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推广“运动处方”教学初探

2022-09-12

1 运动处方简介

1.1 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 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 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 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具有科学性、灵活性、针对性强, 便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特点。

1.2 运动处方的种类

(1) 治疗性运动处方:指用于某些疾病或处伤的治疗和康复, 它使医疗体育更加定量化、个别对待化。例如, 某人中等肥胖, 体重超标10公斤, 他需每天慢跑1小时, 约16周的时间体重可以降到标准范围, 这就是治疗性运动处方。

(2) 预防性运动处方:主要用于健身防病。如防治近视眼的发生, 可以打乒乓球, 在打乒乓球时, 眼睛随乒乓球球上下左右调节运动, 不断使睫状肌收缩和放松, 从而有效的改善睫状肌的功能, 这就是预防性运动处方。

2 运动处方的价值

2.1 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健身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里出现了许多肥胖儿, 而偏远地区体弱多病者也不少见。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业余时间减少, 离锻炼场地远等因素严重防碍了体育锻炼的正常进行, 运动处方可以因人因地因时而定, 其极强的针对性使上述人们锻炼身体的需要成为可能。

2.2 使体育与卫生工作紧密结合

有人认为体育就是体育, 卫生就是卫生, 因此形成了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分离的局面。事实上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运动处方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教师和学生在制定和实施处方时, 必然会把体育锻炼中应该注意的卫生事宜考虑进去。

2.3 使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

运动处方教学能够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三方对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方面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 从学生的起居、饮食和锻炼等方面给予敦促和关怀, 同时也有利于自己健身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意识。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体质状况, 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 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2.4 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从我国学生体质欠佳状况以及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条件较差的实际出发, 积极精简繁杂的技术教学内容, 引进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显著效果, 而且受场地、器材、经费等条件的影响较小的运动处方教学, 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 传授体育卫生知识等主要目的任务的顺利完成。

3 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一步, 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参加锻炼情况等。对其健康状况作出判断, 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应予以特殊对待。

第二步, 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在实施运动处方前, 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与体能作出测定。运动负荷的测定是对其身体承受运动的能力的检测和评价。通常采用心跳频率、最大吸氧量等机能指标来找出科学锻炼处方的负荷指标。体能测定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鉴定。

第三步, 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根据以上调查测定的结果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 为学生提供包括目的、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的锻炼方案。应该注意的是, 对于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锻炼次数要严格控制, 使运动处方规范化。

第四步, 运动处方的优化与综合。一个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 要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再测试分析, 可以将再测试的数据与实施处方前的数据或该地区的、全国的相应数据作比较分析, 以便找出差距, 反复修改、优化, 使之日臻完善。最后, 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还要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使用并不断优化。

4 运动处方的实施

4.1 运动项目的选择

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例如, 为了健身或改善心脏功能和代谢, 或者为了预防肥胖, 宜选择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走跑交替、跳绳、上下楼梯等耐力性项目;为了增强肌肉, 宜选择负荷大的力量性项目和各种器械练习;为了松驰精神, 缓解压力, 可选择太极拳、散步、气功、广播操、跳舞、瑜珈等。

4.2 运动强度的确定

(1) 用耗氧量确定强度。健康人、青年人用运动负荷实验中所测得的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控制运动强度。如80%的最大吸氧量的强度为较大强度;50-60%的最大吸氧量为中等强度;40%以下为较小强度。如为了减肥就必须用中等强度;若为了提高心脏的功能, 增强有氧工作能力, 可以用50-80%的最大吸氧量强度, 用小强度则无效。

(2) 在无条件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 可用最佳运动心率确定运动强度。最佳运动心率控制区域计算法: (220―现在年龄) ×0.8=心率控制上限; (220―现在年龄) ×0.6=心率控制下限。运动中如心率超过上限应该把运动强度降低, 如果达不到下限应该将运动强度加上来。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强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运动时间的确定

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求达到有效强度后, 至少持续15分钟以上才能见效。但是运动时间的长短与运动强度成反比, 强度大, 持续时间可以相应缩短;强度小, 时间应延长。其最短时间限度是5分钟, 最长以1小时为宜。

4.4 运动频度的确定

运动频度是每周的运动次数, 一般说每周3-4次或隔日1次。因为, 每周运动2次以下, 不足以使最大吸氧量得到足够的提高。偶尔参加几次只能增大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另外, 还要考虑体力测定的好坏, 运动能力的强弱。对体力好、运动能力强的人运动次数可以多一些, 否则反之。

5 结语

在学校体育中推广运动处方教学, 体现了以“健康第一”为中心;以学生需要为中心;以社会、人类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以及开发新的健康课程资源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广大体育工作者围绕这一思想纷纷献计献策, 展开创新, 运动处方教学恰恰适应了“健康第一”的要求, 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青睐, 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支奇葩。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处方,推广

参考文献

[1] 凌月红.体育健康教育与运动处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06.

[2] 许潮州, 胡启权.运动处方在体育健身中的应用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1.

[3] 田纪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12.

[4] 陈军.健身运动处方应大力推广.科技广场, 2004, 05.

上一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