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校《企业文化》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论应用能力。“启发-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企业文化》课程中应用“启发-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企业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篇1: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办高校企业文化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民办高校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创建符合民办高校特色和条件的企业文化,才能提高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使民办高校不断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高等教育是高投入、高负债、高资本运行、长期收益的特殊产业,盈利与否主要依赖规模的“临界点”,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经营发展模式,受当前经济水平制约,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收费不高,而我国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更加突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生源的总量限制了学校规模的持续增长,要实现利润增长并符合教育监管的要求,原来那种只靠硬件设施与老板个人意志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力拓展核心竞争力才应当是当今民办高校当前及以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企业文化正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1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1.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最先提出的。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并指出,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标准:

(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

(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

(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

1.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而成,并是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的理念基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推动员工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促进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企业战略、制度、技术和经营等不断创新,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民办学校已成为教育领域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残酷的现实也在时时提醒着搏击者市场无情。民办学校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决策、市场、文化、管理、资金、人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不适当或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扼杀了民办学校,导致了民办学校的没落,以致倒闭。大凡成功的民办学校根源都在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且是企业文化抓建设好的民办学校如新东方、巨人集团等。

2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企业文化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从更深层次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但是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強的竞争力。国际上众多知名大公司的实例证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2.2 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只能根植于本企业之中,一个人离开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全体人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却不可以轻易地照搬过去。人们可以重新塑造或者变革企业文化,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其它企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企业只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人、财、物的合理使用,都必须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因此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起因于先进的企业文化。

2.3 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团队精神,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的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培养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源泉——人力资源,团队也可以对团队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规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与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加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速度。

2.4 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更新

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特点相一致的。然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战略,这就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相应调整。但是,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惰性,这种惰性产生的原因首先来自企业文化。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硬件资源容易更新,而软件资源包括企业文化则很难改变。当内外环境需要核心竞争力做出改变时,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转型决定着这种改变能否取得成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创新,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用企业文化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3.1 转变观念,增强核心竞争力意识

要培育民办高校的企业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接受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导向,充分认识到只有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以使民办高校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从容面对公立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其他民办高校的不断涌现。其次,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把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危机意识结合起来,号召高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中去,把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同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

3.2 树立健康积极的办学理念,取得学校声誉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办民办学校热。只要租一两栋楼,然后挂上个牌子,便成了一所“大学”。导致我民办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相当部分的所谓“民办高校”纯粹以赚钱目的,管理混乱,负面报道屡见报端,严重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声誉,削弱了我国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因此,在民办学校热潮持续一段时间后,一些所谓的高校便相继销声匿迹了。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大众化”,高等教育竞争已经越来越多地和自身的品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联系在一起,办学理念是根基和根本保证,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器。健康积极的办学理念才能催化出更高的办学质量,取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度和声誉,孕育出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企业文化,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3.3 树立品牌意识,强化民办高校的办学个性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系部搭配、专业设置、管理方式大致相同,跟风、模仿现象极其普遍。民办高校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创新思维,突出办学特色,强化个性,树立品牌意识,适应市场经济转化的需要,在教育方式方法、在学生管理上都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品牌是民办高校无形资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品牌对于民办高校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民办高校有无品牌是竞争力强弱,以及高校优势的重要标志。品牌是民办高校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品牌的文化含量在品牌价值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依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来取胜。由此看来,民办高校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品牌文化创新,强化企业个性。

3.4 重视民办高校领导管理者因素,发挥领导层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当今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一个趋势,民办高校本身的管理也需要学校管理层的身体力行,民办高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在高校领导者更替过程中使企业文化保持稳定,更重要的警于捕捉发展基于,准确进行决策,优秀的管理者本身就是构成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高校领导者应注重自我修炼、自我珍重、自我提高。以人格魅力张扬企业个性,并进行恰当的形象塑造和传播,适时调整自己的领导方法和管理方式,引导和影响高校师生进入“有信心、有能力”状态进行创新,迎接挑战。

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全体员工参与的、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学习型组织”来塑造、维持、调整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美]埃德加·H·沙因. 赫继涛译.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吴剑平,张德.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李忠芳

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篇2:

“启发-互动式教学”在高校《企业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校《企业文化》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论应用能力。“启发-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企业文化》课程中应用“启发-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方法;启发-互动式教学;企业文化

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实践手段,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打破我国高校延续已久的演绎法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企业文化》教学中引入“启发-互动式教学”,目的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个性与潜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积极性,以求更好地完成《企业文化》教学任务。

一、《企业文化》课程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研究企业中的文化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管理学科,是一门集管理学、文化社会学、发展学等诸方面成果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1.《企业文化》的管理学特征

企业文化的诞生,源于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以及实践的新变化,与日本软性管理方式的成功探索与美国在管理上的反思与经验总结密不可分。作为一门年轻的边缘科学,在管理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企业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

2.《企业文化》的文化特征

企業文化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本身具有的人文属性,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表现为其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二是企业文化带有强烈的民族特征,而这种民族特征是通过企业价值观体系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风格、组织结构和传播渠道的。

3.《企业文化》的传承发展性特征

企业文化理论并没有终结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文化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论也需要发展。

二、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阿特金森在其动机学理论中指出当问题的难度指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重复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是学习过于深奥的知识都容易使其丧失学习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而教师只有在熟悉了解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创设问题情境的度,找出具有启发性问题。

2.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互动式教学法是通过教与学全方位的相互促进和沟通,运用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组织学生自学等方法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伯利纳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头脑中有没有待解决的问题,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常常会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启发-互动式教学”在《企业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以相对缺乏工作经验与社会实践经验的高校学生为对象讲授《企业文化》课程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运用“启发-互动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而教师想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结构,明确学生应该掌握什么;二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收集与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并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三是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佳的启发性问题。

例如在讲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时,在课前设计一些诸如蝴蝶效应、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企业人才等关键字,课上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不同能力学生回答问题,由蝴蝶效应引出企业文化的意义,然后通过对后几个关键词的学习与理解,最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这种启发性的提问,可以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发挥学生个性,调动课堂参与学习气氛

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创造参与式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全面互动。具体可以针对学生个性与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提问式教学互动等多种形式。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商学院创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分析实际案例中发掘并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案例既可以是企业文化的典型案例,也可以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目前社会关注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这就是一个好的契机。教师可以针对此时间让学生个人或分组进行相关资料查阅,组织学生围绕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价值观等展开讨论分析,并通过课堂总结发言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锻炼提高情境分析、问题诊断、理论概括和归纳等能力。

(2)角色扮演

设置某一企业情境,由学生扮演其中角色,生动再现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具体活动,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例如通过讲解美国ITT阿尔文•托夫勒成功预则公司发展未来,及时提出公司文化改革方案这一实例阐明企业经营人员在企业文化变革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你作为企业的文化管理策划人,会针对目前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如何组建或重组本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换位思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共情能力。

(3)提问式教学

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没有积极参与的学生有置身境外的感觉,出现上课走神等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方式督促学生参入学习活动。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关键字的概念解释,也可以是对课堂重点问题的反复强调提问,还可以是循序渐进地延伸提问。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获得答案的深刻记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在不断提问中保持冷静与沉着的心理,培养他们探求真理的精神。

3.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评价总结

接受来自课程教学效果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合理评价教与学的效果,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很好地总结教学成果可以为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如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阅读学生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的纵向或横向对比等方式进行。在评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应当及时给予定性的评价,通过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

四、结束语

“启发-互动式教学”实现了《企业文化》课程中教与学两种角色的沟通与交流,教师遵循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通过适当有效地启发和互动学习,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意识。但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企业文化》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并要注意搜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方法,最终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娟娟 企业文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10)

2.曹莉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采用“启发-互动式”模式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24)

3.崔健 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体会与启示[J] 现代企业教育 2007(9)

4.朱文彬 赵淑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5.黄河涛 田利民 企业文化学概论[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7

作者:李晓晖 杨 洋

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篇3:

浅谈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功能与构建路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含义及功能的阐述,分析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立的必要性,进一步指出了建立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内涵;功能;构建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杰克·韦尔奇曾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也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高校后勤企业作为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组织,在社会化改革环境中要朝着“一流后勤企业”目标迈进,就要建立与高校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并且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根本性标志。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对于高校后勤企业来说,其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环境下,以“三服务,两育人”宗旨为指导,高校后勤企业员工通过服务育人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后勤企业员工所认可和遵循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基本理念以及后勤集团形象等等。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功能

高校后勤企业是以“三服务,两育人”为主导的服务性企业,其生存及发展之本在于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追求的是以爱心和微笑贯穿于服务过程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只有站在为特定“校园顾客”服务的角度,明确后勤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才能构建与高校后勤企业管理相适应后勤企业文化。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七点:

(1)育人功能

育人功能是企业文化最根本重要的功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企业文化的一大特色。“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后勤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充满了高校校园。它以无声无形的力量对人产生着巨大的心理意识影响,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感染着每一个后勤员工和师生。构建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塑造后勤员工思想,培养员工能力,发展员工个性,陶冶校园人的心灵,促进校园人的社会化,对于改善供需关系,开发潜在的服务市场,全面培养员工个性,满足校园社交需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导向功能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体现在:确立后勤企业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示高校后勤企业“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目标;倡导制定和实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规范及配套的规章制度。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必须能够教育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每个职工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创先争优,乐于奉献,以利于企业长期充满活力,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所蕴含的深层的价值取向,能够激励员工把“三服务,三育人”工作做得更好。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以团队精神的价值观为指导,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以企业核心价值观统一员工价值观,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高校后勤企业所要构建的企业文化,应能够凝聚后勤人对高校后勤服务目标、服务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高校后勤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以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团队意识,让每个后勤员工都能最大限度地施展内在潜力和创造力,让后勤服务团队也将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整体效益。具体到后勤企业文化应具有的凝聚特征有:能为后勤员工提供一个坚实的目标、价值、理想、信念、共识、同感等精神基础;能为有效解决后勤服务矛盾与冲突提供正确的准则和良好氛围;能为校园人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带来资源利益的共享。

(4)激励功能

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会使企业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团队关系、劳资关系,这就会带来组织利益与个人行为的一致,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要为校园人提供文化享受与文化创造的空间,要让后勤人置身于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轻松、信赖、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获得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要用整合一致的后勤经营服务理念,激发后勤企业员工“三服务,三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用情感管理来激发后勤员工始终保持饱满的服务热情和奋发进取的奉献精神,从而形成高效的后勤企业活力。

(5)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每个职工的行为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使他们遵循组织所要求的统一的行为模式。高校后勤企业要保持其服务保障职能的协调运行和促进事业的发展,每一个后勤员工都必须遵循企业团体的要求,自觉地把组织目标视为自己行动的目标,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企业整体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由“从众”心理转化为“从众”的行为习惯。

(6)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独立性。一方面,企业文化将企业员工创造的企业精神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可以吸收优秀的中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并发扬光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后勤企业文化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必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校园顾客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日趋成熟,必将促使后勤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日趋完善,使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出现新的飞跃,使企业和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另外,富有吸引力的后勤企业文化以及文化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员工,将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7)娱乐功能

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可以调节企业员工的身心,在寓教于乐之中取得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效果。作为高校的后勤企业,要以人为本,发挥后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创新具有后勤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在精神文化上实现与校园人的融合。后勤企业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活动载体,在后勤员工中组织摄影、戏剧、舞蹈、钓鱼、棋牌、书画、歌咏、运动会、联欢会等活动,不仅使员工的业余爱好得到满足,而且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

三、构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要求和途径

后勤企业文化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是对组织赖以生存的价值前提的管理,表现为员工所认同的企业宗旨、使命和目标。

(一)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要求

(1)搞好定位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高校后勤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要把“努力办领导和师生满意后勤”作为后勤企业的中心工作。

(2)确立理念

确立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导向,是企业之魂,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后勤企业作为高校组织机构中的一个部门,必然承担着培育人的光荣职责,因此,其工作理念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其关键在育人。

(3)注重结合

即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使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更明确,内容更丰富,路子更宽阔。要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在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引下,加强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文化建设;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员工争创佳绩、比作贡献的文明競争文化建设;在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推动下,加强员工道德文化和守法文化的建设,等等。

(4)树立品牌

品牌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树立发展形象的象征,对于高校后勤企业来说,服务就是产品,要想使服务得到校园顾客的认可,树立品牌同样不可少。近年来,通过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创建活动,后勤企业被不同部门授予的荣誉就是品牌;对后勤企业内部来说,通过各种评比形式,给不同部门授予的“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文明示范窗口”、“优质服务标兵单位”等称号也是品牌。通过树立品牌,使员工既有荣誉感也有紧迫感,同时校园顾客也有一种安全感和自豪感。

(5)提升理念

后勤企业文化要注意提升理念,在“诚”、“和”、“创”三个境界上下功夫,“诚”是指忠诚校园顾客,忠诚于后勤勤业,要确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满意我的追求”方针;“和”就是提倡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创”就是坚持创新,超越自我,超越时代。

(二)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核心机制确定后,必须通过各种教化手段强化组织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建设适合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不会一蹴而就。它是在长期的“三服务,三育人”实践中凝聚而成,应通过各种具体措施来构建适合本校情况的企业文化。

1.借助于形势教育宣传

开展形势教育的内容包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本地区的大好经济形势;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国内外时事,经济发展趋势等;进行爱国、爱校、爱学生教育;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宣传学校的建校历史、发展历程、光荣传统和光辉成就;宣传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和发展前景,树立作为所在学校职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理解高校后勤工作的职责、内涵和意义,了解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使职工看到自己本职工作的意义,增强责任感。

2.借助于素质教育规范

开展基本素质教育主要采取加强文化知识课程学习、遵纪守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后勤职工行为规范教育等形式。文化知识课程内容包含应用公文写作、经济和法律小常识等。遵纪守法教育指学习各种法规,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校规章等的教育。道德教育指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市民公约,进行爱岗敬业、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的教育。后勤职工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员工手册的学习,后勤职工应具备的标准服务、标准用语、标准仪容等培训。

3.借助于良好风气养成

组织风气是干部职工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培育后勤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违背企业文化的不良风气、不良习惯,应坚决纠正,逐步消除,瓦解这种有害的心理定势。相反,为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领导者应该抓住干部职工的闪光点,树立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使之形成风气。良好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作为本组织优化的心理环境,成为一种强大的心理定势,使与之一致的行为更频繁地出现,与之不一致的行为则逐渐消失。

4.借助于群体活动激发

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一种群体价值观,是组织内干部职工共同信守的观念和规范,因此,怎样使企业文化为干部职工所认同,形成共识,自然成为培育企业文化的关键环节,为此,只靠理性的灌输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感情的激发,特别是有员工的亲身实践,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看到其良好效果和效益时,员工才能把企业文化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要求。

5.借助于仪式和器物彰显

人格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受周围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为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设计一些恰当的仪式,有象征意义的器物,可以使企业文化由抽象的概念变成可感觉、可见的物化的环境。这种情景的感染,可促进人们对群体价值的认同。

总之,后勤企业要想在社会化改革和高校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充分研究和灵活运用文化的功能,构建适合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流的后勤企业文化,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和校园顾客提供一流的后勤保障,为完成高質量、具有后勤特色的育人目标做出贡献。

作者:汤方明

上一篇:商品包装设计论文下一篇:创新成本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