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结合多年生物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和总结“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关键词:新课程;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一、概述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许多教师都转变教学方式,尝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教与学的合作、探究模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课程初中生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新课程初中生物论文 篇1:

谈谈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在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同时,要全面的优化生物教学,使生物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发展每个学生,当作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科学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此,笔者对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一、构建全新生物课程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习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以触动。如一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独立完成本探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的有趣、有见解,学生作出的假设也十分有个性,学生自己制定出实验计划,并独立实施了整个实验,学生们最后都得出了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一重要结论。在整个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伴随着学生情感的波动而起伏,这里充分展示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真正得到了民主、尊重、平等、友善、理解的心理情感考验,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重视学生兴趣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相关的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够面对未来的科技社会,参与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这一点出发,就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背景,“从生活中走进生物”从生物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参与到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来,体验到学生物的乐趣和享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例如,禽流感、艾滋病、环保、酸雨、生态平衡等这些热点问题,都可成为很好的课堂教学话题。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生物教材,几乎每个章节,都安排了探究活动,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又有让学生参与的探究某一方面的活动,既是训练同一种科学方法或探究技能的活动,也在活动内容、思维力度和操作水平上有所不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随着教学内容展开逐渐渗透和深化。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时,首先要分析和把握课堂教学中每个探究课题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標并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实在学生和探究行为上,重点放在落实实验的时效性。既不能由教师代办,也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成为学生的“娱乐”活动的田地,解决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使实验探究真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场所。其次,探究实验既要重视过程,也要重结果。因为科学探究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重视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注重探究过程,但不能轻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或忽视某一具体内容的探究结论的形成,就会使学生在经历探究后,头脑中仍然“似是而非”。

四、对课堂进行动态设计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充满个性的“生命体”,因此我们的课堂就总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思维真实展现的场所, 在这种真实的课堂里,学生作为蓬勃的生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活动。因为“变化”,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对知识的“联想”与“推测”,总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动态生成”。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有情感、有想法、有潜能的人,善于倾听是教师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敏锐地判断答案的正误优劣,并迅速沟通,学生只有在这样融洽的互动中才能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并发挥出聪明才智,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其教学设计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而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

五、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何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使生物课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场所,生物课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目的,而且教学实验也证明了,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有利于激发课堂的活力,是生物课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体。例如,通过flash动画,展示细胞核的分裂,克隆等等,尤其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生物的生理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突出了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集第二中学 221000)

作者:杨明

新课程初中生物论文 篇2:

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结合多年生物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和总结“学案导学 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

一、概述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许多教师都转变教学方式,尝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教与学的合作、探究模式。目前,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形式灵活多变,但是实质上教学效率还是较低,学生在生物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训练,对生物学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探索一种有效的、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在前,学习在后;学习在前,教学在后;以学为主,导与学相互结合。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案为载体,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开展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相应位置,在不同的团队中发挥自已的优势,在各自群体中展现自已的才能,形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求借助学案这一载体和平台,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互助的意识。下面主要介绍“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教学方式。

二“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教学方式

“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教学形式可分为课前预习阶段、课堂讨论阶段、课后巩固深化阶段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阶段。首先要精心设计编写的导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地预习"同时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即学生知道自己本人所在层次,不知道别人所在的层次,分为三个层次:A为优秀生,B为中等生,C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中AC两层大约各占25%,B层约占50%"然后,随机从AC两层中各抽取1人,从B层中抽取2人,共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全班学生可重新组合成十多个学习小组"向全班公布分组情况,并进行座次的调整,使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集中在前后相邻的四个座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C层:可以要求学生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B层: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A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讨论学案中的程序化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識,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

3、课后巩固深化。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别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

三 、“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的优势

“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模式更关注的是如何使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才学得更好"因此,该模式主要实行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同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的评价其特点在于:

1、能促进生物课程学案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案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和教学效果"要定期对学案的编写、使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形成学案不断稳定发展的评价机制。

2、能促进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案教学分层施教”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地突出教师调控能力和指导方式的评价,形成教师自我分析评价为主,学校、其他教师、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获取促进自我改进教学的督促因素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能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结构的整体发展,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在不低于个体能够达到的水平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玉坤.对当前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再思考[J] .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1-2期.

[4] 吴志军.新课程理念下的“互动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 .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第5期.

作者:陆述勇

新课程初中生物论文 篇3:

论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摘要】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对学习有需求感,使学生对学习有自豪感。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有讲述故事;利用想象;通过现象或实例;借助实验。

【关键词】新课程; 生物教学;情境创设 【

《新課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作为学习是一个人通过经历或练习而得到的比较持久的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和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须在一定环境下进行,所以,一切学习都是有情境性的,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努力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把正确传递或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生物教学工作者,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境是能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的首要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本文试阐述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1 什么是生物教学情境

1.1什么是情境。情境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定背景。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因素。可分三类:真实的情境,指人们周围现实存在的他人或群体;想象的情境,指在意识中的他人或群体,双方通过各种媒介载体以传递信息进行互相影响;暗含的情境,指他人及其行为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性的意义。

1.2情境创设。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常规的手段如教学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卡片等。有现代电教手段,如录音、录像、多媒体等。

2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创设情境有着重要意义。

2.1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对学习有需求感。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可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在把握好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紧扣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感到新颖而有意义的问题,但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只有学了新课后才能解决。

2.2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学习有自豪感。所谓“成功的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成功地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学习活动的快乐的教学情境。提倡“异步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措施,让他们都能从独立的自我调节中获得成功。例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应用性问题,对思维开阔的学生提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使他们都有发言和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考核命题要考虑让好学生考出水平,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在“跳起来摘桃”中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和自豪。对差生,更要多肯定,少批评,进行个别辅导,当他们有微小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3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探索。

3.1讲述故事创设情境。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选美得冠的美国小姐向一位取得当年诺贝尔奖金的相貌不好的科学家求婚,她在信中写到,我们两人结合,可谓是天衣无缝,生的孩子会像我这样漂亮,像你那样聪明。可这位科学家在给她的拒婚信中写到:如果我们结合,生的孩子会像我一样丑陋,也会像你那样愚笨,故不宜结合。故事才讲完,学生便兴奋起来,我乘势提出问题:他俩说的有道理吗?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引入而展开的教学,一开始就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效果毫无疑问比直接进入主题的要好得多。

3.2利用想象创设情境。如学习环境保护时,我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出:“地球出汗了!”“补天!”两行大字作为一个情境呈现给出来。学生立刻议论开了:“地球怎么出汗啦?”“二氧化碳在作怪嘛!”“谁把天给弄破了?”“臭氧层被破坏了!”“怎么补啊?用什么来补呀?”……等学生议论片刻后,我便提出:请同学们就此情境思考与提出你想知道的问题或是提出怎样解决情境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始了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3.3通过现象或实例创设情境。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和事件,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等。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在结合实际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让学生从讨论自己很感兴趣的当今的世界热门话题“试管婴儿”、“克隆”、“植物的组织培养”等问题开始引入课题。

3.4借助实验创设情境。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生物学实验既是生物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设置、呈现学习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在讲授新课前,先演示该实验,一则在一开始上课即做实验,学生注意力会非常集中,便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二则通过现象观察,学生能从中提出许多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学习效果会大不同。

当然创设情境的途径还有很多,如模型展示、画面再现等。一切学习都是有情境性的,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合每位学习者的情境。

作者:张靖

上一篇:中日韩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