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学习研究论文

2022-04-16

国家课程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语文学科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复杂性、趣味性。我校依托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乡村小学‘博雅良士’综合学习行动”,对“小学语文校本化综合学习”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综合学习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综合学习研究论文 篇1:

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综合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而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准确理解“生活教育理论”,并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将其与语文综合学习进行融合,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为此,本文就简要探析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初中语文综合学习,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初中语文;综合学习;语文综合素养

引言:语文是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语文教师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由于生活与语文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应该在正确认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在语文综合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素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内涵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含三大教育原理:一是,生活即教育。现实生活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就是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感受与观察,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二是,社会即学校。即生活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学校更多传授的是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而真正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能力,还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与学习中去巩固与提升;三是,教学做合一。这主要强调的是教育要重视“做”,教师在学中做,学生在学中做,通过“做”来获取知识,吸取经验,这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1]。

二、初中语文综合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由于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就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重视现代文、文言文以及作文的讲授,而每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学习却经常被教师所忽视,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积累语文综合知识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会使得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不足,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从当前的初中语文综合学习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只关注过程,不去检测效果,很多综合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像是一种形式,不但没有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减少,非常不利于中学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学习的教学实践

1.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能够丰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去更加有效提升应用能力,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理解作者笔下关于春天表象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此,就必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去体会。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素材,可以是图片、视频或者动画,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课堂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2.社会即学校,让社会实践可以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常态

社会即学校,要求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中,要让教学活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社会、自然都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去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桥之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完成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关于“桥之美”的摄影或绘画比赛,让学生去拍摄或者绘画自己身边有的、联想的桥梁,并且在活动中相互去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提升。

3.教学做合一,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教师不仅要重视教与学,还应该加强“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进一步理解,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时常会出现没有思路、没有素材写的情况。对此,要鼓励学生在平常生活与学习中去积累,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或者组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潜力,丰富写作的思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需要改变,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的观念,不仅只是为了获得高分而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去学习与运用知识[3]。

四、研究的心得体会

首先,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在语文综合学习中融入“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方面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善于发现、挖掘以及整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效延伸,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可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对推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松花.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初中语文综合学习实践研究[J]. 生活教育, 2018(3):84-86.

[2]李波. 基于陶行知理念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7(3):80-80.

[3]陈婳. 生活,揭开语文阅读之美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 山西青年, 2017(21).

作者:周定常

语文综合学习研究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校本化综合学习策略研究

国家课程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语文学科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复杂性、趣味性。我校依托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乡村小学‘博雅良士’综合学习行动”,对“小学语文校本化综合学习”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建构了全新的综合学习模式

我校在“博雅”的办学理念下,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以学校特色项目、特色文化为基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乒乓特色”“名人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基地”等主题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内在需要为情感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切身体验、感受,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即围绕“校本化”“综合学习”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学习模式。

其模式主要呈现为: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多主体参与、多场域协同、多维度支撑的体系;构建学生自主的、跨学科的、跨课堂的、跨学校的、实践性的开放性平台;实施课程与特色实践活动双线并进的策略。

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操作平台,灵活运用相应的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调查交流模式。指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感兴趣的事件等,经过有计划地深入细致地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加以梳理、归纳,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材料。它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以书面或者交流会的形式进行探讨,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

2.课题研究模式。是指以中高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通常以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分小组制订和设计活动方案,进行活动策划,在研究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探究能力。

3.社会实践模式。是指学校挖掘资源优势,建设好课程基地,搭建好适合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平台,让学生成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员,真正融于社会现实的生态型学习模式。 倡导“小课堂、大社会、大格局、大收获”。打破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为学生在生活与学习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4.信息整理模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现代信息媒体,收集资料,并依据一定的研究学习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和再现的过程。将探究学习活动整理后的资料成果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取舍文本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恰当表达的能力。
二、明晰了综合学习实践途径

语文的源泉来自生活。我们尽可能地把学习语文的途径向现实生活拓展,努力把“知书”“达礼”“健身”“习技”“尚美”和语文综合学习建立密切的联系,体现大语文学习观。

1.“经典传承”。先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愿孩子们,勤勉好学,以此为窗口,不断拓展,汲取中华文化之精髓,做学问,升品位,悟人生,成为——“儒雅的我”。

2.“礼仪之邦”。自古至今,礼之修养与表现,事关个人、集体、民族、国家的形象。在当代社会,利用语言文字这个媒介引导学生学礼仪,塑形象,善待人,成为——“明礼的我”。

3.“筋强骨健”。通过武术、乒乓等技能的训练,同时与校园竞技报道、体育调查报告、运动采风等活动相结合,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成为——“强健的我”。



4.“农事劳作”。课程基地将知识直观地应用于现实,让孩子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问题、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用实用的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勤巧的我”。

5.“溢美鄉村”。乡村之美,无处不在。让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美,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用双手去创造美。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一生与美同行,成为——“尚美的我”。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将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全新的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张富军

语文综合学习研究论文 篇3:

2015年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述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同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旨在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综合各学科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精神、创新与探究能力。在2015年里,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关于“综合性学习”探讨了哪些热点问题,又发表了哪些真知灼见呢?根据研究内容,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述评。

一、洞见症结——综合性学习问题探析

2015年,研究者们对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表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析。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与教法、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教师与学生等几个方面。

(一)教材与教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较多,除使用范围最广的人教版外,还有多种地方教材,如鄂教版、湘教版等。在教材上,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体现的问题主要是引导不足。黄凤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教学策略》中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指出其一半以上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脱离学生实际。如人教版七年级的一个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但是这一点在很多市县都是难以满足的。

而在教法方面,较多学者指出不少地区综合性学习教法偏传统,且教学形式单一。有的老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大包大揽,有的又不管不顾,任意发挥,甚至最终变成了讲座、给学生看课件视频和学生漫谈等等,这都很难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

在教学环境方面,综合性学习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有限。黄文琴分析说,由于综合性学习被认为是耗时过长,且并没有被划进中考考点之内,而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分追求升学率,一切朝分数看齐,所以认为综合性学习没必要认真开展。另外,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不能满足综合性学习开展的物质条件。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部分学者注意到,其存在一些误区与弱化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一些老师具有明显的知识本位观,他们忽视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他们过于重视学生的接受结果而非过程,而且教学总结和评价环节,往往被很多教师忽略。那么,究竟该怎么评价综合性学习,这对很多一线老师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

(三)教师与学生

面对综合性学习,不少教师表现出两大问题,一是由于过分重视考试、考分,而对综合性学习重视度不够,因为综合性学习是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来积累综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其学习效果是很难通过一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立竿见影的;二是部分教师素质无法适应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还是语文课,但它更要求教师能够对多门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有所涉猎,最好能自如运用。而部分长期执教语文的一线教师固步自封于现有成就和狭隘的语文圈子内,难以与时俱进地开展高效的综合性学习。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这也给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李秀发分析到,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自律能力较弱,当面对活动过于单一的综合性学习环节时,无法产生参与积极性。黄文琴也补充了另一个原因,学生的升学压力过重,且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充分,认为综合性学习并不能对提高考试分数有很多帮助,所以学生对综合性学习兴趣不高。

二、出谋划策——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

面对以上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各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又是怎样见招拆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锦囊妙计!

(一)教材与教法

面对教材在综合性学习设计上的不足,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探索解决之道:一方面是向教材编写者建议,应根据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地编写教材。中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学情差异较大,教材在客观上并不能考虑到每一个地区的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了。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老师们建议,可以根据学校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与之形成互补。如黄凤列举的在开展“说不尽的桥”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由于发现学生几乎都是从互联网上了解桥的,大同小异,且远离学生生活,于是她将其主题改为“家乡的建筑”,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学方法的探讨上,研究者们提出的策略最多。如郑红燕主张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即兴趣式教学,分层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王国君主张根据三维目标开展综合性学习:1.教授知识技能,如在“寻觅春天的踪迹”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写出六个春天的节气,通过课后收集资料,丰富并加深学生知识记忆;2.注重过程与方法,这强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有章可循,设计清晰的活动流程,并按计划执行;3.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教师通过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相关故事并脱稿讲述,达到分享快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还有曹燕、杜彩玲提出的,坚持四个原则,增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即坚持综合性原则,制定教学目标;坚持实践性原则,确定教学过程;坚持自由性原则,确定教学方法;坚持合作性原则,确定教学组织。李凤芝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提出的策略较为全面,具体如下: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学科渗透,博采众长;搭建平台,举办活动;走出校园,延伸课外;依托网络,搜集资料。另外,徐昌明的竞赛激励法也为细化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

针对部分学校相关部门对综合性学习重视度不够的现状,研究者指出必须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改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教师培训基地与各中小学应该联合起来,转变认识,加强重视,并完善监管制度,对未能按要求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学校进行一定力度的问责。另外,为解决教学条件的有限性的问题,部分研究者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专项资助基金,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展时不必捉襟见肘。同时学校应积极提升办学条件,开放更多的学习资源。

在2015年的综合性学习研究中,学者对其教学评价的探究较少。只有张琼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应完善评价体系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地生根。她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原则有六点:方向性、开放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全面与全程性、发展性;并从方法和标准两方面探索具体评价形式,如分学段评价、课内与课外评价,分相关学科评价等;评价结果可以用图表显示,定量与定性结合显示和结论性结果显示,并列出了具体的清晰明了的评价显示图表。

(三)教师与学生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通过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培训,提高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意识和综合素质。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在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情况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还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不断为自己“充电”,扩充各跨学科知识,并通过不断地自我认识和自我剖析,游刃有余地驾驭综合性学习课堂。而针对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研究者呼吁,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时,也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三、别具一格——综合性学习特性分析

(一)综合性以外的不同特性阐析

综合性学习自2001年被写入新课标以来,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起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五个阶段目标,它的提出意味着要求语文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所以,综合性学习具有的特性之一——综合性,是不言而喻的。这表现在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在2015年,学者们对综合性学习特性的分析中,除综合性以外,也对其他特性作了细致地阐析。如王秀丽指出,虽然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科的综合性,但不能过于泛化,不能过于强调形式和气氛,不能离开语文性。如“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综合性学习,虽然其活动目标中包含让学生学习拓展地理、生物等多种学科知识,但最终仍不能脱离语文课堂,要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他还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广泛性,即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人人参与。高建宏则从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三方面浅析语文综合性学习,他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是第一位的,因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自主性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的自由,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作性则指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合作策划、组织、实施学习活动。另外,周瑞馥则探析了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她分析到,综合性学习应打开文化视角,触摸生活中的文化,关注实践的开展与开放。

(二)实践性指导下的具体步骤解析

在2015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中,不少学者也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组织开展活动。如马文英从计划、实施、展示、评价四步,探讨了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他分析到,计划是成功的前提,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必须确定主题、制定学习目标、规划教学内容;在实施阶段,教师应督促学生按照计划逐步进行,循序渐进;在展示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效果在展示时做深入分析,要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评价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后进行评价考核,让学生真正能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自我。又如周霞创造性地利用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空间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方案分别立足于了解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和校园风光。在立足于了解学校而开展的以“我的学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采访教务处或学校办公室的负责人,了解学校目前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等信息,编辑成一段文字;2.在学校走上几圈,了解全校有多少教学楼,多少体育馆,具体布局等,编辑成文字;3.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与典型业绩并做记录。4.同桌合作,互相介绍学校。周霞对另外两个立足点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做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在此不一一赘述了。而杨小英则以课堂实录的方式为我们介绍其综合性学习具体实践案例——“难忘恩师”。在此课堂实录中,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发言,展示他们“成长的故事”,老师在其中始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妙笔生花”组的学生回忆小学六年最让其印象深刻的老师,以向其写一封信或一篇文章的形式,作为展示成果;“精彩瞬间”组用一张张带有记忆的照片留住过往的美好;“妙语连珠”组收集老师六年来对学生的评语,按不同性质分组,既有鼓励也有批评;诗歌朗诵组则编写并配乐朗诵了一首诗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爱。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不仅让杨小英老师感慨万千,也让笔者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喝彩。

四、鉴往知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综合性学习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的细化。评价机制既要面向教师,又面向学生,通过有效的、系统的教学评价,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2.综合性学习阶段性实施策略的探讨。这主要强调根据不同学生的阶段特征开展活动,如许东云的《聋校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尝试》一文,就是针对具体的“聋校高段”学生进行探讨。初中和小学的学生阶段不一样,相应的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也应有变化,这有待学者进一步细化探究。3.综合性学习与考试的联系分析。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提升,这与考试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但许多学校迫于考试压力,对综合性学习望而却步。但是,兰国祥却已以浙江省十年学业考试综合性学习题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性学习题的不足,其步伐已迈向前方,相信这也将带领更多的教师探索研究综合性学习与考试的关联。4.借鉴外国先进学习理论对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探究分析,但绝不能为借鉴而借鉴,需因地制宜。

总而言之,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们在2015年的综合性学习研究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探索精神。围绕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对策、特性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地探索,尤其是前两个内容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论文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论文内容雷同,论文的主次不够明晰、论文小标题的设置为标新立异而咬文嚼字等。以后的研究者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依然有待更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共同探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①黄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教学策略》,《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30期。

②黄文琴:《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16期。

③李秀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考试周刊》,2015年第39期。

④郑红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6期。

⑤王国君:《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整合》,《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38期。

⑥曹燕、杜彩玲:《坚持四个原则,增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37期。

⑦李凤芝:《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探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16期。

⑧徐昌明:《竞赛激励: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考试周刊》,2015年第73期。

⑨张琼:《完善评价体系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地生根》,《考试周刊》,2015年第24期。

⑩王秀丽:《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和体会》,《考试周刊》,2015年第16期。

{11}周瑞馥:《中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浅探》,《考试周刊》,2015年第55期。

{12}马文英:《强化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20期。

{13}周霞:《校园空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1期。

{14}杨小英:《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难忘师恩》,《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23期。

{15}许冬云:《聋校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尝试》,《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26期。

{16}兰国祥:《10年回首,点击综合性学习题四不足:以2005—2014年浙江省学业考试综合性学习题为研究对象》,《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2期。

[作者通聯:湖北大学文学院]

作者:黄盼盼

上一篇:现代散文初中语文论文下一篇:市场经济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