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识性知识幼儿教师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对辽阳市104名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成长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议。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通识性知识幼儿教师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通识性知识幼儿教师论文 篇1:

我国幼儿教师知识的嬗变与评析

摘要:教师知识是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为达到有效教学所具有的一系列经验、知识与技能的总称。我国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经历了从专业化阶段注重自然教育和道德教育,到职业化阶段重视儿童学习,再到专业化阶段以儿童成长为导向。未来随着学前教育内涵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在专业化后期,幼儿教师知识结构从关注教师的外显知识到重视教师的缄默知识,从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到重视教师在教育现场的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智慧。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师知识 嬗变 評析

一、知识的含义与研究意义

知识(knowledge )是人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学问、经验等。在柏拉图看来,知识是经过确证的真实信念,因而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教育作为在转化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这一矛盾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其中介转化作用正是通过教师知识实现的。教师知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景中,教师为达到有效教学所具有的一系列经验、知识与技能的总称。因此,基于历史视角分析研究幼儿教师的知识演进与嬗变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幼儿教师知识的应然状态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作为知识载体,所储备的知识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教师作为一般意义上社会成员的通识知识,也有服务于教师职能实现的专业知识。本文所指的幼儿教师知识指的是改善教师效能的专业知识,并且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已编码的显性知识。

二、前专业化阶段:注重自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知识结构

前专业化时期幼儿教育还没有从家庭教育中独立出来,幼儿教师也还没有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存在,因而所谓的幼儿教师知识只是一些模糊的、零散的以及综合的经验形态。在原始社会,受群婚制的影响,氏族成员穴居杂处,知母不知父,儿童属于氏族公社。幼儿与氏族成员一起接受教育,甚至幼儿抚育机构是由一部分养老机构一并承担的,即养老与育幼结合。因而原始社会的“幼儿教师”是由部分部落长老、年长者以及自然神秘知识的掌握者——巫来充当。“幼儿教师”知识内容表现为关于自然世界中的实践性经验以及对神秘力量的自然现象崇拜和部落礼节与禁忌、历史与规范等。

在封建社会,幼儿教育也还没有完全从家庭教育中独立出来,“幼儿教育”还是主要由家庭教育来承担。“幼儿教师”则由父母尊长、部分知识掌握者以及官吏扮演。“幼儿教师”的知识内容有:(1)关于儿童秉性认识。比较有代表性是关于人性中的性善、性恶与中性的争论;(2)教育内容的知识:儒家的经典以及蒙养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崇尚“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核心思想。受此影响,在幼儿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如“蒙养无他法,但日教之孝悌,教之谨信,教之泛爱众亲仁”。当然在品德教育基础上也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教育。如潘子声在《养蒙针度·原序》中说,古者教设庠序,必先以养蒙。故开首先令认字,使子弟耳目并用,详其音译,辨其句读。(3)教育方法的知识:包括量资循序、遇物而教、因势利导、习礼识字、导已歌舞、由博而约等朴素的教育方法经验。

三、职业化阶段:以儿童学习为导向的知识结构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社会的主要价值诉求,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价值主导下,教育内容的学科性与工具性价值备受推崇。1903年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的诞生标志着幼儿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群体在社会分工中得到认可。但早期的幼儿教师依附于传统的女学,教学内容也停留在《女诫》《教女遗规》等女学内容。随着幼儿教师专业话语权逐渐扩大,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摆脱了传统女学束缚,增加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知识,包含有教育、图画、音乐、体操四门课程。1912年增加了手工课程,音乐改成乐歌。由于受到陶行知、陈鹤琴等留美教育大家的影响,幼儿教师知识构成从以日为师转向学习美国。1935年《师范学校规程》在知识内容上拓展了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如卫生学、儿童心理、教育概论、法律、行政以及教育测验与统计,同时还增加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的知识。在教学方式上,陶行知推行的“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的艺友制”与陈鹤琴提倡的“教学做合一”课程模式都促进了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获得。其后的幼儿教师知识结构多是在通识性知识和艺体方面的专业知识上增减波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遵循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知识与艺体知识三大内容结构。从不同时期的幼儿师范学校文化课、教育课、艺体课设置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课程知识的比重较大,几乎占到了一半以上,但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见图1)。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处于较稳定状态,而艺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增加,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前。职业化时期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通识性的文化常识和专业性的授课技能为主,尤其重视集体授课教学。在积贫积弱的社会背景下,工具理性和“赶超”思维把幼儿学习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追求,因而幼儿学习简化为文化学习和艺体技能的习得,这些诉求也相应反映到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上,制约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四、专业化阶段:以儿童成长为导向的知识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综合主题教育”实验开展和90年代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台标志着从民间到政府对于儿童地位和儿童学习有了重新认识,也预示着幼儿园教育从传统的授课为导向转向以促进儿童成长为导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发现原有的通识性知识与一般的教学法知识以及艺体技能知识不能很好地实现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将教育寓于一日整体活动之中。以儿童成长为导向的幼儿教育将儿童置于学习的主体,为儿童创设条件,促进儿童的学习,因而不再需要仅仅据预先设定好的“教案”或“计划”进行 “大一统”的集体教学的能手,而是需要我们的幼儿教师能够观察和理解儿童,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基于此,对于儿童进行学习引导,促进儿童成长的教育条件性知识成为教师知识的重要内容。

2017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与通识性知识。其中幼儿发展知识则是促进儿童成长的重要保障,包括法律法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以及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等。随着学前教育内涵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学前教育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特色明显,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teacher autonomy)和自我更新(selfRenewal)已成为许多国家幼儿师范改革的共识。随着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加深,在专业化后期,出现了从关注幼儿教师的外显知识到缄默知识的转向,从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到重视幼儿教师在教育现场的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智慧的转变,从而将幼儿教师置于一种生态、复杂、真实、综合的情景中,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因而只有向善向美的幼儿教师才能呵护儿童的美好童年。

参考文献:

[1]中古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陈志超.我国幼师教学计划历次变革浅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4(1).

[3]石中英.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4]姜勇,严婧,徐利智.国际学前教师教育研究政策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责任编辑:丁 蔚

作者:罗伟

关于通识性知识幼儿教师论文 篇2: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在对辽阳市104名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成长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是关键。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幼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最终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所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12年,国家教育部特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力求全面了解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现状,找出问题与不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市在职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依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来按设计相关问题。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06份,有效问卷为104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状况分析

1.性别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教师占到100%。

2.教龄结构:新教师比例较大。具有3年以下(含五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44.4%,3~5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16.7%,5~10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15.3%,10年以上幼教工作经验的占23.6%。

3.学历结构:幼儿教师初始学历偏低,以中专和大专为主。现在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幼儿教师的初始学历依次为初中及以下占1%,中专占25.5%,大专占52.9%,本科占20.6%。而幼儿教师现在学历依次是中专占8.7%,大专占38.5%,本科占52.9%

4.入职前所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占较大比例。学前教育专业占69.2%,非学前教育专业30.8%。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1.有较强的专业理念与较高的师德。(1)职业理解与认识。调查显示,有73.1%的幼儿教师是因为“喜欢幼儿教育事业”而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94.1%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非常需要走上专业化道路”;有96.1的幼儿教师经常关注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能经常关注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你是否会对喜欢的孩子给予特殊照顾”这一问题的回答,67.3%的幼儿教师选择“不会”;13.5%的幼儿教师选择“会”,19.2%的幼儿教师选择“看情况”。(3)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有83.7%的幼儿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的好奇心,其余的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老师忽视了。有95.7%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上应侧重于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动手反思能力,有4.3%的教师则认为应侧重于学习知识点。而在社区资源的利用情况看,有22.3%的幼儿教师选择“从来没利用过”,只有44.7%的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其余33%的幼儿教师选择“利用部分”。(4)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100%的幼儿教师在情绪产生波动时,在幼儿面前都能控制住情绪。100%的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达到了基本满意以上。

2.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和全面。(1)幼儿发展知识。在小班幼儿游戏的类型选择上,有32.7%的幼儿教师选错了答案。有关儿童发展和心理学知识有17.5%的幼儿教师不了解。(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只有6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能胜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对自己的教育目的,有69.1%的幼儿教师选择“非常明确”,27.7%的教师选择“基本清楚”,3.2%的幼儿教师选择“不清楚”。(3)通识性知识。有2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有62.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不能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可见,幼儿教师在通识性知识这部分整体水平较低。

3.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对于上课所用教具,“能完全自己独立创作”的占29.8%。“部分用现成的”占62.5%。“用现成的”占7.7%。(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对于幼儿意外跌伤,处理方式的选择上,有95.2%的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班上卫生工作由谁来做,33.7%的幼儿教师选择“保育员”,10.6%的幼儿教师选择“主班老师”,55.8%的幼儿教师选择“主班老师协助保育员一起做”。(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在上课时,幼儿纪律不好,幼儿教师采取的方式,“要求不说话”的占2.9%,“利用榜样作用”的占45.2%,“用趣味游戏吸引注意力”的占48.1%,“其他”的占3.8%。对于幼儿所进行的游戏,采取指导方式上,“巡视指导”的占11.7%,“参与游戏进行指导”的占70.9%,“在旁边观察和分析”的占17.5%。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提供上,用“现成玩具”占8.9%,“教师、幼儿自制玩具”占72.3%,“幼儿家长提供”占9.9%,“幼儿园统一采购”的占8.9%。(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独立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占到83.7%。能独立创编舞蹈的占37.6%,能部分创编的占60.4%,不会创编的占2%,能熟练弹唱的占51%,能应对基本教学的占46.1%,不会音乐的占2.9%。(5)激励与评价。90%的幼儿教师会发现幼儿有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6)沟通与合作。在与幼儿家长联系的频度上,有1%幼儿教师选择“基本不联系”,有36.3%幼儿教师选择“偶尔联系”,62.7%的幼儿教师选择“联系密切”。在与幼儿沟通的主要途径上,30.4%的幼儿教师选择“教学活动时间”,30.4%的幼儿教师选择“游戏时间”,39.2%的幼儿教师选择“空闲交谈”。(7)反思与发展。对于“您发表过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吗?”这一问题,选“从未发表过的”占22.1%,“发表过,但很少”占51.9%,“经常发表”占26%。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明确规划和打算的占71.2%。在教育实践中,了解教学反思的占73.1%。

四、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

解决我市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需要政府,师资培养机构,幼儿园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1.政府。首先,幼儿教育的各政府部门应当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可操作性的要求。例如在行政审批中形成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并将其体现在幼儿教育相关的评价活动中。同时,国家也要努力改善并保障幼儿教师的待遇,同时也可拨出专款,鼓励们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

2.师资培养机构。促进学前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把职前、入职和职后教师教育连城一个整体,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与物质条件。针对现任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的情况,建议教师教育机构采取措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尤其应加强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现实的联系,并重视幼儿教师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针对个别幼儿教师艺术知识欠缺、艺术技能不高的状况,教师教育机构应个别辅导,保证内容上学用结合,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作用。

3.幼儿园。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要为幼儿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是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为教师创设一个平等、宽容、和谐的精神环境,提高集体凝聚力,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其次,要创建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搞好园本培训工作,一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多组织教师到知名幼儿园参观学习,同时,聘请专家学者来园讲座,拓宽幼儿教师视野。二是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让教师们进行的交流与研讨,并督促老师读书和撰写教育随笔,培养老师思考、研究的习惯,营造学术氛围。力求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4.教师自身。首先,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也才自主的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理念。要想达到和超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就必须把自己投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要有不断自我反思的能力。当教师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轨迹时,就意味着对以往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2.

[2]王维,张跃刚,马芬.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方式的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19-21.

[3]王杰.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5-18.

[4]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基金项目: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吕姝

关于通识性知识幼儿教师论文 篇3:

普惠性视野下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摘  要:面对当前我国农村幼教师资匮乏,研究表明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互通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农村幼儿教师较好的一种模式。本文在普惠性视野下,结合当代农村幼儿教育对合格、优质师资的需求,对当前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普惠性;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

一、问题提出

普惠性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也称为普惠制,又称普遍优惠制。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即普遍惠及更多的幼儿,保障每个适龄儿童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平等,实现学前教育公平。普惠性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有助于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大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当前我国城乡师资失衡问题严峻,农村幼儿园教师尤其匮乏。而师范院校、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省属一般师范院校学生愿意到农村当教师的比例分别为 31.7%、33.2%、43.7%,面对这种现状,有经验和研究表明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途径是培养农村幼教师资较好的模式。因此,《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四川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因此,本文是在普惠性视野下,结合当代农村幼儿教育对优质师资的需求,对农村幼教师资职前培养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二、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通识教育课程过于片面化

通识课程设置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而据调查统计,大部分五年制专科学校中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公共体育等。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让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素养,会限制学生长远的发展。关于通识课程的分类不应该局限于上述的课程,应该还包括职业素养类课程和自然类课程,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通识课程的上课形式上通常实行大班上课制,让几个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进行学习。

(二)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实际需求不一致

专业技能的掌握对幼儿教师来说很重要,都说幼儿教师是全能型人才,钢琴、 舞蹈、声乐、绘画等都要掌握。五年制专科院校在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上确实十分重视,比如从在课时的设置上,如舞蹈、钢琴、声乐课要连续上几学期,其课时量远超过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的。但在实践教学中,有的走向了偏差,专业技能教师通常会按照专业的技能标准来要求学生,过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没有密切与幼儿园对幼儿师资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要明白,学前教育专业不是要培养钢琴家、舞者、画家等,因此,专业技能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更多与幼儿园教育实际结合,要更多考虑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

(三)专业理论课程开设总类不足

五年制大专院校开设专业课程通常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游戏等,而没有开设如教育史、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等课程,开设课程总类不足,不系统。

三、农村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扎根农村事业的教育情怀

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要热爱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真正关心农村幼儿发展,这是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点,也是确保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能够真正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的重要前提。对于现阶段国内农村幼儿教师数量较少、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主动肩负起教师职责,同时能够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出无私奉献精神,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幼儿,充分体现出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服务农村幼儿的专业知识

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应当重视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要确保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牢固的理论功底,不但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熟悉了解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走上幼师岗位后能够真正确保农村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详细来说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应当注重如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本体性知识,即确保学生对农村幼儿教育相关知识理论有充分掌握,比如说对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对本学科发展历史的掌握和最新理论研究的了解;其次是条件性知识,即学生为促进本学科专业知识内化而需要了解的其他知识内容,比如说教与学相关的理论,对于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相关的知识;最后是实践性知识,即让幼儿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来积累其经验知识。这是学生最终成为合格农村幼儿教师的重要条件。

(三)促进农村幼儿发展的专业能力

真正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基于孩子的天性出发,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丰富且生动的,教育方法也应当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师形式必须是动态发展的。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農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应当让学生拥有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专业能力。可以灵活应用教育原则与教学方法,根据农村幼儿的成长发展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含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好的教育监管能力。教育教学水平一般是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等;而教育监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确保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

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途径探讨

(一)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科学高效推进,必须要对国家针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幼儿的教育需求,根据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邀请农村幼儿园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学生、教师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研讨活动,征求行业专家对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方案予以不断优化和完善,确保以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促进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职前培养工作方案的拟定和完善的基本流程为:实际调研→分析农村幼儿教师岗位专业能力需求→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方案→组织进行讨论审核→最终定稿。学校方面应当组织业内专家推进研究园校合作模式的构建,委派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展开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借助于对相关幼儿教育专家学者的访谈交流,和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沟通等方式,积累总结农村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经验做法,开展好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确保职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选修课程。对于在学生培养方面普遍存在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轻视职业素养培育的现象。在幼教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技能如写、画、跳、说、唱等专业技能方面的实训、竞赛占去了较多的教学时间,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主要依靠有限的文化课程来完成,达不到《标准》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探索增设必要的自主选修课,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课程或非专业课程,利用通识课、公选课、讲座课等平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其次,处理好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一是从课时安排上改善,大多数认为幼儿教师是全能型教师,要精通舞蹈钢琴声乐绘画等,因此,学校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从课时上来看就有所倾斜。要知道,总课程量是有限的,如在课程安排上专业技能课程课时量过多,对其他课程,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来说就有所偏颇。因此,要从课时安排上处理好专业技能课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要让教师、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课程是同等重要性,尤其学生不能只侧重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而忽略其他课程。要明白,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通识课程这些课程的地位都是同等重要的,都是为以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的。

最后,重视教育实践课程。一是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调整实习时间。五年一贯制院校中教育实践不应该集中于学生的第四五学年,应该穿插于他们的每一学年,比如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让学生去了解幼儿园;第三四年可以短暂的实习,第五学年开始顶岗实习。二是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指导。教育实践课程也是一门课程,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的每一次实习,应当配备足够的实践教师,可以随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

(三)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

针对当前幼师生就业观念陈旧,如毕业时期望值过高,热衷于条件好、收入高、工作环境舒适的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盲目追求大城市和公办单位等情况,五年制大专院校应制定岗前培训方案,从专业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强化,培养学生积极的、全面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倾向。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幼师生及家长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鼓励他们支持子女到农村幼儿园就业,提高师范生到农村就业的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

(四)构建符合岗位要求的评价体系

应当按照农村幼儿教师岗位能力需求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实施专业知识、师德行为和思想认识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一是应当开展好对学生的知识理论考核工作,其中不仅仅要考核普遍性的文化课程,同时还应当重点对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教育知识进行考核;二是必须要开展好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考核,作为未来的农村幼儿教师,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应当更加强调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行为礼仪和师德素养的考核。借助于立体化、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方法实施综合考核;三是应当开展好专业技能考核,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之后,必须要熟悉掌握唱歌、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组織策划能力,可以科学安排幼儿日常教育活动。另外应当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反思和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多都会投身于农村幼儿教育岗位中来,因此必须要更加关注和重视职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基于此,社会、学校和政府部门都应当引起重视,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确保农村幼儿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如何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N].光明日报,2014-09-02(11).

[2]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2):13-16.

【本文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一般课题“普惠性视野下农村幼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课题编号:NYJ20150606)的研究成果。】

作者:杨雪 夏蔚

上一篇:英语教师角色下大学英语论文下一篇: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