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思考论文

2022-04-29

【摘要】分析手机对学生学习、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消费观念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从学校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提出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关键词】手机中职学生负面影响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通信网络设备的移动终端,手机已被人们普遍使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思考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思考论文 篇1:

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心理咨询的价值

摘 要:高校作为社会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为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关键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授,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价值,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规范,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积极的成长氛围,为学生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本文通过对高效心理咨询理论价值进行详细阐述,结合高效思政教育实际,对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科学的价值选择,推动心理咨询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心理咨询;价值

1引言

心理咨询是对咨询者的心理问题和疑惑进行有效的解答,提供心理援助,通过言语交流等途径,对其思想意识形成科学的引导,使其能够摆脱困境,保证身心健康。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成熟,心理咨询与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对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高效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密切相关,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和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价值冲突,思政教育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规范,而心理咨询强调价值的中立性,两者之间在思想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相对成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制约知识心理咨询工作效果的提升。这就需求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优势,明确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科学选择心理咨询价值,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价值分析

心理学是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理论基础,而随着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学派,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导。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中,要提升主动意识,积极学习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充分结合实际教育环境和思政教育需求,有效掌握不同理论间的价值区别,推动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开展,关键实际工作对象进行相关理论的科学选择。教师作为咨询活动的主导者和重要主体,要提升主动意识,实现对心理学理论价值的明确,并对理论的价值进行准确判定,在实际咨询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运用,有效提升咨询工作的有效性。[1]

3高校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

心理咨询价值取向对提升咨询工作成效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深入研究心理学理论,对价值取向进行科学的理解,在咨询活动中进行心理学的科学运用。在价值分析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哲学思想,对价值的意义进行深入研究,与心理咨询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心理咨询价值取向的正确界定。在实际咨询工作中,学生在心理问题和自身的思想意识、学习生活情况等方面存在着个体间的显著差异,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对价值取向进行明确。学生作为心理教育的关键主体,是咨询活动的主要对象,在咨询工作中学生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思想意识进行主动的倾听和接纳,而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对学生负面心理的引导,通过批评教育的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能形成较好的心理教育效果。[2]家长对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较为固定,需要教师通过心理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而心理教育具有较强的价值中立性,而家长对心理工作成效有较高的期待,要求咨询活动的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不能有效理解心理教育的思想内涵,不利于现实价值的高效实现。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受到自身教育岗位职能的影响,对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不同,辅导员和思政课程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咨询工作价值的科学引导,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心理咨询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咨询工作经验,需要根据实际的咨询内容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3]

4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心理咨询价值的选择

4.1明确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和规范,使学生能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对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心理咨询活动是对心理学理论的科学应用,需要结合咨询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心理疏导、思想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思想形成潜移默化的转变,实现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4]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化,学生处在关键的主体位置,在咨询工作中需要充结合思政教育需求,对咨询工作价值进行科学选择,明确心理教育目标,实现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准确的判定,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掌握,利用心理咨询的形式实现对学生心理的有效引导,并利用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授,推动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5]

4.2优化价值引导

对心理咨询价值的选择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作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导向,有效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对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心理咨询的科学性,使咨询活动能够有效适应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推动咨询工作的高效开展。在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的理论依据,能够对心理咨询工作形成科学的指导,对咨询过程进行有效的规范,明确价值引导方向,有效提升咨询工作成效。同时在咨询工作中要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心理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有效提升咨询工作的针对性。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接纳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意识,转变传统的批判态度,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互动,有效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咨询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教师能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策略,合理选择和利用心理学知识,形成有效的引導作用。在心理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主动意识的激发,使其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主动配合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心理教育效果。[6]

4.3思政课程与心理咨询的科学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复杂变化,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发展压力的不断提升,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政课程教学的科学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科学的引导,为咨询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条件。首先教师要优化思政教育思路,提升主动意识,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引导其能够将自身的心理问题和疑惑进行主动的表达,推动心理咨询价值的高效实现。要加强对思想理论的研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科学优化,将心理引导进行有效的融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要将以人为本思想进行科学融入,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方面的个性需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心理学思想,提升咨询工作效果。在咨询活动中要科学融合思想政治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对其心理形成正面影响,推动心理咨询效果的提升。其次是要强化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在思政课堂中渗透德育知识,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实现良好道德品质的科学养成,为心理咨询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能够对自身思想行为进行自觉规范,并能够根据自身心理需求主动参与到咨询活动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是随着课程思政的高效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科教学的渗透对提升思政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为思想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思政与心理咨询工作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充分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科学融入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科学的引导,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4.3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完善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是保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能够对心理咨询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提升咨询效果。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咨询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等资源,对咨询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要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宣传教育,将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进行科学推广,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咨询活动中,并能够将自身的心理困惑和需求进行主动表达,提升咨询工作成效。要完善监管机制,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对教育环节进行全面规范,有效减少对学生的硬性规定和评判,对咨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同时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思想心理动态,进行相关工作机制的针对性调整,有效提升咨询活动的适应性。要完善评价机制,对心理咨询成效进行及时跟进,对心理教育效果形成准确的评价,有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思政教育开展和进一步的心理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教师通过要对学生的咨询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建设完善的心理咨询档案,并通过对咨询内容的深入分析,深入挖掘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4.5创新心理咨询模式

心理咨询价值的科学选择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容易在生活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通过谈话等形式进行,而当前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缺乏有效的主动意识,无法形成较好的参与效果。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带来了的积极的影响,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咨询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便利,能够通过网络途径进行高效的互动交流,学生将自身的心理诉求进行主动的表达,有效提升咨询效果。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咨询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结合薛恒的实际咨询问题,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对引导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并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科学的融入,形成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科学引导。要合理利用网络渠道构建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心理成长经历进行分享,通过积极的讨论和互动,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

4.6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為心理咨询的主导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教育能力,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思想理论优势和丰富的教育经验,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对先进思想理论的学习领悟,准确掌握时代发展形势,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有效的了解,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设置专职心理咨询岗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优势,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心理咨询工作中,充实心理教育队伍力量。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积极学习先进的心理学理论,提升心理教育能力。要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的咨询工作考核标准,对工作成效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实现对心理咨询价值的科学选择,并对教师形成有效的督促作用,使其能够对心理学理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运用,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运用,推动心理咨询效果的提升。

5结语

心理咨询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开展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而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和问题的出现,心理咨询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动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密切相关,在咨询工作中要科学把握与思政教育间的联系,实现价值取向的科学判定和选择,提升咨询活动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旭妍. 高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探讨[C].荆楚学术(2020年2月). 2020.

[2]邓占梅.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现状分析与思考[J]. 镇江高专学报, 2019, 32(4):59-62.

[3]刘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述及实践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22-23.

[4]吕小玉.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体"的路径探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 159(1):120-123.

[5]帅 蒋. 新教育理念下分析如何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 现代教育论坛, 2020, 3(6):5-5.

[6]刘艺博, 周建忠.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0):55-56.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作者:闫方

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思考论文 篇2:

手机对中职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分析手机对学生学习、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消费观念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从学校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提出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手机中职学生负面影响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通信网络设备的移动终端,手机已被人们普遍使用。近年来,在中职校园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持有手机,手机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上网冲浪、在线聊天、网络游戏等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手机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由于中职学生处在青春躁动期,自控能力较差,易于受到手机复杂的、多方面的信息影响。一方面,手机便于中职学生接收各种资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渴求的信息,拓宽与社会交流的通道,打破传统的生活模式,加速社会化进程,对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和择业观的形成都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度使用、过度依赖手机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学生易受手机上不健康信息诱惑,对手机上“虚假信息”偏听偏信,作为行动的依据等。这给中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当前,如何消除手机对中职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

为了获取更多真实的资料和详尽的数据,更准确地了解中职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我们对某职校做了有关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16份,有效回收率84.03%,调查对象涉及14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过程中还配合使用了访谈、座谈等调查方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被调查中职的学生手机持有率非常高,达到93.3%;持有手机的学生中,37%的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认为“不能没有手机”;33.8%的学生用于查阅学习资料;91.2%的学生认为手机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调查也表明,中职学生手机消费水平正在不断提升,40%的学生每月消费电话费在50元以上,2.2%的学生每月消费电话费在200元以上;高速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等手机新用途备受学生青睐,67%的学生用于上网。

考察手机在中职校园普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轻巧灵活,携带方便,功能强大,能满足中职学生对信息的各种需要。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到18岁,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对手机接受能力比较强。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中职生学习、就业压力增大,人际交往圈子狭小,容易感到无聊和苦闷,他们渴望生活多姿多彩,力图通过交流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此外,短信有趣、经济、方便,恰好迎合了中职学生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特点。再有,短信有隐私性,一些不方便当面表达的信息通过短信形式可以很好地传递。对于交流欲望强烈而经济能力有限的中职学生来说,其诱惑力自不待言。

二、手机对中职学生的负面影响

手机在中职学生中的广泛使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与家人、朋友、教师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家人、朋友、教师交流的时空距离;学生通过手机网络、电子图书、电子词典等,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社会、开拓视野。但是,不少中职学生自控能力差,滥用手机也给他们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扰扰正常教学秩序,助长不良学风

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管理秩序是通过执行规章制度来保证的,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在上课或自习时常常让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让制度的约束力变得越来越脆弱。调查发现,91%的学生在上课中让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而且养成时不时关注手机动静的不良习惯。有26%学生不顾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玩游戏、看网络小说、聊QQ、看电影等。更有甚者,9.2%的学生不关闭手机铃声,课堂上不时响起手机铃声或信息提示声,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听课和教师上课,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另外,手机传递信息迅速、无声、隐蔽的特点被部分学生用于课堂点名时通风报信、考试作弊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逃课、作弊等不良学风。由于可以利用手机通风报信,有些学生对逃课不以为然,只要教师进行课堂点名,有同学用手机迅速报信,逃课学生就赶回教室,并且堂而皇之地以“肚子痛上厕所了”等理由搪塞教师。由于手机携带隐秘,有5%的学生考试时利用手机秘密传递题目、答案及其他考试资料,甚至利用手机在互联网上查找试题答案,严重破坏考风考纪。

(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从医学角度来看,滥用手机对学生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27%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影响健康,表现在:(1)身体方面,手机辐射过多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脏和眼睛等造成伤害。学生如果长时间使用手机发短信、看电影、上网、玩游戏等,将会出现肌腱劳损、关节疼痛、视力模糊、头痛、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病症;如果不加节制,通宵达旦地把玩手机,还会严重影响睡眠,导致精神恍惚、思维混乱等严重后果。(2)心理方面,有些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对手机产生过分的依赖,手机不能离身,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就会心神不宁、魂不守舍,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引起亚健康。

此外,手机打破了原有的时间概念,使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所形成的国家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概念发生改变,各种思想在虚拟的世界里碰撞、交融,致使西方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冲击。黄色文化、封建迷信、广告信息、欺诈信息、反动言论等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散布于中职学生中。中职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比较单纯,甄别信息真伪、善恶的能力欠缺,社会阅历浅,又充满好奇心,常常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判断甚至转发信息,垃圾信息的泛滥易致使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滑坡。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网络及其短信骚扰、讹诈学生,也给学生的思想、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三)导致学生荒废学业

中职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操练相结合的技能学习,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如果使用手机得当,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获取相关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由于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直接获取作业答案,部分学生对听课越来越不上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思考。这样,严重影响他们专业知识的获取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如有些学生经常在上课或自习期间低头摆弄

手机,发短信、打电话、上网、玩游戏、看电子书、看电影等,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了正常学习。有82%的学生保持24小时开机,如果缺乏自控力,就会深陷手机虚拟网络中不能自拔,把本该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巴掌大的手机键盘上,荒废了学业。

(四)带来人际交往障碍

使用手机打破了个体之间交流的时空限制,便于联系和交流,提高了人们交流的频率。但是,单纯使用手机也会出现交往障碍。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问候、祝福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短信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人与手机的交流,这种交流弱化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近距离的感情互动,长此以往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隔膜和距离。近年来,不少职校学生热衷于将手机作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喜欢借助手机QQ、短信、飞信、手机虚拟社区等平台进行交流。部分学生还沉迷于手机网络所构建的虚拟交际中,忽视与身边人的交往沟通,而且将虚拟世界中冷漠、虚伪的处世方式带到现实生活中来,甚至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人际关系不畅。有些学生一旦关掉手机,面对现实世界,不知如何用语言与同学、朋友进行正常的交流,久而久之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产生距离,甚至诱发心门封闭、孤独抑郁等心理疾病。

(五)助长盲目攀比的消费风气

作为年轻人,中职学生有着喜欢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特点。在部分学生看来,手机已不仅仅是交流通信工具,还是时尚用品。因此,为了追求时尚、彰显个性,他们在手机消费上进行盲目攀比。有些学生尽管经济条件有限,但为了攒钱购买时尚、炫丽的手机,不惜忍饥挨饿,73.9%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影响伙食和正常生活费用;有些学生喜欢与别人攀比,一味追逐最新、最潮流的手机,频繁更换手机,给自身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12.6%的学生每3个月更换一次手机,21%的学生使用的手机价格在1000元以上。消费上的盲目攀比不仅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三、消除手机负面影响的对策

鉴于手机对中职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将学生的兴趣更多地吸引到课堂学习上来。一方面,应加强任课教师的管理,要求任课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上课期间要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震动。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加强教学秩序管理,制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打电话、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应加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例如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新方法,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与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减少或避免学生上课使用手机。

应制定完善的手机管理制度,加强教室、自习室等学习场所手机使用管理,规范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要求学生进入教室、会场、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学习场所必须关机,禁止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对违规者予以严厉处罚。同时,学校应在教室、自习室、会场等显眼处张贴“你的手机静音了吗?”“不带手机进入课堂”等宣传标语,利用校报、学校广播等对手机使用规范进行广泛宣传,举办“泛用手机影响学习”、“过度使用手机有害身体健康”等讲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手机的负面影响,减少不良使用手机的习惯,养成健康、文明使用手机的习惯。

(二)加强思想教育,搭建新型教育平台

要有效消除手机对中职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应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应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党组织,学生工作科、团委,班主任三级齐抓共管、层层把控的工作体系。每一层级每一名工作者都必须行动起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以科学、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同时,学校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手机作为媒介的优势,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构筑手机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一是利用手机的飞信、QQ、网络社交等功能,搭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二是利用手机教育平台信息交流快捷性和私密性等特点,进行学生意见征集、心理咨询等。三是利用手机教育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并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家长,教师、家长双方共同教育、指导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与教师、家长沟通互动,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

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当前中职生心理的校园活动。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书法比赛、摄影大赛、演讲比赛、文体比赛、社团交流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还可以举办校园手机文化大讲座、手机文化节、手机博客大赛、手机摄影比赛、手机视频大赛、手机网络文学大赛等,通过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主流文化,摆脱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戒除手机使用陋习。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辅导,帮助那些沉湎于手机网络的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症”,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就学生所学专业的前景、发展方向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请有关权威人士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并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憧憬。在学校营造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生既可以消除孤独感、失落感,找到生活重心,充实自己的生活,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又可以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培养团队精神。

(四)加强节约教育,使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应要加强节约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引导学生走出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误区;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消费,以促进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教育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配备手机、选择何种手机品牌及机型、选择何种手机资费套餐,不攀比手机价格、手机外观、手机功能,做到使用手机消费不增加家庭负担,不影响在校的正常生活消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而不是一味追逐手机的时尚、好玩、新潮。

总之,手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跟上社会发展步伐,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充分发挥手机的积极影响,尽量消除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关注手机依赖综合症[B/Oihttp://www.cctv.com/health/20050131/100665.shtml.

[2]张虎,余瑞福,手机对大学生的负性影响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2).

[3]刘博.第三代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前瞻及对策思考?[J].网络财富,2010(5).

[4]刘可,手机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2).

[5]陈志刚,刘灵芝,韩梅,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黄祖江(1957一),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校长、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黄祖江

网络对学生思想教育思考论文 篇3:

高校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作用与途径

[摘  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创新,高校也进一步需要对学生管理措施及管理方案加以创新。所以高校的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存在极大的联系性,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同时需要高校教师深入分析和探讨在高校学生的管理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作用及实施的途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研究出被高校学生管理能够采纳和利用的建议及实施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生管理;思政;作用;途径]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的同时,以及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管理工作高效的,具有创新性的结合在一起,需要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密切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虽然说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对大学生的不断管理,引导及规范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更好地铺垫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促使大学生不断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及素质,有各项专业技能及加强创新能力,成为拥有各项综合能力的人才。学生管理工作是以学生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所以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以其主观意识需要,是学生管理工作与作为主体的学生更加贴近。

其次,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强化,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理念是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高能力及渊博知识的人才,学校通过对大学生管理的有效方式及手段来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对大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及文明素质的教育是与日常不断的思想教育工作密不可分的。

再次,大学生的大学时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未来的生活及职业生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及层次,了解会主义国情及核心价值观,增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到“依法治理学校”,“依法管理学生”的不断强化。所以,思政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依法做事的理念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分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观察,由于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性不强,方式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及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摒弃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陈旧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制度灵活性不强,思路过于刻板。如何合理和科学的运用新型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吸收效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现在就需要探讨分析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

1.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领域缺乏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现阶段高校不断扩大的学生生源,容易导致学校的师资配备出现不足的现象,师资水平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学校需要一批在思想教育与管理领域的相关人才,但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比较缺乏。在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时,缺乏效率,缺乏创新性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各个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任务,及新的特征缺少充分的认识。其教育工作的方法及方式获得的效果不够明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赶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弥补这一差距,已经成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思政教育内容脱离了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已经不是和当代市场经济发展新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想法严重脱节,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的需求非常不一致。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管理人员来说,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充分了解及把握,缺乏如何将学生的想法与思想道德教育要求的有效结合。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的学生管理缺乏有效的实效性。

深入研究及探讨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社会的需求,制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传统的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是以为学生灌输集体主义及社会的需要,从而忽略了学生本人的想法和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违背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只有使社会的发展及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的目的,同时,使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断加强。

3.高校教师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学生在想法不一致。

教育教学方式单调乏味,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率也非常低。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也严重阻碍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不断改善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因时因地制宜,创立个性化教学方案。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以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强化学生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有效途径

1.应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并不断落實

高校在日常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的关照及服务来进行教育工作,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及怎样培养学生为根本宗旨,同时,以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服务于学生的培养为目标,以及进一步促进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2.大力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随着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大,不断拓宽的知识面,以及学习能力的增强,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在传承固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内容。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大学生对现实的需求也要被得到重视。所以,就要求高校在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正设计出更加丰富和充满内涵的内容,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以真正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内容。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各种各样实践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通过组织不断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深入理解并体会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的相关理论知识。组织的相关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真正做到寓教学与娱乐中,并且寓教学于学生各项管理活动中。例如,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学生会活动及参选学生干部活动,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4.强化家庭与高校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效的配合

在长期的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就需要个高校不断地,长期地努力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及效果,同时更加需要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地对大学生们加以引导。而且,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影响,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多项措施,真正的将高校及家庭教育整合到一起。

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调查发现,当前的大学生对各种与自身无利益关系的人事物都非常冷漠,包括对政治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心的缺失及正确价值观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高校通过组织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积极使思想政治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同时引导大学生建立主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课堂教育作为开展思政工作的主要方式

无论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创新,以课堂为主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吸收各种知识同时,不断地坚定其政治立场,及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开展思政工作的主要方式,在所有教学方式中占主导地位,是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基础。但是,在强化其主导作用的时候,还要注意教学方式及方法的不断创新。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是学生在理解既掌握教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们的对学习思路的创新及思维的发散性。同时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政治基础。

7.不断利用信息化平台,网络及短视频平台等新型的模式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这也成为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新的途径,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将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真正的转变成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以学生的需求及想法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媒体及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领域,不是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8.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与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师思想道德知识专业性关系密不可分。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及取得的成效,和日常正常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这些直接与教师的各方面相关专业的素质及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日常最基础的课堂教育教学,还是不断创新的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无论哪种教学的有效开展与思政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的引导力和对学生的激发能力都息息相关。进而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同时,教师作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授者,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觉悟,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同时要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加深了解及掌握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特征。教师在传播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如何做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吸收理解,最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崇高的思想品质,端正的人品及行为,同时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的栋梁之才。

四、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对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讨及研究,针对其现状,提出解决的办法及实施的途径,通过积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转变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及改进其相关的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充分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化的高校教育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最终确保在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同时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德才兼备的,拥有崇高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钱闾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管理,2009年;第9期;173.

[2]王静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13(1).

[3]顾师萁.浅析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 2014(17).

[4]祖文成.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

[5]刘志侃,程利娜.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18期;32-41.

[6]王玲,浅议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决策探索,2015年,12下;37.

[7]王天霞,高职学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淺谈[J].职业教育,2013年,第8期.

[8]侯召龙,王艳超,刘芳芳,等.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第2期;158.

菏泽职业学院  山东  菏泽  274100

作者:杨珉

上一篇:关于采访技巧的电视新闻论文下一篇:多种教学方法下物理教学论文