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文化论文

2022-04-16

【摘要】大学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作为获取文化内涵和精神素养的高校图书馆,应义不容辞地站在加强文化建设和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的最前沿,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与保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大学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大学文化论文 篇1:

基于一流大学文化视域下高校教学档案的文化属性及其功能探究

摘  要:“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一流大学文化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档案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背景,文章从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主体、形成过程与形成内容的文化属性出发,分析了一流大学文化对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明确了高校教学档案是体现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文化积累的重要资源、传承创新大学文化的重要依据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等四项功能。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大学文化;属性;功能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表明了大学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而高校教学档案作为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运行及教学研究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信息材料的汇总,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文化,生动再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高校教学档案是传承创新大学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其所承载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大学文化资源。在“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一流大学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探究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文化属性及其功能,对于提高对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文化性认识,推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升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利用价值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文化属性

档案是人类重要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性是其重要属性,“档案最重要的文化属性是其历史性,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历史记录,它是构成文化产品的初级原始材料,也是最重要的初级原始材料之一”。[1]高校教学档案作为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的原始记录,其形成主体、形成过程和形成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一)形成主体的文化属性

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是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主体。高校教学档案作为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形成的真实材料,必然受到学校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到特定高校本身所具有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影响和制约。高等学校为了实现总体的办学目标,必然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但无论是何种内容、何种形式、何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学的师生员工都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任何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義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教育效果,而在组织和参与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材料都会经过教学档案工作的审查和整理后归入学校教学档案,其档案内容的详与简、多与少都与受到的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影响有关,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主体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二)形成过程的文化属性

高校教学档案是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教学的真实记录,是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原始记载,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再现了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精神文化风貌。高校教学档案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整体面貌的文件材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阶段逐步形成的教育教学实践记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承性和连续性决定了教学档案内容的连续性。大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与此相关的大学文化也在发展变化,在这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校的办学体系、教育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大学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元,专业层次越来越提高。而这些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都将作为教学档案的一部分永久地保存于学校历史记忆里,后人完全可以通过解读这些档案材料了解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过程具有文化属性。

(三)形成内容的文化属性

广义的高校教学档案是指学校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实物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教学综合材料、学科与实验室建设材料、学校招生材料、学籍管理材料、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材料、学位材料、毕业材料及教材等(不同规模及类型的学校其教学类档案在二级类目的设置上有两种分类方案),[2]这些档案材料不仅包含了学校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全部活动,还将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真实记录了下来,成为永久备查的历史文化资源,离开了大学文化,教学档案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教学档案本身作为一定的物质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它经过档案人员的整理加工后以实体的形式而存在,一份规范完整的教学档案本身就是存储大学文化的载体,[3]如教学档案工作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准则文化及服务文化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既体现了教学档案工作的文化属性,也反映了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二、一流大学文化对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要求

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构建和认知逐渐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生命力的核心和灵魂。“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一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积淀,从本质上来看是有其独特的精神”,[4]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大学文化。在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中,特别是广大教职工肩负着传承文化、研究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崇高使命。因此,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必须服务于一流的大学文化建设、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进而培养一流的人才。

因此,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必须从“双一流”建设这个大局出发,成为助力一流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因子,从而在一流大学建设的视域下,提升教学档案工作的创新与活力,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从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角度而言,教学档案不仅要记录和记载广大师生员工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规定性的内容,更要完整地记录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全部过程;从保存和利用角度而言,高校教学档案不仅保护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材料,更多的是保护了学校的校园文化资源。对于教育者来说,可以充分汲取以往人们对教育教学的探索,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大量基础而详实的数据和材料必能为后来者进行真正客观的教育教学研究奠定坚实的材料基础。

三、高校教学档案在创建一流大学文化中的功能

(一)高校教学档案是体现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学文化的内容博大宽泛,记录载体多种多样,既包括通过校园建筑、人文景观及教学器物等物质形态来传递和表达的物质文化,更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精神、法规制度、行为准则等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高校教学档案作为广大师生员工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一直是记录和体现大学的文化最原始、最准确、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高校教学档案作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更具规范性、制度性和文化性,它所呈现出来的真实的历史记录,不仅是学校历史教学文化信息的载体,也体现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伴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逐步开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真实地记录了各项活动的起始、过程和结果,内容涉及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因此,教学档案在承载教育教学信息的同时,还是教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没有教学档案,任何教育教学的文化信息都是残缺的。

(二)高校教学档案是大学文化积累的重要资源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曾经提出:“档案是文化的重要‘母资源’。”众所周知,文化是靠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大学文化的积累和成长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涵盖了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是靠无数师生员工的思想、精神和教学科研成果等积累凝聚而成的,是历届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经营、积累与沉淀的总和,承载着一所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文传统和精神气质。

高校教学档案作为记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则是广大师生员工迎难而上、追求真理的缩影,是他们奋发图强、无私拼搏的写照。教学档案反映着学校教育教学及其所在高校的发展足迹,汇聚着学校在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的成果,是高校宝贵的文化财富。所以,对高校教学档案的积累实质就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积累,有了这样的积累,大学校园文化的星空才会璀璨夺目。同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师生员工无论在任何方面取得的成绩,都是在校园文化的滋养下所取得的,都是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成果,都打上了校园文化的烙印。高校教学档案无疑是最为宝贵的文化信息资源,从其信息反馈中我们就可了解到很多高校当年发展情况和校园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高校教學档案是传承创新大学文化的重要依据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是一流大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除了应注重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以外,还应该注重文化自觉的培养。”[5]高校教学档案作为反映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应该在创建一流大学文化、培养学校文化自觉和扩大大学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责。

档案借助于一定的记录符号将真实的人类活动记录于一定的载体之上,通过档案,人类不再局限于时空的限定并将各个时期的活动记录并传递下去。高校教学档案作为记录学校教学模式、教学规律及教学活动的历史记录,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发展的运行轨迹,能够真实、全面、历史地再现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透过档案我们能够了解大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通过发掘其背后蕴藏的大学文化发展规律和对规律特征的把握,我们能够预测大学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大学文化的创新。因此,教学档案在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起到了桥梁与纽带作用,承载着大学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变迁和文化的繁盛,对学校后辈学人了解和传承大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大学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四)高校教学档案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

高校教学档案是大学文化的积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继承和发展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最宝贵、最生动、最详细的历史教科书之一,它不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真实再现,更是对学校厚重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文精神情怀等方面的精彩展示。“高等教育的本质也决定了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特殊属性”,[6]高校教学档案作为体现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大量丰富的教学档案信息的保存和弘扬,有助于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凝练大学共同的群体意识,指导并规范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准则,也有助于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教学档案积淀着学校的文化元素,连接着学校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承载着学校全部的教育教学信息,反映着学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育教学发展历程,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它保存着学校大量专家学者和历史名人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道路上所走过的辉煌足迹,展现着学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一所大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资源库。将这些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丰富大学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因此,积极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真实而丰富的档案资源就是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应有之义。

总之,高校教学档案是一所大学固有的文化资本,其形成主体、形成过程和形成内容都有着鲜明的文化属性。分析和把握一流大学文化对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挑战,明确高校教学档案在创建一流大学文化中的功能与作用,对于推动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鹏,陈聃.档案的文化之“殇”——兼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J].档案学通讯,2012(3).

[2]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教办[1993] 429号)[Z].1993-11-16.

[3]吴晓琴.高校教学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西昌學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4]张晓鹏.大学排名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第一届“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05(4).

[5]刘承功.探索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2010)”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0(6).

[6]贺志军,王明东,向禹.文化生产力发展视角下高校档案工作理念创新[J].现代大学教育,2012(5).

作者:战英

高校大学文化论文 篇2: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育人作用

【摘 要】大学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作为获取文化内涵和精神素养的高校图书馆,应义不容辞地站在加强文化建设和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的最前沿,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与保障。本文分析了大学文化的主要内涵及重要作用,阐述了大学文化建设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就图书馆文化建设、育人核心与功能,以及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学文化 文化建设 育人作用 图书馆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一、大学文化的主要内涵、重要作用及形势展望

大学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组成的特殊文化。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沉淀的文化。大学文化的基础是道德,道德是教育的生命。大学之所以受人尊重,原因之一是大学之中有大德、有大道、有大爱、有大师、有大精神。这使得大学成为道德的高地,具有民族和社会良心堡垒的崇高地位;大学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未曾中断的根本原因,是其价值的连续性。

二、大学文化的建设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育人”即:教书育人,教育、培养人,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传承和发扬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力量,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中心,突出个人的均衡发展,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发挥人的潜能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形成于大学文化相配套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分步推进,提升文化特色。

三、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育人作用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而高校图书馆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图书馆文化则是大学文化中无形的财富,推动着大学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关怀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核心

图书馆始终面向读者需求,始终以读者评价为目标的服务精神,构成了图书馆文化育人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内涵。在大学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其育人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人文关怀,这也是图书馆文化的精髓所在。人文关怀将人作为核心,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从图书馆学中理解,就是关注人类的知识自由命运,营造充满人性味的学习与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因此,人文关怀不仅蕴涵图书馆科学精神,也贯穿于图书馆职业精神之中,是图书馆职业的基本伦理原则。图书馆员的职业基本上是一种人文职业,他们工作的着眼点实质上是人。强调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职业的一个基本点和延续不断的传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核心。

(二)导向与激励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主要功能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输入口,馆藏文化博彩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精髓,馆藏资源是经过精心挑选、长期积累的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文化沉淀,它体现了健康、向上、乐观、纯美的人生情趣和人生态度。因此高校图书馆文化反映了大学文化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积蓄的文化“势能”,开展知识导航、书刊评论、文化导读、学术讲坛等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接受社会所提倡的主流思想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馆员的文化素质提升是文化育人的关键

图书馆员通过自身的服务使文化育人的作用得以发挥,他们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及业务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和功能的发挥。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图书馆中,新形势下要求馆员必须快速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知识管理技术,提高专业服务技能,成为信息或图书服务领域的专家。馆员不能只局限于常规的信息检索与提供服务,而是要以“专家”的身份提供越来越专业的信息导航。此外还要求馆员具备教育學、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便提高素质提升服务档次。

(四)注重人性化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升华

未来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查、阅、藏、借合一的管理模式,读者公共活动空间会相对集中,智能科技服务功能会更加齐全,而且会全方位开放,不再强调文献载体形式而只关注信息内容。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游移于各种信息服务之中,自由选取所需的资料并进行自助式的复印、拷贝、搜索、扫描、打印。分站服务信息点、计算机终端散布各处,读者可随时将电子资源与印刷信息“无缝链接”。另外,随着网络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以及多种的在线和离线信息服务。如获取信息、在线咨询交流、手机网络平台、学科导航、网络馆员服务等人性化服务,这些服务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型、实时性、交互性,能够提供全新的个性化服务,这种能够同时提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强化其文化服务功能,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更具人性化特点,使读者与图书馆以及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既体现了未来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文化服务优势,又是对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发展探索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种变革与升华。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文化理性与文化育人之责[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6-9.

[2]刘权.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探讨[J].华章,2011,(32):319.

作者:李跃

高校大学文化论文 篇3: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 高职院校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培养出大量工科应用型人才。学校在讲究实效性的同时却忽略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学生人文素养普遍欠佳,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难度。本文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实际,以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认真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现状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透视了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求了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对策措施,简析了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进行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直以来,工科院校尤其高职院校一直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兴建了大量现代化的宿舍楼、教学楼、实训楼,添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器材,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但忽视了大学精神层面的建设,学生懂技能却缺乏人文,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管理难度,他们如同消防救火,哪儿出事往哪儿去,疲于奔命,缺乏管理的先见性和主动性。

一、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现状

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形成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结合体。通俗地讲,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历届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共同的信念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其核心是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一)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现状。

大学文化对于一所大学的重要性堪比灵魂对于人的关键性。杨福家教授说:“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目前,国内工科院校文化建设普遍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内容上存在缺失,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更是如此:校园文化定位不准确,师生缺少人文精神的培训,缺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缺乏不良思想的抵抗力,人文素养普遍欠佳。

(二)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现状。

史学家钱穆说中国知识分子远从春秋时起,便以“在世界性、社会性、历史性里,探求一种人文精神,为其向往目标的中心”。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管理治校、文化塑校”五大战略,提出“提升内涵、提升质量、提升层次”的建设目标,着力解决工科学生人文精神内涵缺失的问题,努力为师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成长氛围,目前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文化塑校”的特色战略理念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新创办的大学往往看上去新鲜气息非常浓重:高耸的教学大楼、崭新的宿舍楼、亮堂的食堂、空荡的图书馆,但沿路一溜溜胳膊粗的小树露了它的底细。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不是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可以代替表达的。在新创办的大学里,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学文化精神的形成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

作为一所新兴院校,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办学13年,在“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师生不断思索、不断实践、不断前行。但学院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欠佳,中国有句俗语:“万事开头难。”建一座房子容易,但要让一座房子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是非常困难的事。困难总会有,但困难不是难为人的,而是锻炼人的。所以如紫琅学院这类新兴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有创业者的勇气、信心、决心和魄力,在不断探索前进中懂得: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时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众多师生的长期共同努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大学精神是大学历史沉淀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为使命,并以此为最终目标。这是因为,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本义和目标,真理本身要求思想自由,不受外界物质和既有世俗的思维方式束缚,能够兼容并包各家学说,取长补短以实现真理认识的进步。同时这种自由不是独家的自由,应该属于不同思想流派的自由,只有百花齐放、四流涌动,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造真正的繁荣。这也表明大学精神的发展是人类思想文明进步的阶石。

大学精神对有办学历史的大学来说只需要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对于像紫琅学院这样的新兴大学来说则是要创立、发展,在创立的过程中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付出极大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生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一个成功的毕业生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初步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当毕业生走进社会时,总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倘若心理素质不过关,则很可能就此颓废、沉沦,甚至厌世。

四、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大学人文氛围,思政工作者要在提高自我素质的同时,讲究方法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都需要思政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加强师德教育、弘扬高尚师德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鼓励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引导教师增强职业的光荣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为师德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塑造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职务晋升及学年度考核中,强化职业道德的考核,促进整个师资队伍师德水平的提升。

(二)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发挥正能量,培养心智自由的人。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当代思政工作者需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走向幸福。思政工作者还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应注意学生的本性始终是趋于积极,社会、校园、家庭的人文环境对学生有积极影响。而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需要老师的教育激发,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成为心智自由的人,并最终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生活。

1.思政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对学生实行创新教育。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发明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知识经济世界里它必定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民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创新人才专门成立了“创业教育部”。一年来,学院除聘请专任教师为创业班学生讲授培训财会、营销、合同法等理论知识外,还从校外邀请诸多成功人士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此外,学院还为优秀创业班学生提供每人5万的创业基金和免费创业基地,目前,已有部分学生创业成功并实现盈利。

(1)思政老师创新素质的培养。第一,思政老师要学会学习。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着力培养能够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代新人。思政老师理解和体验教育,关键在学习。没有学习上的眼界开阔和认识突破,理解和体验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不会有教育创新能力和激情。

第二,思政教师要学会创新。教师的创新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创新,以实现自身解放,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教师还要挣脱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来丰富自己。

第三,思政教师要学会教育研究和反思。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职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教师的劳动越来越富有创造性。高校思政教师只有不断研究大学生的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才能不断改进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展开。思政工作者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只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2)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第一,夯实知识基础,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识的累积是一个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的高楼大厦,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石。

第二,塑造创造力人格,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创造力的人格特征是:独立性强、灵活性高、动机强烈、抱负水平高、容忍模糊和错误、具有幽默感。

第三,掌握创新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法宝。思政老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对大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在实践检验中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创新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创新意识是一种否定意识,雨果说:“科学的推进,就是不断地把自己勾销。”大学生培养批判思维时,要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自觉形成批判性思维。

第四,想象力是进行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把已有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在头脑中重新组合的能力。人类的任何智慧只有经过想象力的助推,才会与行为整合,转变为创新思维。

2.大学生美学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代社会各种意识混杂,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容易误入思想和审美的歧途,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文美教育。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工科高职院校,它开设的科目几乎都是应用型的专业课,人文素养教育严重缺乏,学生说话交流、文章写作都缺乏美感。目前学院已开设了部分文学艺术欣赏的公选课,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但依然没有给全体学生普及人文素养教育。思政工作者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关注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软实力。

(2)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人文美教育。自然和社会生活是人类创作进步的源泉。例如:我院建筑系经常组织装潢艺术专业的学生到祖国的名山大川、经典建筑群落中参观写生;学院长期关注社会公益,与希望小学、交警大队、敬老院等单位长期合作,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教育。

(3)课外活动中的人文美教育。学院有很多社团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3.向大学生传授终身教育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应运而生,科技时代对学习者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改革教育制度实现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而这些需要思政工作者不断向学生普及宣传。

(三)思政工作者对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1.建立长效心理辅导机制。

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心理根源是道德观念、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因素的偏差,改变需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分为醒悟、转变、自新三个阶段。如何达到自新阶段需要思政工作者讲求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在新生报到入学后,学院对每位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测评,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平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同时根据心理调查档案和平时工作观察,对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交流辅导,长期跟踪。学院“三个一”对接工程(即一个领导对接一个班级,一个老师对接一个宿舍,一个老师对接一个“困难”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工作开展一年,成效显著。

2.整体教育与个别辅导交叉灵活运用。

(1)群体中关注个人,个人融入群体,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我在开主题班会时经常发现,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害怕自己做不好,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言论,即使被老师点名也是低头无语,或者紧张答错。这时我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用“放松些”、“你的想法很独到”等语言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还可通过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点头”、“鼓掌”等。在班会课堂中,我经常走进学生,通过视线与学生友好交流,这样,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

(2)群体中关注个体,生活中感化个体,以生为本,全人教育。例如:感化学生冷漠孤僻的旁观心理。极个别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存在心理障碍、自我封闭,常表现出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热情。这时思政老师要个别开导,谈话要充满爱心。在群体中,大家的热情似和风细雨般帮助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其合群、开朗的性格。

五、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参与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价值意义

大学文化具有对大学生塑造、感召、育人、教化的功能,引领社会文化的功能,承担着创新社会文化的使命。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结合学院“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自身职教特色的“厚德、强能、知行、精进”的校训,体现了学院文化建设的准确定位,是我院大学文化精神初期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旦大学确定了自己的大学文化精神目标,就应当笃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我们应当明白高职院校不是培训机构,学生来大学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这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如果把新生比作丑小鸭的话,那么大学的功能是:进来的是丑小鸭,出去的是会飞的天鹅。而思政工作者的作用是:进来的是丑小鸭,出去的是知道怎么飞、也知道往哪儿飞的天鹅。只会飞的天鹅,可能会飞到富庶的草地、碧绿的湖面,但也可能飞到天敌的领域、猎人的枪下。而知道往哪儿飞的天鹅往往能飞得更远,见到更多的美好世界。

总之,高职院校实要想顺利实现全人发展计划,与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思政工作者的持续投入有极大关联。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须将知识对象和理想生活付诸人文精神之共同目标中,一切追求和发展,方可人文皆美。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94-400.

[2]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30-234.

[3]周瑞法.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易旨归——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2):18-21.

作者:朱静

上一篇:会计集中核算论文下一篇:员工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