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通识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针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对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需求也进行了调查分析,最终构建了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英语教材通识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语教材通识教育论文 篇1: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大大学英语改革力度,适应通识教育的发展和需要,是当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0-07-02

作者简介:顾成华(1978-),女,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一、通识教育的含义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主义熏陶,凸显

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将“general education”与大学教育联系到一起的是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他在1829年指出,“general education”是一种综合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的教育。自从通识教育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对于其定义及内涵如何界定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李曼丽博士在其著作《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一书中,列出中外近50种对通识教育内涵的不同表述。李博士综合各种定义后指出,“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二、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几乎所有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择业或者进一步求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正由于此,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被看做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通识教育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

“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是基于某种教育价值而选择的,它必然体现一定的教育哲学观”。对于通识教育目的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识教育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性教育;第二,通识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预备性教育;第三,通识教育是人格发展的整合性教育,即通识教育人性论。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人”;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给予学生某几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能力结构;另外,还要培养大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要求授予学生全面的知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与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2.大学英语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通识教育一般包含语言、数学、计算机技术、文字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公民教育等内容。通识教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多门课程共同作用来完成。那么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究竟怎样才能承担如此重任?语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可以投入大量的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宏观知识基础。因此,对于贯彻通识教育内容,大学英语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有能力而且也应当承担起贯彻通识教育内容的重任,这样反过来也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所学的往往是“哑巴英语”或“聋子英浯”,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时间。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简单的单一型人才转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这也正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因此,加大大学英语改革力度,适应通识教育的发展和需要,是当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1.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大纲,体现通识教育的人性化特点

“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并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人性化通识教育观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应该指向其活动的内部,即发展个体的智力能力和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课程要求》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是通识教育人性论的最佳体现。《课程要求》指出,“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修改、指定符合本校实情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浙江万里学院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万里学院在客观分析其学校生源主体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修订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根据新大纲,该校以“动态分层”为基础,将大学英语课堂分为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同时将网络自主学习纳入教学要求,学习的进度和效果也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

2合理开发教材,涵盖通识教育一般内容

基于语言的载体功能,大学英语要承担通识教育的重任,就必须在教学中投入多学科的知识,这就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教材外,还应当编写适合不同专业领域的英语教材,如阅读、翻译类的,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教材,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扩大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人格,这也契合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例如,吴鼎民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大学英语教程《阅读大观》,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被选作为阅读材料的主题,涉及到了校园生活、爱情与性、流行时尚,还有经济、法律、考古,甚至还包括战争与和平等时事政治,使得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充分结合,体现了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观。实践证明,这套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被国家教育部推荐使用。然而,国内大学英语界这一类的教材还偏少。另外,从时代性上讲,现有的阅读、翻译等教材亦应当适时进行改编,以符合新的时代特征。

3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反映通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课程要求》指出,各高校应设计出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满足学生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吴鼎民教授(2005)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三套车”的构想,就是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使之变成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课程,融合英语语言学习、技能训练和跨文化交际,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基于通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笔者提出了几点改革的意见:

(1)增开新课程。通识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获得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就英语课程而言,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技能。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分为读写课和听说课。在实际操作时,读写课往往都演变成了精读课,听说课成了听力课,课程设置比较单薄,学生无法获得均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笔者建议,低年级增设基础语音课程,高年级开设阅读、翻译等课程。阅读、翻译所选用的教材,可以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选用与本专业对口的教材,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之中,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通识人才。

(2)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这也是《课程要求》中所提出的。学校应给英语课配备多媒体教室,无论是听说课、还是读写课或翻译等其他课程,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还应当配有足够的多媒体自主学习教室,安排学生定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一般都配备网络课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一旦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网络课程的习惯,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各高校还可以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这样,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会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有利于促进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均衡发展,更能体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3)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分大班、小班上课。由于教师人员紧缺,现在多数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基本是大班上课,少则60人,多则100人,有的甚至高达120人(笔者就曾经上过这样的大班课),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一个教师一学期平均要带两到三个班,因精力有限,往往很少留课后作业,即使留了,也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仔细批改,这样也造成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如果分大、小班授课,读写课小班,听说课大班,选修课大班,不同课程分配给不同的教师任教,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班的学生都能接受至少两名英语教师的授课,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来说也更公平。不同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和侧重点必然不同,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教师,有利于更快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四、结束语

梅贻琦先生认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一直是大学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当前的核心任务不能只停留在对通识教育理念的探讨上,应该转向通识教育的实践活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正是通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以科学的通识教育观和《课程要求》为指导,以培养多元化人才为目标,排除各种困难,在通识教育观指导下搞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方文.经济发展繁荣与外语教育[J].经济论坛,2003(5).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2007.

[3]寇艳艳.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J].考试周刊,2007(16).

[4]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5~40.

[5]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6]沈骑.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和现状剖析[J].疯狂英语,2006(8).

[7]吴鼎民.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J].镇江高专学报,2003(11).

[8]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5(4).

[9]熊焕平,方克平.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疯狂英语,2009(2).[10]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借鉴与启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68~172.

[11]周莹.实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江苏高教,2008(5).

〔责任编辑:姚 丹〕

作者:顾成华

英语教材通识教育论文 篇2:

浅析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针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对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需求也进行了调查分析,最终构建了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重视并积极探索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在分层教学、课程设置、考核方案等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公共外语改革还是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传统的"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上课中重语法、重知识、重课本、重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擅长考试、不会交际、综合能力较差。公共外语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B级、三四级考试,而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视角,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人文素养。而通识教育的理念正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人",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培养出具备高尚审美情操、正确价值判断的综合素质人才。这样才与英语教学的要求相符合。因此,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公共外语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对其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独特的思维能力的"完人",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英语课程的改革并不应该是孤立的,我们应该汲取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建设新的英语课程体系,提出改革公共外语课程的有效措施,推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21 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具备单一的英语知识体系的大学生已经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对公共外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将能更好的实现公共外语教学的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通识教育理念里面所说到的"完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的关于通识教育和英语课程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相对零散,且缺乏系统性。特别是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还比较少,也不够深入。本研究力图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与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对接,借鉴需求理论的相关知识,对通识教育视角下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需求分析,从而提出课程设置改进措施和建议,构建新的英语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本研究针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狀,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如何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与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对接,如何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视角,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研究内容、方案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部分学生(含统招生、自主招生、3+2等各类生源)就现行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与认识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目前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从通识教育视角构建新的英语课程体系和提出改革对策奠定基础。问卷主要从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重要性的看法、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喜爱程度、对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英语选修课程、英语社团及讲座等角度对英语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研。

2.通识教育视角下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从学生需求层面和社会需求层面对通识教育视角下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是通过问卷的形式来实现的;对社会的需求分析,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英语型人才,通过查阅各大招聘网站和对浙江省各类型的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 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来进行分析。

3.构建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遵循时代化、个性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原则,从实施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层面,从课程目标、课时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英语教材、评估手段七个维度构建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加强英语隐形课程建设及网络课程建设等。

(二)研究方案

1.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从通识教育的视角设计问卷,通过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结合对英语课程设置需求的调研及分析,细化并融合态度、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等因素,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与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效对接,构建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2.研究的具体设计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本课题采用随机抽样问卷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进行综合、深入地处理资料。

(1)调查地点

选择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所在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调查研究的区域。

(2)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部分学生。研究对象包含各类生源(统招生、自主招生、3+2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本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 435 份。

(3)资料收集

本课题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下述几个方面:

现有的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关于英语通识教育的研究文献。

问卷调查资料,由课题组成员依据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挑选被试者,采取当场填答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

个案访问资料,在随机抽查的人员中,选取部分个案进行深入访谈。

(4)资料分析

课题组将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除了运用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外,还要对个案访问的资料进行深入地定性分析,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三、成效与思考

本研究针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公共英语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此外,对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从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两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所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初步建设了《原声电影欣赏》、《英语口语》、《英美文化风情鉴赏》、《世界人文地理》等通识课程,初步实现了通识教育理念与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有效对接。通过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分阶段设置,设计递进式的课程内容。解决现行英语课程"单一化"和"功利化"的现状,发挥通识教育理念对循序渐进教学的牵引作用;构建了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与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效对接;新体系凸显了高职通识英语课程特色,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蒋洪新.大学的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2.陈2.邹晓玲.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0(3).

3.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金职院公共学院预研课题"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

张婷(1981-),女,汉族,江苏泰兴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者:张婷

英语教材通识教育论文 篇3: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证分析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高职英语学科教学又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入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通识教育理论视角入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课程改革 通识教育理论 实证分析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高职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性以及教学目的的人文性方面的意义,远大于英语学科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具性。就高职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而言,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包含社会、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必须为学生提供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超越语言内容而提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通识教育理论为高职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用通识教育理论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通识教育理论概述

1.通识教育内涵及范畴界定

通识教育的概念来源于英语“general education”的直观翻译,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表述,其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到目前为止,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概念界定,但通常来说,在教育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中,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界定通常从其性质、目标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从通识教育的性质来看,其是一种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的大学理念,实质是对自由和人文的继承;从通识教育的目标来看,通识教育在学生生活、德育、情感、理智、学识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要求,其本质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成为全面素质的人;从通识教育的内容看,通识教育涵盖了生活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非专业性、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显著特点,涉及内容广泛而全面。

从通识教育的范畴界定来看,中国学者余凯、李曼丽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均明确指出外国语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学者刘少雪在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语言、交流、写作等都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因此,从国内外相关院校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来看,英语语言学科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2.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内涵界定

教学目标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走向的关键,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不同的时期,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教育理念、政策指引等因素。结合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以社会需求现状,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内涵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从面向未来与面向社会方面来看,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以英语语言为主导的全面素质,而非单一的职业准备;第二,培养高职学生全方位的知识文化素质,使其拥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在大的框架内培养高职学生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的基本能力,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能力框架;第四,培养高职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针对于高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言,在通识教育视角下,主要包括逻辑推理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能力、语言文化理解与鉴赏能力、甄别与判断能力。

二、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证分析

1.实证资料介绍

从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现代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均存在诸多矛盾,为明确通识教育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以及验证基于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师生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对教学改革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为改革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笔者选取本校2012-2014年在校期间的学生与英语教师为实证研究对象。实证研究样本涉及17名英语教师与20个自然教学班级;实证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7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4份,有效率96.67%,发放教师问卷17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有效率100%;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段的看法。

2.学生对高职英语学习的认知与看法

该项问卷调查主要涉及5项内容,包括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学习必要性的看法、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学习重要性的看法、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英语的收获、学习英语的喜好态度。统计结果详见下表。

必要性 是 86.6%

否 4.6%

不一定 8.8%

重要性 是 95.9%

否 1.1%

不一定 3.0%

目的 完成毕业 24.8%

应试 38.6%

找工作 68.0%

提高英语水平 31.4%

其他 6.5%

收获 应试技巧 25.5%

英语语言技能 59.2%

知识面 47.7%

综合素质 39.1%

其他 6.5%

喜好程度 是 44.6%

否 19.1%

不一定 36.6%

从问卷统计结果可看出,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目的、收获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分散性较大,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并不明确。在喜好程度方面则能明确地表现出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接近一半的学生并未表现出对高职英语学习的热爱,这说明当期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佳。总体来说,从该部分调查可看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应注意的方面:学习功利性较强;高职英语语言技能收获有较大提高,但实际运用的综合素质不足;对高职英语学科的热爱程度太低,急需提升。

3.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认知与看法

该部分的问卷调查涉及师生双方的7个方面的12项调查,调查内容分别针对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内涵,包括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显著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显著提升文化修养、高职英语是否显著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高职英语是否有助于提升其他学科学习效果、高职英语是否应注重方法的传授、高职英语是否有必要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等。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完成哪些教学和学习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师生均认为高职英语教学应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教师与学生都认识到了高职英语教学应设置的目标,但实际教学中目标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4.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看法

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方面,调查内容主要涉及7个问题,包括高职英语课程类型、高职英语课程的丰富性、高职英语教材、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学生对技能实践类英语技能的教学内容较为关注,有约40%的学生对文化修养与实用类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较为认可;教师方面,有约60%的教师对综合英语类、实践技能类、文化修养类高职英语内容较为认同,对实用类英语认同的教师比例约为35%。此外,超过90%的教师与学生对高职英语多元化、丰富性的教学内容较为认可。在教材方面,超过半数的教师与学生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材认同度较低,希望进行改革和完善。

5.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段的认知与看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本部分的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高职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英语教学、自主性学习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小组讨论、辩论赛、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与方法,这些也同样反映在教师的认同方面。由此可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性、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无疑更加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运用中获得的教学效果亦相对较为明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可知,互动交流型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这也指明了高职英语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展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观点。

三、从通识教育视角解释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结合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内涵,以及上文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应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有多元化的高职英语教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第二,促进跨文化的高职英语教学,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文化性,改变传统的功利性与工具性的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性英语教学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高职学生更应该着重培养更高水平层次的综合素质。第三,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高职英语教材形式与内容的设计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与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着重以下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内容、拓宽知识面、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内容等,因此教材内所选文章的内容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还要兼顾人文类、科普类、历史类、民俗类等内容,以人文类为主流。第四,加强高职学生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有利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郑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5(2).

[2]秦屹,熊俊梅.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牛淑敏.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的重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0).

[4]李湘慧.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6).

(作者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卢黎红

上一篇:语文阅读期待教学论文下一篇:语文散文阅读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