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纪市场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基于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指出上海发展航运保险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台的有关支持航运保险的政策措施,认为上海航运保险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并从政策保障机制、组织协调、市场激励机制、航运综合管理机制等四方面提出详尽的发展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险经纪市场发展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保险经纪市场发展论文 篇1: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问题及其分析

摘要:文章围绕我国的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讨论,对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加以了解,并对推动其健康发展的措施进行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平稳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保险;中介市场;发展问题

所谓的保险中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介于保险中介机之间或者是介于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单位或个人,可以说保险中介是有效衔接保险合同双方的桥梁,对于双方的有效沟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就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且这些问题对保险领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为了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善,还需要我们针对相关内容加强研究。

一、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一)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失衡

就我国目前的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市场结构失衡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速度缓慢,市场主导地位由兼业代理机构以及营销员渠道等非专业性的中介机构霸占。另外,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专业机构相对较少,导致目前的保险中介行业在专业服务能力上并不能实现有效的供给,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相关中介机构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某程度上来讲,保险市场的成熟,除了要有险种全面覆盖的企业之外,还要有足够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作为支撑,但国内现有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不管是资金力量、技术水平,还是在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普遍偏低,其市场竞争力还相对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构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第二,业务结构单一,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例如,在财产险业务方面,虽然具有较多的中介机构,但其业务大多集中在水平较低的车险上,而车险条款具有较强的单一性,且透明度以及费用率都相对较高,这也导致很多中介机构难以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第三,产品缺乏创新,由于创新性不足,导致中介机构难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使得保险机构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客户难以从机构当中获得多样化的产品以及先进的风险管理服务[1]。

(三)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

保险中介市场当中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企业和中介机构在合作过程中,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以及不合法的情况。第二,由于中介业务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保险企业对巨额手续费进行套取的行为,必然会使其营业成本增加,致使资本利润被侵蚀,而这些违规的行为会导致保险产品出现价格虚高的情况,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在拖垮企业的同时,也会将损失转嫁给保险客户,进而损害到保险客户的利益。

二、推动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针对保险中介市场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规

第一,要针对保险中介制度确立发展模式。应该结合国内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情况,对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建立契合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制度模式。具体可以对保险中介采取公司法人制,换言之就是要求公司法人作为保险代理人,提高保险中介活动的规范性。这样一方面便于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降低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能够将保险企业从繁杂的个人保险代理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落实内部经营管理工作[2]。

第二,要对中介市场主体加强培育,目前,我国的专业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以及公估公司还存在发展滞后的情况。而兼业代理以及个人代理虽然发展较快,但人员庞杂,一旦管理工作有所松懈,非常容易出现违规经营的情况,导致保险中介市场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善,要对产业竞争机制进行积极的引入,并从多个方面基于支持,一方面要为合伙制以及股份制保险中介组织的建立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中介机构的盈利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建立诚信制度

第一,在保险中介企业当中构建诚信文化。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有效建设,形成浓郁的诚信文化氛围。从微观角度来讲,就是要求保险中介人严格按照自身的代理权责落实相关工作,不能出現越权代理,或者是欺骗客户的情况,并且要保证客户的知情权。不得借助职务之便或者是不正当手段,诱骗或者是强迫客户投保。从中观角度来讲,就是要求保险中介机构将诚信文化建设作为自身发展建设的首要内容,要在企业当中树立诚信新风。而在宏观角度来讲,要求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诚信目标的实现。

第二,针对保险中介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与保险协会以及各地保监办共同构建信用监管网络。其次,要对保险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确保行业协会能够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违信者能够得到行业协会的处罚和排斥。最后,针对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人员建立失信惩戒制度,要不断提高诚信体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违法违规、不守信誉、对保险中介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人员,除了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以外,还要对其实施灰名单、黑名单制度,对于进入黑名单的人员,不允许其再从事保险中介工作[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保险中介市场加强建设与管理,能够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各项工作保持重视,要结合当前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各种强化措施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傅榕.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问题及其分析[J]. 江苏商论, 2016,25(15):30-31.

[2] 魏华林.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问题研究[J]. 保险研究, 2018,26(06):4-7.

[3] 贺柳. 关于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评价[J]. 海南金融, 2017,14(03):45-48.

[4] 孙磊. 浅议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问题、成因及发展对策[J]. 金融发展研究, 2018, 000(011):44-46.

(湖南省保险行业协会 湖南 410000)

作者:李颖

保险经纪市场发展论文 篇2: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业的政策及建议

【摘 要】 基于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指出上海发展航运保险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台的有关支持航运保险的政策措施,认为上海航运保险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并从政策保障机制、组织协调、市场激励机制、航运综合管理机制等四方面提出详尽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航运保险;货运险;船舶险

1 我国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1.1 航运保险范畴

航运保险是航运业的一种损失补偿、保障和风险管理机制,是转移和分散航运业风险的业务工具。航运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

根据2012年5月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发展航运保险业务,大力发展船舶保险、海上货运险、保赔保险等传统保险业务,积极探索新型航运保险业务,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的精神指向,可以将航运保险的业务界定为两大类:(1)一般航运保险业务,包括船舶保险(船壳险)、海上货运险、保赔保险业务(船舶保险、海上货运险的再保险业务及保赔保险的分保业务);(2)衍生类航运保险业务,即针对现代物流而衍生发展的港口、物流、船舶经纪、船舶租赁、各类航运服务等领域面临可保风险的相应保险业务。

1.2 我国航运保险业的市场地位

随着亚太地区港口、航运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的航运中心开始向东亚转移。近年来,我国的航运、港口、船舶制造业已跃升为世界第一,航运保险(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航运保险业务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一定比重,其中,船舶险在全球份额中居于前列,货运险在主要国家中的份额为第二;但是,我国航运保险的责任险、能源险的发展还较为落后。

2013年,我国航运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船舶险保费达53.53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38.4%;货运险保费达102.94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45.2%。

2 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2.1 航运保险机构增加

2013年,上海保险市场共有46家财产保险公司从事航运保险直保业务,经营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较2010年增长10家。同年,上海保险市场则有3家再保险公司从事航运相关的再保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专业船舶保险公估公司――上海船舶保险公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户上海,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也正式成立。

2013年,经营船舶保险的公司为32家,较2010年增加了9家;经营货物运输保险的公司为45家,较2010年增加了10家;经营出口信用保险的公司为1家。

此外,航运保险事业中心集聚上海,截至2014年7月,已有5家航运保险中心在上海经营,4家已获批筹建,航运保险专业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

2.2 航运保险业务集聚效应显著

2.2.1 船舶险业务

2013年,上海船舶险业务总量为23.71亿元,较2010年增长138.53%。2009―2013年上海船舶险业务总量在全国船舶保险业务总量的占比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44.29%(见表1)。

2.2.2 货运险业务

2013年,上海货运险业务总量为13.9亿元,占全国货运险业务总量的13.50%。2010―2013年上海货运险业务总量在全国货运保险业务总量的占比一直在13%以上(见表2)。

3 上海发展航运保险业的主要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3.1 主要政策

3.1.1 出口货物保险免营业税

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19号文件,明确指出航运保险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件有3个重要政策:(1)对所有在上海地区与国际航运相关的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2)鼓励在上海地区发展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3)鼓励研究与出口相关的货运险在我国投保的相关政策。免征营业税得到了最快落实,免税对象包括上海地区的进出口运输保险、远洋船舶保险、集装箱保险等与国际相关的保险业务。正因有免税政策扶持,才极大地吸引了保险业务在上海聚集。

3.1.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关于负面清单对保险的规定

2013年9月公布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对金融业外商投资准入中有关保险业的特殊管理规定为:限制投资保险公司(含集团公司,寿险公司外方投资比例不超过50%)、保险中介机构(含保险经纪、代理、公估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3.1.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航运保险的政策

为了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2013年9月29日,中国保监会出台8项举措,旨在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明确指出支持上海发展航运保险业,培育航运保险运营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支持上海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险机构建设。

2014年5月1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通知》,其中包括2项支持航运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措施。5月19日,中国保监会再度发布《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通知》,其中涉及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如下。

(1)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备案后会员公司可以自主使用。这是我国保险监管领域首次允许行业协会作为条款报备主体,创新了航运保险产品监管制度,鼓励行业组织发挥优势,有利于激发航运保险产品创新活力,支持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发展,有助于保险业数据与上海自贸区金融、航运、海事等有关数据实现共享,科学厘定航运保险价格,有助于我国航运保险融入国际航运保险组织,为航运保险提供更加优质的理赔、担保服务。

(2)允许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取消上海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险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

(3)取消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这是中国保监会首次取消对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是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的重要创新。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航运保险的发展与健全的法律体系密不可分。目前,我国航运保险仅有《海商法》《保险法》等较少的相关法律规范,且尚不成熟,易引发争议;海事仲裁较为落后,不能发挥快速解决争端的作用;虽然《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已经生效,但也遗留许多有待司法解释的问题。

3.2.2 航运保险业务创新不足

在出台出口货物保险免征营业税的政策后,上海成立了多家航运保险事业中心,其保险实力有些许提高,但与其说上海是航运保险中心,不如说是“免税财务中心”,一些财产保险企业建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只是为免去一笔不菲的税费,并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上海航运保险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的货运险和船舶险,而承运人责任险、码头责任险等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规模很小且发展相对滞后,专业性水平、风险评估技术、产品设计创新性、风险定价能力等都有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津、大连、厦门和宁波等地为了与上海竞争“航运保险中心”的头衔,纷纷推出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上海独有的免税政策正在失去优势,若没有过硬的承保实力作为支撑,上海航运保险业务的集聚效应以及航运保险中心建设任务将难以达成。

3.2.3 国际网络覆盖面小

航运保险业务需要国际网络的强有力支持。外资公司由于长期经营国际化服务网络,使其在航运保险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之相反,由于我国航运保险服务网络覆盖面小,导致大量航运保险业务流失。同时,我国航运保险公司在世界的代理网络不够强大,难以在赔付后通过追索降低成本。

3.2.4 船东互保协会等责任险种机构发展相对 滞后

上海还没有船东互保协会,而且我国目前仅有一家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船东互保协会。据统计,即使是中远、中海集团的船舶,其80%的保赔保险也都在国外投保。我国一些中小船公司的船舶,由于船龄老、船舶技术状况较差,难以加入国内外正规的保赔协会,只能支付较高的中介成本通过保险经纪人加入国外规模小、信誉差的保赔协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船公司发生船舶风险事故后,难以得到国外保赔协会合理的服务和赔偿;因此,上海急需成立船东互保协会,以促进保赔保险市场的发展。

3.2.5 航运保险服务体系集群化程度亟待提高

航运保险经纪、代理和公估等机构构成完整的航运保险中介市场,三者在完善航运保险市场、沟通保险供需和促进航运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航运保险人及再保险人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和核心竞争力。我国相关法律对航运保险中介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界定不清,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保险中介机构,尤其是保险经纪公司,却被国内市场忽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作用。此外,国内保险公估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再保险能力的不足制约了航运保险的承保能力。上海航运保险服务体系集群化程度亟待提高。

3.2.6 航运保险人才紧缺

航运保险是人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航运保险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强、门槛高和成熟期长等特征,其专业力量的形成往往需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而且我国目前航运保险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我国航运保险专业人才较为稀缺。

3.2.7 政策支持仍待加强

航运保险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根据航运保险产品的差异和本国具体国情,采取较为宽松的税收政策予以大力支持,以促进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税收政策、外汇管理和证券监管等方面的规定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

4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业的建议

4.1 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的航运保险相关法律制度。鉴于我国航运保险法律地位模糊,缺乏专业的市场管理规范,建议利用上海自贸区独有的“先试先行”政策和制定政策的优势,制定《航运保险发展细则》等,配合和支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航运保险监管水平。

(2)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应借鉴英国的《1906年海上保险法》以及有关海上保险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逐步建立稳定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能指导海上保险实践的法律,提高海事法庭和海事仲裁机构的国际化水平。

4.2 加强组织协调

(1)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推进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和由国务院推动的优势以及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上海自贸区建设问题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此外,建立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与航运服务创新的联动机制,强化国家部委(交通运输部、中国保监会)的部、会协调机制以及上海市与这些部委的合作备忘工作机制。

(2)加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协调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上海自贸区航运工作机制,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任务,统筹协调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检查、指导、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建议借鉴上海自贸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的经验,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上海自贸区航运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进一步促进航运保险业的发展。

(3)加强与国内外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共同参与上海自贸区航运金融改革发展和建设,共享建设成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港口城市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其发展措施和经验,促使上海自贸区航运金融改革和保险措施可复制、可推广。

4.3 建立市场激励机制

(1)将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列为上海航运金融重点支持的领域。

(2)建立航运金融(保险)发展创新实验区(创新示范园区)。借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经验,利用“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在上海自贸区内外建立航运金融发展创新实验区。

(3)使上海成为航运保险服务的创新中心。建立航运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引导基金,以鼓励航运、金融企业在航运金融(保险)服务方面的创新,对行业发展和创新进行奖励;发掘航运保险新品种的创新能力,以投保市场的客户需求为导向,开放市场需求的责任险和能源险等,不断拓宽新保源,发展潜力大的码头责任险、出口产品责任险、物流责任险、油污责任险、无船承运人责任险等。

(4)完善航运金融人才培养和吸引机制。航运金融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需要大量的航运金融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航运金融人才培养以及市场化配置的新机制。从体制、收入、文化、培训等角度入手,瞄准业务员需求的多样化,探索并建立有效的航运保险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战略导向的品牌文化体系,逐步推动保险代理人职业化转型,使之形成高素质、高产能、高收入、高忠诚、高诚信、高效率的航运保险专业营销团队。

4.4 建立航运综合管理机制

(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航运金融(保险)涉及多种信息,包括船舶登记、货运、仓储、货代、船舶管理、保险、船舶登记、船舶检验、债权债务、银行借贷等。应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同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建立集中且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

(2)规范监管机制。规范行业信息统计口径和分析,建立以大数据为中心的行业、市场预警机制;定期发布行业发展报告,加强信息引导;利用现有的“船舶诚信”和“船长诚信”平台以及海事局登记系统,完善航运业资信评估平台;公开信息,使金融机构便于了解各类航运和船舶信息,有效促进航运金融市场的行为规范,规避保险风险。

(3)维护航运(保险)金融市场秩序。航运金融的创新伴随着金融风险,需要在投资、经营、事中、事后等加强管理;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

(4)支持和鼓励大型航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自保公司。

(5)加强与国际航运保险组织和公司的合作。吸引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合作丰富产品、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降低风险;开展与国际著名保赔协会的合作,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担保能力。

(6)推进保险条款的国际化。借鉴航运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在行业内实行统一版本的协会条款;培育发展保险中介,鼓励保险经纪公司设立专门的航运保险部;探索制定航运保险公估行业服务标准,提高公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7)优化航运保险的税负环境。明确保险公司从事航运保险经营所需对外支付的代理赔查勘费、律师费和海事现金担保等均可按需购汇,简化审批流程,缩短资金汇出时间。中国保监会继续加大对上海航运保险市场简政放权,优化航运保险的保险监管环境。

作者:甘爱平 王向进 罗雅文

保险经纪市场发展论文 篇3:

保险业如何过关“十二五”

主 持 人:

李玉申 本刊出版人、主编

互动嘉宾:

丰华兵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会长

龙 泉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

董俊武 信诚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

刘纯德 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

困难与突破

李玉申:今天的互动主题是“保险业如何过关十二五”,这个话题听起来比较宏大,却有非常具体的现实表现。“十二五”是中国保险业非常有前景,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各位都是保险行业各个领域的高管和专家,在具体的工作中,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和即将到来的一年里,你们所遇到过的、正在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豐华兵: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成立时间并不长,2010年10月份刚成立,现在会员单位有111家,其中专业中介机构95家,银邮兼业机构是16家,入会率72%。保险中介行业协会是一个自律性组织,作为我们来讲主要围绕“自律、维权、服务、交流”办会宗旨,为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为会员单位办实事解难题。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只有十年的历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看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目前保险中介面临的问题:一是资本实力比较弱小;二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三是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今年中国保监会在保险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为保险中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想保险中介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龙 泉:作为我们来说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正如魏华林教授所言——目前保险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险商品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由于中国保险产品的不合乎市场性使得市场的需求信号被扭曲,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保险业起步比较晚,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层次有待提高。这些都困扰着行业从业人员。

董俊武:我们是第一家进入湖北的外资寿险公司,我们公司的经营特色是非常讲究合法合规的,风险意识非常强。这几年,在探索和保险中介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问题让人头疼:对于大的保险中介机构,他们开出的合作条件很多我们都没有办法满足他们;而小的中介机构呢,他们的实力其实又不强于我们自己的代理队伍。在与保险中介机构商谈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其实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保险中介渠道是未来保险销售的一个主渠道,只要双方同心协力、全力以赴,一定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好。

刘纯德:北京联合湖北分公司组建于2003年,一路走来也可以说是风风雨雨,历经坎坷。今年的保费,根据我们2011年12月19日下午的统计,大概可以达到3.3亿元,在我们北京联合(系统内)的33个省级分公司中排名前列。

保险中介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步晚。现在大家都有一个说法,保险中介行业话语权不够,整体比较困难,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保险中介自身的一个行业内功建设问题。我个人认为保险中介公司要够专业,要做好服务。保险经纪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搞好风险管理,把这个工作做好了,我们就比较好发展了。

专业与创新

李玉申:丰会长,您希望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进程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丰华兵:保险中介行业协会是保险中介机构自律性社团组织,认真履行“自律、维权、服务、交流”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提高行业地位,促进行业发展作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争取在健全创业体系、加强行业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全行业一道努力构建业务规模较大、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结构合理、服务领域广泛、运营诚信规范、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保险中介市场而作出积极努力。

同时,也希望成立全国性的保险中介行业协会:一是全国的保险中介机构发展较快,目前有2567家;二是有一支庞大的330多万人的营销员队伍;三是保险公司通过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达80%多。综上,我认为成立全国性的保险中介行业协会条件已经成熟,全国性的保险中介行业协会成立后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一起共同对保险市场进行自律管理,规范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李玉申:“十二五”时期,中国保险业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变行业发展模式,以平安产险为例,龙总打算做哪些调整?

龙 泉:我们考虑到公司要想得到发展的话,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为此我们公司整个架构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即按产品部门来划分的,如车险、财险。此外,针对不同的客户我们将服务中心分为个人中心和团体中心,个人中心针对个人客户,团体中心针对团体。因为不同的客户需求是不同的,其需要提供的服务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承保前,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方案,而在承保之后,我们会竭力提供优质的服务。

李玉申:董总,今年是入世十周年,信诚人寿有外资背景,外资保险公司如何去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董俊武:这个主要还是分两方面:一方面是产品细化,比如针对高端人群,设计一些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因为现在社会客户需求的分化比较明显,一个产品没有办法满足所有的人;另一个方面是在业务拓展上有一个战略上的布局。以前信诚的业务拓展都是局限在武汉市,我们明年将会转向一些武汉周边县市地区及二三级城市,但这个拓展速度不会很快,主要还是考虑到人才的问题,必须有人了我们才去开点,避免人才稀释过快的发展,质量不敢保证,以此逐步把信诚的品牌遍布到湖北全省。不管方式如何,信诚的宗旨是用心经营,真心回馈。

李玉申:现在保险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增员的困难更是令保险公司忧心忡忡。面对即将到来的保险“开门红”战役,信诚人寿准备如何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确保业绩增长?

董俊武:信诚人寿一直以来强调专业和服务,公司在产品的设定和服务项目的改善上是很舍得去投入的。其他公司在做“开门红”方案的时候,我们也在做,但并不是要单纯追求保险业绩收入在全年中占多大的一个比重。我们讲究的是一个平稳发展,因为根据以往经验,往往大规模的业务量之后,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业务下滑,而在信诚的“开门红”方案里面,我们更注重是的保险销售的服务和质量。

我们还有一个工作就是重视保险营销员的社会地位问题,究其实质,增员难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其实保险营销员是一个很大的群体,那么他们去办一些相关的事情时,都没有一个身份,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整个寿险业务来说非常重要。今年,深圳率先推出保险代理人可以上社保,其实这个作为一个试点也可以在湖北和全国推开的。

李玉申:很多保险产品是比较类似,可替代性越来越强,不是强势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创新方面压力很很大,信诚人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董俊武:从保险产品的演变来看,是一个逐渐适应市场的过程,围绕的核心就是“为客户着想”。信诚人寿在产品设计时,非常强调客户的知情权,我们是第一家用黑体字,标明某些产品的风险,对客户在每一个投保书和建议书上都要说明的,就是要防止中间有人作假,在信诚公司系统内全是统一的。另外,针对有的客户说保险条款像天书,信诚人寿也是第一家进行通俗化保险条款的。从这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我们对客户服务的细化。

诚信与发展

李玉申:关于外界最关注的保险业诚信问题,请各位谈下您的观点。

丰华兵:保险业不诚信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险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部分保险产品费率不符合真实风险状况,不公正的减少保险人责任,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保险消费者受到不公平对待。如“高保低赔”、“无责不赔”就是一个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问题。二是销售誤导问题。个别保险公司和一些营销人员夸大产品功能,掩盖免责条款等内容;回避或故意隐瞒存在的风险;售前服务殷勤售后服务冷淡,引起社会公众不满。三是理赔难问题。理赔程序和标准不透明、不规范,无理拒赔、拖赔、惜赔现象较为普遍。四是弄虚作假屡禁不止。在保险经营中弄虚作假问题屡见不鲜,套费、贴费,随意改变条款费率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三假违法违规现象。

我认为,加强行业诚信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

一是加强失信惩戒力度。保险监管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损害行业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法人机构和高管人员的管控责任,加大失信者利益成本、道德成本乃至政治成本。二是建立保险信用评价制度。借助社会评估力量,对保险人、中介人、投保人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保险机构违规状况,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监管部门指定的渠道向社会进行披露。三是提高保险公司对声誉风险的认识。保险公司应积极将声誉风险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认识到良好的声誉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最好的宣传。四是利用媒体进行形象宣传。保险公司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积极宣传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同时,在声誉事件发生时也要通过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解决措施,并向社会致歉,及时挽回负面影响所造成的声誉损失。

刘纯德:关于诚信建设,个人认为要首先明确两个问题:目前,关于保险销售员的身份界定比较模糊,销售员属于保险中介范畴,却又不是保险中介机构的合同制员工;销售员代表保险公司展业,却也不属于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保险销售员违规到底由谁负责?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在保险销售业务的过程当中,规范、诚信相当重要,行业规则需要大家共同的去遵守,单靠中介肯定不行,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保险公司手上。

李玉申:最后,请各位对保险业“十二五”说一句祝福的话。

丰华兵:我坚信在“十二五”期间,保险中介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好,《保险中介》杂志也将越办越好!

龙 泉:“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的保险业肯定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逐步缩小和先进国家保险业的差距。

董俊武:希望保险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能够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刘纯德:希望保险专业中介在“十二五”时期迎来大发展,真正成为保险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上一篇:德育课程教师素质论文下一篇:药学人才双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