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024-04-20

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通用13篇)

篇1: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014-5-15 16:43:32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面向高新区、面向IT产业、面向未来” 作为实施的指导思想,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瞄准全国各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战略定位、IT产业导向和发展未来,为全国各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培养一大批应用型、实用型、研究型、即插即用型信息技术领域工程人才。在教育模式上将企业化元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项目+案例的授课模式、准职业人的教育引导模式、能力提升的实践教育模式使工程人才培养更加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一)能力结构

1、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2、在专业知识拓展方面要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信息资源建设能力。

3、在知识学习、运用与更新方面要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力。

4、在所学专业技术方面要能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并能专门研究一种技术方向达到国家级信息化工程认证水平,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参与到整个企业级项目开发过程,熟练、规范地完成企业级项目开发、监测、调试和文档编写。

(二)素质结构

1、通过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

2、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企业职业要求的身体素质。

3、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

4.在拓展训练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及时间管理能力。

6、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综合能力强的国家级信息化紧缺人才。

篇2: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养计划

2014-5-15 19:24:10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唐山钢铁集团,系国办统招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与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建“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开展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丰富的教学与实训中心资源,结合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迅腾国际IT教育)系列教材与实训项目资源及工程师授课团队于一体,采用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中—5+N信息化紧缺人才培养计划要求,计划每年培养300名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毕业生定向输送到天津滨海新区各大软件公司、动漫公司就业。

篇3: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师资,实践能力,培养

在2010年6月, 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技术人才, 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个重大举措。2013年, 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有幸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作为“理论与技能并重”要求的卓越计划培养模式, 在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能力成长过程中, 同样离不开过硬的师资队伍团体, 要求师资队伍不仅能传授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 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 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则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也可以引领整个学校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促进教师个人品德形成、专业成长、个人发展等重要作用, 也是一所学校文化软实力的标志[1], 更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认证能否达成的重要指标。

一、存在问题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与技能并重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建设的目标所在。目前承担农业水利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授课任务的专职教师共计37人, 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共计5名, 占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教师的13.5%, 教师队伍中100%具有在生产单位锻炼的实践经历, 累计具有1年以上的5人, 占13.5%, 工作经历3个月~1年的24人, 占64.9%, 1~2个月的8人, 占21.6%。虽然能满足专业认证的需要, 但是, 师资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 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经历偏少现象。目前引进高学历的青年人才越来越多, 大多具有博士学位, 但直接从博士毕业进入教师岗位, 虽然具有了较高的知识水平, 理论知识较为扎实, 但是实践能力欠缺。其次, 企业兼职教师缺乏。在培养计划中有一部分课程和实践教学需要在企业完成, 这样就存在双导师制, 需要在企业寻找一些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这样就要求更进一步的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第三, 青年教师接受工程实践培训途径较窄。这一点与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考核方式有很大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职称评定和考核方式中论文、主持的科研项目占到很大比重, 这样就会使教师的重心放到科研上去, 忽视了对教学的研究, 更是难以抽出时间在企业一线从事实践能力的锻炼, 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专业认证中强调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如果教师只是忙于书本的内容, 缺乏国际化的理念, 就会造成学生国际化视野的缺失, 无法满足专业认证的要求。

二、提高双师型师资的对策

1. 提高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农业水利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团队由校内、校外两个教学资源整合而成, 校内主要依托现有师资力量, 从学院选拔有志于从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优秀教师, 着力引导教师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 不断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成为“双师型教师”, 学院在2001年组建了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目前实验中心面积6630m2, 仪器设备总资产1477余万元,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后, 仪器设备总资产将超过3500余万元, 计划2016年底交工的实验大楼, 实验室规划建设面积21200 m2, 中心包含材料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测量学实验室、灌溉排水实验室、CAD专业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水工水泵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等十个专业实验室, 门类齐全, 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面积50亩, 为农水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保证基地。这些专门的实验室和基地也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实现了与企业实践之间的无缝对接。结合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 学院采取了有效措施, 稳定、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 使师资队伍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学院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年龄和学缘等结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 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本专业专任教师中, 均具备水利类专业学历, 最高学位专业覆盖农田水利、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土木工程、力学、水文水资源等相关专业。对引进和毕业留校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 学院政策和资金上给以大力支持。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青年教师培养中, 学院注意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 其整体结构与水平都有了较大改善, 中青年学术骨干逐步走上学术带头人的岗位。再通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培训课程, 帮助青年教师培养其工程素养, 锻炼其动手能力, 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2. 以科研带动工程实践能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全部具有从事本领域的科研经历, 通过科研项目的完成, 积累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扩大了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及来源,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创造较多机会让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老师提高自身学术和工程实践水平, 强化业务能力。本专业部分教师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兼职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等项目, 或承担国家、省部纵向、横向项目。充分创造机会让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师参与实践工程工作, 加强教师工程方面知识培养和能力训练。首先是充分利用与学院合作的工程技术公司和实验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 在参与项目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其次是积极聘请工程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知识渊博的专家做兼职教师、兼职实验教师,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培养。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按期、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或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正式立项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多出教学成果, 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对上级主管部门或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正式立项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

3. 加强企业兼职师资培养力度。针对课程教学中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课程, 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就需要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 参与授课, 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共计8门,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单独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在普通班的基础上增加了工学交替I (见习工人) 、工学交替II (见习技术员) 、工学交替III (见习工程师) 和工学交替IV (见习设计师) 共计12周的实践学时, 均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就必须增加行业或者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 从选题到指导答辩, 均要求行业或者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 或者直接将学生放在相关的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可以使学生尽早的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方面的锻炼。对于企业的指导教师, 首先建立了遴选机制, 通过行业或者企业的推荐, 学院进行考察, 并进行选拔, 选拔的企业优秀技术人员通过学校的培训, 使之能很好的承担卓越班的教学任务, 达到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学校发给相应的聘书, 以讲座或者课堂授课、带队实习的形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选拔的企业兼职教师应该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能丰富的现场经验, 这样能更好的带领学生, 提高学生的现场实践能力, 最终通过学生、学校的评价体系, 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考核, 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替换。

4. 教师组织竞赛提升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提高理论教学向实践应用转化的效果,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交往沟通能力, 让学生有更多途径来挖掘自身的兴趣, 教师从综合能力锻炼和专业素质培养两个方面着手, 以“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国家创新计划”、“挑战杯”、“暑假三下乡活动”等活动为平台,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力学大赛”、“数学建模”、等专业竞赛为平台,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除大学层面提供的各种锻炼平台, 本专业教师还根据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 在学院层面上举办了一系列学科竞赛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测量大赛”、“建筑材料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等竞赛, 这些活动为不仅为培养学生努力成为“卓越工程师”提供了重要途径, 还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行业领域有了更多了解, 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拓宽了思路。同学学科竞赛, 学生提高了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在竞赛过程中得以加强。

以毕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与技能并重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建设的目标达成中一个必不可少和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学校、学院的政策支持, 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 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对优秀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择优选拔培训, 承担校企合作授课或者指导实习, 教师结合学科之间的竞赛活动, 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4: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卓越计划”,创新能力,工程实践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同时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深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切实贯彻“卓越计划”,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本质要求

实施“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質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1]“卓越工程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对卓越工程技术人员的本质要求。

二、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仍是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校主要是按专业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又紧紧为专业服务,使得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呈现高度的单一性,弹性较弱;必修课多,选修课少;课程内容重复,衔接不力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受限,大多只能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学习,没有时间精力和机会触及相邻学科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过分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处于完全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相对被动、消极的听者地位。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难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由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处理问题能力的实验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却相当薄弱,即使有开设实践环节,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作为实践的真正实施者,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实践,根本无法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纸上,不能落在实处。

第三、工程类实践接触少,实质实践训练不足

突出反映在工程实践训练没有真正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没有实际的感性认识,没有感受到所学专业的实际工程意义和价值。导致学生缺乏对工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缺乏参与管理现代工程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长期,使得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弱化,无疑阻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2]

第四、缺乏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和环境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创新氛围不浓的现象,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一方面,学生在校内实践环节的条件普遍较差,大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新性实验的仪器、设备更加有限,另一方面,从学校外部环境来讲,企业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有所弱化,接收实习生的热情下降,使实践教学环节难以保证,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第五、缺乏对工程型师资队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大多缺乏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型师资队伍,更缺乏高水平的工程型师资队伍。同时,对参与工程实践的教师没有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得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活动中没有明确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严重制约了高校对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对策

第一、改革课程设置。针对学生只能在本专业的狭窄视野问题开设相应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学科基础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打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机制。要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校内学习和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实践的教育观念,使产学研真正相结合,将实践环节提前到与理论学习同步,达到边学习边实践的目的。

第三、建立“3+1+X”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搭建良好平台,如图一所示。其中要完成累计3年的校内知识体系和基本能力的构建;要有1年以上的企业环境实训培养经历;X代表学生需完成相应的各类学科竞赛以及主持或完成一项科研项目。

图1.3+1+X校企培养模式

第四、建设高水平工程师资队伍。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是“卓越计划”实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顺利推进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成立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人员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术资深、具一定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另一部分则是企业里实践能力强,功底深厚的高水平企业专家。最后完善导师评价和奖励政策,对于指导学生、培养学生成绩优异的教师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与年终考评和职称晋升挂钩。

总结:“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是高校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应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应将传统教学模式改为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为一体的新模式,建立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途径[J].人才培养2015(194).

篇5: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迅腾国际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推出“大学生就业实训计划”,帮扶大学生就业;

随着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的来临,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推出“大学生就业实训计划”帮扶应届毕业生高起点就业、高薪就业。大学生就业实训计划重点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企业案例实训,让学生在3-6个月王城2-5个企业真实案例的标准开发流程训练,使学生掌握目前软件企业应用的技术,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薪就业目标。据了解天津滨海新区软件等IT类技术人才缺口巨大,加之新的一年开始,各大软件企业原有工程技术人员的跳槽及正常流动,进一步拉大了人才缺口数量,软件行业出现严重人才荒现象。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是专业为天津滨海新区培养信息化工程师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培养软件工程师、动漫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三大系列人才培养项目,根据大学生基础好、学习力强、上手快的特点,培养基地推出了“3个月成为软件工程师特训班”,主要招收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实训,让大学生在短期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另外还开设“6个月成为软件工程师特训班”,主要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实训,对原专业没有要求。3-6个月大学生就业实训班有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专业方向包括:JAVA软件架构师、。NET软件架构师、PHP软件工程师、移动开发工程师四大专业方向。动漫设计师人才培养项目专业方向包括:二维动画设计师、MAYA工程师、平面设计师三大专业方向。网络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专业方向包括:服务器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三大专业方向。预计大学生就业实训计划将为天津滨海新区培养1000名以上信息化急需紧缺专门技术人才。

篇6: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是在国家政策(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级”)的指引下成立的国内“首个企业级IT人才孵化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信息化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商务部门认定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专业为天津滨海新区、滨海高新区培养信息化工程师。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具备培养高端信息化工程师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余人。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7%,学校充分利用当前IT行业的综合资源,以创“国内领先、业内一流”的IT工程师为标准,秉承“责任为先、教育育人”的办学宗旨,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共享合作,为国家培养经济结构和战略调整和IT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IT工程师。

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经建立了“软件工程师、动漫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大学学历+滨海新区就业班”三大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工程师培养体系。学校始终坚持致力于服务滨海新区信息化工程师培养,主动获取IT产业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建设、建立了“实用、应用、复合、先进、系统”的课程体系,自主研发课程教材,聘请国内知名大学和软件行业学术带头人及著名IT企业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授课。学校建设了数十座先进的项目实训室,加强学生的实践、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技术能力。

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天津十大科技园区、中新动漫园区、高新区、帅超科技园、天津互联网商会、天津软件行业协会以及百度天津企商公司、阿里巴巴天津公司、天地伟业数码公司、一度科技、西戈数码、易商互动、福丰达、东软金算盘等天津600余家IT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基地三大“工程师+学历+滨海新区就业”特色班重点培养JAVA软件工程师、.NET软件工程师、PHP软件工程师、移动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二维动漫设计师、3D动画设计师、MAYA高级设计师、企业策划设计师、影视编辑工程师、局域网维护工程师、服务器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互联网安全工程师、物联网设计工程师等多方向“急需紧缺信息化工程师”,从而推动天津乃至全国IT产业的升级。

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现已成为“天津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强、就业合作企业最多、学费最低”的IT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5+N信息化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单位、国家信息化紧缺人才指定培养基地、天津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数百家IT企业指定的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国内数十所大学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学校的“信息化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天津乃至全国IT人才培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多项全国第一。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全校拥有近百名授课老师,均来自企业一线,具有2—5年的项目开发经验,其中,具备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讲师占60%以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之项目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学校软件工程师、动漫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享受一流的IT教育服务,实现IT理想。

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在完善学校基础建设的同时,学校更重视教学学术研究。

2008年6月“迅腾国际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通过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认证,并被纳入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中,成为了国家人才培养项目的组成部分,充分证明了“迅腾国际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权威性和前瞻性,同时被收录到国家“653”工程第十批项目中进行全国推广,对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2009年3月“迅腾国际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来自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863”专家组成员罗景青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谢新华教授,解放军总参谋部信息软件测评中心主任刘湘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马平教授,南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耀国教授,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熊聪聪教授,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顾军华教授等国内权威专家给予迅腾国际软件工程师培养体系中“七步教学法”“基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教学法”“案例贯穿教学法”等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国内领先水平的评价,体现了该课程体系的权威性。2010年,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调研走访了国内数十所高校和近百家动漫企业,引进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和动漫企业用人需求的前沿技术,自主研发的“迅腾国际动漫师培养知识体系”已投入使用,该体系于2010年7月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有天津美术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孙敬忠、副教授魏群,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齐战中、副教授吴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天,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高迎进,天津科技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周同旭,天津广播电视电影集团国家一级音乐编辑李道桐,国家一级导演天津电视艺术有限公司倪祖铭等专家参加评审会,该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独创的“五式教学法”开创了动漫人才培养新模式,并领先于国内同行业3年以上。

2011年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整合教育资源,在原有软件工程师、动漫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基础上,将专业和人才培养项目进行细分,形成了1.5-2年的常规教育体系,3年制专科层次教育体系,4年制本科教育体系,3-6个月大学生就业实训教育体系,形成了五大人才培养项目和若干个专业方向的系列人才培养体系。2011年6月迅腾国际各大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的项目认定,5+N信息化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出台,启动仪式在迅腾国际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第一个启动,来自国家工信部、天津市各级政府、各大科技园区、各大企业的近600名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人民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2012年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各大高校共同推出“特色IT专业”建设,包括软件工程、动漫设计、网络工程等系列专业全面开展,包括: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石家庄科技工程学院、武汉东湖学院、天津城市学院、陕西警官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北京东城职业大学、天津红桥职工大学、西安职工大学、四川科技学院等数十所大学与迅腾国际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了信息化紧缺人才培养的步伐。

2013年迅腾国际天津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天津近600家软件公司、动漫公司、网络公司联合开展了3个月至2年的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订单培养计划。同时开设了软件工程师滨海新区就业班,为滨海新区培养软件工程师;还开设了中新动漫园定向就业班,为滨海新区输送动漫设计人才;同时开设大学生就业实训帮扶计划,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问题。

(人才合作签约)

篇7: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迅腾国际IT教育品牌隶属于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是唯一“发源于天津,服务与全国”的高端IT人才培养机构,经过多年发展现目前在天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地均设立了“迅腾国际软件工程师培养基地”,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单位”“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联合认定单位”“微软IT学院金牌合作伙伴”“中国十大教育连锁品牌”“中国IT教育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具就业力十大IT教育品牌”“天津IT教育第一品牌”等一系列殊荣。

根据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培养计划和迅腾国际IT教育总部全国部署,2014年计划在全国培养3200名信息化工程师,目前培养计划已在全国逐步展开。据了解2014年迅腾国际滨海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卓越工程师班--软件工程专业特色班计划招收新生500人,卓越工程师班—影视动画专业和卓越工程师班—互联网营销与推广计划招收各100人;迅腾国际北京软件工程师培养基地和迅腾国际上海软件工程师培养基地计划招收软件工程师新生各500人,迅腾国际西安、成都、济南、太原、成都软件工程师培养基地计划招收软件工程师新生各300人,该计划的实施意味着2015年将为行业输送3000名以上信息化工程师。

篇8: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深入发展, 制约我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工程技术人力资源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日显突出, 在多层次、高标准、国际化的市场需求下, 我国现行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也暴露出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进程, 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阶段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12年,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进入“卓越计划”建设, 作为一项全新的专业教育改革, 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 研究探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 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

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理念。

国家实施“卓越计划”的初衷是要着力解决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人才创新性和实践性不足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工程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具有丰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以技术创新推动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在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基础和保障。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工程实践能力是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 尤其是到生产车间或工程一线学习和现场实践, 才能对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深入、系统、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才具备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条件。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体, 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制造技术, 企业拥有真实的工程环境, 企业所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研发、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 是训练和培养工程人才能力的最好题材, 企业拥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企业所拥有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场地和机构等地。这些对工程人才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对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了解, 对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需要什么样的工程人才最为清楚, 企业参与使它们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 “适销对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 本科阶段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重在培养从事生产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组织管理、生产或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其培养模式为“3+1”的四年制模式:3年在校学习理论课程;在企业累计1年时间的学习实训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学校资源、教师队伍、企业条件等因素来设计实现, 企业学习阶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 重点强调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训练和形成。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内涵与特点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传统地学类优势专业之一, 其前身是原武汉地质学院钻探工程专业, 自1954年专业成立以来已有近60年历史, 是我国首批确定的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专业, 是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内涵是以现代岩土钻凿技术为工程手段, 以钻取各类地质体为研究对象, 以直接获取地下真实地质信息 (包括液态和固态资源及其蕴藏体与覆盖体的实物样品、地质构造与产状等物态参数) 和构建地下与地上联系通道为工程目标, 广泛服务于固体矿产与油气资源及地下水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球深部科学探测、岩土工程勘察与处治等领域, 专业内涵涉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 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是保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 勘查技术与工程人才的需求量猛增, 2006年, 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 其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对勘查技术与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知识体系

1. 专业基础与应用技术知识体系。

专业基础知识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根基,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创造能力。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性工程技术专业, 从专业内涵来看,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即涉及到诸如岩石破碎、孔壁稳定、钻孔弯曲等理论与机理的探究, 同时也涉及到大量的诸如钻探设备与机具、取心方法与工具、泥浆护壁与堵漏、钻孔弯曲测量与防治等应用技术, 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 因此, 专业理论与技术应用必须注重学生在地质学、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知识不仅包括高等数学, 同时, 还应包括工程数学如线性代数、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等, 化学知识除大学化学外, 还应包括有机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 力学知识应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从应用角度出发,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背景, 应重点加强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工技术、液压传动、金属材料加工及处理、信号检测与控制、计算机技术及通用软件如机械设计、数值计算与分析等专业应用技术基础类课程。在上述课程的基础上, 专业课程设置以设备、工艺、工程应用技术为主干展开, 设备和工艺课程主要侧重于全面性和基础性内容, 工程应用技术类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内容的拓展, 主要侧重于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实际应用, 包括钻孔冲洗介质及工作浆液、岩土切削材料及工具、钻孔弯曲防治与定向钻探技术、钻井与完井、采油工程、测井技术、工程钻探技术、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非开挖工程技术等。为加强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课程应突出实践环节, 增加实验教学, 特别是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设置。为使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沿有更高层次的认识, 应结合国内外发展动态, 增设专业技术及应用前沿类课程或专题, 前沿性专业技术可结合工程应用技术课程讲授, 专业技术应用前沿如地热资源钻探、深部探测岩心钻探、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钻采等可设置为专题讲座的方式,

2. 综合素质培养知识体系。

由于工程是面向现实环境的, 现代工程的复杂性与综合性除了有科学技术要素之外, 还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要素,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仅要全面深入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 而且还要理解工程伦理, 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管理协作能力,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 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设置中还应加入人文环境与伦理道德、工程经济、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组织与职业安全、行业标准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完善和提高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另外, 为了应对未来国际化的挑战, 必须树立课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改革现行大学外语教学, 采用IELTS或TOEFLD等国际公认英语运用能力测试评价体系, 同时, 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加入国际化的知识点, 加强原版教材的引进, 引进国外相近专业成熟的工程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及课程教学软件, 借鉴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最新成果, 更新课程内容, 对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四、校企合作实践性培养体系

在企业累计1年的学习以强化工程实践为重点, 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可以安排到企业完成的教学环节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鉴于目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及其效果, 建议保留现行的专业认识实习模式与学时, 仍然安排在大学二年级期末, 将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合并为企业1年工程师基本素质与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该阶段学习可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大纲和专业所涉及的关键知识面、节、点相结合, 一般而言, 学生在工程项目现场可以得到的实训环节有:针对工程目标与地质条件的工程设计、项目的组织管理、设备和管材的选型配套、钻场的布局与建设、钻进方法与岩石切削工具、钻进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优化控制、套管的下入与换径、泥浆的配置与维护、岩矿心的采取与工具、钻孔弯曲度测量与钻孔弯曲的防治和岩心编录、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校正、班报表纪录、测井、封孔等, 这些工程现场的环节虽然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但是, 对于深层次的创新仍然有所缺失, 如设备、机具的设计与加工、各类钻头的设计制造与性能调整、泥浆配方设计与性能的配伍等等。这些环节独立于现场工程项目的实施, 一般是由专业的厂家、公司或研发机构完成, 而这些知识面节点对学生针对工程项目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企业累计1年的学习可以分阶段地先将学生安排到设备机具生产厂家和泥浆公司, 实训内容包括钻机、钻塔、泥浆泵、各类钻探机具和钻头的设计、选材、制造、装配与性能调试, 泥浆公司的实训内容包括针对工程实际的泥浆配方设计、处理剂的选型与购置、性能测试与调整等, 工程设计与定向钻探技术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实施机制, 在地矿行业, 工程设计与定向钻探技术一般是由工程项目实施单位自行完成, 而在石油行业则由专业化公司或研究机构完成, 学生是否安排该项目的实训可由具体情况而定。为了加强卓越工程师面向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学生到国外相关企业、公司或科研院所实训, 对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和培养国际语言交流能力、认识和了解国外工程管理与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实训阶段完成后, 针对工程现场的项目实训可安排在最后一个阶段。为了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各阶段的实训一般不少于3个月, 同时要优选实训单位和配套的管理保障评价制度。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针对任何一个阶段的实训进行选题, 但必须结合实际问题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做,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 实验实践 创新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17-01

现代光电信息工程在科研、国防、工业、农业等各方面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光电信息工程所研究的领域,如光学显示、光信息记录与存储、光通信等已成为现代高科技及产业的重要支柱。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信息科技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了“加强理论基础,注重实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面向社会需求”的实验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思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面向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

“卓越工程师”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光电器件原理及制作工艺,在此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根据培养的要求,光电工程学院经过实践,提出了三层次即建立基础型(演示、验证性实验)、强化型(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型(研究设计性实验)的多层次结构,实验内容围绕三模块即光电检测技术实验模块、光信息传输实验模块和光信息处理实验模块。

实施方案为相关验证性实验紧跟理论课程开设;强化型实验依托光电检测技术实验室、光信息传输实验室、光信息处理实验室开设,分模块独立设课,如光电传感实验,光纤信息与光纤通信实验等,学生可根据专业和兴趣需求选择模块中的项目组合成实验相应的强化型实验课程;开放性实验依托创新平台和辅助设计室以项目、毕业设计等形式开设。整合实验内容设计根据社会发展和专业需求,进一步丰富综合应用类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实现课内外教学互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极大地鼓励学生余力或感兴趣的同学想点子想方法解决实验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具体的实施方法为重视基础实验,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着重加强光路调整,光学元器件认识等基础性实验技能的训练,规定组合,计划性强,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综合实验,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在知识点联系与理解,鼓励学生勤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运用综合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自由选择组队,强调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项目管理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丰富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

在北京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光电信息工程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生产实践及试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针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南京邮电大学专门设立了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立项,丰富了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每个学期由学院组织申报,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立项实施,项目费用由学校主管部门划拨,课题出处可以是科研项目,社会需求,竞赛需求等,直接面向光电工程学院本科学生。

开放性项目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立项,注重研究过程中的自主性,协作性,探索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要求学生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前期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完成中期实验步骤的实施、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工作,最终完成后期按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我院开展开放性实验项目每学期有十数项之多,例如,液晶的性能测试与液晶盒的制作,THz吸收器的设计与仿真,1×8光分路器芯片的研究与设计,基于SPCE061A凌阳单片机的环境测量系统设计,基于LabVIEW与凌阳SPCE061A实现串口数据采集,可变液体透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电控毛细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光纤熔接高压电源装置的设计,太阳能电池组的设计制作等等。项目内容丰富,涉及科学研究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选择。

具体的实施方法为学校立项后公示开放实验项目,学院由专人负责统计学生所报的课题,并通知相当教师联系学生,项目实施时间为一学期,不限具体时刻,由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学校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家组验收,通过后给学生自主个性化学分。

3 认知实习、专业实训和企业实训相衔接实习实训体系

光电工程学院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光电类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需求,建立了认知实习、专业实训和企业实训相衔接的实习实训体系,促進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实施过程为:第一层次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内容包括去相关实验室和厂家参观,目的是增强专业认知;第二层次为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实训类选修课程,在本中心实训实验室内进行实物认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如光缆剥缆,光纤熔接,切割,光纤端面处理等实训;第三层次派遣学生去企业和学校共建实验室进行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派遣学生去相关光电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践,实践时间为暑期、专业实习期间;第四层次派遣学生去企业进行学习与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相关企业的生产线,实际参与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

这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践体系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专业相关市场行情,了解光电类产品需求,并通过实训实践理解专业产品的设计思路与注意事项,深得同学们的好评,每年实训实践学生报名名额爆满,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

4 结语

在卓越工程师的实验实践教学实施中,树立创新教育新理念,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传递与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加强创新意识,使本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麟.光电信息工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0(8):27-28.

篇1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论文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师;校企共建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述

20xx年6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订大会在天津市召开,国家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完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目标是教育培养出大量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较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最终能够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人才强国之路,对加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培养相关人才,全面提高高校各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1.培养工程师的特点

(1)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培养。

(2)工程师的培养必须按照相应的社会标准和行业标准。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

2.培养工程师的主要目标

“卓越计划”培养工程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各类型工程师;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师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通过实施“卓越计划”,达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促进工程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制订出具有较高水平、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制,保证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3.培养工程师的基本原则

遵循“行业引导、校企共建、分类实行”等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订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各有侧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二、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工程师的现状

20xx年以来,随着我国各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学设施的逐步改善、专业建设的大量投入和校企之间合作的频繁增加,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各专业毕业生,满足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各层次、各类型企业和项目的大量需求。但从总体上看,对于建设行业的工程师的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由于招生扩大而相应配套措施、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等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使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以后不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不能开展相应的技术工作,导致建设行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整体偏低。[2]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科学,对工程技术则不够重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工科院校都培养工程师,只有我们不重视培养工程师。因为在我国,人们普遍存在重科学、轻技术的观念,认为科学家很伟大,工程师是低一级的。很多科学家甚至认为,懂得科学就什么都能做,只要懂了科学,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慢慢地,在中国就形成了一种风气――重科学、轻技术。

2.培养模式上的缺陷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工程类人才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重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我国现行的工程师培养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例如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等问题。总之,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培养传承型人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3.高素质师资队伍的缺失

高等教育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师资队伍业务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工程师的关键因素。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发展至今,师资队伍始终是限制专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缺失。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大相径庭,一部分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业工程等工程类专业背景,另一部分则是工程经济、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等经济管理专业背景,在知识结构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再教育;另外,应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变人才引进的标准,多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最好是有着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负责人。

三、“卓越计划”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以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为核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工程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决策和并能够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分为了四大系列的平台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工程经济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法律类课程四大课程体系。[3]根据“卓越计划”培养工程师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在这四大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必须是技术类课程,在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必须向技术类课程倾斜,比如对技术类课程的数量、课时等相关内容的设置进行完善。

2.加强“校企共建”模式

“卓越计划”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并随时与建筑行业的用人需求相挂钩,突显应用型的特点,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高校制订的培养方案中应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共建”模式要更多地让企业参与到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去;在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要把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保证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也可以在企业完成,最后也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另外,还要逐步建立和利用各种平台(包括中外合作平台、实践平台、科研平台等),使这些平台能够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一个操作性强和实际应用价值大的学习场所,让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比较深入和具体的实践工作内容,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让学生、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到工程技术难题的研究与创新中去,使学生最终获得系统的、专业的和实用的工程知识与能力。

“卓越计划”下除了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高校必须与企业合作,另外,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例如,高校与建设企业可以共同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的机制,为高校教师在企业挂职创造条件和政策。当然,为了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加工程实践,高校也可以在日常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过程中强调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晋升职称的规定中要求教师必需有在企业工程实践的经历,或者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优先考虑等鼓励政策,或者给以其他方面奖励。

3.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际操作中,高等学校应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国内外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从事项目的决策、项目咨询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具备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项目监理师基本素质的、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篇1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有61所高校进入。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共有133所高校进入。

篇12: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实践能力,生物工程,培养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是教育部针对高等工程教育问题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 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生物工程专业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应用学科, 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本文结合当前高等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介绍了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一、生物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目前在我国应用型工科高校的工程教育中, 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 重理论、轻实践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普遍现象[3]。然而, 在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中, 不少教师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重课内轻课外”的错误理念, 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上, 轻视乃至忽略实践教学。

2.工程实践平台建设薄弱。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开展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国内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基地建设主要依靠校企合作模式, 但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出于安全生产、技术保密、财力投入、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顾虑, 往往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 对联合共建工程实践基地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大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少。

3.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能够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但当前大学生实习经费标准增长缓慢,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 而物价水平攀升、实习项目增多、车旅费支出增大、企业收取实习费用等原因造成经费存在较大的缺口, 使大学生实习经费严重不足。资金方面的限制使得很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效果欠佳。

4.专业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近年来, 许多青年教师加入到生物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学历高、思想活跃, 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博士刚毕业, 缺乏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 实践经验不足, 指导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有难度, 还无法适应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

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1.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强化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卓越计划”的工程实践教育要求彻底改变以往工程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研究轻设计的错误思想, 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将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整合起来, 使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整个过程, 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工科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 修订完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强化学生工程意识, 建立健全教学、实习大纲,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和管理制度, 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2.深化校企合作, 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 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 制订培养方案, 实施培养过程, 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能使企业和学校双方互利共赢:高校听取企业的意见, 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践, 培养出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的工程实践缩短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 享有优先录用优秀学生的权利, 通过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 提出企业生产的技能标准和用人要求, 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获得持续的人力资源。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 选取行业优势强、特点突出、合作关系密切的企业作为卓越计划的合作实施企业, 成立了大连工业大学—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金士百啤酒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百威英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其中大连工业大学—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申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并通过了首轮评选。在联合共建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基础上,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协商研讨、科学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了以下特点: (1) 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具体; (2)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 即3年的校内学习+1年的企业实践过程; (3) 重构课程体系, 减少课堂理论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 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更加面向轻工发酵行业; (4) 采用“双导师”制, 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四的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校企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3.建设校内小型模拟生产线, 为学生切身参与工程实践提供机会。现代化的生物工程企业往往连续化生产, 设备多为自动化, 学生到工厂的实习很难获得在生产线上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切身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参照啤酒企业的工业化生产线, 建立了校内微型自酿啤酒生产线, 其生产工序、设备、工艺控制与啤酒工业化生产基本一致。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有机会到微型自酿啤酒生产线上动手操作, 真正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4.建设配套师资队伍, 提升教师工程素质。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工程素质。大连工业大学着力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制定了《工科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制度》, 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到大中型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活动,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生物工程专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除了提升校内教师工程素养外, 工科院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企业中的人才资源, 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为学生授课, 承担教学工作, 真正做到“本专业教师走出去”和“企业专家请进来”, 逐步建立起一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适应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

三、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2008年与华润雪花啤酒 (中国) 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办学条件, 同时发挥知名企业的优势, 对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2011年该校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后, 学院总结了与华润雪花啤酒 (中国) 有限公司的合作经验,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 积极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在2010年与金士百啤酒有限公司、2011年与百威英博啤酒 (中国) 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逐步建立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进一步发挥了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加强和规范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四、结语

“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有工程师资质的高素质人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必须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 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强化工程训练的内涵建设,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泓, 李志义, 刘志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 (6) :68-71.

[2]林健.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Z2) :15-17, 30.

篇13: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能力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TB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53-01

1 “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实施“卓越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此,“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卓越计划”对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卓越计划”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分析

2.1 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们在将教师放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主要与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有关。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了发挥,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到学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必将会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空间与环境。“‘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为了保证工科生在企业学习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结合预约式就业单位生产实际需要,真刀实枪地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发,必须有一支能胜任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教师队伍。

2.2 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外语能力包括了基本外语的教学和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基本的外语教学属于公共外语

教学的范畴,而专业外语则是工科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就对工科教师,尤其是对外语能力相对较好的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国外学习的经验,能够熟悉国外工程教育的体系和模式,还要有国外工作的经验,需要有广泛的国际交际面,能够提供在宽广的全球范围内进行锻炼实践的机会。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要对国际有所了解。要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改造我国工程教育中陈旧、落后的部分,不断推陈出新,常变常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工程人才,为我国工程教育献技献策,优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模式。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基础英语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其英语实际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相关的专业英语的培训,使其掌握本专业基本的专业术语与概念,能够基本读懂专业内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基本的国际研究,了解国际上本行业的同步发展现状与趋势,将本专业的教学与国际接轨。

2.3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工作为基础。众所周知,教师由于各方面压力,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教学工作尚且马虎应付,更别说是进行教育研究了。高校应该减轻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鼓励教师潜心教学,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发表研究论文,使各校教师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使教学效果臻于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提出,使得工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对工科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还需要工程界、教育界、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合作,需要在不断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

3 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至善、格物、育人的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

3.1 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校人为地将教师分成教学和实验两个系列,致使教师“耻”于动手参加实验室等实践教学的工作。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需要有能动手实践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吸引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一起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更应大力提倡动手能力,在学院教师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改变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获得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形成创新的教育,培养创新的人才。

3.2 “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也由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教师通过承担公司的生产项目,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培养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又促进了校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让教师直接从生产第一线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可以更好更快地建立一支适应实践教学目标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由合作企业负责推荐专业骨干与高技能人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以及相对稳定,这样都朝着有利于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方面发展。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主动服务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家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高等学校要认真讨论研究落实方案,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要求,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卓越计划”的合格教师队伍,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到课程建设中,落实到生产实践中,落实到学生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部分高校第二次研讨会报告[R].2009,12,10.

[2]同济大学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EB/OL].www.jyb.cn教育部网站,2009,12,01.

[3]共话卓越工程师培养之“桥”,同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N].科学时报,2010,03,09.

[4]余寿文.21世纪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5]朱高峰,张维,沈廉,王孙禺,等.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M].(内部报告).

[6]殷瑞钰.关于工程與工程创新的认识[J].科学中国人,2006(5).

[7]孔寒冰.国际工程教育前言与进展2007[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8~39.

[8]Shirley A.Jackson.工程教育的变革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9]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

[10]余修日,花明,简正凤,等.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式—我国理工科大学与美国理工科大学实践教学比较[J].中国地质教育,2004,(2):77~78.

上一篇:以安全教育为主题演讲稿集合下一篇:学年度篮球网点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