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交织化研究

2023-02-12

创新精神、应用意识、表达交流能力和开阔的视野, 是当代社会人们必备的素养, 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 基于已有的经验, 强调回归生活, 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关注社会需求和问题。而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学科中的间接经验, 远离学生社会生活, 缺乏时代感, 两者都是以主题形式展开。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就是“主题从哪来”,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 对于习惯按照课本内容授课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 实际上学科教材就是一个课程资源库, 只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找到课程生长点, 对教材进行重组, 就可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来源问题。因此, 小学学科综合性学习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交织化研究不仅能巩固学科知识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更能超越教材、突破课堂局限。

一、指导纲要的主题解读

《指导纲要》推荐的152个活动主题中, 小学阶段共计70个主题。这些活动主题分别是以某一种活动方式为主来呈现的。但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不该是孤立的, 一个主题活动应包含多种活动方式,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历不同的活动方式, 才能使活动更加深入和完善, 在推荐的主题中1~2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更贴合其生活环境, 让学生更快融入学校学习生活, 增强集体认识。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更靠近社会生活, 涉及范围广, 倾向学生自我认识、独立能力的培养, 突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体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推荐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涉及范围广更贴合社会生活活动, 但与小学教材上的知识点衔接较少。

二、“螺旋式上升”的主题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 指构建某一学科知识的概念体系, 通过在越来越复杂的形式中加以运用, 不断地加深理解, 进而逐渐掌握。若综合实践活动以螺旋上升的形式进行课程编排, 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进程和特点设立一个长期目标, 在长期目标下设立不同短期目标, 让学生有步骤对事物进行逐步深入的认识, 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此为出发点, 研究者以阴历为主线设计了以下内容, 以“阴历”为引线可以把节气、季节、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串联起来, 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清楚、深入的了解, 这些类别的主题之间相互联系, 可以相辅相成连接成为一个知识体系更全面, 逻辑更清晰的综合性主题, 以下为例:

一年级上认识春夏秋冬, 让学生对四季有基本的认识, 如:什么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它们有什么基本的特点, 在一年级下, 以某一节日为切入点, 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了解节日的习俗, 知道其他日子是不一样的,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年级对传统节日和季节有更全面的了解, 春夏秋冬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周围有什么变化, 什么叫传统节日, 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它们又在那个季节, 让学生把季节和传统节日对应起来;到了三年级上季节方面可以从它的气候、生态环境、来入手让学生对季节的认识更加深入, 三年级下在对传统节日有了了解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 从它的来源、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做深入的了解;四年级将节气带入主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也是对于节日和季节联系的铺垫。在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后, 发现它们和传统节日一样也有特定的习俗, 让学生对习俗的来源进行探究, 对节气有更深入的认识;五年级在探索了传统节日后同学们会发现它的日期和我们平常的日期不一致, 这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历法——阴历, 它和我们平常用的阳历有什么不同。了解了传统历法后传统节日、节气、季节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通过学生的探究对这一知识结构有更深、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六年级上以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背景, 对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进行对应, 探究季节、节气与农耕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 它们的情感日益丰富、思维更加活跃, 对传统节日、节气、和季节它们有了新的认识, 在六年级下册以“以诗颂——”为主题, 感受生活在当时的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些生活标识又是如何表达的, 让学生通过古诗对传统节日、季节、节气有更立体的认识, 也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以上主题的设置参考小学人教版和北师大的教材, 主题只是大体方向的建议, 至于课程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具有弹性, 便于教师对课程进行把控, 对于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可以以学科内容进行延伸拓展, 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全面、更完整。为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主要活动方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之间融会贯通, 以材料为中心打破活动方式, 在内容上让综合实践活动更丰富, 在活动方式上, 让综合实践活动的呈现更多样, 实践性更强。以以上研究为基础, 以三年级为参考, 可以设计出以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示例:

三、对主题的分析

(一) 螺旋式上升主题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主题的对比

《指导纲要》推荐主题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回归生活、立足实践、着眼创新、体现开放, 但有的主题只给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或只是提供一些样例, 为学校开展活动做一示范, 主题的内容简单没有局限性, 但正是因为它高度的开放性而导致没有与之连接的可以呼应学生已有的经验, 加上它们之间本身缺少联系, 活动内容也缺少递进性, 直接拿来使用教师要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联系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螺旋式上升主题比《指导纲要》推荐主题更具体, 既面向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又连接现实生活世界, 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但又不脱离学生的认知, 活动内容以教材为参照,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简单走向复杂, 使活动主题横向延伸纵向深入发展, 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教师也能根据材料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 打破学科界限, 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 从特定的角度切入, 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 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 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

(二) 螺旋式上升主题与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改的教育观“从注重结果转为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重要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兼顾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要求课程设计和实施要尊重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全面发展不是多门学科知识的杂烩, 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指导纲要》要求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个“维度”出发, 其出发点更宏观, 包含范围更广。总而言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它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比内容不够综合。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的丝绸之路为例, 古罗马的剧场, 罗马建筑模型设计, 皇帝的新衣, 沙画主题, 张骞出使的艰苦环境, 丝绸设计, 茶, 丝绸之路起点, 玉门关, 太阳星星辨别方向, 西游记, 敦煌, 外来食物, 网络信息辨真伪, 陶艺, 丝路未来畅想, 国际关系等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通过螺旋式上升主题的整合, 相关内容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为学生不同方向的发展做好铺垫。

(三) 螺旋式上升主题与数学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在数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 注重实践活动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 强调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 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就是“做数学”“用数学”的具体体现。那如何让学生对正确认识数学的作用, 它不仅是逻辑与运算, 更在各个领域担任不可替代的部分。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 将教材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 如了解民众的喝饮料情况、工人的工资状况时就用到数学中的“数据分析与整理”“统计”等内容, 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 用所学知识分析进行分析, 真正做到“做数学、用数学”。因此, 数学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纳入综合实践活动, 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让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的工具。

四、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 它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学科综合性学习以发展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 力求将学科和社会生活、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促进, 反映知识的整体面貌, 形成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 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两种教学内容均以主题的形式进行展开, 将小学学科综合性学习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交织化研究, 弥合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设计出能够贴近学生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真正使得新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学科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在原有子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力争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 在社会生活和知识上相互补充, 相互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实践活动的反思性和建设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延伸到自然环境、社会领域, 它不是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也不是跨学科的综合, 而是构建学生生活和生活经验的综合体系。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综合性学习, 它们有着相似的共性, 都是以主题为中心展开, 也都没有具体的教材供以参考, 课程资源具有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小学教材为依附, 为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综合性学习提供课程资源, 既不脱离学生的知识体系, 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对学科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一种宏观的整合, 解决了教学上时间空间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主题,教材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部, 2017.

[2] 陶晶晶.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 《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年版.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

[5] 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6] 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55.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

[8] 赵艳辉.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9]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10]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11] 周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学科课程整合[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0 (Z1) :26.

上一篇:初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下一篇: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测试及溃疡的预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