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下医学信息论文

2022-04-22

【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8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焦虑障碍评估,所用焦虑量表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若患者存在焦虑障碍,则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急性左心衰竭下医学信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急性左心衰竭下医学信息论文 篇1:

5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 2 0 17年 3 月- 2 0 19年 3月我院急诊科院前诊治的 52 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正确评估病情、采取合适体位、有效吸氧、开通静脉通道、院前用药及安全转运至医院急诊科,总结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及药物抢救治疗,使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急诊科,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2 例因为呼救较晚,抢救无效而死亡,院前急诊救护成功率为96.15%。结论: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左心衰成功的关键。作为院前急救重要参与者,要确保院前急救急而有序,忙而不乱,护士必须拥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院内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院前急救的常见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和病情重等临床特点,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青灰或大汗淋漓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甚至昏厥或心脏骤停[1]。因此,出诊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抢救护理工作。细致而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院前抢救急性左心衰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总结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 2 0 17年 3月 -2 019 年 3 月院前救治的 5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其中男性2 2 例,女性 30例,年龄 58 ~ 7 4 岁,平均年龄(65.5±2.0)岁,冠心病 26 例,高血压 16 例,肺心病 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心瓣膜病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图、X 线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其共同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端坐呼吸(严重者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双肺湿啰音伴哮鸣音,心率增快。

1.2 急救护理方法

1.2.1 现场急救护理: 接120指挥中心指示后,出诊人员携带出诊通知单,备齐急救所需药品和相关器械5分钟内出诊。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并实施救治,使患者患者半卧于床,或坐于椅子上,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焦虑不安;及时检查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给予负压吸痰;给予高流量吸氧4一6L/min,泡沫多时,给予经5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给予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密切观察呼吸、面色、咯痰性质等;迅速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快速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镇静剂、平喘剂和糖皮质激素,强心剂常选择西地兰.04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选择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血管扩张剂可用消心痛5-10mg舌下含服,也可用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ml微量泵泵入,遵医嘱严格控制速度,镇静剂选择吗啡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减轻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减少耗氧量,平喘剂选择氨茶碱0.259静脉滴注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常选择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以减轻肺水肿;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状态,及时调整吸氧浓度【2】。

1.2.2 转运急救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做好转运前准备。转运前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和配合。嘱患者尽量减少个人体力消耗,如少说话、少用力,保持患者半坐卧位,双腿下垂体位转运,妥善固定好各种通路(静脉管,氧气管等)【3】;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面色、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护士要观察各通路是否通畅,控制静脉滴注速度;转运途中及时通知急诊科做好进一步抢救准备。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 除了2 例因为呼救较晚,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50例均及时转运到医院进行下一步救治,院前急诊救护成功率96.15%。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一般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变化迅猛的特点,在抢救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争分夺秒。大部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都出现了呼吸困难、紫绀、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的症状,严重者突发心脏骤停等,要确保院前急救急而有序,对于这些突发状况,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冷静头脑,忙而不乱,护士必须拥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院内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4】。熟练的急救护理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5】。在进行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时,以时间就是生命为原则,接到120任务后,迅速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然后进行紧急处理,包括让患者处于端坐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吸氧、静脉通路建立和心电监护等,同时按照医嘱为患者注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待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后,做好转运急救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2 例因为呼救较晚,抢救无效而死亡,院前急诊救护成功率96.15%。

院前急救是针对院外发生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之后及时转运到院接受治疗的措施,不仅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能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做出及时准确判断,预见疾病发展,发现问题。急性左心衰竭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特点,患者呼吸困难,患者需要及时提供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6】。

综上所述,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抢救急性左心衰成功的关键。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金萍,赵洁.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人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2):163一164.

[2]谢晓艳. 4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173-174.

[3]刘静萍,林国岩. 6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11,6(18):66.

[4]王平.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J].2017,17(4):222.

[5]王艳霞,袁栋材,伊春花.急性左心衰竭78例院前急救护理配合体会[J].北方药学,2014,11(5):161.

[6]朱蓉.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6):232-233.

作者:莫飞燕

急性左心衰竭下医学信息论文 篇2:

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对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8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焦虑障碍评估,所用焦虑量表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若患者存在焦虑障碍,则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结果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表明全部患者中出现焦虑障碍的患者占14例,占所有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17.5%,医护人员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8例患者治疗显效,2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稍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如下:治疗前(23.9±3.5)分,2周后(16.2±2.7)分,4周后(9.3±3.4)分,治疗前与治疗2周及4周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采取抗焦虑等对症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焦虑障碍;临床研究

急性左心衰竭属于心内科常见病症,该病来势凶猛,一旦发作不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几率非常大。本次研究特对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8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46例,男性患者占3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居于43至85周岁,年龄平均值为(64.7±6.3)岁,12例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9例患者合并心脏扩大或肥厚,24例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30例患者合并冠心病,4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

1.2 心理障碍评定 对全部患者于住院5天之内进行焦虑障碍评估,所用焦虑量表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具体评分标准如下:4级,严重;3级,较为严重;2级,中度;1级,轻微;0级,患者没有焦虑症状。若患者存在焦虑障碍,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进行评定,然后继续治疗2周,并再次进行评定。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定,若患者的焦虑障碍评分超过14分则说明患者存在焦虑障碍[1]

1.3 疗效标准和相关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抗焦虑治疗以及急性左心衰常规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具体抗焦虑治疗方式如下:采用地西泮或者阿普锉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使用剂量和频率为每次2.5毫克,3次/日,阿普锉仑使用剂量和频率为每次0.4毫克,3次/日。若患者有严重抑郁现象,则对使用氟西汀,使用剂量为每日30毫克左右,若患者失眠症状严重,则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10毫克地西泮。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低于30%;稍有效:评分减分率居于30%至50%之间;有效:评分减分率居于50%至70%之间;显效:评分减分率超过70%[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χ±s)表示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时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表明全部患者中出现焦虑障碍的患者占14例,占所有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17.5%,医护人员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8例患者取得了显效的治疗效果,2例患者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2例患者取得了稍有效的治疗效果,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5.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如下:治疗前(23.9±3.5)分,2周后(16.2±2.7)分,4周后(9.3±3.4)分,治疗前与治疗2周及4周后的評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治疗效果分析,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症在临床上非常普遍,表现在患者既存在精神焦虑也具有许多植物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通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对治疗进展造成影响,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健康造成危害。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生原因在于患者有慢性病史并引发慢性充血性心衰,如果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也会加大患者出现焦虑障碍的几率。在进行焦虑障碍治疗时,通常采用的抗焦虑剂为苯二氮卓类药物,该类药物具有副作用小、安全高效的优点,不但能够对患者血小板的活性发挥有效抑制作用,还能够增加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血浓度并使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不适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减轻[3]

本次研究中,全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出现焦虑障碍的患者占14例,占17.5%,说明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了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需对患者采取抗焦虑等对症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8例患者治疗显效,2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稍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与治疗2周及4周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说明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参考文献

[1] 梁军平,刘子安.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0,16(20):144-145.

[2] 谭敦敏.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J].健康之路,2013,29(23):118-119.

[3] 郝翠萍,高文俊.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17(30):174-175.

作者:吴广明 刘伟霞

急性左心衰竭下医学信息论文 篇3:

两种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对比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34例。根据患者在院前急救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分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由家属送往医院,先转送后急救的方式;观察组采取由急救人员送往医院,先急救后转送的方式。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经急救后的血压、心率、呼吸、生存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急救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和呼吸均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的患者使用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会导致不一样的临床效果,而先急救后转送的急救措施会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提高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衰竭

【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heart-failure

First-author’s address:Xiaol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Zhongshan 5284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4.0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就是一种老年人的常发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得心肌细胞严重缺血所致。发病患者在院前急救时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休克或是心衰,這种表现提示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冠脉阻塞和心肌缺血,而且患者心肌缺血的面积很大。因为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差,抵抗能力弱,所以病情难以恢复,病程时常过长,而且还很严重[1]。另外还容易并发一些其他疾病,常见的就是心室衰竭,以左心室衰竭为主。当患者一旦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时,病情十分危险,这是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2]。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正确的院前急救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这样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减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经急救后的生存情况及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但是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院前急救方式,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先急救后转送的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结合左心室衰竭的诊断标准;患者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签署了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4]。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52~81岁,平均(64.3±2.3)岁。根据患者在院前急救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是由家属送往医院,先转送后进行急救的方式,具体为:家属首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根据医生指示在现场对患者进行救治,等到患者生命体征基本保持平稳、病情暂且固定或是好转时,再将患者进行转送,并且在转送途中,施救者要一直处在施救状态。观察组采取的是由急救人员送往医院,先急救后送往的方式,具体为:急救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突发事件处理后,就立刻将患者转送到医院,在途中开始实施急救。两组院前急救措施里都包括以下几点。(1)体位:患者采取坐位或是卧位,但卧位应头高脚低,让患者的双腿放下,采取此体位来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从而增加心排血量。

(2)清理呼吸道:在急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不通畅,则应采取相信措施,如给予鼻导管给氧或者是提供面罩吸氧。急救就是必须让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发挥作用,避免出现呼吸衰竭。(3)生命体征:施救者要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要时刻监测。(4)建立静脉通路:①要给予患者保护心肌处理。将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和50 mL参麦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②强心利尿处理:将0.3 mg毛花苷C和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或者是将30 mg呋塞米直接静滴;③扩张血管处理:将8 mg的硝酸甘油和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④溶栓或支持对症治疗[5-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经急救后的血压、心率、呼吸、生存以及并发症情况。

1.3.1 急救效果 研究人员根据患者在经过急救之后的临床表现将患者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及恶化。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而且心功能情况也明显好转,改善程度≥2级;

有效为患者经过急救临床表现及体征都有所改善,但是仍有症状,心功能情况也发生了改善,改善程度<1级;无效为患者经过急救后临床表现和体征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患者病情和原来一样,而且心功能也没有发生改善;恶化是指患者经过急救后临床表现发生恶化,心功能情况也发生恶化,恶化程度增加≥1级[7-9]。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 经过急救后的生存情况 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对患者进行调查可知,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生存情况分为良好、一般和不良三类。其中良好为患者经过急救后的生存时间≥6个月;一般为患者经过急救后可以生存的时间在1~6个月;不良是指患者经过急救后可以生存的时间<1个月[10]。存活=良好+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64.8±2.5)岁。观察组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5±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56,P=0.006),见表1。

2.3 两组生存情况比较 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067,P=0.007),见表2。

2.4 两组经急救后血压、心率及呼吸比较 经急救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和呼吸均慢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胃纳不佳或恶心1例﹑呕吐(刺激延髓中枢)1例﹑下腹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3/17);对照组发生胃纳不佳或恶心3例﹑呕吐(刺激延髓中枢)2例﹑下腹痛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94%(9/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36,P=0.031)。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这种疾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发现较快,后果严重,有很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进行高效的急救措施可以很明显地提高急救效果和增强患者预后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常会使病情更为严重,时常表现为呼吸不全、循环功能障碍、心功能低下,而后就导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甚至是出现休克。根据史华珍等[11]研究可知,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在发病后1 h内死亡,急性发病都是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救治,否则会因为耽误时间过长而救治无效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就是最为显著的一种,其要求患者一旦发病就必须进行救治,否则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发生变化,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是非常重要的[12]。

院前急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急救时间,可以最快地帮助患者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院前急救是当患者突然发生严重的病变但又无法立刻入院接受治疗时采取的一种救治方式,其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急救,主要包括在现场的急救和在转送途中的急救,是一种正规的急救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急救关节。但是院前急救在现在的医学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说法,在美国院前急救多是以转送为主,而在欧洲则多是以急救为主,我国采用的也是边急救边转送的方式[13-14]。但是我国传统的院前急救方式是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进行转送,而后再对其进行急救。经过临床上的案例论证,这种院前急救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急救效果,因为多数患者是在转送的途中出现意外致使死亡的。转送途中的时间过长,使得患者措施急救的最佳时间,从而降低了急救效果[15]。近年来经临床验证知道,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采用先急救后转送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增加生存率,在入院接受急救时施救者在现场对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救治,然后立即送到医院,尽量避免在院前停留过长期间,防止出现意外[16-19]。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方式具体为: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肌功能丧失,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因此在临床上可实行灌注治疗,使得被阻塞的冠状动脉重新开通,从而减少患者心肌缺血的面积,减少心肌梗死,因此要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与此同时要给予患者吸氧处理。体位患者应该采取坐位,患者的双腿应自然下垂,施救者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包扎止血,减少患者血液的流失。施救者采用利尿、扩容、扩张血管、收缩血管等治疗,以此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心脏阻力[20]。

本次研究就是为了探讨两种不同的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的急救效果及预后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急救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和呼吸均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的患者使用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会导致不一样的临床效果,而先急救后转送的急救措施会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提高急救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可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江,郭靖涛,王福华,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4,20(12):2138-2141.

[2]王峰,张敏.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4):827-830.

[3]林百顺,伍树强,陈涛,等.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11(8):22.

[4]陈延龙.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84.

[5]文申英.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方式的院前急救效果差异及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993-994.

[6]陈碧.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196-197.

[7]晏中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5):35-37.

[8]哈斯木江·买买提依明,刘永平.两种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竭预后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7):70,72.

[9]薛增明,杨彦立,安巨会,等.甲状腺激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7):533-536.

[10]王艳英,鞠智卿,黄贤胜.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8):1487-1490.

[11]史华珍,张海芳,申利娟,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S1):118.

[12]刘凯.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8):1379-1381.

[13]王立海,罗娜,朱春明.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2-23.

[14]赵欣,王运斗,郭立军.院前急救专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243-246.

[15]陈锋,柯俊,钱欣,等.福州市2010年中心城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分析及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71-975.

[16]宋伯宁,黄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策略[J].海南医学,2013,24(12):1796-1799.

[17]馬华.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6,11(B06):1646-1647.

[18]杨亚芳.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68-69.

[19]张玲玲.采用先急救后转送的方式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158-159.

[20]郭伟伟.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9):14,13.

作者:赖智权 郭宇峰 吴文飞 周星求

上一篇: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研究论文下一篇:会计应用于信贷风险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