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体育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运动损伤是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之一,对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运动损伤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运动损伤体育教学论文 篇1:

运动损伤预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 要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常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旦受到运动损伤,就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负担,轻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训练和生活,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此外,一些运动损伤与意外伤害还引发了家庭与学校间的一系列法律纠纷,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运动损伤 预防 体育教学 重要性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一)运动技术不正确

由于青少年学生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动作概念不清楚,运动形式或方法不正确,长时间重复错误动作很容易产生某个部位损伤。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有些青少年尚未做好准备活动即开始激烈运动。由于机体尚未进入状态,如心肺功能、大脑神经系统肌肉及韧带等组织器官都不能达到激烈运动的需要而容易造成损伤。

(三)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过大

由于运动量或运动强度安排不妥当造成运动员机体负荷量负担过重或局部负担过量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等安全性较差

如场地过硬,设备陈旧,安全措施不当,运动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淡薄等都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与方法

(一)应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训练工作,做到计划周密合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减少错误动作,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二)合理安排教学,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及运动量,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顺序,避免由局部负担过重而造成伤病。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负担较重和容易受伤的部位更应做好充分活动,活动量应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微出汗为好,一般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比赛间隔4-10分钟为宜。

(四)加强对运动场地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服装鞋帽支持带的安全检查,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要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要严格掌握运动量,不宜练习高难动作。

(五)加强医务监督与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的管理,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参加重大比赛的前后,要补充检查体育锻炼或比赛前后的功能变化。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应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缺乏训练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

三、运动损伤的康复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康复训练的目的

1.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使其一旦伤愈便能立即投入到正常的体育锻炼中去。

2.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

3.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性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与营养,加速损伤的愈合,促进功能、形态和结构的统一。

4.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

1.正确的诊断。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全面的诊断基础上,错误或不完整的诊断会延迟、阻碍损伤的康复进程。

2.个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机能状态选择运动手段、预备姿势及运动量以发展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及关节活动度。

3.伤后的康复训练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的愈合为前提。应尽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局部的活动。而且,伤部肌肉的锻炼开始得愈早愈好。

4.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

(三)康复训练的手段

要有效预防大学生课外运动损伤,关键是消除其主要的诱发因素。因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注重培养大学生(尤其女生)运动前做充分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重正确技术动作的传授与错误动作的及时纠正,它们可有效减少轻重度损伤的发生;引导与帮助学生在科学分析自身身体素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课外锻炼,它对降低重度损伤的发生意义重大;加强大学生(尤其男生)自我监督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使其懂得合理控制课外锻炼的运动负荷,避免运动疲劳致伤,坚持在适宜运动的场地环境锻炼,对减少中度损伤发生意义重大。预防大学生课外运动损伤是个系统工程,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要全面系统地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之外,学校网站、广播等校内媒体、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及家庭也要加大宣传教育与帮助力度,使学生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运动损伤预防,能力上能够有效防止运动损伤。

青少年学生和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损伤的种种原因,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合理运用消除疲劳的各种措施手段,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为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各项技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陈怡然

运动损伤体育教学论文 篇2:

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摘 要:运动损伤是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之一,对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如何防治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认为要想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就必须强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产生运动损伤的特点,找出损伤原因,强化预防意识、掌握治疗方法,才能提高体育课的课堂实效,达到较好的教学训练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训练 运动损伤原因 防治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身体损伤。是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之一。它对学生身心有着极大的伤害,给学生学习、生活和健康带来麻烦,对体育教学与训练也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甚至会缩短学生运动寿命,造成终身残疾。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找出损伤原因、强化预防意识、掌握治疗方法,才能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实效,达到较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

1 运动损伤的特点

1.1 自身生理结构与技术动作练习有一定关系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存在某些结构的弱点。如:膝关节屈膝时关节不稳定;踝关节韧带较薄弱,内翻肌群的力量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腰部肌肉的活动复杂,身体负担重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弱点不会表现出来。但当这些弱点与技术动作结合时,就会成为潜在的损伤因素。

1.2 小伤多、慢性伤多、重复损伤多

在练习某一动作时,重复次数过多,训练的时间过长,身体局部负担过重时,就会导致慢性损伤发生,并且极易出现重复损伤,特别是出现小伤小病时再不能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带伤带病坚持训练,会导致运动损伤且治疗也比较困难。

1.3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运动损伤

教师因组织不当,在器械项目练习时,出现意外伤害。如:投掷、体操和负重练习时学生不遵守纪律,不听从教师指挥而造成身体伤害。

2 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形成的原因

2.1 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课堂管理松散

一位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教练员,从备课开始就应该把预防运动损伤列为教学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在备学生、备教材、备场地器材的基础上,更要备好安全措施这一环,注重强化课堂纪律,消除安全隐患,努力做到把预防运动损伤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个别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组织能力差,纪律要求松,缺乏必要的课堂常规要求,在练习时学生穿皮鞋、拖鞋以及佩戴(带)胸针、小刀之类的危险品,教师不能及时要求学生替换、摘除,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指导,不听从教师指挥,相互打闹,对学生采取放任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不遵守运动场地的分区使用的原则,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保护帮助等,这些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2.2 教师缺乏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教师组织、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教师缺乏对运动训练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基本常识了解,没有过硬的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练习时,不能采用合理地防护措施和保护办法,又不能对运动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安全教育,就会出现运动损伤。在发生身体伤害后既不分析受伤原因,又不总结经验教训,致使伤病不断反生,甚至导致伤病加重。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和人体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不均衡,加之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过硬,在违反人体结构特点和运动力学原理下练习技术动作,极易因各种错误动作而造成运动创伤。例如:在排球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体操分腿腾越项目时,教师进行保护与帮助的站位不对,学生没有掌握好动作要领,速度快,动作不协调,向前冲力过大,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等。

2.3 对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不重视

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做得好不好,与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十分密切。准备活动除一般性全身活动之外,更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易受伤害部位有选择的进行活动。放松整理活动极易被忽视,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随便放松一下了事的时有发生,不能根据训练强度和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放松,久而久之造成学生身体慢性损伤,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损害。

2.4 安全意识差在思想上麻痹大意

学生安全意识差。学生训练时不注意听讲,对教师、教练员提出的安全措施不当回事,特别是在大运动量练习和练习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没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防备措施。同时,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盲目冒失,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5 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和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制约,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在拥挤不堪的狭小场地上,仅靠体育课是无法完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任务的。不良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造成学生参加活动不积极或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参加体育活动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2.6 活动场地器材问题多

在体育经费不能及时补充的情况下,正常的活动场地、器材购买维护工作就难以维持,活动场地器材的老化、损坏和短缺,也是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自己工作责任心,强化对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外,采取简便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对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质量、减少运动损伤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采用“一查、二看、三活动”的方法,确实对预防和减少学生运动损伤起到了很好作用。

“一查”即查活动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经常检查学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在训练前应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整改,让学生能在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中进行学习、训练,避免因场地器材问题而发生伤害事故。

“二看”即看学生训练时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看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情况。体育教师、教练员训练时如发现有学生身体和精神状况不适应训练任务要求时,或学生身体素质太差不能完成训练任务时,应主动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情绪、协助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并掌握技术,完成训练任务,避免强迫他们练习而发生伤害事故。

“三活动”一是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运动训练之前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其目的是预先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动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为运动中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做好身体准备。特别是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易损伤部位的活动。由于许多教师、教练员不重视准备活动,往往会影响训练效果,甚至发生运动损伤。二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精心组织训练教学活动。教学训练的基本部分是课堂教学与训练的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运动负荷,以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吸引学生,指导学生,使他们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去完成训练任务,避免因组织不当而发生伤害事故。三是高度重视放松整理活动。放松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与训练后促使学生尽快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的积极性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一般只重视训练中的密度与强度,往往忽视其后的放松整理活动,不能根据运动项目有针对性的组织放松整理,这样除不利于学生养成运动后整理放松的好习惯外,更易造成学生身体慢性损伤,久而久之必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伤害。适当合理的放松整理活动有益于学生课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益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训练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把放松整理活动十刻牢记在心中。

4 体育教学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

4.1 擦伤

出现擦伤后可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若伤口中嵌有灰土、砂石等物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冲洗干净,再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擦干,然后用红药水或紫药水在伤口处涂上即可。

4.2 挫伤

一般挫伤出现后,如出血应立即停止运动,用碘伏将伤口消毒,如需包扎,在无无菌敷料时可以先用净布包扎,并送医院治疗。如红肿疼痛可以先用冷水或冰块进行局部冷敷,24 h后改为热敷,以活血、消肿、止痛。

4.3 关节韧带损伤

发生关节损伤时,不要让损伤者自己跳出场外,而要有人扶或抬出场外,立即进行现场简单的检查,确定可能损伤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检查后立即冰敷或向局部喷射冷冻剂或用喷湿的棉花团压迫疼痛点以抑制出血肿胀,必要时采取加压包扎,24 h后采用理疗、热敷、按摩、针灸治疗,2~3天后可练习步行活动,1~2周左右可趋痊愈。对中度和重度特别是腰部韧带损伤要让伤者平卧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4.4 指关节扭伤、脱位

指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冷敷,然后外敷药物并固定,固定可将伤指与邻近手指作环形固定或夹板固定。若指关节脱位要立即整复,其方法是术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伤指远端做畸形牵引,另一手的拇指向远侧推压伤指的近端使其复位。

4.5 腿部后侧肌肉拉伤

让患者仰卧或坐位,膝关节伸直,勾起脚尖同时双手握住脚用力向上牵引,屈伸膝关节数次。然后,再配合局部按摩,如揉捏、按压、点穴或针刺。针刺时,最好采用斜针并顺着肌纤维走向,这样就得以缓解。如果较为严重,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局部充分休息,可于24 h后热敷、按摩。

参考文献

[1] 李捷.体育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体育保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曹德巍.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OL].中国期刊网: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02-06.

[3] 陈凯.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初探[J].才智,2013(8):16.

[4] 关辉著.体育运动处方及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黄卫平.高职体育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6] 王安利.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中国学校体育,2003(1):44-45.

[7] 崔涛.如何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J].田径,2008(4):54-55.

[8] 郑跃.体育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田径,2007(1):58-59.

作者:李景宏

运动损伤体育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及预防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概况,认为运动损伤多出现于教学比赛或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中,而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为:扭伤、肌肉和韧带拉伤、挫伤。常见的损伤部位为:踝关节、膝关节、腕指关节。常见的引发运动损伤体育运动项目为:篮球、足球、跳高、跳远。然后文章又在此基础上从场地器材、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组织管理以及准备活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引发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初中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出现的措施,即: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体育器材管理维护制度,确保场地器材安全以及重视体育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安排科学性三点,希望能够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 初中 损伤原因 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重视安全问题,不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幅提升。而一旦发生运动损伤问题,不但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可避免的身心伤害。因此,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问题来说,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掌握运动损伤出现的规律,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及预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概况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出现一方面与运动有关,一方面也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关。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在开展足球教学时,头部撞伤、肌腱拉伤是常出现的问题;而在投掷类教学中,肩肘部以及腰部肌肉、韧带的拉伤和扭伤则极易出现。另外,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多数学生的所出现的运动损伤属于闭合性的软组织损伤,据分析这与初中学生比较喜欢球类运动有着一定的关系。

除此之外,概括来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多以轻度损伤为主,最为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类型分别为扭伤、肌肉和韧带拉伤以及挫伤等几种。运动损伤的部位则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以及腕指关节等部位,出现的时间则多数在于教学比赛或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常见的容易导致初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体育运动项目则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跳高、跳远等几种中学生较为喜欢或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项目上。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场地器材原因

场地器材方面的原因,是引发运动损伤问题最为常见的一个原因。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场地不平整、运动器材老化、运动器材的布置不合理或安装不牢固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引发运动损伤问题,给学生造成身心危害。

(二)自我保护意识差

由于安全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必要的与运动损伤的预防相关的知识,再加上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胜心较强,且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很容易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争强好胜或是因比赛中的过度紧张等问题,更加忽略运动中自身的安全性问题,以致引发运动损伤。

(三)教学组织管理不严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组织管理工作的不严谨,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之一。而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不严谨,通常来说,主要表现在运动场地的分配不合理、课堂纪律的要求不严格、组织形式过于散漫、教学进度安排不够科学等几个方面,例如:某些体育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纪律的要求过于松散宽泛,甚至时常出现放羊式教学的现象。某些任课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追究教学进度等问题,均是因为教学组织管理不够科学严谨导致的极易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

(四)准备活动不科学

开展基本的教学活动前所做的准备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幅度,让学生由原本的安静状态逐步进入紧张的活动状态之中,从而为进入正式的后续的体育活动做好准备。但是很多任课教师和学生却没有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认为准备活动是浪费时间,抱着敷衍应付的态度,以致于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剧烈的体育运动时很容易因为身体的肌肉、关节没有活动开,导致协调性变差,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分析

(一)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有效手段。学校和任课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通过理论教学、广播、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的危害和进行安全预防的必要性,以加强学生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二)建立体育器材管理维护制度,确保场地器材安全

要消除体育场地器材带来的安全隐患,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器材管理维护制度,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修、定时维护,一旦出现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确保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每次开课之前,任课教师还要进一步对所要使用的场地器材进行安全隐患排除检查,尽可能消除所有的有可能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以确保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

(三)重视体育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安排的科学性

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安排会对教学计划的设置、教学组织措施的选择、教材教法的安排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并进而由此影响到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任课教师责任意识的贯彻落实和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具体来说,要实现这一目的,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将安全教育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计划或者教案将安全教育设置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其次,重视体育任课教师教学组织管理的严谨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严格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体育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科学严谨的教学组织方式大大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如:合理安排和分配运动场地,避免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设置安全警示或信号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等等。

再次,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应的准备活动,并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准备活动,为教学活动的后续开展做好准备。

最后,确保教材教法的科学性。体育任课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以确保教材教法的科学性。例如:在安排教学顺序时,对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的放在教学的活动前半部分,而且注意在一节课内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应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有意识的让学生全身各方面的素质得到锻炼和发展,而应尽可能的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昕.江西省普通高校足球运动中损伤的因素分析及预防[J].新余高专学报.2008(03).

[2] 安振中.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3] 向建军.在体育活动中如何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1).

[4] 宗延伟,申海军,白伟.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5] 安民,钱良.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作者:陈开登

上一篇:创业营销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工商年检会计报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