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成长的不易,让他们明白,只有正视困难,人生的花朵在经历了磨难后才能绽放得更美丽、更成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生物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具人性关怀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生活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尊重生命、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信念。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1)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2)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3)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郭力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3]《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余文森,中国期刊网)

作者:王开权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摘要:生物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生物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生物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生物这门课程常因考试分值较低而难以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足够重视,教学中也容易陷入简单的背概念加应试的学习模式,学生兴趣难以提高。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生物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秩序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老师在课堂上卖力讲,学生在下面被动认真听、认真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平等的地位,和谐、趣味的教学难以实现。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尽管这些知识与书本不尽相同,是片面的,零碎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倾听他们的看法,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生物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舞”。

二、利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人手,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例如我们学习细胞分裂时,插入播放一段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胎儿的视频,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进课堂,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吃蔬菜水饺时,如果在蔬菜拌馅时先放一点盐,就会有大量水分渗出。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小的实例,看似简单,但源于生活,又与教材相联系,学生感到挺有意思,学习兴趣倍增,还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三、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關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四、运用“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语言”包括声音语言和身体语言。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讲解是否能让学生注意听、乐意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活力课堂的主人,与教师讲课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讲起课、说起话来辞恳情切、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种形象和状态本身就会自然产生一种诱人的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形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逐渐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

五、精讲多练

做到“三讲”、“三不讲”,以达到精讲的境界。“三讲”是指讲方法、讲技巧、讲规律。“三不讲”,即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就明白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通过“三讲”、“ 三不讲”,最终做到精讲,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实,使每个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

多练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练是打好知识、技能基础的有效手段。在精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典型题目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教师展示出典型的例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解答方法。教师再给出变式题,请同学解答,从而做到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见,精讲多练是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有力方法。

六、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生物学知识比较抽象,利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鼓励学生观看央视新闻、科技节目中有关生物知识,了解生物科技的发展,联系课本,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的热点问题分析理解,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拓展学习。例如在学习扁形动物时,利用血吸虫标本,分析寄生虫的特点结构,感染人体过程。分析央视播出一男孩吃生蛙肉,认为营养价值高,结果感染了寄生在蛙肉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幼虫,寄生虫随血液流到大脑,最后在脑血管中取出一条活虫。说明饮食安全最重要,坚决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食,改掉生活中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激发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应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起,营造自主自觉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生物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生物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注重教学方式的有效更新,让生活走进生物,让生物走进社会,使生物课堂焕发出具有时代气息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俞海清.浅议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07-23.

[2]刘生旺.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05.

[3]钟德春.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金田(励志);2012-10-15.

[4]浅谈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OL].21世纪教育网.

作者:李树正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篇3:

浅论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

摘 要: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个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改 新教材 教学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营造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地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转换,切实更新教学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和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

四、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后就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之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五、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提问,有时要故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或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基本正确地回答出来,从而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景俊德

上一篇:旅游经济学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