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3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对策。[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对策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教育的一种理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提升素质教育内涵是重中之重。文中探讨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先进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设计,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内涵的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高职生在道德、人文和科技的素养得到协调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内涵的选项

进入本世纪,新技术与新领域不断增多,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与经济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转型。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原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改革,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秀。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营造职业环境氛围,按社会需求与标准组织实习教学,注重职业素质培养。贴近专业,走进学科建设;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内涵的路径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载体。要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是如何提升高职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内涵,只有正确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它在哪些方面促进了素质教育内涵提升。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发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既具有双重性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理论性体现在如何将现代教育理论,如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各种流派学习理论综合应用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范畴;实践性体现在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以市场为导向、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与教学向模块化、多样化、社会化、产学研结合化发展,这正是应了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高职课堂教学要对传统模式中不适应培养目标的内容摒弃,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变革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育手段作为指导才能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正是这种先进教育手段的选项之一。

二、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内涵

(一)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承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造性潜力的教与学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跨入2013年,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全新的学习方式席卷而来,教学模式产生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倒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引导者。今天云技术、校园WIFI、移动互联网、3G、4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M-Learning)成为现实,学生已经可以不走进实体的课堂,学到渴求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导致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会便得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素质。数字化校园网,提供了各科的精品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优秀的教师进行学习,而摒弃不喜欢的老师。云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高度交互的图形化界面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为高职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实训环境。新型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把精力放在课程改革上,放在了如何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更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问题探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举措,使得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内涵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二)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也应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改造自我

那些还应用多媒体教学,一届又一届播放着同一PPT的教师,(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给这类教师带来了方便)他们是绝对不会对提升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起提升作用。必须要让教师从那些类似于天天说相同段子的教学模式,转为学生身边的获取知识的贴身辅导员角色。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然使得以培养社会建设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发展成学校与企业无边界,学生与员工无边界,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无边界,学生与教师无边界的阶段,师生的职业能力都将会得到良好的提升。

所以,当目标与方法确定以后,人的因素是决定的因素高职院校要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一定要培养一支培训与引进、联合与合作相结合的专业学科教师群、他们与MOOCs课程设计、技术制作人员一起构建成强有力的团队,而这个团队的理论支撑是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Z].教高[2000]2号

[2]程红兵,刘民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内涵为本[J].中国教育报2008.2.8(5).

[3]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4]许淑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人民教育,2000,(9)

作者:冯明

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2:

试论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教育的一种理念。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社会群体,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面临着社会选择和如何适应社会选择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确定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上课不学习、下课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轻视职业教育,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二)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内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一些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动机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学生心理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自卑、焦虑、失望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进入职业院校后,学生对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感到困惑,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弃学厌世的想法。同时,就业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到生产一线从事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而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局面。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明确

在实践中,学校往往只重视“高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构建职业人才所需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而没有将素质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方案没有可操作性,因此难以落实。

(二)教学方式方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较普遍地存在重理论技能、轻素质培养的做法,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职业素质的考核缺少系统研究,没有成型有效的经验。

(三)对思想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职业院校由于诸多的制约因素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重视,只注重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忽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不佳,自我约束力不强,有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思想作风涣散,容易出现违纪现象。总的来说,高职学生一方面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另一方面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难以做到知行统一。

(四)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职业教育领域还不够深入,在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缺陷,缺少理论指导和深入的研究,因而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看成是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教育活动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应制定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划,增强育人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加强高职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参与群体活动,正确处理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我们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教师授课、各种讲座、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活动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最基本途径,而校园文化则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学术、文娱、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优良校园文化的熏陶。

(四)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肯定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校可以将对学生的素质评价用于学生评优、求职、就业等方面,以此调动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全吉,刘震.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建设教育,2006,10(10): 14-16.

[2]钱吉奎.再议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97-100.

[3]陈娟.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210.

[4]周沛江.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251-252.

[5]臧甲友,朱海龙,于龙全.论新时期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教育研究,2009,12: 221-222.

[6]邓宏宝.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02,9: 52-54.

[7]郭蕊欣.关于构建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2:11-12.

(责任编辑:赵永玲)

作者:郭月玲

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3:

高等职业院校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探讨有关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具体实践途径,提出了高职院校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社团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心理咨询等,加强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专业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即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毕业生除了应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等非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由教育目标决定的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素质教育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教育目标强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素质教育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因此,非专业素质教育同素质教育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水平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如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注重知识型向注重实践型过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西安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追踪反馈表”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非专业素质对其工作“很重要”的占62%,78.5%的用人单位认为非专业素质与专业素质同等重要。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企业在人才录用时突出考察的内容,对人才聘录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三种关键的非专业素质恰是高职教育教学长期忽视的,由此导致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只能依靠单纯的专业素质。有87.2%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满意,有不足三成的企业对其综合素质评价为“优秀”。工作态度、为人处事、个人品质、服务意识等非专业素质的缺失是导致总体评价结果较低的根本原因,非专业素质在企业对员工总体评价中所占权重超过一半。

非专业素质教育缺失的消极影响使学生成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影响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高职教育同样承载着职业与人格完善的双重任务。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高职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非专业素质培育,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分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行为规范与人际交往能力,性格孤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更有些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做事马虎草率,待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非专业素质的缺失将给高职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因此,重视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育,坚持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并重,是今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高职院校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实践

非专业素质教育应当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专业技能素质为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积极推进“两课”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两课”教学的全过程。(2)各任课教师在强调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融为一体。构建以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学生考评机制,必须把对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锻炼以及个体发展状况作为至关重要的指标,纳入学生学期考评体系,并将其作为学生评优与推荐就业的必备条件,使学生把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逐步形成完善的学生非专业素质评价体系,使其与学生专业素质评价体系一起共同构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生全面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鼓励教师积极探讨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改进的最佳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完美结合。(1)坚持做到两个结合,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师生互动的生动局面。在整个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遵循一个原理,既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又把学生个性与共性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又侧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实用性,在专业方面注重政策理论的功能指导。(2)注重营造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的“朋友式”教学氛围,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非专业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学生管理中 (1)应当充分发挥各班辅导员的作用,把素质教育作为辅导员的中心工作,任务目标、考核要求应具体明确。(2)充分发挥以系学生会、团支部为龙头的各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报告、书画展、演讲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3)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主题班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管理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形成争当优秀、争当优秀班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好风气。(4)成立系学生自律委员会,轮流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考勤情况、晚自习纪律、教室卫生、宿舍卫生、教室板报宣传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5)经常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成立篮球协会、足球协会、跆拳道协会、武术协会等,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院可成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室应以“开展校园心理咨询,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如“大学新生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几个问题”、“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等专题宣传。针对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贫困生经济有压力、就业有压力、学习有压力、人际交往有压力等心理特点,应指定专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每次宣传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带普遍性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举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 我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学院邀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作专题讲座,这样,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加强素质教育,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业余爱好。

综上所述,非专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水平和院校自身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以专业技能素质为基础,以非专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曹鸿霞.谈素质教育[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陆德文.关于高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常熟高专学报,2000,(6).

[3]乌珍吉.论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要求[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2).

[4]于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性[J].江西教育,1991,(12).

作者简介:

王亚维(198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助教,在职攻读西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作者:王亚维

上一篇:做中学理论下小学科学论文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