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党建论文

2022-04-27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高校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借助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先进典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实效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党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党建论文 篇1:

微博问党: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摘要:微博在加快信息传递、加强人际沟通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微博的五个特点出发,对其新载体功能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利用微博的“速度”,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即时性、实效性;利用微博的“内容”,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真实性、影响力;利用微博的“互动”,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平等性、参与性;利用微博的“开放”,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远程共享性、传递延续性;利用微博的“原创”,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

关键词:微博 高校学生 党建工作 载体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报告同时显示,微博成为2011年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用户数量增长率超200%。在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1]微博作为新兴网络应用的领头羊,高校如何利用该平台使之成为大学生探讨时事、发表观点、广结良友的新载体,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问党的科学内涵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簡称,它是新兴起的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获取、分享的平台,属于多种媒介功能融合的产物。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网页等方式向自己的微博主页发布简短的文字信息(字数通常限定在140字以内)和多媒体内容,如图片、像、声音等,并与其“粉丝”群体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的兴起、普及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应积极行动、合理利用、兴利除弊,开拓大学生党性教育新阵地。[2]依托微博服务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之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指挥棒”、“收音机”、“疏导台”、“直播间”。

二、微博问党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1.高校开展“微博问党”,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微博时代的崛起,在加快信息更新、增强人际交流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合理运用“微博问党”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借助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式、多方位表达形式,将“党的基本知识、建党90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等生动地、即时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逐步渗透到青年学生的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使“微博问党”成为引领大学生精神追求的“风向标”。

2.高校开展“微博问党”,是满足大学生快速更新思想动态和追求自我实现的有效平台

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有自己独立解放的个性和多元化的思想,他们视获取最新资讯为独占鳌头,又希望自己的话语权得到尊重,渴望凸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对各方面的文化需求追逐相对较主动的知识群体,他们根据自己的主体意识、思维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搜索各种海量信息。基于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要提高对“微博问党”网络虚拟平台开展党建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仅要充分利用微博抢占第一时间,使承载着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网络空间充盈着党的主流思想,而且要发展微博成为一个学习、表达、反映意见诉求的平台。从而利用该平台使之有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吸收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来满足他们对最新思潮的心理需求,并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的判断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高校开展“微博问党”,是培养在开放环境中创新党建意识、增强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多模式探索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过程中,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学生,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3]“微博问党”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其开放的传播优势,通过将抽象的政治以充满意蕴的图片、视频形象化表现,将深奥的道理以通俗易懂、诙谐风趣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促使平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立体化、静态的大学生教育服务技能走向动态化,开辟了广大师生党员共同参与的新渠道,拓展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空间,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野、注入了新活力。

4.高校开展“微博问党”,是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党组织现实感亲和力、架设党组织沟通桥梁的生动体现

微博因其强交互性而备受青年学生的青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微博问党”开展与大学生良性互动,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物质、思想动态、所求所需,及时关心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困惑、适时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党组织现实感亲和力,淡化高校党建工作者高高在上、生硬刻板的权威形象,架设党组织桥梁,以平等的姿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生动表现。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关怀、帮扶机制等措施,以解决后进学生现实困难为重点推动大学生内心和谐、心理健康。

5.高校开展“微博问党”,是党务工作透明化的一种监督渠道

高校“微博问党”的兴起,不仅仅是传播渠道和宣传手段的更新,更是党务工作透明化的监督机制。传统的党务工作多以文字的形式公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对工作过程中一些环节的监督,也降低了公信的力度。微博由于其强大的关注群体而扩大了舆论监督的范围、增强了监督的力度,以便督促党务工作人员更好地注意自身形象,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

三、微博问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新载体

1.利用微博的“速度”,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即时性、实效性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即时记录传播的方式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在传播及时新闻、报道突发事件、播报现场实况等方面,拥有众多优势,几乎可实现事件与传播的同步。[4]

利用微博的“速度”,可以更高效地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及时发布学校基层党组织目前的活动、近期的工作安排,从而代替常规的电话通知或组织会议传达带来的诸多不足。另一方面,可在第一时间内将学生党建工作中日常信息、最新精神以及各级党建制度的文件在线发布至每个支部、每位党员,使学生党员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而不受學生上课等时间、地点诸因素的限制。同时,在保证党务信息及时公开之余,对反馈童见、突发事件或全球关注的大事,能够实时地进行互动、分享,敏锐地捕捉校内外、国内外新闻时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途径、节约了信息流通的时间,提高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

2.利用微博的“内容”,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真实性、影响力

微博发布信息的高质量是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其成为 “直播间”的先决条件。党建工作的核心在于其严肃性,而严肃的考验来源于公众的检验。微博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窗口,不仅能够把学校在党的建设工作方面所做的点点滴滴,定期向“粉丝”加以展示,同时更好地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以便督促党员更好地注意自身的形象;而且,也能够将大学生党员在创先争优过程中涌现出的“弯腰行动、“党员一帮一”等活动开展情况,在“直播间”经常“现场直播”,从而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更多青年学生。同时,通过在微博公告栏上相对固定地持续提示学生党员开展党务工作,如提交思想汇报、推优入党、召开民主生活会等,以保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持续发挥影响力。

3. 利用微博的“互动”,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平等性、参与性

微博之所以能发挥“收音机”、“疏导台”的作用,与其具备双向互动的传播特点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微博用户,无论师生,既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接受者。在党建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建立随机性和互动性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传递模式,把单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模式。党务工作者应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鼓励学生评论、转播信息,对于他们发布的信息要给予及时关注,他们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不理智,但应在尊重的条件下正确引导;对于他们的关切、诉求,及时给予回应并加以解决;用欣赏、鼓励的眼光去关注、评论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红色微博里涉及的不良信息或违法信息,要视情况及时修正或删除;对有争议的信息,要拿出权威的观点对他们进行引导;对于网络谣言要及时澄清;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用权威、真实可信的信息与他们互动,必要时可以使用善意的批评,以促成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5]

4. 利用微博的“开放”,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远程共享性、传递延续性

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及党性教育应创新学习的方法载体。微博,不仅可以实现党员教育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而且是开展党性教育远程化的有效手段。针对传统的党校教学、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受时间、地点、人力、物力等因素极大影响的缺陷,微博党建通过定期上传知名专家和学者权威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形势等内容的视频连接,从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打破时间上间断性、内容上不连续性等局限,极大地拓展学生群体对于各类党建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共享和传递程度。

远程化党性教育主要是面向在校外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由于应届毕业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相对长时间在校外实习,无法及时向党组织进行面对面地思想汇报、接受党的后续性培养。那么通过微博建立与每一个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单线联系,从而实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地远程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方便、快捷地保持与党组织的联系,跟进党组织的教育,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保证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递延续性。

5.利用微博的“原创”,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

微博,一个内容自创的平台,可以将个人的见解、评论、想法和观点发布给专属群落里的每一位听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可以开设总支书记、党建辅导员、学生支部书记等各层次党务工作者微博,既可以针对个别同学的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了解当代大学生入党的出发点和意愿强度;也可以充分发挥微博主动性的优势,更广泛地开展对当前某一时事热点的学习心得、关于支部建设的意见等共同讨论,主动了解青年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现状和困扰,实现即时沟通,使微博成为思想交流的新载体,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四、结语

微博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推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微博的运用并非“一劳永逸”。高校党务工作者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借助和利用好这一新的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思路,开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领域,使高校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

[2]张楠楠.微博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初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1,6(3):14-16.

[3]谢海燕.“红色微博”——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J].职业,2011(17):146.

[4]戴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微博模式的可行性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132-135.

[5]时玉柱.红色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2,33(1):27-30.

【基金项目】:湖南城市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党建研究专项课题(DJ11B01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蒋玉娟(1982- ),女,湖南安化人,硕士,主要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与研究。

作者:蒋玉娟 夏建文

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党建论文 篇2:

探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高校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借助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先进典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先进典型;高校学生党建

纽约大学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曾指出:人除了生活在自然环境里,还生活在由语言、数字、全息图,以及一切符号、技术和机器构成的媒体环境中。则新媒体环境是指通过新媒介(互联网、手机、博客、微博、电子杂志等)构造了一个虚拟的三空间(即公共空间、市场空间和个人空间)的生态环境。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处于深刻变革中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高校学生党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应用先进典型成为高校学生党建中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概述

(一)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可行性

1.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使用量大。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其中学生(主要指大学生)是网民规模最大的群体,占30.2%。新媒体极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新媒体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和影响最大的媒体形式。在针对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媒体形式”的问卷调查中分别显示:利用互联网、手机WAP获取信息的比例达到75%;QQ位居影响最大的新媒体形式第一,约占70%,网络搜索引擎位居第二,占63%。[1]

由此可见,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顺应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阵地,结合实际树立先进典型,这样才能使高校更有效地开展和进行学生党建工作。

2.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心理机制

先进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事件,体现了社会的具体道德期望。先进典型的树立发挥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在高校的学生党建中发挥着引领示范、先进思想和价值观的倡导,正确价值观树立的重要作用。先进典型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类心理机制的影响。

先进典型,其实是树立典型、树立榜样,让人模仿的对象。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类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通过模仿,达到习得的效果。先进典型基于“认同”原理,认同,即社会群体成员在认知和感情上的同化过程,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先进典型的认同表明高校学生对先进典型在价值观上的肯定,在行为方式上的模仿和在情感态度上的肯定。先进典型有利于高校学生在身心、人格上的和谐统一。高校不少学生党员,受到社会现实的重大冲击,在对社会、人生、理想等认识和看法日益复杂,理想信念和社会现实冲突矛盾这样的困局之下,通过以先进典型为契机,在学生党建中的应用可以缩短学生认识世界、协调身心、处理矛盾的时间,找到外部世界的力量支持。先进典型是解决高校学生党员同一性的需要。先进典型是个体认同并信任的对象,是个体积极的自我确认,是自我同一性的最佳代表。合适的先进典型为学生社会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人生资源,优化其生长生长发展的外部环境。[2]

3.杭师大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

先进典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大学生先进典型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群体的思想,影响他们的行为。在杭师大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培养,除了各类优秀学生的选拔、以“人文大讲堂”形式来陶冶学生情操;“学生成长中心”专门用以学生交流和沟通。

杭州师范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党建工作,除了党员发展上严格把关,严格筛选,一切从“严”开始外,还非常注意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对教师党建工作也非常重视,民主会议、各类宣传教育、各类优秀教师党员培养等等方面从不含糊对待,严谨认真是杭师大对党建工作的态度。

(二)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必要性

1.新媒体本身对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四大特点: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新媒体的特性,对高校学生党建的先进典型的应用提出了不少挑战,主要表现:第一,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的挑战。除了借助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当下高校学生党建中先进典型的应用需要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第二,先进典型接受新媒体质疑的挑战。与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模式不一样,由于新媒体的特性,学生通过新媒体对先进典型将提出质疑,对于质疑的有效处理将是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先进典型所要面对的另一大挑战。

2.新媒体环境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应用的存在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怀疑先进典型的真实感和价值观。很多高校学生,以及不少学生党员,对当前先进典型提出了质疑,认为很多宣传报道都在“作秀”,甚至对“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第二,学习先进典型多,实践先进典型少。很多时候的先进典型停留在宣传报道中,听讲座等理论阶段,很少有去真正践行先进典型。第三,先进典型的宣传方式过于陈旧。先进典型的报道多处于传统的宣传,宣讲等形式,缺少了互动和进一步的交流。

纵观杭师大的党建工作,以上两点的不足在工作中还是基本存在的。首先,随着90后大学生的入学,在新媒体环境的作用下,各种不信任感使先进典型时常得到质疑。其次,对于先进典型怎么个学习法还是值得商榷。单纯的讲座和报告并不是先进典型学习的终点,还是要将先进典型的精神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怎么吃透先进典型的精神是杭师大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依托新媒体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

(一)以新媒体为依托,充分认清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宣传作用

先进典型离不开宣传,有效的宣传能使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抓先进典型能使我们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从无形变有形,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宣传作用

1.树立先进典型宣传的意识

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建设的一个有力的抓手,借助新媒体,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学生党建的建设中树立旗帜和标杆,让原本抽象的党员形象变成具体的,有形的人物,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让广大学生感到可信、可学,最终带动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发展。同时,在先进典型的宣传要切合当下杭师大发展的实际,比便先进典型能够深入结合现实工作,防止宣传陷入空泛空洞的尴尬状况。

2.营造文明有序、健康发展的新媒体宣传氛围

新媒体的运用,导致大量各式的舆论充斥着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我们要积极营造文明有序、健康发展的新媒体宣传氛围,

将新媒体用“导”的形式来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服务。让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需要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开放性相结合的高校学生党建新阵地。借助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高校学生党建队伍

高校学生党建队伍要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在熟悉党务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也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以及革新新媒体网络所需的硬件设施的经费保障。

(二)以新媒体为依托,不断创新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工作方式

在新形势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

1.创新理念,推出合适的先进典型

在先进典型的选择上要做到创新。以往的先进典型的选择上往往偏向于“老黄牛”、“苦干型”、“舍小我为大家”,以及“高.大.全”等,使“90后”的大学生产生不相信典型,不愿意学习典型的思想,反而产生先进典型“作秀”、“假.大.空”的感觉,这样的先进典型学实际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所以先进典型的选择上要创新:即要尊重人的内在需求又要突出主体性;要接近生活,切合实际。

2.拓宽渠道,多方面宣传先进典型

对于先进典型的教育,不仅要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开展,也要在高校学生中开展;不光在高校网络平台、微博等平台上进行,也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与宣传媒体紧密集合。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相融合,使先进典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发挥作用。

3.创新宣传手段

要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尤其是影视、视频等宣传。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意义非凡,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也要创新其宣传的手段。心理学研究指出,多感官比单感官接受信息要强。影视作品、视频播放、图片报道、专题报道等新型宣传手段,会大大提高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效能。

(三)以新媒体为依托,建立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有效机制

要想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应用过程中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就必需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

1.先进典型的选拔机制

高校学生党建中先进典型的应用,除了国家、社会中的先进典型要学习外,也可以选拔身边的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对于学生中先进典型的选拔,可以借助新媒体,如微博发起,网络投票等形式,让普通学生在先进典型的选拔中的增强互动性和学习性。

2.健全对先进典型的关爱机制

先进典型往往是热衷于工作学习,而忽略了自我保护,因而大多负担比较重,困难比较多。所以在高校学生党建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注重对这部分先进典型的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的照顾和关爱,调到先进典型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涌现先进典型。

3.完善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为确保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积极开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典型宣传工作机制的建立。除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高校内部还需要建立从领导体制、运作体系、策划组织、层次界定、申报审定、宣传渠道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建立起典型发掘储备、总结培养、推荐评选、宣传推广、考核奖励等一整套工作机制。[4]

三、发挥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应用中要把握的问题

(一)先进典型要可亲、可信和可学

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先进典型的选取要亲民,向学生展现的是普通、有血有肉的正常人,不是“完人”。在事迹的报道中要实事求是,让我们的先进典型是生动的、平实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大提高高校学生的认同性和缩短心理差距。

(二)注重先进典型的后续报道

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要注重后续追踪报道,而不是“一阵风”现象。先进典型不是“狂轰乱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宣传报道和学习模式,而是要追踪报道他们的产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领会榜样精神,学习先进典型。

(三)健全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应用中的应对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都创立了留言板、微博等作为学生党建宣传的互动平台,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不适的报道会引起错误的判断,以及不良的舆论会快速地弥漫于整个校园。所以,我们要加强学校网络的管理,尽快建立应对机制,确保先进典型在高校学生党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代金贵.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和路径选择[J].时代教育(7);

[2]李慧卿 安立峰.心理学视域下榜样示范作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9);

[3]范鸿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德育研究,2012(17);

[4]孙德江.大学生先进典型宣传的误区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2(5)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党建研究立项课题”

作者:张佳菲

新媒体下的高校学生党建论文 篇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且日臻渗透到公众生活的点滴之中,对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极大变革。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其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立足新媒体视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破旧立新,针对现有的工作模式予以创新,以切实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效果,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在培育人、教育人、发展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党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技术的成熟,人类生活日臻迈入新媒体时代,并深受其影响。基于此背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应立足现实,及时转变工作思路,以创新性的工作策略构建新媒体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模式。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

(一)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滞后

作为新生事物,新媒体渗透并参与高校党建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加之各层面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对新媒体的应用程度不高,只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工作手段,对新媒体的认知和了解不足,从而极易忽略其中包含的隐匿性特征,有时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模式。在此之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大多延续了传统做法,难以凸显新媒体优势,造成学生党建工作的滞后。

(二)海量信息监管不力

新媒体时代,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海量信息成为其一大特征。面对呈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信息,如何有效利用并切实监管成为横亘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前的一大难题。随着各方面开放程度的提升,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信息和技术优势,开始肆意传播和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造成侵蚀。由于高校在新媒体技术运用方面的不成熟,对一些腐朽消极的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和剥离能力,从而未能及时阻止这些信息的侵入,从而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学生党建工作覆盖面不全

参与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在正式走出校门之前的必要之举。根据各个高校的安排,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基本不参与学校的日常学习,而是深入社会、企业进行实习。在这一时间段内,大量毕业生忙于实习,其中的学生党员也很难参与到正常的组织生活中,从而致使学生党员呈现出离散的组织结构。在此之下,高校在毕业生学生党员方面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和支部大会都无法进行。但由于高校对新媒体的应用程度不高,信息技術所带来的便捷性并未在毕业生领域展现,由此造成党建工作实际覆盖面的有限。

(四)党建工作队伍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者队伍大多学历层次差高,工作时间长,能正确认清社会形势,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党建工作经验。但不容忽视的是,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年龄层次偏大,对于新媒体技术缺乏快速适应和灵活掌握的能力,在一些管理软件和党务系统使用方面不娴熟,甚至无法完成独立的计算机操作。因而,一些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难免陷入信息化党建工作的困境之中。与此同时,新媒体视域下的党建工作除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外,还需以专门的设备工具为依据,相关软件配置必不可少,而这就需足够的资金保障。对于一些资金不充沛的高校而言,党建信息化的实现和推行之路也是步履维艰。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秉持高度的新媒体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众生活的水平的进步,手机持有率不断提升,高校学生更是人手一个手机或多个手机。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工具之一,手机的功能不断被挖掘,其也日臻成为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速度,高校也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树立全新理念,以高度的新媒体思维来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不断革新党建工作模式,拓宽党建工作范围,增强党建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的武装和矫正功能,以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借助新媒体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培育思想价值观念正确,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新时期高校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信息的传播与监管

随着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冲击,高校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与渗透,只是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背离了党建工作的主旨。同时,一些虚假和错误信息的传播不仅影响了党和国家队形象,也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扰乱。为此,高校应在加强党建信息传播的同时,高度注重监管问题,及时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不断强化“互联网+”的媒体阵地建设,通过正面的宣传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要精神及时延伸到高校的各个角度,确保党建工作效果的充分发挥。

(三)营造健康积极的新媒体党建工作氛围

较之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新媒体技术的渗透和运用促使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层次不断深厚,其打破了以往的交互方式,易使人产生非社会化倾向,从而带来人际关系的淡薄。为此,高校在秉持新媒体思维的同时,必须重视新媒体所带来的多样化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速度快、信息大、覆盖面广等一系列特征,抓住党建工作氛围营造的主动权。同时,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各类网上思想教育互动,借助新媒体的交互式特征筹划各类交互式栏目,以营造高校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受制于高校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业务繁忙等因素,其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关注和具体应用程度都不太高。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高校党务部门就想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业务过硬的人才队伍,尤其是要充分吸收党性强,信息技术扎实的人才参与倒新媒体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中来,通过全方面、多元化、高层次的党建信息化技术队伍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管理和维护能力,促使高校党建功能能够适应“互联网+”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徐丽曼,袁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5(08).

[2]刘南洲.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作者:高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