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提升与培养研究

2022-09-10

2018年3月5日, 李克强在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再次:“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职业工作者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 开展职业活动的前提, 那么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 如何提高职业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 职业伦理能力

专业伦理指的是专业活动中所牵涉的原则与规范、价值体系、专业角色与行业行为的哲理思想。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的专业伦理的六个基本原则分别为满足人的需要, 解决社会问题、挑战社会的不公平、尊重个人固有的尊严与价值、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诚实可信、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伦理能力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理解和内化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 并善于在各种复杂情境下处理伦理冲突, 作出符合伦理原则和服务对象最大利益的伦理抉择, 进行恰当的伦理实践。

(二) 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是社会工作者是开展专业服务的依据。特定的专业知识是一个专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工作者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 是不可能展好服务和工作的。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和职业, 要求社会工作者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 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研究方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基本专业知识, 并能具备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开展服务的主业能力。

(三) 实务操作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是指能熟练的运用小组、个案、社区、社会行政等工作方法去解决社会中的个人、团体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专业关系, 促进双方良好的互动与合作的能力。并能够对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 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 整合并运用相关的社会服务资源, 拓展服务领域, 影响社会政策。

二、工作工作者的专业职业能力

(一) 沟通与协作能力

社会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 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一种助人的方法。社会工作者是做人的服务, 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服务的目标, 实现较好的服务效果。社会工作者在为案主提供服务的同时, 自身的表达沟通能力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案主, 包括说话的方式、说话的语气、说话的态度等。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 也会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 包括民政、司法、公安、团委、妇联等。所以, 社会工作者不但要有与服务对象直接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也要各部门沟通协作的能力。

(二) 评估与策划能力

面对服务对象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收集了基本的资料后, 要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估, 并根据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服务对象期待制定服务的目标。策划服务措施, 与服务对象一起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必备的专业能力。

(三) 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服务对象因本身或环境或制度方面的问题而身处不利处境, 社会工作者要有能力把他们从不利环境中解脱出来, 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有促进和使能的能力。促进的能力就是促进服务对象的改变的能力;使能也叫增能, 就是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去应对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生活的机会, 向服务对象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挖掘其潜能。

(四) 协调与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是社工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 通过与外界的沟通合作, 将社会各类资源进行链接使之服务于社工机构专业服务的能力。从资源依赖理论来看, 社工机构作为社会组织无法脱离社会资源独自发展, 社工机构作为社会服务系统的局部是必需要依靠社会资源来开展服务的。社工在服务过程中经常要扮演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一线社工需要将各类资源有机联结来帮助到服务对象, 进而也增强机构的资源获取能力。

(五) 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

社会工作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向服务对象提供适当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依据社会工作伦理和价值, 在服务过程中通过真诚和关心、尊重与同感等技术和方法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从而对服务对象的一些偏差和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并对不利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变。

三、提升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思考

(一) 建立教育与实务并进与素质本位的人才教育模式

在中国社会工作走的是“教育先行”的路线, 然而事实上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实务能力。高校社会工作“重学术, 轻实务”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人才发展。高等教育培养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要求, 要求学生在社会工作相关的行业工作实习达到一定的时长才准予毕业, 但在具体落实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又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 所以可以从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供给来源上开始, 建立实务与教育并进的发展模式;而社会工作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应当从社会工作的岗位需求和职位需求出发, 明确自己的定位, 以素质本位教育求得发展, 且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二) 社会工作机构对社工开展课堂培训

课堂培训是指社会工作机构通过邀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对一线社会工作者进行授课, 社会工作者能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服务的理论和技巧, 进而为现实跟进服务提供新的思维方向, 更专业的处理服务中的问题。

在开展课堂培训的时间选择上, 不要固定在哪一个时间段或时间点, 可以通过收集社会工作机构想参加培训的所有人员的时间安排, 以大部分人有空的时间为主, 兼顾小部分人的需求, 从而定制比较合理的培训时间, 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提高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三) 学校与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建立稳定实习基地

社会工作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一是能提供较好的社会服务以供学生学习, 二是机构有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学校在选择与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时, 应选择资深的社会服务机构, 这样有利于社会工作学生能真正的实践学习, 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价值伦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并将自己的在专业知识与价值伦理上所遇到的困惑与资深的社会工作者进行讨论, 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认同感, 树立起专业的自豪感。

四、结语

社会工作职业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需要社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工作者个人共同努力, 其中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是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础, 社会对社会专业人才的重视是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核心,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不断提升人才职业能力是关键, 社会工作者个人职业能力的成长是根本。

摘要: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作职业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开展好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工作者要具备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类。为此, 本文提出了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能力,路径

参考文献

[1] 高鉴国.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D].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2:143

[2] 吴凤彬.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 2017.

[3] 吴凤彬.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 2017.

上一篇:渠县水稻稻飞虱防治探析下一篇:打开学生的心扉──通过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